小学三年级自然科学常识课-光和颜色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教学计划

《光与色彩》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2.3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3.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3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以《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的,——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共包括四课内容:一、光的行进。

核心概念是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二、照镜子。

核心概念是光的反射。

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并画图解释原理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三、研究透镜: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

在认识两种透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透镜的聚焦和成像特点及制作望远镜等活动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

四、七色光。

核心概念是光的色散。

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同时,本单元也紧紧围绕着全册书的科学方法训练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

如,《光的行进》中,要求学生解释图片中的光现象,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小孔成像现象,并画图解释其原因;在《照镜子》中要求制作潜望镜模型,并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在《研究透镜》中要求学生制作简易望远镜;在《七色光》中,要求解释光的分解与合成现象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及滤色片下物体变色的原因。

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很多光学规律比较深奥难懂,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光学现象的认识,为此,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五颜六色的光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五颜六色的光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五颜六色的光学习目标:研究彩色滤光片的作用。

实验简介:通过在彩色滤光片下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学生研究使用滤光片的效果。

前期知识准备:学生应该了解白光由七种颜色的光谱组成。

科学背景知识:白光由七色光谱组成:赤(红)、橙、黄、绿、蓝、靛(青)、紫,不同颜色的光谱具有不同的波长。

我们看到物体呈现不同颜色,是因为它们只反射自己的颜色而吸收了光谱中的其他颜色。

例如一本红色的书,只反射红光,却吸收了橙光、黄光、绿光、蓝光、靛(青)光和紫光。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而白色物体则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彩色滤光片的工作原理与此相似,只有与它们相同的颜色才能穿透滤光片。

红色滤光片只能让红光透过,但会阻挡其他颜色的光,这意味着如果你透过红色滤光片看红色物体,物体仍然呈现红色,因为物体反射的红光能够透过红色滤光片。

但是,如果你透过红色滤光片看绿色物体,物体会呈现黑色,这是因为物体反射的绿光不能穿透红色滤光片。

国家课程对接:■六年级课程:光——解释人们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线从光源折射到眼睛,或者从光源先折射到物体后再折射到眼睛。

所需材料:■挑选不同颜色的物体,包括红色、蓝色和绿色。

■红色、蓝色和绿色滤光片。

安全及技术注意事项:■滤光片可以用方块的彩色醋酸纤维布(一种人造丝)制作,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可以在周围加上黑色纸板或包糖纸做的框。

实验方法:教师准备工作:准备好不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透过滤光片观察。

用彩色塑料瓶充当滤光片也不错,如果瓶子里装过食物或饮料,务必冲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学生任务:1. 选择你想观察的第一个物体,在实验结果表里写下它的颜色。

2. 预测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下,物体会呈现哪种颜色,把你的预测写进表格里。

3. 观察在每种颜色的滤光片下,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并记录结果,你的预测正确吗?4. 按上述步骤观察其他物体。

数据收集:差异化实验:■降低难度:如果全班一起实验,学生可能觉得更容易些,用高射投影仪透过A4纸大小的滤光片向白板上投影。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光与颜色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光与颜色
因为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太阳光照在白纸 上呈白色。 黑色,因为红纸只能反射红光,而蓝色眼镜只能 透过蓝光,红光通过蓝色的眼镜将被吸收,故只能是 黑色。 黑色,因为绿纸只能反射绿光,所以红光照在绿 纸上将被吸收。
谢谢!
物体的颜色
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 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 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 颜色?
红、蓝、绿
色光 的颜色。 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_________
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跟它_ 不同 的 光的颜色_______ 色光。
光与颜色
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 丽的彩虹,你是知道它是怎 样形成的吗?
一、光的色散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可形成:红、橙、 横、绿、蓝、靛、紫七色光。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
二、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把这种红光以外辐射的光线叫做红外线。 紫外线:把这种紫光以外辐射的光线叫做紫外线。
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 前,将光照射到绿色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 颜色?
黑色
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 子上,橘子将变成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 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
黑色
绿色
3.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为什么呈白色? 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红,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如果让红光照射到绿纸上,绿纸会呈什么颜色? 为什么?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七色光》资料:彩虹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七色光》资料:彩虹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七色光》资料彩虹彩虹,又称天虹,简称为“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

形状弯曲,通常为半圆状。

色彩艳丽。

东亚、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按波长从小至大排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名称释义“彩”是“多种颜色”的意思。

“虹”字中的“工”表示“人工”,引申指“规整彩虹”;“虫”指“龙”;“虫”与“工”结合起来表示“龙吸水”。

彩虹在民间俗称“杠吃水”“龙吸水”,以前的人们认为彩虹会吸干当处的水,所以人们在彩虹来临的时候敲击锅、碗等来“吓走”彩虹。

彩虹(rainbow)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造成的。

形状通常肉眼所见为拱曲形,似桥状,民间常有“彩虹桥”的说法。

色彩色彩一般为七彩色,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按基础颜色排序为:红、黄、绿、青、蓝、品。

在中国,也常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说法。

毛泽东曾于1933年夏所作《菩萨蛮·大柏地》一词描绘了彩虹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双彩虹很多时候会见到两条彩虹同时出现,在平常的彩虹外边出现同心,但较暗的副虹(又称“称霓”)。

副虹是阳光在水滴中经两次反射而成。

当阳光经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来。

在水滴内经过一次反射的光缐,便形成人们常见的彩虹(主虹)。

若光线在水滴内进行了两次反射,便会产生第二道彩虹(霓)。

霓的颜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

由于每次反射均会损失一些光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较弱。

两次反射最强烈的反射角出现在50°至53°,所以副虹位置在主虹之外。

因为有两次的反射,副虹的颜色次序跟主虹反转,外侧为蓝色,内侧为红色。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光合作用简介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光合作用简介

光合作用简介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

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

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左右。

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

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的详细机制植物利用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淀粉,以供植物及动物作为食物的来源。

叶绿体由于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因此叶绿体可以说是阳光传递生命的媒介。

原理: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

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

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CO₂+H₂O(光照、酶、叶绿体)==(CH₂O)+O₂(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

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

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两个阶段。

影响光和作用的外界条件1.光照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慢,直到不再增加。

光合速率可以用CO₂的吸收量来表示,CO₂的吸收量越大,表示光合速率越快。

2.二氧化碳CO₂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它的浓度高低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

七色光课件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七色光课件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阳光穿过透明
的棱镜时,光的 路线会发生改变, 被分解为多种颜 色的光,形成太 阳光谱。
动动脑筋
悬浮于空中的小水滴们充当了 三棱镜的角色,将阳光分散, 形成美丽的彩虹。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靛 蓝、紫七种色光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他们按顺序排列起来, 即:红、橙、黄、绿、靛、蓝、紫
七色光课件冀教版小学三年 级科学下册课件
大家都见过 七彩的美丽彩虹
那么, 彩虹的光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呢?
红 、橙、黄、绿、靛、蓝、紫
第三单元 光
10 七色光
想一想:
阳光是什么颜色? 阳光(白光)怎么会变出这 么多颜色呢? 阳光是不是七种颜色呢?
下面我们做个实验
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会怎样?
●阳光是七色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现象?
我们还能用哪些方法制造彩虹?
谢谢!

3-1《光的色彩、颜色》知识梳理

3-1《光的色彩、颜色》知识梳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3.1光的色彩颜色【知识梳理】一、光源1.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等)、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等);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二、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的发生的原因:不同颜色的光穿过三棱镜时的偏折角度不同,红色光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光偏折程度最大。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拓展: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称为单色光,光的色散分解出的七色光都是单色光;复色光: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3.光的色散现象:彩虹日晕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三原色光本身是不能用其他的色光混合而成的。

等量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白光。

光的三原色颜料三原色拓展: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其他颜料的颜色可以由这三色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光的三原色的应用:手机、电视屏幕手机、电视屏幕是由若干个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点都由红、绿、蓝三色发光点组成,这些发光点在电路的控制下发出不同强度的三原色光,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

三、物体的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的透明体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的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四、光能光具有能量。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把光能转化为内(热)能。

【易错点】1.月亮等自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小学三年级自然科学常识课-阳光和彩虹共17页

小学三年级自然科学常识课-阳光和彩虹共17页
小学三年级自然科学常识课-阳光和彩虹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光的反射:
1) 我們怎樣看到發光的物體?
發光的物體在光源照射下,它的表面 把光線反射到我們的眼睛裏,我們便能 看見它們。
2) 當光線直射向鏡子的表面時,它會怎 樣反射?
光線會按原來的方句反射。
3) 把鏡子向右面轉,光線會怎樣反射?
光線會朝相反的方向反射。
4) 當光線射凹凸平的表面時,它會怎 樣反射?
三稜鏡和彩虹也幫助我們看到這七種 顏色。

小学三年级常识课 光和颜色
1. 發光的物體:
發光的物體:
太陽 電燈

蠟燭
你可以找出更多的發光體嗎?
發光的東西,叫做光源。
2. 光的進行:
• 這位小朋友可從下面哪一條膠管看到 電筒的光?
a.
b.
• 這位小朋友可從下面哪一條膠 管看到電筒的光?
a.
b.
光是直線進行的。 光進行的路線,叫做光線。
鏡子
4. 光和顏色:
陽光是甚麼顏色的?
原來陽光並非單色光,透過三稜鏡, 可看到陽
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看見陽光分 散的七種顏色嗎?
雨後初晴的時候,天空中的小水點 像三稜鏡一樣,把陽光分散成七種 顏色的光,這就造成彩虹了。
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 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
光線會散亂地反射出來。
5) 鏡中的影像比實物較大或是較小?
影像與實物一樣大。
影像與實物有甚麼不同?
影像與實物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5) 潛水艇在水裏可怎樣看見水上的 情況?
潛水艇利用潛水鏡便可看見水上的 情況:
鏡子
把潛水鏡的一端伸出水面,潛水艇 內的工作人員在另一端便可看到海 面的影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