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家庭病床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同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和计划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和计划,明确各项指标和要求,确保家庭病床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还需考虑家庭病床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组织实施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床的选购、验收、安装、维护和保养等。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可控性。
四、推进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积极推进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家庭病床的质量控制水平。
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还需与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加强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加强对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还需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和激励,推动质量控制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进质量控制工作。
在沟通和协调过程中,还需及时反馈和汇报相关情况,解决问题和难题,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
七、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投诉家庭病床质量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应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投诉,确保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和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还需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协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保护患者和家庭的合法权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及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及家庭病床管理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行政区域划分承担本辖区内的居民出诊诊疗、家庭治疗、护理及建立家庭病床的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承担社区家庭出诊的工作,公布热线电话,做到急诊出诊畅通、快捷,保证患者的出诊的需求。
3、电话呼叫出诊及上门约请出诊应填写电话呼叫记录单或出诊记录单,内容包括:呼叫时间、呼叫人姓名、性别、年龄、出诊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出诊时间、接诊医师姓名及执行医师或护师签字。
4、应统一使用社区出诊病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初步诊断与处理以及相关内容。
5、需要家庭输液者,必须在第一次出诊前与患者签定家庭输液协议书,由社区护师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庭输液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6、严禁在患者家中使用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品,对容易发生或曾经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品(含中药制剂),应建议患者在中心、站内使用。
7、出诊护师在进行家庭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操作完毕后要观察15分钟方可离开。
离开前要向有关人员交待注意事项、应急措施,使其做到:听清、记住、并能照做。
8、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家庭病床。
家床的建床条件为:卧床病人、高龄老人患慢性病需要连续治疗;去中心有困难的患者;经中心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需继续治疗的患者。
家庭病床只能在本人定点的中心内设定。
9、家庭病床建立后,应由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护师书写家庭病床病历和家庭护理病历。
家庭病床病历包括:家床首页、病历基本内容、初步诊断、确定诊断、辅助检查及化验单粘贴单、首次病程记录、出诊查床记录(诊治经过)、健康教育或康复治疗计划、撤床小结等。
家庭护理病历包括:家庭护理记录单、家庭护理病历基本内容、患者的其它各项健康状况记录、家庭护理计划、措施及完成情况等。
10、出诊及家庭服务的收费和用药应严格执行《陕西省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目录与收费标准》。
严格执行“关于公疗、大病统筹、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制度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制度根据《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结合家庭病床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家庭病床病历内容包括:病历首页(同住院病历首页)、撤床记录(死亡记录)、建床记录、巡床记录、会诊记录(同住院病历)授权委托书、病情告知书、辅助检查报告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家庭病床护理评估单、疼痛评估单、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撤床护理记录单、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家庭病床输液治疗协议书、其他协议书、住院证(同住院病历)。
二、责任医师应在建床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建床时间超过1个月者要有阶段小结。
撤床记录应在撤床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三、建床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建床诊断、诊疗计划等。
四、巡床记录是建床期间治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纪录,包括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医师分析讨论、上级医师查床记录、会诊意见、采取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健康教育等。
五、各项检查、化验报告单要及时粘贴。
六、会诊记录内容包括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意见记录。
申请会诊记录应当简要载明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会诊医师签名等。
会诊意见记录应当有会诊意见、会诊医师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
七、撤床记录包括诊断、治疗过程、转归及撤床医嘱。
建床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责任医师开具家庭病床撤床医嘱,办理撤床手续。
责任医师、护士应书写撤床记录并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
建床患者及家属要求提前撤床,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并记录在撤床记录中,撤床后的家庭病床病历按照医院病历归档有关规定由病案室统一保存、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手册第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概述 (2)1.1 家庭病床服务定义 (2)1.2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 (3)1.3 家庭病床服务意义 (3)第二章家庭病床服务流程 (3)2.1 家庭病床服务申请 (3)2.2 家庭病床服务评估 (4)2.3 家庭病床服务协议 (4)2.4 家庭病床服务终止 (4)第三章家庭病床服务内容 (5)3.1 基础医疗服务 (5)3.2 专业医疗服务 (5)3.3 健康教育与指导 (5)3.4 家庭病床服务延伸 (6)第四章家庭病床服务人员管理 (6)4.1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资质 (6)4.2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培训 (6)4.3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考核 (6)4.4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激励 (6)第五章家庭病床服务质量管理 (7)5.1 服务质量标准 (7)5.1.1 服务流程 (7)5.1.2 服务内容 (7)5.1.3 服务人员 (7)5.1.4 服务设施 (7)5.1.5 服务效果 (8)5.2 服务质量控制 (8)5.2.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8)5.2.2 加强服务人员培训 (8)5.2.3 完善服务流程 (8)5.2.4 强化服务设施管理 (8)5.3 服务质量改进 (9)5.3.1 分析服务质量问题 (9)5.3.2 制定改进措施 (9)5.3.3 评估改进效果 (9)5.4 服务质量评价 (9)5.4.1 制定评价指标 (9)5.4.2 实施评价 (9)5.4.3 改进措施 (9)第六章家庭病床服务安全管理 (10)6.1 服务安全意识 (10)6.2 服务安全措施 (10)6.3 服务安全培训 (10)6.4 服务安全监管 (10)第七章家庭病床服务沟通协调 (11)7.1 与患者沟通 (11)7.2 与患者家属沟通 (11)7.3 与医疗机构沟通 (11)7.4 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 (12)第八章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管理 (12)8.1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构成 (12)8.2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支付 (12)8.3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报销 (13)8.4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监管 (13)第九章家庭病床服务满意度调查 (13)9.1 满意度调查方法 (13)9.2 满意度调查内容 (13)9.3 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14)9.4 满意度调查改进措施 (14)第十章家庭病床服务投诉处理 (15)10.1 投诉接收与处理 (15)10.2 投诉原因分析 (15)10.3 投诉整改措施 (15)10.4 投诉预防与预警 (15)第十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法律法规 (16)11.1 家庭病床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16)11.2 家庭病床服务法律责任 (16)11.3 家庭病床服务合规经营 (16)11.4 家庭病床服务法律风险防范 (17)第十二章家庭病床服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2.1 家庭病床服务发展现状 (17)12.2 家庭病床服务发展趋势 (17)12.3 家庭病床服务创新模式 (17)12.4 家庭病床服务未来展望 (18)第一章家庭病床服务概述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家庭病床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家庭病床服务办法

家庭病床服务办法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办法第⼀条为进⼀步促进本市家庭医⽣服务市场发展,进⼀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在本市地⽅标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DB31/T487-2010)》基础上,结合本市家庭病床服务实际,梳理了2019年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项⽬清单(见附件1),并制定本办法。
第⼆条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但因本⼈⽣活不能⾃理或⾏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需依靠医护⼈员上门服务的患者,以居家、居住的养⽼服务机构为主设⽴病床,由指定医护⼈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种卫⽣服务形式。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居住在本市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并由医师评估后经所在医疗机构审核通过的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患者。
第三条医疗机构在本市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适⽤本办法。
第四条市卫⽣健康⾏政部门负责本市家庭病床服务的监督管理⼯作。
区卫⽣健康⾏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家庭病床服务的监督管理⼯作。
第五条本市成⽴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对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进⾏统⼀的质控管理和考核。
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应当建⽴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编制家庭病床服务业务指南,组织区级专业质控组对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进⾏定期和不定期的质控和考核。
第六条家庭病床服务应当符合以下原则:(⼀)规范安全的原则。
家庭病床服务应当严格遵守卫⽣健康⾏政部门有关中西医诊疗规范、护理规范、康复规范、居家护理规范、病历书写规范等医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适宜连续的原则。
医师对有需求的患者上门进⾏评估后经所在医疗机构审核,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建⽴家庭病床,提供适宜的家庭病床服务。
同时,家庭病床服务还与医疗机构内疾病诊治、长期照护、养⽼护理等服务形式衔接,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医疗卫⽣服务。
第七条家庭病床服务对象应当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居家、居住的养⽼服务机构为主的条件下进⾏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护理记录质量管理

护理记录质量管理1. 概述护理记录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它记录了患者的护理情况、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重要信息。
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优化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护理记录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护理记录的规范要求、质量评估方法以及问题解决和改进措施等。
2. 护理记录的规范要求2.1 护理记录的内容要求护理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护理日期和时间:记录护理事件发生的时间;•护理记录的详细过程: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等;•护理评估结果:记录对患者护理效果的评估,如疼痛评估、生命体征监测等;•特殊情况和护理问题:记录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护理问题,如伤口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医嘱执行情况:记录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如给药情况、物理治疗等;•患者和家属的反馈:记录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
2.2 护理记录的书写要求•护理记录应当书写清晰、准确、完整;•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和缩写,并在病历上注明缩写解释表;•书写时注意描述细节,避免模糊和不明确的表达;•严禁涂改、乱写、加添无关内容;•签名和日期护士负责人确认。
3. 护理记录的质量评估方法3.1 护理记录的审核评估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记录质量评估小组,对护理记录进行定期审核评估。
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清晰、准确、完整;•护理记录的及时性:护理事件是否及时记录,延迟记录的原因是否合理;•护理记录的一致性:是否与其他医疗记录相符合;•护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护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效果评估的科学性。
3.2 护理记录的抽查评估除了定期审核评估,医疗机构还应进行护理记录的抽查评估。
抽查评估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
抽查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抽查患者的护理记录,对比记录内容是否与护理实际操作相符;•随机抽查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性,并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调查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记录的满意度。
家庭病床服务工作方案

家庭病床服务工作方案
一、背景信息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家庭病
床服务成为了解决床位不足和减轻医疗资源压力的有效方式。
家庭
病床服务旨在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帮助他
们更好地康复和照料。
为了有效实施家庭病床服务工作,制定一套
全面合理的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
1.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家庭病床服务,帮助患者康复和照料。
2.原则:
(1)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
方案。
(2)专业化:确保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符合专业标准和规范。
(3)安全性:保证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或
感染。
(4)沟通配合:与家属和医疗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配合,确保服务的顺利进行。
(5)隐私保护:尊重患者隐私,严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三、工作内容
家庭病床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患者评估:在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之前,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包括病情、康复需求、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适合患者的服务方案。
2.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
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护理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医疗监护: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医疗监护服务,包括药物管理、生命体征监测、疾病复发预警等方面。
4.心理支持: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家庭病床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相关重要文件(市级)
2012年深圳市卫计委112号文件《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启用跟护理相关 的内容如下: 《家庭病床病历首页》
《家庭病床服务前风险评估单》 《家庭病床首次护理评估单》、《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社区通用 格式)》、《撤床护理记录单》、《检验报告粘贴单》 《家庭病床长期医嘱单》《家庭病床临时医嘱单》 《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家庭静脉输液治疗知情同意书》、 《家庭病床导尿治疗协议书》、《家庭病床插胃管治疗协议书》、 《家庭病床肌肉注射治疗协议书》
•
家庭病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
•
1、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实施分级管理制度。要 重视护士的书写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重视护 理文书书写过程质量控制。护理文书的质量 控制权限下放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 要及时审查和修改下级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
家庭病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
•
2、护士应熟悉首次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 单 、专科护理单等各类护理文书的适应范围、 使用护士层级(权限)、书写内容和方法。 3、护理文书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 每个护士要重视自己的法律权利,做好家庭 病床病历的管理。病历车加锁,注意防止偷 窃 、抢夺病历资料。
家庭病床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要求
意识障碍: 4.谵妄 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 5.昏迷 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可 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 (1)浅昏迷 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 、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 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2)深昏迷 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 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病床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罗孟兰 罗蝶华摘 要 目的:探讨提高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的方法。
方法:通过统计2005~2008年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分析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结果:实施护理记录单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后记录单的合格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结论:通过质量控制管理,使护理记录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得到进一步提高,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06.071 家庭病床是医院为适应在家庭进行计划治疗和管理病人而就地建立的病床,它既是医院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病床把医护患家庭联成一体,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为一体[1]。
我院从1998年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从最初的几张病床到目前的450多张病床,随着病床数量增加,由此产生的护理记录单亦成倍增加,但根据历年统计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合格率不高,为了提高其合格率,护理部从2009年起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收集 以我院2005~2008年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18756份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查找缺陷原因,并与2009~2010年实施质量管理措施后比较。
2 方 法2.1 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为了保证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把可能造成护理记录单质量问题的因素、环节加以控制,以达到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档案归档的目的,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总标准[2]和护理记录单评分标准[2]对护理记录单进行合格率统计,对不合格的护理记录单查找缺陷种类见表1。
表1 2005~2008年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缺陷原因 原因填写内容不完整填写不规范错填或漏填页码书写质量不合格漏填或错填眉栏内容合计份数百分比(%)56237.05 45730.13 25316.68 17111.27 744.88 1517100.0作者单位: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罗孟兰: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通过统计分析,造成护理记录单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有:(1)填写内容不完整,主要表现在:病情观察及护理方面书写不完整,客观记录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不使用主观语言;日期、时间填写不完整。
(2)填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护理记录存在补记现象;动态记录不满足医嘱要求;记录的改错不规范。
(3)错填或漏填页码。
2.2 提高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措施 针对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护理记录单的合格率,我院护理部从2009年开始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强化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的管理措施:2.2.1 规范从业人员条件 社区护理人员的基本条件:(1)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
(2)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2009年开始需参加省社区护士培训并通过考试。
(3)有3年以上执业实践。
2.2.2 有针对性定期培训,提高理论知识 由于家庭病床病种多,要求护士知识面较广;根据家庭病床病人的需求对执业护士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2.2.3 明确责任、明确分工 将护理记录管理工作的发展纳入医院日常行政管理当中,有明确的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并列入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
护理记录档案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琐碎的工作。
若没有明确的分管责任人与奖惩标准很难将这一工作长期的坚持下去。
2.2.4 建立四级审查制度,定期抽查记录质量 建立由出诊护士对护理记录单进行整理和质量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自查,由组长复查,护士长审查,护理部按月抽查的四级审查制度;护理部按月抽查不少于10%的护理记录单进行护理质量考核。
2.2.5 强化护理记录档案意识,定期开展护理记录档案知识[7] 任 宁,吴中亮,傅菊芳.影响癌症病人主要照顾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59-860.[8] 卓子禄,李清燕.老年痴呆病人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理疾病杂志,2010,16(1):62-63.[9] 刘腊梅,周兰姝.老年人照顾者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68-670.[10] 温利平,徐武敏,叶美素,等.血液透析病人家属焦虑状态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7,6(8):513-514.[11] 王继辉,吴小立,张 帆,等.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病人配偶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4):350.(收稿日期:2011-11-23)(本文编辑 肖向莉)万方数据培训 家庭病床护士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决定了在护士的护理过程中每一步骤应形成的材料如不及时收集,之后难以补齐。
所以强化家庭病床护理记录管理首先要强化出诊护士的护理记录档案意识,做到严格按照护理步骤形成相应的护理记录。
定期开展护理记录、档案知识培训,他们的护理记录、档案知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护理结束后所整理记录的质量。
2.2.6 使用适合医院规模和管理方式的管理系统 严格控制从家庭病床申请建立到结束归档的整个流程,将护理记录档案管理工作贯穿始终。
从护士接收家庭病床申请开始就进入档案管理的流程,由档案管理员及时与出诊护士沟通,了解家庭病床护理进度情况,保证家庭病床取消后一定时间内及时归档,保证结案归档率,减少已取消家庭病床的护理记录单丢失情况,也可以保证当事人在查找材料时的及时、迅速。
2.2.7 建立专门的护理记录档案室、购置档案设施设备 针对现在家庭病床的护理记录仍以纸质材料居多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档案室来存放,以保证护理记录档案的保存质量。
2.2.8 定期统计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对于护士形成的护理记录应及时统计核对,建立各出诊护士的个人护理记录情况登记表。
及时掌握每位出诊护士的护理情况,并根据出诊日期及时与护士沟通家庭病床护理情况,提示护士及时归档,并将每月、年度的护理记录情况予以统计,做出归档情况分析表,并上墙公示;根据质量统计情况,列入考核指标。
3 结 果3.1 组长、护士长审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情况统计对比(表2)表2 组长、护士长审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统计结果年度护理记录单(份)合格数量(份)合格率(%)20051650151992.0620062630239691.1020076240577292.5020088236755291.692009119681165297.362010125321232098.31 3.2 护理部抽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情况统计对比(表3)表3 护理部抽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统计结果年度抽查护理记录单(份)合格数量(份)合格率(%)200517015691.76200625223191.67200761156392.14200875669792.2020091200115696.3320101254120395.93 表2、表3显示,自从2009年采取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后,记录单的合格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 讨 论4.1 加强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根据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护理文件是临床医疗中的护理工作文字记录,反映护士在观察、护理病人过程中的执业行为,是护理工作质量具体、客观、真实的记录,既是衡量护理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理论知识和工作好坏的依据,也是医疗争议调解中院方举证责任倒置的重要依据[3]。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从根本上讲除了提高家庭病床护理质量外,还要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家庭病床数量日益增多,做好护理记录单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护理记录单的质量,对防范护理风险、提高医院家庭病床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2 家庭病床护理及其护理记录单的特点 家庭病床护理及其护理记录单的特点为涉及病种多、主诉为主、治疗过程未能完整记录,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考核护士的护理记录,同时建立四级审查制度及定期考核制度,在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控制中,起到了严格的监控作用[4],可以有效的督促家庭病床护士按照医嘱护理,提高护士的护理记录单质量,可明显地提高护理记录单的合格率。
规范这些护理记录,对于考核护士的护理质量,降低护士的执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3 现有的护理记录单为纸质材料,决定其利用效率较低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档案材料数字化成为可能,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家庭病床应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开发专业软件,对于立卷、归档、编目、查询、借阅、统计等工作进行专业化、网络化、远程化管理,这也是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所在。
总之,通过检查家庭病床护理记录单存在的缺陷,分析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使护理记录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年实践证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1] 李本富主编.护理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4.[2] 李秋洁主编.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8 -159,169-170,100-102.[3] 袁 芹.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7:221-222.[4] 陈相平,张桂琴.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57-59.(收稿日期:2011-09-19)(本文编辑 王亚芹)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