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每日一练——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1)
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

.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句式的特征及判断技巧; 3、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文言句式;
.
一、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 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 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 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 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 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 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 ,(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 走也。”(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
.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 果如成言。
句式特点四:省略介词(主要“于”“以”两
词)。 .
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 可。”
.
(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现象非 常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

书接上回,我们今天来学一学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省略句式】一、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1、承前省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2、蒙后省例: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3、自述省例:(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4、对话省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梁惠王下》二、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三、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肴之战》②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6、分句的省略例: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D、百姓之不见保答案:选D。
如有疑问,详细解析请扫二维码(可放置二维码)。
文言文4种特殊句式:答案

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一、“……者,……也”译为:……是……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强将2、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译文:不知道河南乐羊子的妻子是谁家的女儿二、“……者……也”译为:……的是……1、族秦者秦也。
译文:灭亡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三、“……者也”译为:……是……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四、“……也”译为:……是……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的八景之一2、鱼我所欲也。
译文:鱼是我想得到的东西3、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五、“……为……”译为:……是……(把“为”译成“是”,语序不变)1、此为何若人译文:这是怎样的人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文:中间那个戴高帽多胡须的是苏东坡3、必为窃疾矣。
译文:一定是有偷窃的病了4、项燕为楚将。
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六、用“是”“乃”、“诚”、“则”、“悉”、“本”表示判断1、斯是陋室。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译文:应立的是公子扶苏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文: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6、臣本布衣译文:我本来是平民7、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译文:宋定伯骗鬼说:“我也是鬼”七、没有任何判断标志,只是由上、下之意促成判断,翻译时要在主语后加“是”1、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译文: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不能信任。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沿途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文言文中,否定判断句有以下三种形式:一、“非……”译为:……不是……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非三闾大夫欤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二、“非……也”译为:……不是……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城墙不是不高啊,护城河不是不深啊2、卿太重,将非鬼也译文:你太重了,可能不是鬼吧三、“非……者也”译为:不是……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译文:百战百胜,(虽然很好却也)不是最好的文言特殊句式2——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2、蒙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
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解之省略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解之省略句(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地理资料、政治资料、历史资料、艺术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art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解之省略句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
初中语文特殊句式

初中语文特殊句式整理(省略句)一、《与朱元思书》1.(高山)互相轩邈2.(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急湍甚(于)箭二、《五柳先生传》1.(他)闲静少言2.(文章)颇示己志3、因以(之)为号焉。
三、《送东阳马生序》1.(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2.(吾)寓(于)逆旅3.余立侍(其)左右四、《小石潭记》1.(溪水)斗折蛇行2.坐(于)潭上3.日光下澈(潭水)五、《岳阳楼记》1.(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2.(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3.然则(这地方)北通巫峡4.(他们)览物之情六、《醉翁亭记》1.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七、《满井游记》1.(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2.(吾)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省略句一、省略主语仰而视之曰:“吓!”——《惠子相梁》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邹忌讽齐王纳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二、省略宾语将以攻宋——《公输》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省略介词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1、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2、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3、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4、(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6、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7、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8、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9、上使(之)外将兵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0、今或闻(之)无罪之:他,指扶苏《陈涉世家》11、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向《陈涉世家》12、(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之:他,指吴广《陈涉世家》14、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之:他们,指起义军于:在《陈涉世家》15、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16、君与(之)俱来之:他,指诸葛亮《陈涉世家》倒装句式:1、还自扬州(状语后置)……………《伤仲永》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陋室铭》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核舟记》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下册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状语后置2 马之千里者《马说》定语后置3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状语后置4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状语后置5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6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宾语前置7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状语后置8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宾语前置9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状语后置10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前置1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状语后置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状语后置九年级上1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3 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状语后置4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状语后置5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状语后置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状语后置8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状语后置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状语后置12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状语后置九年级下册1 宋何罪之有?《公输》宾语前置2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状语后置3 此为何若人《公输》宾语前置4 起于鲁《公输》状语后置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状语后置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状语后置8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状语后置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状语后置9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宾语前置10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2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庄子》故事二则状语后置13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14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后置15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6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7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1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状语后置倒装句式: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咏雪》。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谢谢观看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②然不自意能先破秦入关。(不意自) (意:料想) (《鸿 门宴》)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倒装句
4.无标志,语意表被动
(1)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而刘夙婴疾病。 《陈情表》
(3)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4)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 子叫省略句。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还会省略谓语。 1.主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 说》)(承前省略)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 宴》)(蒙后省略) (“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陶渊明《桃花源 记》) (4)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司马迁《鸿门宴》)
(二)定语后置
4.中心语+数量词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1、兼语省略。
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有必要说出来的。
如:①召入,使拜夫人。
((左忠毅公逸事>)──召(之)入,使(之)拜夫人。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卿。
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语都是已见于上文的。
2、动词的.代词宾语省略。
这种省略有两个条件:一、省略的宾语必须是可以用代词充当的,即可以从上文看出来的。
二、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
如: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追(之)于宇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告(之)以事。
3、部分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
省略的宾语必须是从上文可以看出来,能够用代词充当的。
如:①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怵然为戒”,怵然为之戒,小心翼翼地因此警惕起来。
“视为止”,视为之止,目光因此集中。
“行为迟”,行为之迟,行动因此迟缓。
②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与谋”,与之谋,同他商量。
③左右以告。
(《冯谖客孟尝君》)──“以告”,以之告,把情况告诉(孟尝君)。
④毋从俱死也。
(《鸿门宴》)──“从俱死”,从之俱死,跟着他一起去死。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张衡宴》)──“因以讽谏”,因之以讽谏,通过它来委婉地劝谏(朝廷)。
4、介词“于”“以”往往省略。
如:①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逼兵势”,逼于兵势,被兵势所逼。
②又试之鸡。
(《促织》)──试之鸡,试之以鸡,用鸡去试验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每日一练——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考点分析】
中考中辨析特殊用法的试题有的是单独考查的,更多的是隐含于“词语意义或用法辨析”或“翻译句子”类试题中。
常见的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及被动句。
在翻译重点句子时,把握省略成分,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含义。
【知识点】
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省略主语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4.省略介词“于”
寓(于)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5.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
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交换)
B.以男女质钱(抵押)
C.宗元革其乡法(革除)
D.营护其丧及妻子(护送)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 / 何以战
B.必为名士 / 自立为将军
C.革其乡法 / 行拂乱其所为
D.乃出私钱赎之 / 乃下令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②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省略主语)
4.从文中可以看出柳宗元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材料分析。
【题目解析】
1.【解析】C.革:改革,改变。
2.【解析】A.“以”:把 / 凭借;B.为:作为,成为;C.“其”:这种 / 他的D.乃:于是。
3.【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句、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于时”为状语后置。
4.【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为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为官: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为师: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由此,分析柳宗元人物形象:
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参考答案】
1. 【答案】C
2. 【答案】BD
3. 【答案】①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②柳宗元著述很多,在当时名声震动。
4. 【答案】为友:对刘禹锡的帮助,为朋友着想,无私;为官: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为师: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水平高,指导有方。
【参考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
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