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合集下载

必修一、二 课文 作文素材

必修一、二 课文 作文素材

课本素材活用(一)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1.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适用话题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精彩运用烛之武,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

2.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适用话题仁厚、情义精彩运用人心不是用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平、仁爱。

太子丹用仁厚爱人之心获得了樊於期的信任,同时也成就着丹的高洁品质。

3.刘邦(《鸿门宴》)适用话题机智、知人善任、把握机遇精彩运用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

4.项羽(《鸿门宴》)适用话题鲁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听取别人的意见、沉着冷静精彩运用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

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项羽虽勇,终因心胸狭窄自刎乌江;李自成虽勇,终因贪图享乐断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

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尘世间的胜者。

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

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整理精校版)

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整理精校版)

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整理精校版)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素材一:XXX不赞同“客”的悲观观点,认为人生虽然短暂无常,但应该珍惜拥有,执著于自己的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他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

写作应用话题】1、珍惜拥有2、态度决定成败3、坦荡达观的人生态度4、变与不变5、乐观积极的情怀素材二:XXX认为,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而他则认为“苟非无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他不羡慕别人得到的,也不遗憾自己没得到的,珍视自然赐予的无穷宝藏,这是对生命真谛的诠释。

写作应用话题】1、生命的真谛2、得与失3、人生的取向4、心灵的宝藏5、诗意的人生素材三:XXX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他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在XXX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从文学上完成人生的追求。

写作应用话题】1、挫折改变人生2、转向3、面对逆境4、永不言败5、现实适应能力写作应用示例:战胜挫折,珍惜拥有XXX看见了风。

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

他就是XXX之一的XXX。

XXX的人生告诉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要坦荡达观,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心灵的胜利。

XXX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他能够操纵小船穿越惊涛骇浪,展现出他的非凡胆略。

在XXX、XXX来之际,他以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

《赤壁赋》的阅读材料

《赤壁赋》的阅读材料

《赤壁赋》的阅读材料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以下是《赤壁赋》的部分阅读材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以上仅是《赤壁赋》的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全文,建议查阅相关古籍或现代出版的苏轼文集。

在阅读时,可以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更深入地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赤壁赋素材运用事例

赤壁赋素材运用事例

赤壁赋素材运用事例《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历史画卷。

文章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形象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充满了激情和感人的力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

在素材运用方面,可以参考下述事例:1. 描述人物形象《赤壁赋》中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周瑜、诸葛亮、曹操等。

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苏轼对人物的刻画方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细节,来塑造具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例如:“周瑜字公瑾,吴人也。

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容貌端丽,才兼文武。

”2. 运用比喻手法苏轼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这些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些比喻手法,通过比较、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 创设意境《赤壁赋》中有许多意境深远的描写,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

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些描写方法,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创设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

例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 运用对比手法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对比曹操和周瑜等人物的形象、才华和命运,来突显周瑜的英勇和智慧。

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来突出主题和观点。

例如:“操之使气,逸足以致胜;公瑾之用兵,严足以立威。

”5. 运用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又使得文章更加优美动听。

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些修辞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夫人生在世,富贵非所求,遇知己,可赴千里。

”结束语:总之,通过以上的素材运用事例,我们可以看到《赤壁赋》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学技巧和艺术魅力。

《赤壁赋》写作手法

《赤壁赋》写作手法

《赤壁赋》写作手法《赤壁赋》写作手法《赤壁赋》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写作手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手法】(1)“情、景、理”融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

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

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主客关系】第一,前赋的主客之间,感情的旨趣更和谐。

此赋首言“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主客同船共游、同饮共乐、同调歌吹,极朋友相和相知之情。

末有“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描写,这里更是渲染出经过一番思想交流之后,朋友之间更深一层的情意和谐。

而后赋虽也设为主客,主客之间也以宴饮游乐始:“二客从余过黄泥之坂……行歌相答……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但二客却不能像前客一样与苏子始终同趣,当苏子游赤壁断岸时,“二客不能从”,显示了主客之间情致之异,和作者的孤寒之情。

《赤壁赋》写作素材

《赤壁赋》写作素材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只为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选自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
苏轼一生坎坷,忠君用世,反遭贬谪,怎不生悲?可贵的是他起落随缘的旷达性格。《赤 壁赋》中的“客”之感人生短暂渺小的消极,“主”之对人生理想追求的豁达,仿佛让读者 聆听了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我们看到了生与死、取与舍、有限与无限、渺小与伟大的 辩证统一关系。“客”触景伤怀,由“月明星稀”到“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 英发的周瑜。可是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不也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了吗?更何况默默 无闻的渔樵者、侣鱼虾者,友麋鹿者呢?想自己而今不在朝廷,政治上无所作为,只能飘零 江湖,举杯相劝,望浩浩如烟海的宇宙,感受渺渺人生,怎不忧伤愁苦?“客”的态度虽然 消极,但很客观地道出了文人士大夫政治失意、生活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和迷惘。苏轼以“江 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以“明月”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来论述 “变”与“不变”的哲理:宇宙万物无穷,人生绵延不息。诚然,人生苦短,但生命传递永 不枯息,更何况“立德、立功、立言”不正是大丈夫一生的追求吗?又何羡何怨呢?
感谢观看
《赤壁赋》
写作素材应用
《赤壁赋》以文赋的形式,记叙自己夜 游赤壁的情景,描写了夜的美好景色和 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 “主客问答”的形式,透露出自己思想 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探讨了宇宙人 生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对政治迫害的蔑 视,对所追求理想的执著,及身处逆境 却依然豁达开朗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情、景、理的完美结合-《赤壁赋》的艺术手法浅析

情、景、理的完美结合-《赤壁赋》的艺术手法浅析

情、景、理的完美结合-《赤壁赋》的艺术手法浅析导语:中国优秀的经典诗词歌赋和小说文学等数不胜数,读后都给人心灵启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的艺术手法浅析,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内容请浏览(/wenxue)。

苏轼谪居黄州,郁愤之情,实在难免。

此文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

作者赋中言愁,而又自解其愁,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由于作者构思巧妙,使文章景、情、理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一、由景生事,由事生情这一手法集中表现在第三段。

眼前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使“客”自然联想到曹操诗句“月明星稀”,而“客”之所处长江赤壁之景又使“客”联想到赤壁之战;于是文章铺陈曹操“一世之雄”的盛事,将“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正面推到读者面前,这就是“由景生事”。

而推出曹操是为了言志抒情,文章通过“而今安在哉”这一发问过渡,表达出以下的伤感情怀,“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更何况“侣鱼虾友麋鹿”,如“蜉蝣一粟”之平庸渺小之辈。

身处逆境,吾生须臾,又何必再去建功立业!看来只有逃避现实,“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但这又“不可乎骤得”。

想超脱而不得,可谓哀伤到极点了。

结句“托遗响于悲风”写出了不得不“哀”的一片苦衷。

至此,由景生事,由事生情,情终于被发挥至极致,但又与景、事交融,自然流畅,毫无生硬说教之弊。

二、由景明理,由理及情第三段“客”的回答,实际上反映了苏轼自己被贬谪到黄州后的消极思想,第四段以“苏子曰”领出苏轼人生观矛盾的另一面,先由景明理——针对客所言“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苏轼仍选取眼前景物“江水”和月亮作导引:“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接着就境取譬,借景明理,由江水、月亮的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上升到一般的认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人之一生只要能“立德”“立功”“立言”,就能不朽,就能“无尽”,所以对天地万物,“又何羡乎”?当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

《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赤壁赋》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素材清单】《赤壁赋》以文赋的形式,记叙自己夜游赤壁的情景,描写了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透露出自己思想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所追求理想的执著,及身处逆境却依然豁达开朗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

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

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因为苏子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在文中看不到不平之气,充满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写作素材】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名字都会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贬谪到黄州。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苏轼站在赤壁面前,眺望如画江山,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清单】
《赤壁赋》以文赋的形式,记叙自己夜游赤壁的情景,描写了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透露出自己思想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所追求理想的执著,及身处逆境却依然豁达开朗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

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

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因为苏子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在文中看不到不平之气,充满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写作素材】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名字都会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贬谪到黄州。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苏轼站在赤壁面前,眺望如画江山,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震灼古今的前后赤壁赋。

无论是诗,还是赋,都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是他内心最真诚的告白。

【素材激活】
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托于文字。

屡次遭贬,打不倒他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他的豪放诗作。

他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

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做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你,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你,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公婵娟”的人间祝福。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您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苦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一樽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赤壁带来了完美壮烈,这是诗,更是实。

您,苏轼,让世人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应乐观,面对人生浮沉应有风度。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乐观”“豁达”“从容”“心态”“得与失”“完美与残缺”“胸怀”“选择”“直面挫折”“执著”“穷而后
工”“个性与人生”“责任”等内容相关的写作话题中。

【运用范例】
1、赤壁之下,多少英雄往事,多少骚客留情。

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苏轼的笔下,以简极的笔墨跃然生辉,意境悠长,令我陶醉。

景中有情苏子的人生哲理,虽有佛老思想的随遇而安、唯我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但也身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豁达开朗,超然物外。

在当时是难能可贵了!赋中对江山风景的热情赞美,对历史英雄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使我们受到感染。

不愧为名作!合卷闭目,静心坐思,现代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困难与坎坷虽无穷尽,但是只要有开朗乐观的心态,辽阔旷达的胸襟,何畏之有?
2、风飘飘,水潺潺,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浅廉从政。

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

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为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选自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
3、苏轼一生致仕,忠君用世,反遭贬谪,怎不生悲?可贵的是他起落随缘的旷达性格。

《赤壁赋》中的“客”之感人生短暂渺小的消极,“主”之对人生理想追求的豁达,仿佛让读者聆听了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我们看到了生与死、取与舍、有限与无限、渺小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触景伤怀,由“月明星稀”到“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英发的周瑜。

可是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不也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了吗?更何况默默无闻的渔樵者、侣鱼虾者,友麋鹿者呢?想自己而今不在朝廷,政治上无所作为,只能飘零江湖,举杯相劝,望浩浩如烟海宇宙,感受渺渺人生,怎不忧伤愁苦?“客”的态度虽然消极,但很客观地道出了文人士大夫政治失意、生活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和迷惘。

苏轼以“江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以“明月”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来论述“变”与“不变”的哲理:宇宙万物无穷,人生绵延不息。

诚然,人生苦短,但生命传递永不枯息,更何况“立德、立功、立言”不正是大丈夫一生的追求吗?又何羡何怨呢?
古语有云:用行舍藏。

亦即在受众垂青之时,当仁不让,以一己之力造福天下;在疾痛惨怛之时,韬光养晦,悠然寄情于天地之间。

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然而,真正能够宠辱不惊的又有几人呢?我已经依稀看见苏轼黯然神伤的背影。

苏轼之才,高于八斗,富过五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不仅样样精通,而且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悠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于今日,则苏轼大概就是中国音协会长,画协会长,围棋九段,作家协会会长,文联主席……然而这样稀世之才,却被腐朽的封建王朝左迁,左迁,再左迁。

于是就有了“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语,却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忧伤;于是就有了“山高月小,水露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悠闲,然而又有谁能了解东坡那无奈而游山乐水的郁结;于是就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狂放,只是谁又会去注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嘲呢?
苏子的可爱与哀伤尽然跃于纸上,令我心痛,令我扼腕。

我是多么想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轻轻走进苏子的世界,告诉他,别为当权者的昏庸无能,不识英才而郁结,寄情于山水,纵情于傲物而无所待。

用时则行,舍时则藏,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