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件超声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锻件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锻件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锻件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7.1适用范围:本条适用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波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不适用于奥氏体粗晶材料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

7.2检测工艺卡7.2.1检测工艺卡由具有II级UT资质人员编制,工艺卡的编制应与所执行的技术规范及本检测作业指导书相符。

7.2.2检测工艺卡由具有UTIII资质人员或UT检测责任师审核批准。

7.3检测器材:7.3.1仪器选用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或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10MHz,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7.3.2探头选用双晶直探头频率为 5 MHz,晶片面积不小于150mm2;单晶直探头,频率为2-5 MHz,圆晶片直径为14-25mm。

7.3.3试块采用纵波单晶直探头时采用JB/T4730-2005规定的CSI 试块;采用纵波双晶探头时采用JB/T4730-2005图8-5规定的CSII标准试块;检测面是曲面时采用CSIII试块。

7.3.4耦合剂:化合浆糊或机油。

7.4检测时机:原则上安排热处理后,槽、孔、台阶加工前进行。

若热处理后锻件形状不适合超声波检测时,也可在热处理前进行,但在热处理后仍应对锻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检测。

7.5检测方法7.5.1执行检测工艺卡的规定7.5.2锻件一般应进行纵波检测,对筒形锻件还应进行横波检测,但扫查部位和验收标准应根据JB/T4730-2005.3附录C的规定。

7.5.3在纵波检测时,原则上应从两面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测,尽可能的检测带锻件的全体积,但锻件厚度超过400mm 时,应从两端面进行100%的扫查。

7.6检测灵敏度确定7.6.1纵波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当被检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倍进场区时,原则上选用底波计算方法确定基准灵敏度,也可以采用试块法确定基准灵敏度。

7.6.2纵波双晶直探头灵敏度确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平底孔试块,并依次测试一组不同检测深度的平底孔(至少三个),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回波达到满刻度的80%。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超声检测适用于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测;也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的检测。

二、引用标准JB/T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三部分:超声检测GB/T12604 无损检测术语三、一般要求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

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

2、探伤仪①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频率应为1~5MHz。

②仪器至少应在满刻度的75%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得大于5%。

③仪器的水平线性、分辨力和衰减器的精度等指标均应复合JB/T 10061的规定。

3、探头①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10%。

②横波斜探头的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2之间,K值一般取1~3.③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4、仪器系统的性能①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得小于10dB。

②仪器与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③仪器与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④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⑤仪器与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 9124和JB/T 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1、探伤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

若因热处理后工件形状不适于超声探伤,也可将探伤安排在热处理前,但热处理后仍应对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探伤。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的油污及其他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3、探伤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五、探伤方法1、为确保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2015年10月08日发布2015年10月20实施日XXXXXXXXXXXXXX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壁厚40--200mm、标称直径32mm以上对接焊缝和锻件的手工超声波探伤,其它部件的超声波探伤可参照执行。

2编制依据DL5408-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检验篇)GB11345钢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3超声波探伤的技术要点3.1从事超声波探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有电力工业部无损检测考委会或劳动部无损检测考委会颁发的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人员。

探伤人员应熟悉超声波探伤仪的性能、特点、并能熟练操作仪器。

3.2超声波探伤可选用CTS--22型和其它类型脉冲式超声波探伤仪,其仪器的性能和探头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3.3工件的形状结构应满足超声波探伤的要求,探伤面应无氧化皮,飞溅,并露出金属光泽。

3.4耦合剂可选用无腐蚀对人体无害的机油、浆糊、甘油等。

3.5AVG曲线的制作及耦合补偿的测定。

3.5.1仪器仪探头的性能、探头前沿、K值测定可在CAK--IB试块上进行,前沿、K值至少取三次的平均值。

3.5.2补偿测定根据DL/T5048规定。

3.5.3AVG曲线或面板曲线,依据DL/T5048规定在相关试块上进行。

3.5.4实际探伤前应用便携式试块对曲线校准。

4检验程序4.1检验流程图:焊缝探伤的一般规程工作准备↓表面检查、委托检验↓接受委托指定检验人员↓了解焊接情况↓选定探伤方法、仪器、探头、试块↓调节仪器↓制作距离波幅校正曲线↓粗探伤↓标示缺陷位置↓精探伤↓评定缺陷↓校验↓验收记录←------↓-----→不合格→标记→返修→报告↓审核存档4.2工作准备:4.2.1被检测件的表面要求:4.2.1.1超声波探伤一般选择焊缝两侧进行检验,当一侧为弯头、大小头、三通等只能进行单侧探伤时,可选择一侧作检测面。

4.2.1.2检测面应清除飞溅物、铁屑、油污、焊瘤,以及其它外部杂质。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1.总则本作业指导书对超声波检测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以保证其超声波检测质量符合有关规程、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2.1.本指导书适用于使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以单探头接触法为主进行的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和压力管道的超声波检测工作。

2.2.本指导书不适用于铸钢、奥氏体不锈钢及允许根部未焊透的单面对接焊缝、曲率半径小于125mm和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检测;3.超声波检测一般要求3.1.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证书;3.2.超声波检测主要操作及出具报告必须是相应技术等级资格的Ⅱ级(含Ⅱ级)人员;3.3.超声波检测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其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

3.4.待检工件应以超声波检测委托单为依据,对待检工件的检测部位外观质量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检测;3.5.超声波检测所用设备,须经有关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3.6.凡技术文件与图样有明确要求的产品,均按技术文件和图样的要求进行验收;技术文件或图样无明确要求,按国标、部标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进行验收;3.7.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合同中没有注明验收技术标准的,则以制造厂采用的标准验收,但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4.超声波检测4.1.准备工作4.1.1.工艺准备:根据委托要求,全面了解被检产品的结构、规格、材质等,制定检测方案;4.1.2.设备准备:4.1.2.1.检测仪、探头新购或修理后的仪器和探头,应符合ZBY-344,ZBY230-84《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并应按ZBJ04001和BZBY231的规定对灵敏度、盲区、分辨率、动态范围及水平线性进行测试;●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

●分辨率应能将CSK-1A型试块上φ50与φ44两孔分开,当两孔反射波的波幅相同时,其波峰与波谷的差不小于6dB。

超声波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无损检测作业规范1.0目的本程序规定了依据API14A,对锻件与锻造产品进行超声波探伤测试的方法,人员要求以及接受的标准。

2.0•范围此规范适用于为本公司所有提供超声波探伤的供应商,也适用于诺斯石油工具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产品超声波探伤测试的情况。

3.0职责质量控制部负责按本规范要求的执行,确保所有产品符合本规范要求。

4.0术语定义无5.0程序5.1 安全与环境5.1.1 在使用者和承包人特殊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的指导下安全地操作是使用者/承包人的责任。

5.1.2 安全操作由供货商的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来控制,在使用者和承包人特殊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的指导下,使用者/承包人应依照本程序负责对浪费或危害环境的做法进行控制。

5.2 人员资格5.2.1 依据以下规范,进行检测、说明及对结果作出评价、记录的人员应具备至少2级资格证明;5.2.2 依据以下规范,所有进行本检测的人员都要求进行每年的视力测试及三年一次的辨色测试;5.2.3 所有无损检测人员应符合ISO9712要求。

5.3 检测方法锻件与精炼轧材的超声波探伤应采用脉冲回波联结或液浸方式进行。

5.4 扫描策划当相应过程文件作出要求时,即采购订单、质量计划、ECN等,应提交超声波探伤测试,并经WGPC质量代表认可后进行。

5.5 设备要求5.5.1 超声波设备5.5.1.1 超声波探伤设备:一个脉冲的反射型超声波探伤器械,频率范围至少为0.5~10兆赫,使用ASTME317最新版本对超声波脉冲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其频率不应超过12个月。

5.5.1.2 脉冲/接收器:一个误差±10%或振幅比精确度在1dB的衰减器,设备控制对校准、核对或检测期间的线性影响应当没有或最小。

5.5.1.3 电池组:应当使用超声探伤或同类设备推荐的标准电池,电量低于50%时的电池组不能用于检测,且结果不被接受。

5.5.2 探测装置5.5.2.1 应使用标准直径为0.25~1英寸,且频率为1/2~5兆赫的传感器,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尺寸与频率进行测量以得到最精确的显示结果。

学会超声作业指导书

学会超声作业指导书

学会超声作业指导书超声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超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超声技术,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超声作业的要求和步骤,并提供相关的示例和参考资料,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超声作业。

二、作业要求1. 作业目标:掌握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超声检查。

2. 作业内容:根据提供的超声影像和临床病例,完成相应的超声检查报告和分析。

3. 作业提交:将作业报告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给指定的老师或助教。

三、作业步骤1. 阅读病例资料:仔细阅读提供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病人信息、病史、临床表现等。

理解病人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进行的超声检查。

2. 准备设备和材料:确保超声设备正常工作,准备好必要的超声探头和消毒液等。

3. 检查前准备:与病人沟通,解释超声检查的目的和步骤。

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并清除检查部位的毛发和皮脂。

4. 进行超声检查:根据病例要求,使用超声探头在相应的部位进行超声检查。

注意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如增益、频率和深度等,以获得清晰的超声影像。

5. 录制超声影像:在进行超声检查的同时,使用超声设备录制相应的超声影像。

确保影像质量良好,包括清晰度、对比度和解剖结构的可见性等。

6. 录入病例信息:将病人的基本信息和超声检查结果录入超声设备或相关软件中,以备后续分析和报告撰写。

7. 分析超声影像:根据超声影像和病例资料,进行超声影像的分析和解读。

注意观察和测量影像中的结构、大小、形态和血流等特征。

8. 撰写作业报告: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和分析,撰写作业报告。

报告应包括病人信息、检查方法、超声影像描述和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9. 作业审阅和修改:完成作业报告后,仔细审阅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确保报告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10. 提交作业:将最终的作业报告保存为电子文档,并按要求提交给指定的老师或助教。

四、作业示例以下是一个超声作业的示例,供参考:病人信息:男性,年龄40岁,主诉腹痛。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样本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样本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引书一、合用范畴超声检测合用于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检测;也合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检测。

二、引用原则JB/T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三某些:超声检测GB/T12604 无损检测术语三、普通规定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备一定基本知识和探伤经验。

并经考核获得关于部门承认资格证书。

2、探伤仪①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频率应为1~5MHz。

②仪器至少应在满刻度75%范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得不不大于5%。

③仪器水平线性、辨别力和衰减器精度等指标均应复合JB/T 10061规定。

3、探头①纵波直探头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10%。

②横波斜探头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²之间,K值普通取1~3.③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声绝缘必要良好。

4、仪器系统性能①在达到所探工件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敏捷度余量不得不大于10dB。

②仪器与探头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不不大于±10%。

③仪器与直探头组合始脉冲宽度(在基准敏捷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探头,宽度不不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探头,宽度不不不大于15mm。

④直探头远场辨别力应不不大于30dB,斜探头远场辨别力应不不大于6dB。

⑤仪器与探头系统性能应按JB/T 9124和JB/T 10062规定进行测试。

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1、探伤普通应安排在最后热解决后进行。

若因热解决后工件形状不适于超声探伤,也可将探伤安排在热解决前,但热解决后仍应对其进行尽量完全探伤。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油污及其她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3、探伤面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五、探伤办法1、为保证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整个被检区域,探头每次扫查覆盖率应不不大于探头直径15%。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1总则1.1适用于本公司承接的锅炉,压力容器,钢结构等工程的超声波检验。

1.2不适用于铸钢,奥氏体工锈钢,耐酸钢及允许根部未焊缝的单面焊钢制压力容器焊缝以及曲面半径小于125mm和内外半经之比小于80%的纵缝。

2 相关文件和标准《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JB1152《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JB3144《锅炉大口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JB3963《压力容器锻件超声波探伤》NB∕T47013.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 基本要求3.1 检测器材3.1.1 探伤仪:a.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频率范围至少应在1-5MHZ内;b. 仪器应至少在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垂直线性误差应不大于5%。

c.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探工件最大检测声程时,有效灵敏度余量至少为10dB。

3.1.2 探头: a. 探头的公称频率主要为2.5MHZ,频率误差为±10%;b. 探头主声束应无双峰, 无偏斜。

3.1.3 试块: CSK-IA ,CSK-ⅢA 钢板阶梯试块,平底孔试块,钢管对比试块。

3.1.4 所有仪器和试块必须经法定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符合专业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4 人员资格4.1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起声波检验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4.2 检验人员应掌握被检工件的材质,加工工艺,缺陷可能产生的部位等有关资料,根据荧光屏上反射波进行综合判断。

5 超声波检验5.1 钢板超声波检验5.1.1 检测面:被探钢板表面应清除影响检测的氧化皮,锈蚀油污等。

5.1.2 耦合方式:充水法或直接触法。

5.1.3 检测灵敏度5.1.3.1 检测灵敏度应计入灵敏度试块与被探钢板之间的表面耦合声能损失(dB).5.1.3.2 板厚小于或等于20mm时, 用阶梯试块将与工件等厚的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 再提高灵敏度10dB作为检测灵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姓名:身份证号码:报考级别:
报考门类:锻件
一、前言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次考试的碳钢和低合金锻钢件的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2.检测标准
JB/T 8467-2014 锻钢件超声检测
二、检测人员资质要求
从事超声波探伤的检测人员,必须掌握超声波探伤的基础技术。

具备足够的焊缝超声波探伤经验,
三、工件参数与检测要求
1.工件参数
本次考试试件工件参数
2.检测要求
记录缺陷位置、缺陷当量尺寸、评定等级。

四、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
1.探伤仪性能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2.探头性能
采用单晶直探头,直径应在为Φ10mm~Φ40mm范围内,探头标称频率应在1MHz~5MHz 范围内。

3.系统性能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2%,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30dB。

五、试块
CS-2
六、检测等级
1.检测等级

2.检测等级的检测范围
应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检测面上进行扫查。

七、检测准备
1.探伤面准备
检测面应无污物、氧化皮、漆皮等
2.探头频率、角度选择
2.5PΦ20
3.耦合剂选择
机油
八、检测程序
1. 检测系统调节
使用CS-2试块,Φ2mm平底孔,采用计算法,并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Δ=40lgA X/ A F A X为考试试件的厚度,A F为试块的厚度。

2. 检测
为确保检测时超声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探头的扫查速度一般不应超过150mm/s。

扫查灵敏度一般应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九、缺陷评定.
采用计算法确定缺陷的当量。

Δ=40lg(D F×A X)/(D I×A F)
A X为考试试件的厚度, A F为缺陷深度,
D F为缺陷当量值, D I为Φ2
十、缺陷等级分类
十一、记录与报告
1. 记录不小于起始记录缺陷当量直径及位于指示波幅的位置。

2. 绘制检测部位图。

3. 按规定格式填写报告。

编制: II 审核: II/III 批准:日期:日期: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