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读训练 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悯农朗诵跟读教案设计

幼儿悯农朗诵跟读教案设计

幼儿悯农朗诵跟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悯农》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悯农》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朗诵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用适当的语音和语调进行朗诵。

三、教学准备。

1. 诗歌《悯农》的课文和音频。

2. 一些描绘农民劳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3. 一些农作物的实物或图片。

4. 一些与农民劳动相关的玩具或道具,如锄头、水桶、秤等。

5. 录制好的幼儿朗诵《悯农》的音频。

四、教学过程。

1. 情感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描绘农民劳动场景的视频或图片,让幼儿感受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引发幼儿对农民的关注和尊重。

2. 诗歌导入(10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悯农》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然后播放《悯农》的音频,让幼儿听一遍整首诗歌。

3. 诗歌分段讲解(15分钟)。

教师对诗歌进行分段讲解,让幼儿理解每一段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可以结合实物或图片,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

4. 朗诵训练(20分钟)。

教师给幼儿讲解朗诵的要点,如语音、语调、停顿等,并给幼儿示范朗诵。

然后让幼儿跟读诗歌,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5. 分组朗诵(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练习朗诵。

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和帮助他们,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有一定的表现机会。

6. 整体朗诵(10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整体朗诵,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和鼓励。

7. 情感回顾(10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引导他们对农民的尊重和关爱。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了解《悯农》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培养了他们的朗诵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中学生诵读训练方案——以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例

中学生诵读训练方案——以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例

中学生朗读训练方案——以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例训练目标:理解诗歌意义,掌握诗歌的主体感情,掌握停留、重音的技巧,语调掌握正确,有感情的朗诵。

训练方案:第一,让学生预习诗歌,解决此中的冷僻字词和此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掌握诗歌的大概感情走向。

以后,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方式朗诵课文。

经过第一次的朗诵让学生先自己小声地读一遍,依据自己的理解找出朗诵的重音重申部分,领会如何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沙哑” “激怒的风”这些应当用悲怆、激动的语气重读。

“温柔的拂晓”应当柔和地读。

依据这些标准试着读第二遍,注意重音的办理,领会这两遍的不同。

夸奖此中对重音掌握的正确的学生,并让其在班上示范朗诵。

学生示范朗诵以后,老师实时赐予加强和指引,即夸奖优异的方面,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并示范正确读法。

诗歌的朗诵特别是现代诗,标点符号对诗歌的理解掌握和朗诵停留特别重要,让学生议论省略号、破折号、问号在一般的意义上包含的感情义义,再应用到本诗中表现的又是如何的感情?学生能够通过如何的停留和语调来表现这类感情?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最后都有一个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可理解为歌唱的很多其余的内容,没法穷尽,也可从诗歌的感情义义上理解为诗人心里对拂晓的没说出口的期盼,拂晓的光明能够经过高亢嘹亮的语调表现出来。

第二个省略号则是诗人对更深层次的、没法言说的感情的示意,这类感情基调应当是低落的,如何指引学生读出低落的思想感情和未尽的叙述呢?第一,能够先让学生领会这类情在于内而发于声殊不知如何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沉醉在感情的领会中试着朗读;第二,能够让学生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朗诵,比如语速能够由快渐慢、在结尾部分能够采纳拖音办理、表现那种绵长隽永、耐人回味的感情。

或许语速向来保持较慢的速度,突出重音部分,语调向来保持在缓和、低落的水平,到最后“爱得深邃”部分迅速收音,达到戛但是止,给人留下无穷迷惘的感觉。

第三,让学生领会不同的朗诵方式中最合适作者感情的,选择表达最贴切的方式朗诵。

幼儿园中班小诗歌朗诵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诗歌朗诵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诗歌朗诵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2. 培养幼儿对诗歌的感性理解,培养幼儿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星星》2. 《小兔子乖乖》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准备:1. 诗歌教材(适量)2. 实物道具:小星星、小兔子、小蝌蚪(可用纸板制作)、妈妈青蛙等。

3. 录音机、背景音乐CD、幼儿合唱参考音乐。

4. 班级图书教学过程:1. 开始篇1.1 师生互动:“老师今天带来了诗歌,它可以让我们一起伴随着小星星,感觉小兔子的乖巧和小蝌蚪的勇气,你们知道对吗?”老师与幼童进行简单的诗歌预热引导,引起幼童亲密联系和建立感情连结;1.2 诗歌朗诵:“小星星”;1.3 身体动作: 手指做“圆圈”形状,做指点手势,齐声说韵律。

2. 拓展篇2.1 诗歌朗诵:“小兔子乖乖”。

2.2 反复听读: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频。

让幼童跟着播放的节拍,反复听读诗歌。

2.3 表演技巧:“声调变化:读起来甜美一些,哭泣起来的时候,声音要小一些,悠扬对比;节奏变化:速度要快一些,慢一些。

”引导幼童进行综合技巧的训练。

3. 游戏篇3.1 身体动作:幼儿模仿小兔子乖乖,展开手臂拍拍手掌,不停旋转身体。

3.2 角色扮演:请几名幼儿扮演“小兔子乖乖”在舞台上表演,让其余幼儿鼓掌。

4. 拓展篇4.1 诗歌朗诵:“小蝌蚪找妈妈”4.2 反复听读:“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音频,手指在草地上爬起来,做跳跃手势,引导幼童一起朗读”。

4.3 表演技巧:老师让幼童知道什么是“直白的情感”,自然性地将复杂的情感表达融入到朗读中来,刻画小蝌蚪真心的渴望和罕见的坚韧去实现目标。

5. 结束篇5.1 读图感悟:选取一幅图画作为结尾画面,引导幼儿欣赏其中的细节,让幼儿获得内涵的喜悦,教会幼儿享受诗歌的美。

5.2 互动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星星、小兔子乖乖、小蝌蚪找妈妈这三首诗歌,你们觉得怎样呢?”老师与幼儿展开洽询式的互动,让幼儿面多方、思考多层次的观看诗歌的内在外在与价值感。

幼儿园大班诗歌朗诵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诗歌朗诵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诗歌朗诵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才艺特长;2. 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的朗读技能和表演能力;4. 增强幼儿的文化底蕴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本诗歌:选择适合幼儿的经典诗歌,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

2. 制作道具:制作相关道具,例如小蝌蚪面具、绿叶子头饰等。

3. 朗诵表演:训练幼儿的朗诵和表演能力,编排小蝌蚪朗诵表演。

三、教学重点:1. 让幼儿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美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2. 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表演。

3. 编排精美的小蝌蚪朗诵表演,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让幼儿读诗1. 教师从课本中选择适合幼儿的经典诗歌,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

2. 让幼儿逐句读诗,理解诗歌内容和韵律。

3. 让幼儿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诗歌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步:制作道具1. 教师给幼儿演示如何制作小蝌蚪面具和绿叶子头饰。

2. 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步:朗诵表演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诗歌的每一句话,让幼儿跟着老师逐句朗读。

2. 教师讲解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例如声音的控制、语调的起伏、情感的表达等。

3. 教师为小朋友们编排小蝌蚪朗诵表演,并分组训练。

第四步:展示表演1. 分组轮流上台表演小蝌蚪朗诵,其他幼儿欣赏并给予鼓励。

2. 教师点评每一组表演,表扬他们的优点和特长,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程的教学,幼儿能够熟练朗诵经典诗歌,并且表达清晰、朗朗上口。

2. 幼儿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丽,提高了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幼儿能够制作出简单的小蝌蚪面具和绿叶子头饰,体验了手工制作的乐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幼儿通过小蝌蚪朗诵表演的训练,能够体现个人才艺特长,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幼儿朗诵技巧训练教案中班

幼儿朗诵技巧训练教案中班

幼儿朗诵技巧训练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提高幼儿的朗诵技巧和表演能力;3.激发幼儿对朗诵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幼儿的朗诵技巧;2.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表达文字的含义;2.如何培养幼儿的朗诵技巧。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小熊快跑》、《小兔子乖乖》等适合幼儿朗诵的诗歌或小故事;2.教学道具,图片、玩具道具等;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可以进行小型表演的空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优秀的幼儿朗诵视频,引导幼儿观看并讨论视频中的朗诵者表现出的朗诵技巧和表演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学习朗诵技巧(1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情感的表达等,并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朗诵的技巧。

3.朗诵训练(25分钟)。

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幼儿朗诵的诗歌或小故事,让幼儿分组进行朗诵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调整语调、表达情感,提高朗诵的效果。

4.表演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朗诵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表演者的朗诵技巧和表演效果,教师也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

5.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诵技巧训练,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朗诵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幼儿朗诵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下节课将针对这些幼儿进行重点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朗诵技巧。

渡荆门送别诵读指导教案

渡荆门送别诵读指导教案

渡荆门送别诵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诵读活动,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背诵《渡荆门》这首古文诗;2. 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包括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4. 增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渡荆门》古文诗的课文、诵读指导教案、课堂展示材料;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诵读指导教案。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对《渡荆门》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或相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意(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渡荆门》这首古文诗,注重诗句的理解。

教师可以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蕴涵的情感。

3. 朗读训练(15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然后,让学生跟读,逐句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4. 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渡荆门》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例如离别之情、壮志凌云等。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一种情感,通过诵读方式表达出来。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适当的表演形式,如朗诵、表演、配乐等。

5. 诵读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师也可以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6.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朗诵训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上的指导,继续进行《渡荆门》的诵读练习;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文诗进行朗诵练习,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 学生可以准备一段自己喜欢的诗歌,下节课进行朗诵展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诵读表现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2. 作业评价:教师评阅学生的诵读练习记录和感受体会,给予肯定和建议。

游子吟诗朗诵幼儿教案

游子吟诗朗诵幼儿教案

游子吟诗朗诵幼儿教案引言。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形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启发人们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诗歌更是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的语言,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因此,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来进行幼儿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以《游子吟》为例,设计一份幼儿诗歌朗诵教案,帮助幼儿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游子吟》的内容和背景,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训练其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义。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诗歌朗诵,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游子吟》的诗歌内容和背景介绍。

2.准备幼儿喜爱的音乐和节奏感强的音乐。

3.准备相关的图片或图片书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4.准备小组合作的道具和布置教室环境。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活动,活跃气氛。

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游子吟》,并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或图片书籍向幼儿展示诗歌中的情景和意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诗歌内容。

教师向幼儿逐句朗读《游子吟》,并解释诗句中的意义。

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跟读诗句,帮助他们熟悉诗歌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接着,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涵。

3.朗诵训练。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简短的诗句,与幼儿一起进行朗诵训练。

教师可以先示范正确的朗诵方式,然后让幼儿跟读。

在朗诵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帮助他们提升朗诵能力。

4.小组合作。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诵。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音乐,让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朗诵。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课外诗歌诵读教案模板

初中课外诗歌诵读教案模板

初中课外诗歌诵读教案模板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诗歌诵读,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2. 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诗歌选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初中生诵读的课外诗歌。

2. 诗歌分析:分析诗歌的背景、意义、情感等。

3. 诵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诗歌,为新课的展开做铺垫。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一首课外诗歌,并进行诵读。

二、诗歌学习(15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意义、作者等。

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等。

三、诵读指导(20分钟)1. 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语音美。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诵读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诵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诗歌的掌握情况。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继续学习一首课外诗歌,并进行诵读。

二、诗歌学习(15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意义、作者等。

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等。

三、诵读指导(20分钟)1. 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语音美。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诵读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诵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诵读诗歌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特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何为诗歌?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意思是: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志向、志愿、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蕴藏在心里就是心志,将他形成文字就是诗歌。

南宋诗论家、诗人严羽在他所著的《沧浪诗话》中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她用丰富的想象,富有韵律美、节奏感的语言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特点十分鲜明:
(1)想象丰富,感情强烈。

(2)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3)语言精练而形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教学占很大的比重。

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类型有:
(1)儿童诗、童谣、儿歌
(2)古诗(《诗经》、绝句、律诗、词、曲等)。

(3)新诗: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大多是抒情诗、格律诗、自由诗和韵律诗。

三、诗歌的朗读技巧(如何读诗?)
要读出诗歌的韵味,必须从音、情、境三个方面去突破。

(一)显韵定拍,先声夺人
表现诗歌的音韵美要注意以下这两个方面:
第一,念好韵脚。

第二,分好音步。

练习:《弯弯的月儿》《村居》
(二)情动于衷,恰如其分
要充分表现诗歌充沛的感情,充分体现“诗言志”的特点。

苏轼的两首作品《江城子》《题西林壁》对比朗读练习
(三)身临其境,因境抒情
要全面展现诗歌的意境之美
充分展现诗歌的意境,朗读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诗人和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

2.以意象为突破口进入意境。

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小结:
诗歌朗读步骤:熟悉――正音,理解――定情,感受――入境,表达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四、诗歌朗读练习
纪弦《你的名字》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全诗的构思中心和中心意象是什么?
明确:中心意象是“你的名字”,即恋人的名字。

2.学生朗读竞赛
学生活动:学生自选背景音乐配乐朗诵,学生投票评出最优者。

教师活动:教师做最后点评,分析诗歌朗诵时的注意事项。

明确:本诗是一首爱情诗,诗歌以“爱人的名字”为吟咏的中心内容,表现出的是诗人对爱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语气轻柔,语速要缓慢,朗诵的过程中语调要高低起伏,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升华。

但是
最后一句的语气要轻,因为有七个“轻”字,体现出诗人不愿惊动爱人的那种小心呵护的感情。

五、作业
分析并朗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快乐的节日》《植物妈妈有办法》,体会诗歌朗读的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