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编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三年级实验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3分)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分) 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0分)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3分)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6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观察一杯水(10分)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分)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2分) 3、用嘴巴尝(无味道)。

(2分)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3分) 5、整理器材。

(1分)四年级实验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10分)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1分)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

(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分)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3分)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1分)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1分) 6、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伽利略B.华氏海特C.阿尔伯特2.液态的水要变成固态的冰,必须()。

A.吸收热量B.释放热量C.水变少了3.水和冰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

A.温度的变化B.容器的变化C.体积的变化4.风向标能用于指示风向。

下图中,现在的风向是()。

A.东风B.东南风C.西北风5.下列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嘴巴吹灭B.用灯帽盖灭C.用水浇灭6.分类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下列分类结果正确的是()。

A.云、雨、雾、露、霜都是水的液态B.无色、无味、透明都是空气的特点C.盐、味精、沙子都是可以溶解在水中7.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方,刮的是()。

A.东风B.西风C.南风8.当一杯水放在(),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最快。

A.密封袋里B.阳光下C.阴暗的角落9.与水相比,空气具有()的特性。

A.无色、无味B.没有一定的形状C.比较轻,容易被压缩10.下列方法不能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是()。

A.加热B.过滤C.太阳照射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分离沙水混合物的方法是()。

2.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3.水在自然界有()、()、()三种存在状态。

4.为了准确地知道某一时间段的气温,我们可以用()进行测量。

5.当环境温度高于(),冰的温度升到()时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热量,()变化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6.如下图是小明自制的天平,此时天平左右两端分别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一些豆子,处于平衡状态。

当往皮球中继续打入10筒空气,天平会()。

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全部放掉,这时,天平又将()。

7.绝大多数生物都离不开空气,鸟儿在空中翱翔,说明()有空气,鱼儿在水中畅游,说明()有空气。

8.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1)使用酒精灯加热时,我们常用外焰。

外焰即gh 图中的()。

(2)使用酒精灯时,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B.用嘴吹灭酒精灯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3)如果有酒精洒到灯外燃烧,应该用()。

A.水浇灭B.用物体扇灭C.湿抹布盖灭2.把胶水、醋、酒精、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1)在下表中填入所观察到的现象。

液体种类胶水醋酒精食用油进入水中后的状态在水中怎样扩散充分搅拌或振荡后的状态是否溶解(2)我们发现,能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________。

(3)通过比较观察,我认为溶解与不溶解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3.若你在实验室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时间(分)开始 1 2 3 4 5 6 7温度(℃)98 86 77 70 65 61 58 57(1)水温是如何变化的?(2)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从热量角度考虑)(3)若你所在实验室的室温是5℃(温度不变),那么24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4.【实验题·操作】小明同学想利用比较充气篮球和踩瘪的篮球的重量来验证空气是有重量的。

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1)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________、篮球、________、气针等。

实验步骤:(2)用气针和打气筒给篮球打满气,然后用电子秤称出其________。

(3)把气针插进篮球的气孔中,用脚将篮球踩瘪,把篮球里面的________尽量排净。

(4)把________放在电子秤上,称出其________。

(5)观察两次称量的数值是否发生变化,重复实验几次。

实验现象:两次称量的数值是________的。

实验分析:重复实验几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________影响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是________重量的。

5.科学探究题。

依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下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小液柱。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二)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二)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二)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不下雨,但所有的天空都被云遮掩,这样的天气称为( )。

A. 晴天 B. 多云 C. 阴天 2.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是( )。

A. 0℃和100℃ B. 100℃和0℃ 3.下列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 ) A. 面粉 B. 二氧化碳 C. 味精 D. 酒精 4.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冰,过一段时间,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

在“湿衣服→湿衣服结冰→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 A. 先由液态变成固态,再由固态变成气态 B. 先由液态变成气态,再由气态变成液态 C. 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 5.下列( )现象是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A. 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B. 把瘪了的乒乓球用开水烫鼓起来 C. 气温计液柱上升 6.下列容器中,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

A. B. C. 7.关于水的蒸发,下面三位同学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B. C. 8.工艺师将一块木头雕刻成人像,将石头雕刻成动物,将纸剪成美术作品,经过这些改变,这三种物质( )。

A. 还是原来的物质 B. 不是原来的物质了 C. 其中的一部分物质被改变了 9.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烧杯中需要放同样多的水 B. 放进前一份食盐后,马上放第二份食盐 C. 实验过程中小苏打不小心洒出,不用处理,继续实验 10.在牛奶与白醋混合的实验中,纱布起到( )作用。

A. 过滤 B. 擦拭 C. 清洁 11.下列装置中,用于蒸发实验的是( )。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外…………○…………装…………○…………订…………○…………线…………○…………A. B. C.12.我们在( )不能找到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二) 教科版(含解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二)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二)一、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3分)1.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在试管中加入10 mL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②拿一只保温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内的温度变化。

③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④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时间0分钟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温度25℃() 4℃()0℃状态水水水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1)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2)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3)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4)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5)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6)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7)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8)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9)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10)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2.空气的奥秘。

(1)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2)把一团纸塞入一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水中,杯底的纸不会湿,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3.简答题。

小水滴旅行记同学们好!我是小水滴,我的家在大海。

有一天,我想和我的小伙伴们去旅行。

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去旅行,于是放射万丈光芒,照得我们都暖烘烘的。

不一会儿,我们的身体就变轻盈了,慢慢向空中飞去,小伙伴说,我们变成了水蒸气。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综合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物体和空气有关的是()。

A.书本B.杯子C.气球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中挥动塑料袋,装满空气后,塑料袋鼓鼓的,说明空气有一定的形状B.汽车轮胎充满气体后会减少汽车振动,这是因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C.空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所以我们说空气不是一种物质3.在生活中,以下做法不利于保护清洁空气的是()。

A.多开私家车出行B.多坐公交车出行C.垃圾分类投放,不随意焚烧垃坏4.代表()。

A.晴朗B.暴雨C.多云5.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正确的做法是()。

A.两杯水的多少要一样B.充分搅拌溶解了再倒入下一份食盐C.当加入第4份小苏打的时候,发现不能溶解,记录加入小苏打的量是4份6.科学小组在自制“热气球”,他们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子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塑料袋会慢慢鼓起来,慢慢放开手,塑料袋会升空。

下面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空气会向上升B.空气加热后会膨胀C.纸筒罩住蜡烛是为了美观D.纸筒罩住蜡烛是为了更集中地加热空气,减少热量散失7.用于测量空气质量的仪器是()。

A.蒸发皿B.搅拌棒C.天平8.空气受热后会()。

A.不变B.上升C.下降9.零下温度数值越大,表示()。

A.温度越高B.温度越低C.温度不变10.加热塑料袋时需要在蜡烛外面套一个纸筒,这是为了防止()。

A.空气进入塑料袋B.塑料袋被点燃C.蜡烛熔化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风向是指风()的方向,如果小华在清晨时看到红旗的旗面向西北摆动,说明此时是()风。

2.()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用()、()只能知道大概下得大小,要想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需要利用()来测量。

3.生活中像水一样常见的液体有()、()、()等。

它们跟水一样,都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会()。

4.在面粉、沙子和食盐中,()可以溶解于水中。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面的容器中,适合作雨量器的是()。

A.不透明圆柱体B.透明圆柱体C.透明圆锥体2.小明在操场上测风向,结果发现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这时刮的是()。

A.东风B.西风C.南风3.如图,试管里的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水位会()。

A.升高B.降低C.不变4.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下图),这些小水珠()。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5.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左右。

A.上午10时B.中午12时C.下午2到3时6.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这样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

这是因为()。

A.热空气比冷空气重,会下沉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C.热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而上升二.填空题(共6题,共52分)1.读出下面气温计的温度。

读作:()写作:()读作:()写作:()读作:()写作:()2.等体积的冷空气比热空气();热空气会()。

3.物质的三态分别为:()、()和()。

4.我们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观察天气。

5.雨量等级分()级,小雨是()毫米、中雨是()毫米、大雨是()毫米、暴雨是()毫米、大暴雨是()毫米、特大暴雨是()毫米。

6.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以及风等情况。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用酒精灯加热水时,应该用内焰加热,因为内焰的温度最高。

()2.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颗粒大的溶解得快。

( )3.将食盐研磨成粉也能加快它在水中的溶解。

( )4.混合物都可以轻易进行分离。

()5.水结冰时,向周围放出热量。

冰融化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 )6.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快乐连连看。

升温降温加快溶解搅拌静置不能加快溶解研磨成粉压缩成块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中获得的知识,来填写下面的表格。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1.为了观察和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实验中会将装有四分之一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

(如图)(1)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其正确的方法是()A. B. C.(2)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A.让碎冰结成块B.为了获得更低的温度C.让碎冰变得更多(3)在实验中,橡皮筋的作用是()A.方便拿住试管B.方便看清冰C.方便观察水面和冰面的高度(4)实验中发现水结冰所需的时间()A.非常短暂B.比较漫长C.需要1分钟(5)当水完全结冰后,冰面和水面的高度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6)观察水结冰发生的变化,可以得出哪些实验结论?2.请在下面的天气日历中获取信息,完成问题。

(1)从日历中,可以发现当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_。

(2)根据雨量等级表,当天的降水属于________(填“大”“中”或“小”)雨。

3.401班“科学探索者”小组的同学在学校操场上观测天气,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要测量气温,必须带上________。

A.温度计B.风向标C.量筒(2)我们测量气温要选在________。

A.阳光直射处B.阴凉通风处C.随处都可以(3)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在________。

A.8点B.12点C.14点(4)我们测得气温为9℃读作________。

A.摄氏九度B.九度C.九摄氏度(5)我们测量的一天的降水量是指________小时的降水总量。

4.小科在课堂上做过关于空气的如下实验:(1)实验一: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然后用橡皮泥堵住管口。

用同样的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

观察到以下现象:由上图可知,第________支注射器中装的是水。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容易被压缩。

(2)实验二:在自制天平上右侧拴上一个橡皮泥,左侧拴上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发现天平平衡(图1)把气球吹胀再系上(图2),将会发现________,这说明空气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