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合集下载

高考考点聚焦: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高考考点聚焦: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张元忭,号阳 和,谥文恭; 张汝霖的父亲, 张岱的曾祖父。
耕耘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 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 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 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 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 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1 解读高考 2 技法攻略 3 真题演练
CONTENTS


高考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之一——省略句 由于古今语言习惯不同,古代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而这些句式也恰恰是阅读、理 解古代文言文的关键。对于这些句式,需要着重掌握的 考点解读 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古今汉语在表 达过程中都有成分省略的现象,但在古代汉语中,省略 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一些不能省 略的成分在古代汉语中也都省略了。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之——省略句
省略句
《屈原列传》出现了很多省略句,如“遂绝齐”“绝”后省略了介词 “于”;“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复”前省略了主语“怀王”。
省略句一般指文言文中省略了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的句子, 其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包括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但省略形式有多种,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 略介词等。省略句给我们理解文言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 们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需要对它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准确 填补省略的成分。
参考译文
我的祖父名为张汝霖,号雨若。他幼年 爱好古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不肯苦练书法, 字丑陋拙劣,参加科举考试,总是考不中。 于是向官府捐纳财货入太学读书,艰难窘迫 坎坷不顺长达二十年。曾祖父张文恭去世后, 家中灾难渐渐袭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抽 走梯子,让人用轴轳传送食物,不下楼的时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以下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一:判断句(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形式。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环滁皆.山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臣本.布衣【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为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倒装句四种类型:(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1)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何以战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如:忌不.自信C: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心词+数量词)如:为人五..……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窗八尝遗余核舟一...(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吴儿善泅者.数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如:(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徐喷以.烟(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5)屠惧,投以.骨。

文言文特殊句式(完整)2020.12

文言文特殊句式(完整)2020.12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4.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宾语+介词)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
归?”
(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 赵太后》〈战国策〉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 (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什么)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 然有声之石者,所在皆是也。
(三)中心语+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之 爪牙,强之筋骨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 父。(《鸿门宴》) 我持一双白璧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能不易其志(之)缙绅而者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例:不仁哉!梁惠王也
文言文倒装句 ——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 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 结句。
定语后置的形式
(一)中心语+后置定语+者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计未定, 求可使报秦人者。
(二)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者,......也。” 例:“陈涉者,阳城人也。” ②“......,......也。”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知而不争2、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就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就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文言文的省略句式

文言文的省略句式

文言文的省略句式1. 文言文省略句多少种类型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一。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主语省略省略主语有承接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例如:①旦日,客从外来,(我)与(客)坐谈。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二、谓语省略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如: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左转·曹判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三、省略宾语。

(1)有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沈括《活板》)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司马迁《鸿门宴》)(2)有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

(同上)四、省略介词。

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

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2. 文言句式,省略句要怎么判断非我也,是兵也是判断句没错,但是不知道同学觉得哪里省略了?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2、蒙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

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特别申明: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待君久不至,已去。

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世说新语<两则>》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两则>》3.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应为“(夸父)渴,欲得饮”。

《夸父逐日》4.北饮大泽。

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

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

《夸父逐日》5.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6.“顾野有麦场”。

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

《狼》7.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应为“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8.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省略主语:佛印《核舟记》9.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三峡》10.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应为“(浙江之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观潮》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应为“(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12.斗折蛇行。

应为“(溪水)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13.属予作文以记之。

应为“(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4.局促一室之内。

应为“(余)局促一室之内”。

《满井游记》1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句主语均为“臣”)《出师表》16.乃入见。

应为“(曹刿)乃入见”。

(省略主语“曹刿”)《曹刿论战》17.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

应为“(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二)省略介词1.“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应为“肃遂拜(于)蒙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
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
(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
2、蒙后省。

如: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
(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
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

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

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的谓语如:(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鸿门宴》译: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来舞剑(作为娱乐)吧。

宾语的省略
文言文中省略宾语是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特别是代词“之”作宾语,常常被省略。

常见的有动词宾语省略和介词宾语省略两种情况。

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1、动词宾语的省略
(1)、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鸿门宴》译:私下里会见张良,把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2)、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译:有了志向,不跟着(别人)中途停止,然而力量不够的人,也不能到达。

(3)、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因为蔺相如功劳大,所以升(他)做上卿。

2介词宾语的省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译;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之)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译: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用桑树种满它,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鸡、狗、猪的畜养,不要错过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人可以凭(它)吃上肉了。

百亩大的田地,不要错过农耕的时机,几口人的家庭可以凭(它)不挨饥受饿了。

介词的省略
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介词,特别是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作补语时大多省略介词。

这种介宾短语译成现代汉语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介宾短语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翻译后仍是“补语”,有的介宾短语是发挥状语的语法功能,属于“状语后置”,翻译后必须将其还原到状语的位置。

(1)、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译: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2)、僮仆欢迎,稚子候(于)门。

《归去来兮辞》译: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
(3)、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译: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在)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练习:(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
(2)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其可怪也欤!《师说》(5)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鸿门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