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反应式: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
- 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 物体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 物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2. 空气和水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我们无法看见但可以感受到。

- 空气可以通过吹风筒、风车等实验来观察其存在。

-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3. 物体的运动
-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物体可以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 物体在运动中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等不同类别。

- 动物可以通过形态特征、生活性、食性等进行分类。

- 动物具有生长、繁殖、呼吸、运动等基本特征。

5. 植物的特征
- 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不同类型。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植物通过花、果实等结构进行繁殖和传播。

6. 食物的营养
- 食物可以分为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 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 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笔记

三年级上册科学笔记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植物的生长
1.植物的特征:植物是一类有机体,具有根、茎、叶、花等器官,能够吸收太阳光和其他养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从而生长发育。

2.植物的生长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养分、水分、光照、温度等
因素。

3.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如发芽、
生长、萌发、成熟等。

二、植物的分类
1.植物的分类方法: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
殖特征进行分类,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藓植物等。

2.植物的分类特征:植物的分类特征主要有植物的外形特征、
生殖特征、营养特征等。

三、动物的特征
1.动物的特征:动物是一类有机体,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能
够运动、感知环境、以及进行进化和适应环境。

2.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殖特
征和营养特征进行分类,如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等。

3.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本能行为是动物天生具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环境中通过经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6.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9.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0.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枝摇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晴: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需要准备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等。

1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6.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17.防范暴雨的方法:①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②在房屋门口或地下是出入口放置挡水板或沙袋③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1.2 物质的颜色、形状、重量等性质2. 物质的变化2.1 溶解、融化、汽化等物质的变化过程2.2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3.1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量形式3.2 火的形成与燃烧的能量转化第二部分:大自然中的现象与过程1. 灾害与保护1.1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影响1.2 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 季节与气候2.1 春夏秋冬的原因及气候特点2.2 暖气与冷气的形成过程3. 水循环与空气循环3.1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2 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生成和降水的形成第三部分:生物世界1. 植物1.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方式2. 动物2.1 动物的分类与特点2.2 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行为3. 生物的生长发育3.1 生物的生命周期3.2 生物的适应与变异第四部分:科学实验与探究1.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1 提出问题、做假设、实验设计、记录数据、得出结论1.2 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2. 科学与生活2.1 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2 科学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 科学技术的发展3.1 科技改变生活的方式和影响3.2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结语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包括物质与能量、自然现象与过程、生物世界以及科学实验与探究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能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扩展上述科学知识点的内容,我们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第一部分: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在三年级科学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物质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色龙在树丛中随环境改变,体色袋鼠在草原上跳的又快又远。

鸽子在空中自由飞翔2、鲤鱼的皮肤表面长有鳞片,刺猬的皮肤上长着刺。

大象的皮肤非常粗糙。

3、侧线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于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4、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长毛,这些长毛是中空的,无色透明。

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5、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

6、海燕能在暴风雨中飞翔,信天翁,能在天空中滑翔。

7、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8、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9、有的植物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

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10、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11、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12、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13、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14、花瓣落下来会逐渐变成土壤的一种成分15、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在反思16、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17、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是沙质土,含沙少的是黏质土。

含沙适中的是壤土。

这三类土壤渗水能力不同。

18、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厚度有的竟达1米。

19、土壤上种植着很多农作物。

土壤的形成过程很漫长。

20、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2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2、观察岩石的特征,需要在岩石的新断面上观察。

23、花岗岩中有黑色的斑点24、给采集来的岩石分类,制作岩石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1、粉笔、水等物质都需要占据空间
2、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篮球、足球、自行车胎、压缩玩具、喷水壶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的特征。

5、空气性质: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6、可以用电子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1升的空气质量大约的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7、空气被加热后上浮,说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8、大气受太阳辐射,受热不均,导致形成冷热空气,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组成。

3、土壤固体部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沙粒、黏粒、粉粒三种颗粒类型。

4、常见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含沙粒较多叫沙质土,含黏粒较多叫黏质土。

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5、土壤中渗水性最强、透气性最好的是沙质土,但是保水性和保肥能力最差。

(芝麻、花生、西瓜、仙人球等);黏质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最差,但是保水性和保肥能力最好(荷花、芦苇、水稻);壤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能力都较好(蚕豆、苹果树)。

6、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7、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8、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9、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

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

10、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坏、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1、保护土壤方法:修筑梯田、轮作休耕,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化肥。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纱巾、面粉、羽毛和食盐都是固体。

3、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和切碎的蜡都是固体,因为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所以它们还是固体。

4、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沙子,沙子是固体。

5、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6、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7、油、牛奶、水、蜂蜜和汽油是液体:飘动的烟、流动的沙不是液体属于固体。

8、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9、我们可以从液体的颜色、气味、透明度和黏稠度观察和比较不同
的液体。

10、用天平称量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水的质量比油重。

11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12、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用水平仪测量课桌、讲台
窗台等是否水平。

13、固体在混合后的质量等于混合前所有固体物质质量总和(质量不变);固体混合后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小于混合前所有固体物质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总和(体积变小)
14.我们可以用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分离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用磁铁分离木屑中的铁屑,用水溶解或加热方法来分离红糖中的沙子。

145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越快搅拌
也能加快盐在水中的溶解。

另外与盐颗粒大小也有关。

16、在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时,为保证实验的公平,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

17. 100毫升水中能溶解36克盐,能溶解208克白糖。

100毫升水中
能溶解白糖比盐多。

18、物质能溶于水的量在一定的限度,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19、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或糖加水或者加热可以让它继续溶解
20、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小,如池塘、小溪、山涧。

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2、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占淡水总量的30%。

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3、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比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
4、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2亿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

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除了生物还有矿物、化学、动力资源,所以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5、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了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类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农田滴灌;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等。

6、家庭中节水措施:刷牙时关水龙头;用大桶收集废水;集中洗衣服,少量手洗等。

7、水的用途:生活:洗衣服、做饭、拖地、洗车、浇花。

缺水:农田不能灌溉;船不能航行;工厂不能生产。

不能洗衣、做饭、洗车等。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了人体的呼吸道。

2、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3、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

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4、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5、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6、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到清石灰水变浑浊。

7、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8、运动后,人体的呼吸频率会加快,休息一段时间后呼吸又恢复到安静状态下的频率。

9、男生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此女生少,因为通常男生肺活量较大。

10、成年人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儿童少,因为成年人肺活量通常比较大,每呼吸一次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11、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

12、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

跑步、游泳、跳绳、骑自行车等体育运动都可以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13、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不吸烟,运离二手烟;经常开窗通气;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都可以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4、人体的消化器官由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肝脏、胆囊组成。

15、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1)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2)咽部:吞咽食物;(3)食道:传送食物至胃;
(4)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5)肝脏:产生胆汁;(6)胆囊:储存胆汁。

(7)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
(8)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9)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16、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人体的消化道。

17、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18、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些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19、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糖类、脂肪、蛋白
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20、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21、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22、鱼、肉、蛋、奶、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必需的营养素。

23、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

24、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25、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排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2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27、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按压,含有油脂的食物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
28、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