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

合集下载

戊肝诊断标准

戊肝诊断标准

戊肝诊断标准戊肝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毒标记物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建议,下面是关于戊肝诊断的一些参考内容:一、临床表现:1. 无症状型:患者无任何特异性症状,通常是由于偶然的实验室发现。

这种情况是戊肝感染最常见的类型。

2. 急性戊肝:包括:发热、乏力、恶心、呕吐、上腹痛、黄疸等症状。

3. 慢性戊肝:戊肝病毒感染超过6个月的患者。

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疲劳、食欲不振、上腹痛等,但无黄疸。

二、实验室检查:1.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等指标的测定。

ALT通常升高,而血清胆红素可升高,但通常不超过20~30 μmol/L。

2. 血清戊肝病毒标记物检测:包括戊肝抗体和戊肝病毒核心抗原(Anti-HEV IgM and HEV antigen IgG and IgM)。

三、诊断标准:1. 急性戊肝的诊断标准:患者有上述的急性肝炎临床症状,并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血清戊肝抗体(Anti-HEV IgM)阳性;-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或谷氨酰转肽酶(AST)测定轻度升高(一般为上限正常范围两倍之内);-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等。

2. 慢性戊肝的诊断标准:患者满足下列条件:- 血清戊肝抗体(Anti-HEV IgG and IgM)阳性;-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持续超过正常上限范围6个月以上;- 血清总胆红素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20~30μmol/L)。

四、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能够帮助诊断,但某些特殊人群如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状态下,特别是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患者,血清戊肝病毒标记物反应可能不敏感。

戊肝

戊肝

戊肝-简介戊型肝炎是由HEV病毒引起,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易在雨季和洪水过后流行,多见于秋冬季(10-11月)。

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有散发病例。

戊型肝炎的戊肝-潜伏期一般为2-8周,平均6周左右。

常引起暴发或流行。

当成人感染HEV后,多表现为临床型,儿童感染后往往表现为亚临床型。

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

急性发病,发热、厌油、恶心、食欲减退、上腹不适、尿色深,热退后症状加重。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皮肤发痒、大便灰白,严重者则表现为淤胆型肝炎。

妊娠后期病人易并发重型肝炎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高。

本病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多数患者于4-6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戊型肝炎戊肝-发病年龄大多为15-49岁,儿童发病率较低,孕妇发病率高。

一般病人中病死率为2.7-4.0%,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则高达10-39%。

感染戊肝病毒后,经过15~25天的潜伏期,可表现为无黄疸型和黄疸型,两者之比约为13:1,因此极大多数为无黄疸型,也有发展成为重症肝炎。

在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化验转氨酶上升时,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均要及时检测甲肝和戊肝抗体,以明确病原的诊断。

戊肝病毒能否从感染母亲传给胎儿尚无定论,但很多事实已旁证垂直传播确实存在。

如戊型肝炎妇女常发生流产和宫内死胎。

不仅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胎儿和围产期病死率很高,非暴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产和宫内死胎的发生率也很高,约 12.4%,推测均由于戊肝病毒宫内感染所致。

戊肝根据戊肝-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

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

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我国,戊肝多感染35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而老年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往往较重。

所以戊肝首先威胁的是老年人。

戊肝危害及预防

戊肝危害及预防

戊肝预防
戊肝预防
接种疫苗:戊肝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最 有效的方法,建议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应 接种。 注意卫生:戊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 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因此注意 卫生是预防戊肝的重要措施之一。
戊肝预防
饮食注意:戊肝病毒会破坏肝 脏功能,因此,建议多吃富含 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 营养成分的食物,同时避免过 度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
戊肝的诊断和 治疗
戊肝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可以通过血清学试验、病毒学检 测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戊肝患者一旦发现需要及时治疗 ,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等,同时 还需要注意营养补充和休息养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戊肝危害及预防
目录 戊肝的危害 戊肝预防 戊肝的诊断和治疗
戊肝的危害
戊肝的危害
什么是戊肝: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 毒引起的一种肝炎,病毒通过血液 、患者易发生肝炎、肝硬 化、肝癌等疾病,还可能导致过早 死亡,危及健康和生命,同时也给 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戌肝的症状

戌肝的症状

戌肝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戌肝的症状*二、戍肝是什么病*三、怎么预防戍肝戌肝的症状1、戌肝的症状潜伏期10~60日,平均40日。

根据中国3次戊型肝炎流行调查,其潜伏期为15~75日,平均36日。

成人感染多表现为临床型,儿童为亚临床型。

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重。

一般为亚临床型。

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重。

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

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

约1/3有关节痛。

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

多数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

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

孕妇感染HEV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10%~39%),可见流产与死胎,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

HBsAg阳性者重叠感染HEV,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2、戌肝做什么鉴别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消化管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肝大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3、戌肝治疗方法专家指出,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要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戊肝诊断标准2021

戊肝诊断标准2021

戊肝一般指戊型肝炎,戊型肝炎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原学化验室检查。

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进行咨询,根据各项检查进行确诊。

1、流行病学资料:患者病前有戊肝流行区旅居史,具有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及饮用污染水等病史,而且戊型肝炎暴发以水传播比较多见,多见于成年人;
2、临床表现:患者起病急,常具有畏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急性感染的症状。

患者肝大、质软,转氨酶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黄疸型肝炎可包括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3、病原学化验室检查:包括患者抗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戊型肝炎IgG抗体高滴度,或由阴性转为阳性,血或粪便中戊型肝炎病毒RNA阳性,或检出戊型肝炎病毒颗粒。

戊型肝炎的诊断亦需排除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和其他病毒感染所引起肝损害,还需排除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损害。

戊肝诊断标准

戊肝诊断标准

戊肝诊断标准戊肝诊断标准是指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和病毒学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认患者是否感染了戊肝病毒以及病程的判断标准。

以下是关于戊肝诊断标准的详细解读。

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感染戊肝病毒的患者大多数会自愈,但部分患者病程可进展为重症戊肝,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准确诊断戊肝感染对于治疗和防控至关重要。

根据国内外权威指南和相关研究,戊肝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1. 临床表现:戊肝的典型症状为发热、黄疸、食欲不振、乏力等,临床表现类似于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

而在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免疫抑制患者,也可出现不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感染。

对于具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戊肝感染。

2. 血清学指标:戊肝的血清学标志物主要是IgM抗体和IgG抗体。

IgM抗体通常在病程早期出现,可提示当前或最近的戊肝感染。

IgG抗体在感染后产生,并可持续存在较长时间,意味着曾经感染过戊肝病毒或接种过戊肝疫苗。

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或免疫层析试纸等方法进行。

3. 病毒学检测:戊肝病毒RNA的检测是确诊戊肝感染的金标准。

常用的病毒学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转录介导等扩增组成反应(TMA)。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戊肝病毒的存在并定量病毒载量,对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戊肝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地区和临床场景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特别是在资源匮乏地区,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更为突出;而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病毒学检测的结果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除了诊断标准,戊肝的防控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戊肝疫苗的研制和推广逐渐取得了进展,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加强饮用水、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或未受污染的食物,也是有效预防戊肝感染的措施。

戊肝的症状

戊肝的症状

戊肝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戊肝的症状*二、戊肝的并发症*三、戊肝的饮食注意事项1. 戊肝吃什么好2. 戊肝不能吃什么戊肝的症状1、妊娠期戊肝:不仅发生率高且易发展为重型,1986~1988年新疆戊肝流行时,孕妇发病占24%。

在重型肝炎中孕妇占27%,非孕妇占4.6%,病死率也高,多国报道在10%~20%,最高有39%者。

妊娠晚期病死率最高(20.96%)、中期次之(8.46%),早期(1.5%)与一般育龄妇女(1.4%)接近。

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黄疸尚未达重肝水平时,即发生肝脑综合征。

肝脏缩小者占一半。

肝组织病理检查示肝细胞以变性肿胀为主。

大出血后的肝组织同时呈现缺血、缺氧改变。

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及产后感染。

往往在产后病情急转直下,主要死因为脑水肿、产后出血、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脑疝。

在向重型发展的过程中相继出现Ⅰ、Ⅴ、Ⅶ因子减少,多数病例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正常,仅个别发生DIC。

2、小儿戊肝: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渐高。

未见有新生儿发病的报道,1~3岁病例占发病的22.2%,7~14岁占77.8%。

若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生率低,新疆报道过3160例,患者中儿童占9.11%,病死率0.52%,也较成人为低。

起病急,症状较轻。

发病初期有呼吸道症状者较多(6.7%~20.3%),脾大的比例(19.8%)高于成人(0.22%)。

虽黄疸型病例占绝大多数(98.2%),但不如成人黄疸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改变以ALT升高为主。

3、老年戊肝:发病率约占总发病数的3%~10.9%,比成人低,比儿童高。

起病较隐袭。

临床也以黄疸型为主,淤胆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多,黄疸深,持续时间长。

病程相对较长,恢复较慢,住院时间比成人组约长1倍。

重型肝炎相对较多,高于成人组但低于孕妇。

并发症多,易继发感染。

预后较好,病死率低,未见变慢性报告。

戊肝的并发症戊肝和其他病毒性肝炎一样,病程中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已见报道的有肝脑综合征、出血综合征、感染、肝肾综合征、急性胰腺炎、糖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和溶血性贫血等。

戊肝诊断标准

戊肝诊断标准

戊肝诊断标准戊肝,也被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

戊肝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健康问题,可导致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和并发症。

为了确诊戊肝,医生通常会依据一系列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戊肝诊断标准。

1. 主观症状:最常见的戊肝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和黄疸。

在诊断戊肝时,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这些症状,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主要关注患者的皮肤和黏膜是否出现黄疸。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肝脾大小、肝区是否有压痛等。

3. 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测试: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清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异常情况。

(2)HBV相关指标: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确定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态和活跃程度。

(3)血清学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和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用于对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评估。

4. 病史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间和之前是否接受过相关治疗。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5. 影像学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病变情况和肝功能的程度。

总结:戊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主观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评估和影像学检查。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戊肝以及戊肝的严重程度。

诊断戊肝的早期,有助于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展。

为了确诊和识别戊肝,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因
戊肝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简称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人群以成年人为主,具有明显季节性,春冬季高发,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其预后良好。

二.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发热、倦怠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痛、腹胀、腹泻。

2.潜伏期为10~60日,平均40日。

3.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

半数有发热。

约1/3有关节痛。

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

多数肝大。

4.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

5.孕妇感染HEV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可见流产与死胎(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

三.治疗原则
主要采取支持与对症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

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

四. 护理措施
1.休息
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
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

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
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
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类食物,碳水化合物不宜过多。

例:鱼肉,
豆腐,山药
3.对症下药
在合理休息,营养治疗基础上,选用保肝药物促进肝功恢复。

此外恶心,呕吐者服用止吐药,反酸,烧心者予抑制胃酸分泌,腹胀者予胃动力及助消化药物。

五.预防(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主为的综合性措施)
保护水源,不要让粪便及污物污染水源,提倡喝开水
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和生活用具等要经常消毒。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进食生肉或半熟动物肉制品,尽量不生吃海鲜、少吃凉拌菜,剩菜剩饭加热后再食用。

六,家中如出现戊型肝炎病人,首要措施是隔离。

一定要和病人分开居住,家人进隔离室要穿专门的衣服、鞋子,出隔离室要用0。

5%过氧乙酸消毒液泡洗1-2分钟,尔后用流动水洗净。

病人的排泄物可用漂白粉干粉做1:5混合均匀放置二小时倒掉,地面可用500毫克/升漂白粉液擦洗60分钟,餐具1000毫克/升浸泡30分钟,衣服125毫克/升浸泡30分钟即可,戊型肝炎隔离时间自发病日起3-4周即可。

平时若生活在一起应注意个人物品应专人专用,使用后应注意消毒,吃饭尽量做到分餐,衣物要单独洗晒消毒,饭前便后勤洗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