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威尼斯商人》的诗性语言
试评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1)

《威尼斯商人》热情地赞美了安东尼奥与巴萨尼 奥之间的友谊和仁爱,歌颂了巴萨尼奥等三对年轻 人之间纯洁与朴实的爱情,揭露了高利贷者夏洛克 贪婪、残忍、凶狠的丑恶嘴脸,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虚伪本质,赞颂了波西亚祟尚正义,超群出众的勇 气和智谋。全剧结构严谨、情节风趣横生。在剧中,莎 士比亚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一大批真实可信、鲜明生 动的人物形象:仁慈宽厚、侠义豪爽的安东尼奥;见 义勇为、重情重义的巴萨尼奥;贪婪残忍、冷酷无情 的夏洛克;才华横溢、行事果断的波西亚,他们都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亚高超的表达技巧 使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戏剧冲突紧张激 烈,显示了极高艺术水平。在剧中,莎士比亚的语言 丰富生动、富于个性、富有诗意;文辞华美流畅,妙语 比比皆是,对白诙谐幽默;比喻、排比和对比精辟深 刻,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夸张、奉承、回敬、 挖苦、奚落嘲讽等技巧在《威尼斯商人》剧中使用得 淋漓尽致,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加强了喜剧效 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充分显示了莎士(下转第79页)
不久,巴萨尼奥在格拉夏诺陪同下来到贝尔蒙 特向波西亚求婚,此时,波西亚刚刚送走了向她求婚 的两位王子,这两个求婚者都没有选中匣子,失望而 归。波西亚对巴萨尼奥一见钟情,当巴萨尼奥要求选 择匣子时,她恳求他等几天后再选择匣子,巴萨尼奥 坚持要碰碰运气,他没有选择金匣子和银匣子,而是 选择了正确的铅匣子,里面装有波西亚的肖像。巴萨 尼奥赢得了波西亚,波西亚送给他一枚戒指作为订 婚礼物,巴萨尼奥发誓永远把这枚戒指戴着,并准备 尽快结婚。与此同时,陪同巴萨尼奥来贝尔蒙特求婚 的格拉夏诺告诉巴萨尼奥,娜瑞萨,波西亚的女仆, 接受了格拉夏诺的求婚,也送给他一枚戒指。两对恋 人都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此时此刻,在威尼斯,爱财如命的夏洛克一反常 态,宁可放弃被他视为生命的钱,也要报复他的对 手,坚持要求按照契约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
九年级语文下册13《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3《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新版)新人教版《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精彩的对白永恒的魅力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莎士比亚以他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期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对这种历史进步性的推崇,那么作者是如何借助戏剧的形式加以传达的呢?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的全面展示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交相错杂,有利于把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地表露出来。
我们主要分析三个人物形象:贪婪和残忍的夏洛克、聪敏和机智的鲍西娅、侠义的安东尼奥。
夏洛克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作者也用较多的笔墨对其进行细致入微地描摹,可谓是入木三分。
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好”或者“坏”来评价,那样会有失偏颇。
夏洛克作为一个高利贷者,最突出的表现是贪婪、吝啬、狡猾和残酷,而这一切又都源自于他对金钱的贪欲。
但在这出戏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是他的残忍,他因为自己的利益(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息”妨碍了他赚钱)和尊严受到损害(他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就无情地报复安东尼奥并且不惜一切代价,结果适得其反,自食其果。
由于他的身份是犹太人和异教徒而倍受欺侮,从剧中其他人反复强调的话语可以看出来,当时这样的身份是受人歧视的,以致最后他落得人财两空,因此他又有令人同情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夏洛克控诉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这虽然是他在为自己争辩但也是对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又具有一定的洞察力。
鲍西娅是剧中另一重要人物,她是人文主义新女性的典型,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物形象。
她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美貌出众、热情大方、开朗活泼、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几乎是完美的化身。
她是这场官司的灵魂人物,正是她的机智使得安东尼奥化险为夷,解决了一大群“堂堂须眉”束手无策的难题,伸张了正义,体现了作者男女平等的主张。
悲剧与喜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

悲剧与喜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剧作,该剧展示了繁荣的威尼斯社会中的商业和财富,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它独特的文学风格使得观众既能欣赏喜剧的笑料,又能体验到悲剧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以及如何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达到平衡。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相对较早的莎士比亚作品,故事情节仍然符合传统的五幕剧结构。
在这个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对话、独白和咏史调,以及丰富多样的诗歌格式,来刻画角色和展示剧情。
这种多样化的语言运用既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又能增强戏剧效果。
在剧作中,莎士比亚将喜剧和悲剧元素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戏剧化的冲突与紧张感。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借贷者夏洛克的债务纠葛,以及安东尼奥为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筹措资金的情节,展示了财富和商业的两面性。
作为喜剧的一部分,这些情节带给观众欢乐与娱乐。
然而,剧作同时也探究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的不公平。
在该剧中,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冷漠和残酷行为使得悲剧的元素得以展现。
此外,夏洛克对女主角波琳娜的扭曲意愿和情感斗争也增加了剧作的深度。
这些悲剧性的情节给观众带来思考与反思。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巧妙地运用了言辞技巧和双关语,从而增加了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例如,在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对话时,他们之间的交锋展示了商业与友谊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种对话技巧使得观众既能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紧张氛围,又能欣赏到喜剧的机智口才。
此外,莎士比亚还通过剧中的角色形象来塑造剧作的文学风格。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这两个角色代表着不同的人性,他们的对立和冲突导致了剧作的悲喜交融。
同时,女主角波琳娜也展示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决断力,使得剧作更加丰满。
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融合了喜剧与悲剧的元素,使得观众既能享受到笑料和娱乐,又能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通过多样的语言运用、情节安排和角色形象的刻画,该剧展现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独特魅力。
《威尼斯商人》语言特色赏析

《 威 尼斯商人 》 有着 曲折 生动且 引人人 胜 的故事情 节 ,
蕴藏在 作品 中的戏 剧语 言 对情 节发 展起 到 画龙 点 睛 的 效
庭也会审判给你 , 法律 允许你 的请求 ! ” 此 时夏洛 克早 已经 得意忘形并幸灾乐祸 的叫嚷 到 , “ 好 的, 准备 开始吧 ! ” 夏 洛 克此时没有意识 到 , 在他 “ 威胁 ” 鲍西 亚 的同时 , 实 际上 也
秀的青 年啊” , “ 这是一位公平 正义 的法 官” , 他借机 会表扬
鲍西亚 , 实际 上也 是 给鲍 西亚 下套 , 逼迫其 按 照 自己的 意 愿, 并 接着 喊道 , “ 抓 紧时 间吧 , 请赶快 进行 宣判 吧 ! ” 鲍 西
亚此时 只能说 , “ 按 照契约他 身上 的一块 肉确实是你 的 , 法
Vo 1 . 3 4, No . 8 Aug . 2 01 4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4 ) 0 8— 0 0 6 1 - 0 2
《 威尼斯商 人》 语 言特 色赏析
覃春 华
( 河池 学 院 继 续教 育 学 院 , 广西 宜州 5 4 6 3 0 0 )
在品读莎翁作品时欣赏者能够深深的体悟到莎翁喜剧作品中语言的诗化特点在优美之中展现出曼妙的美学意境给人以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并具更高度的个在欣赏著名莎式喜剧威尼斯商人时能够感受到他笔下每个人物形象都更着个性化语言特征并由此构成整体的人物形象集合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不一样的文学特点是丰富戏剧内容推动戏剧情节发展就算单纯的品读人物的不同语言也是可以在此过程中从这个方面了解莎翁喜剧语言的艺术内涵
由于安东 尼奥 为 了帮助朋友 顺 利求 婚 , 所 以不 得 已 向 极度厌恶 的犹 太商人夏 洛克 借钱 , 并 因此签下 一 磅 肉的可 笑契约 , 但居然 因为这件 事而将 小命 不保 。当他 的 同性朋 友毫无办法 又焦急万分 的关键 时刻 , 鲍西亚女扮 男装 , 神奇 的出现在法庭 中。开始 时她 劝夏洛 克要 仁慈 一些 , 但 夏 洛 克却要按法律 “ 办事 ” , 这 其中也是 深刻 的表现 出鲍 西亚 的 人文 主义思想 和夏洛克贪婪无 人性的 内心 。后来 矛盾进一 步激化 , 鲍西亚提 出用 3倍 钱数偿 还后 取 消契约 的想 法被
论《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

论《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
1、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的特点。
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
贴切而又新颖的比喻,是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又一大特色。
他那高度的创作才华和广阔的生活视野,取比自天上人间大海陆地,比喻新颖独特、喻义深邃。
2、《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
可能写于1596年至1598年,出版于1600年,首演于1598年。
而它也是最早在中国演出的莎剧(1913年)。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典作品,其故事情节是:威尼斯的穷绅士巴萨尼奥向贝尔蒙的富家姑娘鲍西娅求婚,缺乏钱财。
他的好朋友安东尼奥是一个商人,为了帮助他,向狠毒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
夏洛克因与安东尼奥有宿怨,迫使他定了一个借约,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还钱,就要在欠债人的胸前割下一磅肉。
巴萨尼奥在安东尼奥的帮助下,求婚顺利成功。
可是安东尼奥因为商船触礁而破产,到期还不起夏洛克的钱。
夏洛克则坚持履行契约,要借法律条文图谋报复。
幸亏鲍西娅女扮男装,以律师身份出现在法庭上,机智地使夏洛克败诉,剥夺了他的财产。
剧中有三条情节线索交错发展:一条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着一磅肉的诉讼而发生的冲突,一条是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故事,还有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和安东尼奥友人罗兰佐之间相爱私奔的故事穿插其间。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是全剧的主要冲突。
他们一个是商业资本家,一个是高利贷者。
他们之间的矛盾虽有种族、宗教方面的因素,但根本的却是经济上的利益冲突。
这一戏剧冲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即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
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构思,将几条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多侧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他以极富戏剧性的情节,推动了矛盾冲突的展开。
对待财富的不同态度, 展现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喜剧。
因为它提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财富”问题。
“一磅肉的故事”展现出了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源就在于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截然相反。
安东尼奥把财富看作是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 为了友情, 甘愿冒生命危险向夏洛克立契借债。
与此相反, 夏洛克却把聚敛财富看作是唯一的人生目的。
两种对立的对待金钱的态度,产生了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
如果说“一磅肉的故事”展现的是友谊中的财富问题, 那么, “三匣子选亲的故事”展现的则是爱情中的财富问题。
而巴萨尼奥珍视爱情本身的价值, “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 毅然选择了铅匣而赢得了爱情的胜利。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失语症”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失语症”尹兰曦【摘要】将《威尼斯商人》置于传统修辞学框架的研究试图表明,莎士比亚有意按照诉讼修 辞原则进行创作。
然而本文认为,在《威》剧中莎士比亚不仅无意凸显诉讼修辞的实效性,反而留下了诸多修辞性的“失语”和空白。
辩论行为的失调,昭示着古典修辞与莎氏的诗性修辞背后的价值对立,即宏大意识形态塑造下的“犹太性/非犹太性”和诗性真实的个体性这两种叙事立场的冲突。
修辞原则的问题是对该时代整体叙事的表征,莎士比亚通过语言的断裂,开启了一种指向政教分离、更趋现代性的修辞叙事,也折射出他对宗教、政治、种族问题的超越时代特征的思考。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诉讼修辞;“失语症”On the “Alogia” in 77ze o/Pfem'ceYin Lanxi【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rhetorical readings of the play,77^ o/Femce was composed following the rules of forensic rhetoric.However,this paper believes thereremains a tendency of“alogia”in the play:the characters kept silent when they aresupposed to adopt rhetorical figures to defend themselves.This phenomenonemphasizes the conflict between classical rhetoric and poetic rhetoric and their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for the former stands for the Jewish/gentile features createdout of ideology,while the latter portrays tangible individuals as they are in reality.Asrhetoric can be viewed as a reflection of the integral literary style,Shakespeare’sdisapproval of the classical rhetoric shows his concern of the dominant ideology andinitiated his practice towards narrative modernity.This attempt also highlights hisunderstanding of religion,politics and race that transcends his own time.【Key Words 】77ze forensic rhetoric;alogia《威尼斯商人》中的法庭审判一场通常被理解为莎士比亚运用法律知识和诉讼修辞制造的 戏剧性博弈。
浅析莎士比亚经典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

浅析莎士比亚经典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生平简介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世间公认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是: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喜欢,第十二夜,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当天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
作品背景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的后几年开始,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在农村,“圈地运动” 在加速进行;在城市,资本主义手工工厂大量出现的结果,手工业者和贫民的状况不断恶化,从1594-1598年间,又连续发生涝灾和严寒,农业欠收,物价飞涨,农民和城市贫民纷纷起来反抗。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它同王室的暂时联盟瓦解。
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矛盾,因此1596以后写的几部喜剧里,虽然调子还是愉快乐观的,但社会讽刺因素已有所增长。
这时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有社会讽刺色彩的一部。
主题思想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威尼斯商人》的诗性语言
中文一班全通江201000051063
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戏剧以一磅肉的故事为核心,描写威尼斯法庭的审判过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而剧中人物的语言更是个性鲜明,充满诗性,使得整个戏剧优美而意味隽永。
本文将从这一点出发,着重分析《威尼斯商人》的诗性语言。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语言诗性翻译
海德格尔说:“诗从来不是把语言当作一个现成性的东西来接受,相反,是诗本身才使语言成为可能。
”[1]由此可见,诗和语言之间本来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本质联系。
而这两者的结合则诞生了诗性语言。
毫无疑问,诗性语言在诗歌里为自身精约而富有音乐性、生动而形式和谐做出了完美诠释。
而诗歌自然成为诗性语言的主要阵营。
然而在诗歌之外,也有许多诗性语言身影。
譬如在《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里,诗性语言便大展拳脚,为其贴上了鲜明的标签,使之氤氲着一种独特的风味。
在戏剧开篇部分,萨拉里诺说:“吹凉我的粥的一口气,也会吹痛我的心,只要我想到海面上的一阵暴风将会造成怎样一场灾祸。
我一看见沙漏的时计,就会想起海边的沙滩,仿佛看见我那艘满载货物的商船倒插在沙里,船底朝天,它的高高的桅樯吻着它的葬身之地。
要是我到教堂里去,看见那用石块筑成的神圣的殿堂,我怎么会不立刻想起那些危险的礁石,它们只要略微碰一碰我那艘好船的船舷,就会把满船的香料倾泻在水里,让汹涌的波涛披戴着我的绸缎绫罗。
”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它虽不是诗歌,可是这语言又何尝没有散发出浓浓的诗意?在诗意之外,更是为当时之商人重利做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其实,简单来说,诗性语言是一种通过诗性的文字表达,诗化的意境展现,呈现诗性效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且能够传达出的是一种独特的神韵的语言。
这种语言的产生,一般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性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日常实用语言的表达方式。
[2]
莎士比亚显然深谙此道。
他是一个驾驭语言的天才,诗性语言堪称是他的拿手好戏。
而他也早已深刻了解了戏剧对诗性语言的需求。
剧中鲍西亚的求婚者之一,摩洛哥王子说“不要因为我的肤色而憎厌我;我是骄阳的近邻,我这一身黝黑的制服,便是它的威焰的赐予……我告诉你,小姐,我这副容貌曾经吓破了勇士的肝胆;凭着我的爱情起誓,我们国土里最有声誉的少女也曾为它害过相思。
我不愿变更我的肤色,除非为了取得您的欢心,我的温柔的女王。
”这么一段话优美动听,极富诗性,从侧面反映出了摩洛哥王子的嘴皮子功夫。
然而,作为读者,我们却禁不住要掩面而笑,摩洛哥王子的德性,显然与这么一段诗性之言格格不入,从面形成极强的反讽意味。
这自然作者想要的效果。
并且,这段另类的告白,也向世人昭示着,一切口头上的花言巧语都都是无法得到爱情的,进而反衬出巴萨尼奥为鲍西亚付出的真心何其珍贵。
从这一点来看,诗性语言自然是为戏剧制造了矛盾冲突,突显了人物性格。
然而在此之外,戏剧中的诗性语言对于渲染气氛,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一点在戏剧的高潮部分,即法庭的审判现场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在法庭上,巴萨尼奥,劝夏洛克不要记恨在心,却未能成功。
于是安东尼奥说,“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谡谡的声音。
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这段话虽然充满诗意,但我们无法忽视它所揭示的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不可调解的矛盾,以及夏洛克深重的报复心理,这为整个法庭审判营造了非常紧张而恐怖的气
氛,为后面鲍西亚假扮的书记粉墨登场做了很好的铺垫,进一步体现了鲍西亚的智慧。
除了以上两点以外,大量诗性语言的运用,还大大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更加有利于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有萨拉里诺说的,“啊!维纳斯的鸽子飞去缔结新欢的盟约,比之履行旧日的诺言,总是要快上十倍。
”有葛莱西安诺说的,“那是一定的道理。
谁在席终人散以后,他的食欲还像初入座时候那么强烈?哪一匹马在冗长的归途上,会像它起程时那么长驱疾驰?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一艘新下水的船只扬帆出港的当儿,多么像一个娇养的少年,给那轻狂的风儿爱抚搂抱!可是等到它回来的时候,船身已遭风日的侵蚀,船帆也变成了百结的破衲,它又多么像一个落魄的浪子,给那轻狂的风儿肆意欺凌!”这些话无不表现了恋爱的种种热烈与曲终人散后的酸楚。
再看看鲍西亚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这么诗性的语言背后,又何尝没体现鲍西亚对慈悲的深刻认识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诗性也是智慧的更高形式的表达。
而这些诗性的语言都显然直接表现出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浪漫情怀。
虽然这些台词会比较长,但是毫无冗长之感,给人一种生动形象,华美流畅,富有诗意的艺术美感。
《威尼斯商人》诗性语言所取得伟大成功,恰恰印证了诗性语言的强大适应性与应用的广泛性。
这要求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从对诗性语言狭隘理解的藩篱之中挣脱出来。
我们要运用的诗性语言不仅应具有诗歌的特性,如抒情性、形象性、音乐性等;其更深层意味则更要成为文本的精神底蕴,一种具有诗化哲学意味的整体气氛。
在阅读所谓“诗性语言”之时,我们应极注意认真体悟作者内心世界中那些具有“诗性”的主体精神,它不仅仅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抒情情感的精神”,还应包括那些具有诗性特质的人格意志、个性气质、创造能力,比如纯
真、大爱、独立、自由等等。
《威尼斯商人》于汉语而言,显然是一本外文作品。
在翻译上,有许多讲究。
而注重树立“翻译之诗性思维范式”[3]则是自然是十分有必要的。
运用这一诗性思维来指导研究针对深受诗性语言的西方作品翻译,努力展现诗性语言的风姿,这对于读者领略原作的诗性之美大有裨益。
诗性语言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它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耀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的馈赠。
”它包含着无限的流动性和可能性,召唤着读者进入一种客观存在着的澄明。
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威尼斯商人》无疑是成功的。
___________
【参考资料】
[1]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
[2]周文杰. 浅析诗性语言的特点.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
[3]马大康. 诗性语言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