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众多美的因素。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文章,寻求美、感觉美和体验美,从而提高其整体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品味语言,感知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尽显风流。
语文教师要根据文本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学生带入作品寄寓的美好情感中去,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提高其对于美的感受力。
如语文殿堂不仅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的阿里风光;有“碧绿碧绿的,绿的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醉”的漓江秀水;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的草园景致;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奇观;还有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盛夏,“山山黄叶飞”的深秋,“万径人踪灭”的隆冬……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严谨治学的藤野先生;穷困迂腐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文学形象,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因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塑造,无不引发学生的赞美或憎恨,从而在内心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西北望,射天狼”的雄浑,“无言独上西楼”的哀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
鲁迅的犀利,欧·亨利的幽默,冰心的细腻,苏东坡、毛泽东的大气……无论是哪位作家的哪一种语言风格,都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与享受,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改造着他们的灵魂。
二、披文入境,体味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作者写文章时,胸中必有一个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包括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其中的美。
例如,在讲授《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情感的描写,感受荷塘和月色的美丽和静谧。
二、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感受和欣赏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式,发现和感受语文学科中的美。
例如,在讲授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品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在讲授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受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创设审美情境审美情境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审美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当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美。
例如,在讲授《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黄河的视频和音乐,创设出雄壮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到黄河的伟大和壮观;在讲授《红楼梦》节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创设出生动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四、拓展审美空间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拓展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审美空间,增强审美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学的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作品的美。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

浅谈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摘要:审美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初中语文教学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
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审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较好地利用教材实现这一目标呢?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的美育有着广阔的领域,它既触及人的感性,也诉诸人的理性;既作用于人的感官,也触及到人的灵魂,它把真正的人的审美价值的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它在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培育中的价值定向和创造功能。
1.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诸因素的完整结合。
素质教育强调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它非常明确地将审美教育列入其中。
教师要依据学生所处的特定环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采取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中华民族要振兴,东方巨龙要腾飞,真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
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深入浅出,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美的含义和实质,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阶段进行审美教育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审美教育是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组织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美化问题。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被逐步重视。
本文意在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使审美教育应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审美教育旨在将课程的理性内容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统一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他们能鉴赏一些思想内涵较浅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较为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发挥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动性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耳目能祥的诗词名句制成贺卡、书签,送给最要好的同学,这是发挥学生审美能动性的大好机会,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对了。
学生制成贺卡或书签,形式新颖各异,有些别致的竟然画上了水墨山水,用竖行题诗,意境幽远,境界开阔。
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诠释了对诗词的领悟与再创作,审美的目的就有不经意间达到了。
二、创造优美的意境引领学生“入境”音乐是对诗词鉴赏的最好的辅助,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阅读者不同的阅读经验,人生体会与无限想象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幻灯片或投影胶片、实物投影等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以收到理解全文主题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卖炭翁》一课,可以用多媒体制成四幅幻灯片: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尘灰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身子蹲在泥中牛旁卖炭;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白眼呆呆地看着。
上课时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中心意思,然后进入课文朗读、赏析教学过程。
结果那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激动又酸楚的状态中,写出了不少感人的信件,情感、想象,构成了绝佳的审美效果。
《美的追求初中语文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评价与反思
初中语文教育中审 美能力培养的重要 性
实践与探索的方法 和途径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 式
反思与改进的建议 和措施
Part Four 初中语文教育中审美能
力培养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应试教育压力: 中考、高考等 考试压力导致 审美能力培养
被忽视
教师素质:部 分教师缺乏审 美能力培养的 意识和教学方
美的追求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 来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美的追求:让学生理解美的内涵,感受美的力量
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美的追求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法
课程设置:语 文课程中审美 能力培养的内 容和课时不足
学生兴趣:学生 对语文学习的兴 趣主要集中在应 试方面,对审美 能力的培养缺乏
兴趣和动力
对策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审美元素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审美视野
未来展望
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探索多元化的审美教育方法和 途径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 力
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和教学能 力
Part Five
结语
总结观点
美的追求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和创造力
倡导美的追求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实践与推广
新课标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摘要:语文处处皆生活,生活之美无处不在。
生活外延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宽。
生活充满美,语文就反映美。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审美的情操。
对学生开展社会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的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进行“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 要不断培养学生 的思想道德素质 , 对 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审美教育 。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
1 . 通过文本形象 , 让学生感知“ 美”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 习文本 的时候 。 领悟其 中人或者 物的形象特点 , 对文本进行审美性阅读。比如 , 八年级语文 中毛 泽东的《 长征》 主要通过夸张等修辞手法 , 将红军 长征 途中的艰 难 困苦很轻松地描绘 出来 。“ 五岭逶迤腾 巨浪 ,乌蒙 磅礴走泥 丸 。” “ 更 喜岷 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教师可 以通过提 问 来让学生明 白为何那么艰难 的长征 之行 , 在 诗人 的笔下却表现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的限制 , 它们没有较强 的思维能力 . 但是有着较强的求 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就能引导他们 充分发挥 自己的想象体验文本展现 出来的 自然美和事物美 。教师在进行
其中, 最为重要 的是思想道德 素质教育 中的美育 。语文 学科 实
施 的审美教育就是运用美学原理和法则 , 传递语文学科 的知识 , 语 文教学 的过程中 , 应营造一定 的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比如 , 在 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 的素质教育 。也就是说 , 在语文教学 的过 对巴金 的散文《 繁星》 进行教学的时候 , 对学生而言 , 头顶的星空
得如此轻松。教师可以将后面的《 老山界》 《 长征节选》 向学生作 最终通过引导的方式 , 让 学生 明白红军当时那种大 良好的作用 。比如 , 在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幼时记趣》 中, 作者通 概括性讲授 , 过记叙几件较为有趣 的事情来 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 。通过对 文 无畏 、 坚强 、 执着 、 勇往直前 的革命情怀展现出来 的美 。
试论 初 中语 文教学 中的审 美教育
江 苏省 丹 阳市华 南 实验 学校 任 华军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 审美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1 . 1 审美 教育 的含义 2. 1 语文 教师挖掘 教材 中 的美 般地 说 , 在文 艺 作 品 中 , 凡是 人们 所 审 美 与 审 美 教 育 二者 有 着 一 定 的 联 系 文 学 作 品是 对我 们 现 实 同时又有 着区别 。 审 美 教 育 的 含 义 是 建 立 肯 定 的 都 是 美 的 。 在审美的 基础之上的 。 审 美 是 人 类 掌 握 世 生 活 的 反 映 , 它 寄 托 了人 们 的 审 美 理 想 和 初 中 语 文 教 材 中 蕴 藏 着 大 量 美 界 的 一种 特殊 形式 , 指 人 与 世界 ( 社会和 自 美的意识 。 然) 形 成 一 种 无功 利 的 、 形 象 的 和情 感 的关 的素 材 , 作 为 中 学 语 文 教 师应 该 学 会 挖 掘 系状 态 。 审 美 教 育 又称 美 感 教 育 , 简称 美 教材 中 的 美 的 素 材 。 进 而 教 会 学 生 怎 样 去 如在学习周敦颐《 爱 莲 说 中 自李 育。 它 的 含 义 在 于 运 用 审 美 形 象 的 感 染 作 欣 赏 忙 。 用 塑 造 人 的 知 情 意 等 实践 能 力 , 其 目的 在 唐来 , 世 人甚 爱牡 丹 。 予 独 爱 莲 之 出淤 泥 而 于 实 现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审 美 是 在 理 智 与 情 不染 , 濯 清涟 而 不妖 。 这 两 句 时 语 文教 师 应 感、 主 观 与客 观 的具 体 统一 上 追 求 真 理 、 追 该 教 会 学 生 怎 样 去 欣 赏 牡 丹 和 莲 。 通 过 举 求发展 , 背 离 真理 与发 展 的 审 美 , 是 不 会 得 例 让 学 生 知 道 牡 丹 的 美 在 于 国色 天 香 、 倾 到社 会 长 久 普 遍 赞 美 的 。 审 美 的 概 念 比较 国 倾城 , 而 作 者为 何 独 自偏 爱莲 , 就 在 于 莲 抽象, 但 主要 强 调 是 掌握 世 界 的 一 种 形式 , 的 出淤 泥 而 不染 , 濯 清 涟而 不妖 , 也 就是 说 淤 泥) , 经 需 要 人 拥 有 一 种 积 极 向 上 的 追 求 才 能 实 莲花 从 淤 泥里 生 长 出 却不 受 沾 染( 以 此 来 比喻 做 人 现。 而 审 美 教 育 有 狭义 和广 义 之分 。 狭 义 的 过 清 水 洗 涤 却 美丽 庄 重 ; 审 美 教 育 是 通 过 艺 术 手 段 对 人 们 进 行 教 的 浩 身 自好 , 不受 社 会 不 良环境 的影 响 。 语 育, 广 义 的 审 美教 育是 运 用 自然界 、 社 会 生 文 教 师要 教育 学 生在 实 际生 活 中无 论外 在 活、 物 质 产 品 与 精 神 产 品 中 一 切 美 的 形 式 环 境 如 何 要 做 到坚 持 自 己的 理 念 , 永 远 做 给人 们 以 耳 濡 目染 、 潜 移 默 化 的 教育 , 以 达 个 积 极 向上 的人 , 不 因 为 别 人 的 影 响 而 这 种教 学 方 式 既 让 学 生 了 解 到 到 美化 人 们 心 灵 、 行为 、 语言 、 体态 , 提高 人 发 生 改 变 。 们 道 德 与 智慧 的 目的 。 在 初 中 教 育 阶 段 的 了课 文 中 本 身所 描 述 到 的 事物 本 身 所 代 表 审 美教 育就 是 利 用 各 种 教 育 方式 或 者 教 育 的意 义 , 同时 , 也 介 绍 了事 物 所 代 表 的 引 申 手 段 去 提 高 学 生 的 审美 能 力 。 意义, 通过 引 申意 义 教 育 学 生 在 为 人 处 事 1 . 2审 美教 育 的重要性 的过 程 中 怎 样 去 审 美 , 怎 样 用 美 的 要 求 和 在 中 国 人 传 统 印 象 中 提 及 教 育 的 要 求 眼 光 严格 要 求 自己 。 都会想到“ 德、 智、 体、 美、 劳” 全 面发 展 。 而 2 . 2 利用 社会 中的美 教书 育人 社 会 中的美 的 具体 表 现 形式 多种 多 其 中的 美 指 的 是 美 育 , 通 过 美 的 发 展 使 学 生学会欣 赏美、 感悟美。 在 中国, 美 育 很早 样 , 主 要 有 人格 美 、 人情美、 语 言美 。 除 了语 便 为 古 人 所 重视 。 早 在 我 国先 秦 时 代 , 美育 文 教 材 之 外 , 在 我 们 的社 会 中 也 有 很 多 的 活 动 就 开 展 得 非 常活 跃 了 。 如 我 国 著 名 的 美 存在 。 例如, 人 格 美对 帮 助 和 教 育 学生 树 思想家 、 教 育 家 和 政 治 家 孔 子 便 十 分 重 视 立 一 个 高 尚 的 人 格 美 有 着 很 大 的 推 动 作 对于“ 诗、 乐” 的学习。 而 乐 的 学 习在 今 天 看 用 。 语 文 教 师 在 语 文 课 堂 上 除 了教 会 学 生 来就 是 美 育 。 人 生 活 在 世 界 里 面 需 要 接 触 欣 赏 和 鉴 别语 文 教 材 上 的 美 之 外 , 还 应 该 多 各式 各 样 的 事 物 和 各有 特 点 的 人 , 只 有 充 分 利 用 社 会 中的 美 , 将 社 会 中 的 美与 语 学会 了审 美 才 能 鉴 别 出生 活 中的 真 善 美 的 文 课 堂 上 的 内容 相 结 合 。 社 会 中的 很 多 美 存在 。 都 是 在 语 文教 材 中 可 以找 到 并 且 与 语 文 教 材 也 是结 合得 非常 紧密 的 。 比如语 言 美 , 语 2初 中语 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 文 教 材 作 为教 会 学 生 合 理而 又正 确 运 用语 言的教材 , 语 言 美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语 文 教 师 教育 的 方 式 语 文 教 学 与 美 育有 着 难 舍 难 分 、 血 脉 在 语 文 教 学 的过 程 中 教 会学 生一 些 文 明 用 如 在面 试 时 候 应该 礼 貌 大 方 , 哪些 词 语 相承的特殊 关系 。 初 中语 文 课 本 选 录 的 文 语 , 哪 些 词 语 不 能 用 等 等 都 是语 言 美 章, 大 多数 为文 质兼 优 的典 范 作 品 , 他 们是 能够 用 , 语 言 美 是 建 立 在 学 生 充 分 掌 反 映 自然 、 社会 、 艺术、 科学、 语 言 等 美 的结 的具 体 体 现 , 因 晶, 它 们 既是 语 文 教 学 的典 范 文 章 , 又 是 审 握 了 语 言 的 种 类 和 技 巧 后 才 能 体 现 的 。 初 中语 文 教 师 应 该 充 分 将 语 言 美 建 立 美教育 的重要文 本。 语 文 教 学 与 审 美 教 育 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已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人们的审美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现代
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而语文教学正是美育的得天独厚的园地,文章主要从初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开展审美教育进
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
它以学生富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文化知识为目标。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作用是通过审美手段去塑造和谐发展的人。
审美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有科学素养和和谐发展的人;其社会功能在于可以创造超越个人生活层面的精神交往空间;其文化功能在于使人与人之间更容易达成情感的共鸣和共识,为审美文化提供活动的主体。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育学的互动性,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更是活动的主体。
教学的中介是教材,评价是导向,学生是教育对象。
所以探讨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加以全面、深入的研究。
(一)教学缺乏深度和力度
审美范畴中的“优美”是指在诗歌、散文的教学中教师都能以审
美的态度教学,都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散文中的美。
但是其它的美学范畴如“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荒诞”在语文教学中却极少被提及。
美育的目标有“审美趣味”的形成,趣味是一种偏爱和理想,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这种判断是个性化的,自由的,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审美教育是“在更广阔的界面上使人领略了经济、文化、道德、风俗等因素,在更深刻地层次上使人看到了人性、本原与人生,它将人的视野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它引导了对人类、自然、宇宙萌生出一种大关怀。
”然而,由于不少教师知识单一,缺乏文化、精神和审美素养,尽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却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文本教书”上,无法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起到一种自觉而自然的引领。
因此,我们在中学生的语文教学中看到是清一色的华丽细腻,僵化单调审美趣味,缺少一种真正的深度和力度。
(二)课本篇目杂乱、多样
语文教材的自身美应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点,并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活动,在指引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能对大量作品艺术的鉴赏、玩味中得到美的体验与感悟,进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审美理念,从而自觉地加入到审美活动中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依照美的规律不断塑造和完善自我。
可是,语言文学涵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选择篇目时标准具有多样性,为了照顾各个方面,以前的语文课本篇目杂乱、多样、非常零散。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语言知识是传统教学的中心,主要目标在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现代审美教育中,必然要求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审美具有很大的联系。
可是因为理论和实践的不健全,审美教学内容、目标都缺乏明确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现良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经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良好的审美氛围,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去。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审美情境,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真实的情境,从而体会到作者的心境,与作者一起畅游在文本的精神境界中,如身临其境。
只有在这样教学情境之中,学生才能自觉地追求美和发现美。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老师刚开始就播放配乐朗诵,把学生引入文中的意境。
接着又配合教材选读一些描写月亮、月色和赏月等古今名句,通过欣赏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我们不难想象,在经过一番启发熏陶之后,学生获得了巨大的精神享受,心灵得到了净化。
为此在美育活动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借助于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只有不断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美、欣赏美、展示美。
(二)将审美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相结合
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感情上得到美的陶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这是美育过程的归宿,是形成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里值得重视的是将读写紧密结合的仿写。
因为仿写是创造的基础,仿写为学生过渡到独创铺设了台阶。
无论是取材、构思、布局、谋篇,还是选词造句,都获得借鉴,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让模仿创造一句、一段甚至一整篇,在语文课上留出
一段时间给学生发挥,既然有《春》这样的美文,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不出一篇像样的《秋》呢?
(三)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们已初步了解并感受到美了,那么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也是很重要的。
何为鉴赏呢?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事物美的现象的本质理解。
艺术作品既有动态艺术,又有静态艺术,既有时间艺术,又有空间艺术。
掌握正确地鉴别美的标准,对提高欣赏是大有益处的。
初中生,涉世不深,他们认识丑的,荒诞的事物是不“美”,这种对美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若不及时纠正,就会给他们造成偏见,无法深刻地鉴赏美。
只有纠正了学生们的偏见和错误,对提高他们的审美兴趣不无帮助的。
同时也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有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满怀激情地追求应该追求的美,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渗透审美教育,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发挥诱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热爱,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娜.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
研),2010,(03)
[2]李晓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研
版),2008, (06)
[3]张晓燕.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
师,2010,(26)
[4]胡永刚.浅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审美特征与审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5]李旭东.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与审美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