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鉴赏: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的中国画开现代中国画风⽓之先,尽管在形态上与⼈们习见的传统绘画有很⼤的差异,但却并不影响⼈们的接受,因为其表现⼿法是中国画的,仍符合⼈们的审美习惯。

马是徐悲鸿绘画的标志性题材,具有鲜明的个⼈风格,可以说⽆⼈不知。

徐悲鸿对马⾮常熟悉,其作品中的马千姿百态,古⼈未曾画过的⾓度和动态,在徐悲鸿笔下都有精彩的表现。

徐悲鸿有⾼超的造型能⼒,在笔墨上同样有着深厚的造诣,表现在他的画中,笔墨与造型结合得恰到好处,⽆论酣畅淋漓的挥写还是细部的勾勒,都那么熨帖。

徐悲鸿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魄的⼒量。

此图之奔马以⽔墨为之,奋蹄振鬣,⼀往直前,直欲破壁⽽出,境界颇近杜诗“所向⽆空阔,真堪托死⽣”之句。

值得⼀提的是,徐悲鸿书法受康有为影响,把碑写得⽣动活脱,或稚拙雄肆,或平淡冲和,实有出蓝之势,卓然成家,惜为画名所掩,⽽于画中题款或可略见⼀斑。

徐悲鸿《奔马》邮票赏析

徐悲鸿《奔马》邮票赏析

徐悲鸿《奔马》邮票赏析徐悲鸿,是推动中国画继承、发展和传播的美术教育家,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充满着激情和活力。

并且他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而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附图:J114 徐悲鸿诞生九十周年,发行于1984年7月19日)《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1978年5月5日,为了展示中国绘画艺术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奔马》特种邮票,全套10枚。

(10-1)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51年创作的一幅《奔马》。

这幅画是在北京悲鸿故居里画的。

画面上题诗曰: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

(10-2)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5年创作的一幅《奔马》。

画面上题字为:“敷孟吾兄教之,卅四年岁阑悲鸿。

”点明了作画的时间和目的。

画家采用侧视角度,塑造了一匹奔腾向前的骏马:它英俊矫健,昂首环顾大地,颈鬃和长尾飞动,兴奋之情溢于画面。

(10-3)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8年6月创作的一幅《奔马》。

画家采用正面角度,生动地描绘了骏马飞奔而来的勃勃英姿。

画面上题字曰:“卅七年六月悲鸿想象汉时盛世天马涞从西极陟流沙九夷服。

”表达了徐悲鸿当时迎接全中国解放的兴奋心情。

(10-4)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2年创作的一幅《奔马》。

画家采用侧视角度,塑造了一匹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骏马形象。

画面题诗曰:水草寻常行处有,相期效死得长征。

表达了徐悲鸿积极抗日的强烈愿望。

(10-5)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1年画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的一幅立轴《奔马》。

《奔马图》有感

《奔马图》有感

《奔马图》有感一幅画着六匹马的图叫《奔马图》。

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曾赴法国、比利时学习,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他的《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的。

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工作者协会主席。

你可知道这幅画的来历?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

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

你看!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

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徐悲鸿不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画家。

他画的《奔马图》中的马是栩栩如生的。

他把我也引到画中去。

那是一天下午,在太阳的暴晒下,有六匹马在比赛。

跑在第一的是一匹又俊又强壮的白马,他是老大。

你瞧!他正边跑边回头喊:“兄弟们加油!不要落后。

”这时,后面的马跑得更快了。

跑在第二的是老二,他对老四说:“老四老四你真笨,连匹小马也跑不过。

哈哈哈……”老四听了,非常生气,奋往直前一下子成了第二名,追过了老二。

老五在旁边一边跑一边生气地说:“老三你未免太笨了,你是我看到过最笨的一匹马。

”老三奋不顾身地像装了推进器一样,“嗖”,成了第四名。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都互不相让跑在前面。

老六看了,也不甘示弱。

他心想:我虽然才出生几个月,但我要往前冲,要冲到前面,看看我的实力怎样?不一会儿,小马跑在了老五后面了。

比赛结束了,老大第一、老三第二、老二第三、老五、老六和老四并列第四。

这幅画不仅是画着六匹马在比赛,而且还表达了作者自己奋勇直前的精神。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是这位古老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幅画的主题是三匹马的奔腾,给人一种震撼的印象。

画中的马的体型完美,线条流畅,画面中散发出一种激情的力量,尤其是那三匹奔腾的马,更是暴力而慑人,使整幅画充满生机和力量。

画面上还有一些农事和农具,它们起着修饰作用,更加彰显了农民艰苦奋斗的生活现实。

有一匹马带着重载而疲倦而行,清晰反映出苦难和勉励。

另外三匹奔马,则体现出昂扬向上和抗拒苦难的精神力量。

此外,徐悲鸿还在画面中采用了朴素但不失热闹的构图手法,充分体现新式的绘画艺术技巧。

他刻画的马的姿势、动作、表情,全都十分真实、深情弥漫,使得画面完整活泼自然、带有生命力。

而他用色更是灵动,把空气教照到了画面中,使得画面活跃有力。

《奔马》画中的艺术技巧,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徐悲鸿的绘画魅力。

他的画面富有感染力,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精神上的力量,这是徐悲鸿绘画艺术最大的魅力所在。

《奔马》是徐悲鸿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它将他的创作理念的高度融入到画面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生动性,充分彰显了现代艺术的精髓。

它不仅是中国古老的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也是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徐悲鸿马的鉴赏300字

徐悲鸿马的鉴赏300字

徐悲鸿马的鉴赏300字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而他的马画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徐悲鸿的马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著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徐悲鸿的马画常常以铅笔素描为基础,再用墨笔细化,呈现出细腻而有力的线条。

他善于捕捉马的动态和力量感,将马的姿态和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他的马画不仅仅是形象的再现,更是对马的灵魂和气质的诠释。

他将马的威武、奔放和自由的特质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除了线条的运用,徐悲鸿的马画还注重墨色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墨的浓淡来表现马的肌理和光影效果。

他的马画常常以重墨的笔法来勾勒出马的轮廓和肌理,使其更加立体和有质感。

同时,他也擅长运用淡墨或水墨来表现马毛的柔软和丰盈。

这种运用墨的技巧使得他的马画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徐悲鸿的马画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他常常使用红、黄、白等鲜明的色彩来点缀马的身体,使马画更加生动和饱满。

他的色彩运用既突出了马的力量感和活力,也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他的马画给人以温暖和喜悦的感觉。

总的来说,徐悲鸿的马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马的力量、美丽和自由。

他的马画不仅仅是对马的形象再现,更
是对生命力和精神追求的表达。

徐悲鸿的马画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见图),此幅绘画奔马的造型准确、笔墨生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效果,又融进了西洋绘画的明暗和透视方法。

画中的奔马不用线描法,采用了写意画法并注重画出马的精神风貌,表达画家的深刻寓意。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多是不带缰辔的,那奔放不羁的马,正是广大劳动人民渴望自由的象征。

在那“万马齐喑”的年代里,广大劳动人民自然十分喜爱徐悲鸿的马。

画中四蹄腾空的奔马,长鬃飘拂,马尾十分舒展,表现出挺拔奔放、自由不羁的精神。

该画款识为:筱泉先生惠教,悲鸿作于昆明壬午春画。

钤印:徐悲鸿。

徐悲鸿在谈到他画马的经验时说:“速写稿不下千余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

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正是这些深厚的基础和辛勤的劳动,使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象马”来,才有可能超越前人
构筑的高度,为中国绘画作出新的贡献。

鉴赏徐悲鸿骏马画

鉴赏徐悲鸿骏马画

鉴赏徐悲鸿骏马画
徐悲鸿的奔马图很受世人的欢迎,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市面上存在有大量的仿品。

下面介绍几点如何鉴赏徐悲鸿真迹的方法。

首先,徐悲鸿的骏马画中以马尾和鬃毛最为精彩,也最容易看出问题,如果马尾和鬃毛画得笔飞墨舞,质感、运动感极强烈,笔法生动简练则为真品。

反之,凡是马尾、鬃毛运笔繁琐呆板,无迎风飘扬的气势,则很有可能为仿品。

第二,观款。

徐悲鸿骏马画的署款或自题,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徐氏署款一般用“悲鸿”二字,极少联写“徐悲鸿”三字。

其款字的写法,早年多用楷书,中晚年用行书,草书极少,有的油画作品还有用法文的。

所署年款,1949年前,多用干支或民国年号纪年。

1949年10月以后开始用公元纪年,也有用干支的,但比较少见。

徐悲鸿的题款书法主要学魏碑,以后又借鉴了清代书家,博采众长,笔法自然流畅,端庄古朴。

而仿品所写的徐书,多数笔法轻飘、往往在一个字的飞白处和字与字之间牵丝处出现破绽。

第三,印章。

书画作品中的书画家印章,是说明作品为自己所作的凭证,它是书画鉴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印章可以翻刻,特别是锌版出现以后,所刻印章,可以做到丝毫不差。

加之后人还可以利用前人留下的印章作伪,故使印章在鉴定中作用降低。

鉴定印章最好的办法是真假印对照。

一般来说,真印的篆法、刀法大都自然流畅,印色鲜艳洁净。

而翻刻的印章,大都是光滑板滞,或作残以充真,印色污浊。

锌版印则较软。

从《奔马图》看徐悲鸿美术创作的时代性

从《奔马图》看徐悲鸿美术创作的时代性

I Shu Hua Shi J ie.书画视界■■从《奔马图》看徐悲鸿美术创作的时代性张晓丽黑河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徐悲鸿的个案分析研究,通过作品、图片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美术史,由此来正确理解看待美术史大师上他们作品的价值,并正确鉴赏分析他们的作品。

本文从视觉构成、形象渊源、社会背景三个方面来研究《奔马图》,由此来分析徐悲鸿美术创作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奔马图》徐悲鸿美术创作时代性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25-02战国末期之后,马被赋予了很多拟人化的意义和道 德精神,所谓“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很多画马大家,著名的有唐代的画圣吴道子、曹霸,宋 代的李公麟,元代的任仁发等。

以画马著名的大家徐悲 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 术学院院长,擅长画国画、油画和素描,被誉为“中国近代 绘画之父”,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他的代表作《奔马图》。

要 研究《奔马图》,需要立足于广阔的学科背景和学术研究 背景中,确立“从《奔马图》看徐悲鸿美术创作的时代性”这样的选题,从视觉构成、形象渊源、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一、从造型元素看视觉构成从分析《奔马图》的视觉造型元素,徐悲鸿的马自由 驰骋,没有缰绳,马鞍的束缚,高高的个子,细长的腿。

徐 悲鸿在西方留学的时候,学习过解剖学和透视学,所以在 他所画的奔马形象上,重点突出表现马的解构和大块肌 肉的描画,利用水墨的浓淡来巧妙处理马的轮廓和块面 的关系,使马的形象显得亲切朴实而又不僵硬呆板更加 富有精气神。

徐悲鸿的绘画创作中不仅能够做到“以书人 画”,还能从作品中发现虽然是一幅水墨作品,但又具有 西方的影子。

从笔墨表现上看,是水墨宣纸材料,用笔雄 健得体,设色空灵得体。

徐悲鸿借助油画的色彩和技巧,按照透视原理,解剖规律,块面明暗塑造,运用冷暖关系 对比产生空间感,以大块的色彩来概括形,由此可见徐悲 鸿是一位立足于中国传统,借鉴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的 中西合璧的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
课程名称:中国绘画鉴赏
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
摘要: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
要冲破画面。

关键字:生气勃勃,形态各异,托物抒怀。

一《奔马图》创作背景: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这就是《奔马图》由来。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徐悲鸿的画从小出名,渡船公欲求徐先生画马而又难以启口。

有一次被徐悲鸿猜透了他的心思,欣然允诺日后为其作画。

后来,徐先生发迹,到南京前中央大学教书,曾托渡船公为他找个合适的门卫。

渡船公说“只有乡下人,名叫史坤生,家住官林义壮村”。

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

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

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二《奔马图》绘画特点:
1 徐悲鸿采用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

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2 立体效果强。

强烈的立体效果是很突出,头部使用阴阳明暗来表现,中国画的笔墨、造型语言是很明显的。

3 造型上比较夸张。

画中的马和自然的马比较,比如颈部较长,腿部细而且高,都体现出“天马”善于奔跑,驰骋疆埸,勇猛精进的特色。

尤其是马的鬃尾处在剧烈运动中向上飘扬,奋力摆动。

4 突出特点。

特别是对于马的骨骼肌肉结构特点。

例如马头鼻骨,面部阴阳转折面是很符合马的生理特点的,就连胸部肌肉也无不体现出骏马的矫健。

5 民族特色比较显著。

用笔用墨完全是中国化的,鬃尾一般是使用浓墨挥洒,达到视觉平衡,肩部的转折面也使用浓墨,颈部阴阳交界处浓墨一笔,其它处使用淡墨,颈和肩交接处留白。

有时候腹部背部也大面积留白。

浓淡墨写大腿和管部,浓墨勾蹄。

骐骥生绝域,鵉凤本高翔;云龙飞远驾,天马自行空。

这些都是传统的中华名族的特色。

三《奔马图》造型特点
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

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早期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通过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

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画面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独到处。

这件作品不仅从外形显出奔马的神骏和壮美,更重要的是从内在的精神本质来表现了奔马的驯良、坚毅、敏捷等性格特征这一幅幅万马战犹酣的壮丽画卷,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滚滚向前。

这幅图中的马坚定勇猛,四蹄腾空,鬃尾飞扬,穿云破雾,呼啸而来!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四《奔马图》的意义
这幅画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会战我方屡屡失利,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创作出《奔马图》。

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

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

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

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

这一幅幅万马战犹酣的壮丽画卷,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滚滚向前。

奔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

它跑得太快了,鬃毛都被风吹得往后飘了;它跑得太快了,尾巴上的所有毛都被风吹得分散开来,显得十分蓬松,它跑得太快,鼻孔张得大大的,一直喘着粗气。

它似乎要飞出画纸,从假马变成真马,向我们飞奔而来。

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同时,它也象征着中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五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看到这幅画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震撼的不仅仅是因为我觉得这幅画画得实在是太好了,最主要的是我感觉在我面前的就是一匹活生生的骏马在飞速奔跑,其次就是从视觉效果感觉非常震撼,不管是感觉是绘画的技巧还是绘画的能力都是非常的强悍!
我觉得《奔马图》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马的肌腱,从整体来看马的肌腱强劲有力,并且感觉有着极强的爆发力和耐力,真是一匹英俊不凡的骏马呀!而且从查阅资料中我又对徐悲鸿先生和他所做的《奔马图》更加的崇拜,一个对于祖国非常热诚的爱国人士做出一副让人上进的作品,是多么的让人感动啊!是啊,《奔马图》只是徐悲鸿先生的心声的代表而已,不过这种心声也是当时全国人民的迫切心声。

所以我喜欢《奔马图》,但是我更喜欢《奔马图》所代表的精神和寓意!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啊!
从技法上,徐悲鸿先生技艺高超;从色彩上,《奔马图》色彩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墨色的浅淡可以勾勒出骏马的全部特征;从形式上看,《奔马图》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有艺
术特色,中国的水墨画画法呗徐悲鸿先生淋漓尽致的彰显了出来;从寓意上看,徐悲鸿先生借助《奔马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借图抒情,诉说自己内心,让我更加的感动。

[参考书目]
1.《国宝在线》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12月
2.《中国美术简史》薛永年罗世平2002年5月第一版
3.《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