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网友举例讲解

合集下载

Ansel Adams安塞尔·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的运用

Ansel Adams安塞尔·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的运用

胶片旅行Film Travel深入玩摄影的人,尤其是大画幅胶片摄影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

这位原籍新英格兰的摄影界大师,于1902年2月20日生于美国旧金山。

在他14岁时与父母同游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并用父母赠给他的一台柯达布朗尼箱形相机拍出了第一张照片后,从此便陷入了“摄影的泥淖”。

亚当斯拍摄的富有诗意的约塞米蒂风景摄影作品系列,不仅吸引了千百万游人到那里,更使亚当斯获得了“约塞米蒂大师”的声誉,而且使得美国国会在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

The Zone System的来源玩胶片摄影,特别是玩没有测光系统的老式相机,总会用到区域曝光理论。

区域曝光理论的英文为“The Zone System”,该理论最初是由一位叫Fred Archer的人提出的,他在“The Zone System”中按照由黑到白的变化提出了0-10区的灰阶区分。

0区是近于纯黑,光线被吸收无反光,10区是近于纯白,光线全部被反射,其余的区在中间,每区都比前一区光线反射多一倍(翻番),1区与9区相差256倍。

中间的第5区光线反射率是18%,被简称为中灰。

同时,Fred Arche 还在光圈(F)档位系统中成功地运用0-10区灰阶形象地表现档位变化。

后来,这一系统被立为工业标准,沿用至今。

看到这些,你也许会想这和亚当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总说亚当斯区域曝光法?其实,这在于亚当斯将这套工业标准用在了实际拍摄和曝光技巧推广中,并得到摄影师们的认可和拥戴。

慢慢的,人人都知道亚当斯的“The Zone System”,而不知Fred Archer。

初读亚当斯论著的朋友,常常认为区域曝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摄影理论,然而在深入研究和运用后,发现它其实是对数码相机曝光补偿原理的解析。

在国内《A·亚当斯论摄影》的著作中,对区域曝光有着明确的论述。

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初学者就像登上了成为高手的快车,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作品的效果。

安塞亚当斯的区域测光法

安塞亚当斯的区域测光法

安塞亚当斯的区域测光法
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测光法,又被称为区域曝光法或分区曝光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摄影领域的科学测光方法。

这种方法由美国著名黑白风光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在上世纪中前期提出,已经成为了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亚当斯的区域测光法的核心是将一幅照片上的影调分为10个区,这10个区代表了从最暗(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到最亮(相纸的底色——白色)的所有可能的亮度级别。

这个理论中的"区域"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范围。

每区域相当于被摄体亮度和底片曝光中一档光圈之差。

拍摄时,可以利用曝光表测量区域的亮度,从而得到标准的曝光参数。

在实施区域测光法时,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目标和想要的效果,来调整相机的曝光,以让画面中的各个元素达到预想的亮度区域。

例如,如果想要暗部的细节更丰富,或者亮部的细节不受损失,摄影师可以相应地调整光圈的大小。

亚当斯的区域测光法与音乐理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每一个区域就像不同的音节,对影调的把握有似对和弦的把握。

这也是亚当斯精通音乐,会弹得一手钢琴的原因。

这种科学的显影曝光法为摄影师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控制影调的方式,以满足在不同表现目的和应用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自由地调整和控制影调的需求。

跟亚当斯学摄影——影调的扩张和压缩

跟亚当斯学摄影——影调的扩张和压缩

跟亚当斯学摄影——影调的扩张和压缩学习和运用“区域曝光法”,是为了更好地根据表现目的有效地控制影调。

而控制影调的关键是控制好底片的密度和反差,因为这对后期放大制长城雪晴后的云海(箭扣,2002年作照片,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学会运用“区域曝光法”往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摄影者在拍摄现场,可能一时找不到自己想设置的相对应的曝光区域在哪里;或是不知道应该从哪里测光;对不同光照下的被摄体,也很难判断是采用扩张显影还是压缩显影等。

这是正常的,摄影者只有通过不断把练习,才会逐渐领悟并掌握。

摄影者在练习中一般可拍摄风光或静物,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测光。

在练习中,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找出画面中的重点暗部,并将其设置为区域Ⅲ。

在被摄体的暗部中,寻找你觉得应该保留的暗部质感区域,参照物如深暗的树叶、棕色头发或蓝色牛仔裤等。

然后用点测光表对该部测光,根据测光表指示的曝光量,缩小2级光圈或2挡快门速度,便将其设置为区域Ⅲ的曝光量。

第二步,再找出画面中的重点亮部,看是否刚好落在区域Vll,然后确定显影方法。

在被摄体的亮部中寻找你觉得应该保留的亮部质感区域,参照物如较浅的人物皮肤、浅色衣服或侧光照射的雪景等,并将其设置为区域VlI。

再用点测光表对该部测光,看是否刚好落在区域Vll,即与区域…是否相差4级光圈。

如果刚好相差4级光圈,就按标准N±O显影;如果相差5级光圈,则采用N-1显影;如果相差6级光圈,便采用N-2显影;如果相差3级光圈,则采用N+1显影;如果相差2级光圈,则采用N+2显影。

在拍摄中,若能熟练地运用以上两个步骤,学习“区域曝光法”便会变得简单而容易了,运用任何一种技法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区域曝光法”是控制影调的技法,虽然有许多程序必须遵循,但并非一成不变。

每个摄影者都可以根据个人经验去充实、完善或整理出自己独有的创作方法。

实用区域曝光法

实用区域曝光法

区域曝光法与音乐理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音乐是将未加工的声音合理编排,这种编排使连贯的旋律得以被创造和记录下来。区域曝光法则是以实用的观点对感光测定学-----研究光与感光材料相互作用的学科进行提炼而形成的一套简单易行的工作方法。正如一个会识谱的演奏者能够演奏任何曲谱----不管是爵士乐还是古典音乐一样,区域曝光法也能让摄影者用各种创作方式来表现他所看到的景物。
实用区域曝光法(一)
--------------------------------------------------------------------------------
凡是熟悉安塞尔.亚当斯或米诺·怀特(Minor WhZte)的作品的人,都知道区域曝光法。 问题是要找到一种办法,使那些无意搞专业的摄影者也能理解区域爆光法。
区域曝光法的基本成分是一个“视觉标尺”,我们称其为区域标尺(或灰色梯度尺、灰色级谱)。使 用这把标尺摄影者能够想象并实测出正常反差、低反差及高反差拍摄对象之间的差异。
理想的情况是,照片上影调的明略程度应该与我们所看到的周围世界的明暗程度相一致。例如,当我们拍摄一面深色木墙时,我们期望照片上出现深色木头所特有的影调和细节,使我们能够在现实世界与照片反映的世界之间建立起这种一致关系的视觉单位就叫作区域。区域可以有三种简单的解释:
3.摄影测定 区域可以借助光圈、快门速度以、及测光表读数来测量。
照片影调值 如果你观察一张正常黑白照片的影调朋暗程度,那么关于区域的第一种解释就很容易理解。在这里,“正常”一词指的是一张照片的影调.逼真而丰富。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几乎任何一张照片里面都包合着各种照片所能表达的影调,从最黑的黑色,到最白的白色,都能在相纸上形成。在开始把照片上的影调值与区域标尺联系起来时,先设想照片申的全部影调范围在一条连续的灰色谱带上展开,从谱带一端纯黑色开始,逐渐变浅,直到另一端的纯白色。现在,这个级谱被分成了从黑到白十个明显的等级。如果把这十个等级从黑到白依次标上O到Ⅸ(十个罗马数字,这些等级就可以正式叫做区域了。 在区域的第一种解释里,有两个关键内容:

Odyssey CLX 操作指南1

Odyssey CLX 操作指南1
软件安装 ..................................................................................................................................... 4 Windows 7,XP ,vista 系统........................................................................................... 4
导入图片 ........................................................................................................................... 18 泳道设置 ........................................................................................................................... 19 设定 Marker....................................................................................................................... 20 创建新 marker ................................................................................................................... 20 自动识别条带 ................................................................................................................... 21 手动编辑条带 ................................................................................................................... 21 单通道信号归一化 ..............................................................................................................21 查看表格 ........................................................................................................................... 22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亚当斯在他所写的《负片与照片》一书中对此曾作了详尽的表述。

他所介绍的方法虽然较为复杂,然而是极其有用的。

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是初学摄影者也能像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最终得到的照片是什么模样。

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摄影者就会学会分析景物,肘景物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光,并根据测光的结果作出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对景物的视觉印象忠实地或者创造性地再现在照片上。

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

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

凭着区域系统,摄影者便可以颈见到照片的最后影像,并使底片能够根据摄影者心目中的构思去曝光。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量度阴影部分的光量,为使这部分能够有更多细节,并将光圈增大两级;然后量度重要强光部分的光量,按照区域系统理论,强光部分比阴影部分亮了五级,如果明影部分是第三区域的话,强光部分便是第八区域。

倘若这是摄影者的构思,便可以马上进行拍摄。

要是想使强光部分有更多层次,摄影者可以缩短底片的显影时间来减低反差,使第八区域变为第七区域。

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阴影部分有更多层次,而这部分又比较明亮部分暗了三级,显影时便可增加时间以增大照片的对比度,从而使强光部分变得更亮。

当然,在充分掌握曝光区域理论之前,必须进行一些曝光和显影的试验,有关的内容较为繁琐,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亚当斯的一幅作品及其拍摄经过,以便对他的这种区域曝光法能有所了解。

《冬天的风暴》是亚当斯1940年拍摄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一幅作品。

那是12月初的一天。

风暴最初夹杂着大雨,后来雨又变成了雪,直到中午天气才开始变得清澈。

摄影教程(一):曝光篇

摄影教程(一):曝光篇

摄影教程(一):曝光篇摄影曝光必修教程(曝光篇)一、基本曝光模式:1、手动曝光(M)使用M挡进行曝光拍摄时:需要拍摄者自行设置光圈和快门。

很多人认为自动曝光使用起来会比手动曝光方便一些,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

比如光线没什么变化的时间里在街头抓拍、比如使用闪光灯的时候,再比如后期要求拼接的照片拍摄等,使用手动曝光反而更方便一些。

当然,如果手动曝光变得麻烦,那么再去选择光圈优先、快门优先。

小提示:初学者经常把“手动曝光的M"和“手动对焦的M"混淆。

使用手动曝光时,光圈和快门只有在拍摄者主动调整时才会变更。

到目前为止,手动爆光仍然是初学者学习提影曝光最为可靠的方式,对于正在学习摄影的人,建议使用M挡至少拍摄3000张照片,之后再学习别的曝光模式就不会感到困惑了。

如果每天拍摄100张照片,那么一个月就能到3000张。

2、快门优先自动曝光(S/Tv):快门优先自动曝光适用于拍摄运动中的事物,,或者在运动中拍摄。

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是:由拍摄者先设定决门速度。

然后相机根据拍摄者对明暗的需求计算出光圈系数并自动设置。

本质上,快门优先自动曝光只是手动曝光的一种简化操作方式。

这种曝光模式也被简称为“快门优先”或者“速度优先”。

多数品牌的相机上用字母“S”表示快门优先自动曝光,佳能相机上则以“Tv”标示。

拍摄表现动感的体育运动经常会使用这种曝光模式。

如果你去非洲拍摄野生动物大迁徒,快门优先也是常用的曝光模式。

在街头摄影中,也会经常使用快门优先。

相机计算出来的光圈会随着拍摄场景光线的变化而变化,这很方便。

小提示:使用快门优先自动光时需要注意光是否已经到达极限。

街头抓拍时,自动感光度配合快门优先使用非常方便。

3、光圈优先自动曝光(A/Av):对于场景没有动感表现要求时,光圈优先几乎就成了最常用的选择。

即便有动感表现要求,光圈优先在高手的手里也被应用自如。

每当问到抽摄者平常用什么曝光模式比较多时,得到的答案总是“光圈优先”。

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及其摄影作品赏析

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及其摄影作品赏析

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及其摄影作品赏析安塞尔·亚当斯1902年生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

少年时代学习音乐,立志作钢琴家,由于用功过度,健康受到损害,才到约塞密提的舅父家去疗养。

他的舅父是开照相馆的,这是他从14岁起,就开始以摄影手段表现约塞密提的风景,并奠定了他一生在摄影事业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基础。

在那以后,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他始终对约塞密提怀有特殊的感情,每年都要专门来这里拍照。

亚当斯之于约塞密提大有“百看不厌,百拍不烦”的感情。

亚当斯摄影艺术的成就,受到他的前辈摄影家史丹特和纯摄影派代表人物斯蒂格里茨的巨大影响。

他初期就学于威士顿门下,而后与威士顿成为密友。

1932年受威士顿思想作风的影响,以“Group F/64”为名,组成一个摄影团体。

“F64”是当时照相机上最小一级光圈,这个组织的定名就是他们艺术主张的宣言。

就是说,他们主张用很小的光圈,获得较长的景深和极好的清晰度。

因此亚当斯属于“纯摄影派”的显要人物。

他的作品都不愧列入纯摄影派典型,最优秀的代表作之列。

亚当斯用“纯粹”的摄影艺术去表现真实美丽的世界,唤起摄影家对纯粹摄影艺术表现特性和伟大潜力的注意。

亚当斯认为,摄影家正如其它艺术家一样,选择自己有独到性的事物和领域,去表现世界和自己。

他正是这样规范自己的创造活动的。

在他六十多年的摄影创作活动中,一直以风景摄影作品驰名环宇。

可以说亚当斯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他的风景照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上没有人物,与社会、历史不发生联系,也没有新闻要素,但是他的作品所表现的美感,是超乎人的一般感受的。

他从青年时代就迷恋着的约塞密提,这里的风景是他创作的不竭的源泉。

更有趣的是亚当斯拍摄的富有诗意的约塞密提的风景摄影作品,不仅使这里吸引了千百万游人,使亚当斯获得有“约塞密提大师”的声誉,而且使得美国国会在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

摄影艺术居然发挥了如此显著的社会功用是亚当斯预料所不及并引以为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有兴趣或感觉纳闷的同学进来。

老败给你讲讲,保证和你在别处看到的不一样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如雷贯耳已经n年了。

不知出于啥原因,或许是年轻人对权威的逆反吧,十几年来从未提起兴趣去了解一下。

直到已不再年轻的前几天,Tommy又提起了这个,才决定去了解一下。

Google一搜才发现,这么大名鼎鼎的理论,能找到的中文讲解竟都是些互相抄来抄去、人云亦云的狗屁。

貌似没人能用中文讲清楚,更没人能说出来它在数码时代的今天能有什么指导意义。

中文资料没帮助,看英文的吧。

怎么搜索资料呢?关键词:区域曝光理论, 直译r egional exposure theory,google里还真有个把中国人这样说。

可显然,这中国人发明的,英语里没这一说。

没辙,搜Ansel Adams 吧。

这才知道这个被中国人赋予了这么一个高深名称的理论在英文里叫The Zone System。

其原始的发明人叫Fred Archer(注意不要和Frederick S cott Archer,1813-1857,另一位对摄影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Fred Archer 对The Zone System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这个0到10区(级)的灰阶(见下面)。

0区是近死黑,几乎全部光线都被吸收。

10区是近死白,几乎全部光线被反射。

其余的区在中间,每区都比前一区光线反射多一倍(翻番),1区与9区相差256倍。

中间的那个第5区光线反射率是18%,叫作中央灰,简称中灰。

Fred Archer另外的贡献是建立了光圈(F)档位系统,并且把光圈档位用这0-10区灰阶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一系统已经成为工业标准沿用至今,被我们每个爱好摄影的人所熟悉。

说到这里,The Zone System的基本概念部分已经讲完。

没啥新鲜玩意嘛!都是摄影理论的入门知识。

亚当斯呢?这关亚当斯什么事呢?没有亚当斯,这套系统就是一个工业标准,普通摄影者并无绝对必要了解这一知识。

是亚当斯将这套系应用于拍摄实践并大力推广。

他惊人漂亮的照片胜于任何雄辩,来证明其经验的有效性。

所以人人都知道亚当斯的The Zone System,而忘掉Fred Archer,尽管亚当斯本人一直明确强调Fred Archer对The Zone System的贡献(人品也是大师!)。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

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10区。

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

比如只有从第4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

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

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

上面说过,这1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

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

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

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

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

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

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

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

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

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

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

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

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

(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

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时代已基本没有意义)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

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

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

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

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

那我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

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老败^_^ 上传了这张照片:上回书说到,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可以保证你得到反差漂亮的照片(http://bbs.fengnia /forum/1067869.html )。

可好多同学看了都嫌麻烦。

当然了,嫌麻烦的可不只一个两个,懒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于是就总结出了亚当斯理论的简化版,就4个字:白加黑减。

啥意思捏?道理很简单。

首先明确前提条件:点测光。

凡是谈亚当斯的道理都是在谈点测光,白加黑减是亚当斯简化版当然也不例外。

千万别把视场平均测光混进来,那肯定绕糊涂!然后定义…黑‟和…白‟。

…黑‟,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

…白‟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请看这张照片。

先用视场平均测光来介绍一下这个画面。

这是冬季上午9点不到室内阳光直射下的一个音箱。

画面中的…黑‟与…白‟分别用绿圈和红圈标示。

看看曝光组合。

一切都规规矩矩,有什么错嘛?没有。

可画面就是那么平淡。

看看那中间调,就一个字:肉!结论: 视场平均测光不是好办法!老败^_^ 上传了这张照片:[器材] 佳能数码相机【佳能40D】[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125 焦距:100 毫米感光度:100再看这张。

点测光。

测光点在…黑‟处。

根据测光表的工作原理。

…黑‟处被拍成了中灰(5区)。

那…白‟的地方呢?40D的高光溢出报警告诉俺,…白‟的地方已经高光溢出了,成了死白,任何后期都无法挽救。

中间调呢?肉得一蹋糊涂![器材] 佳能数码相机【佳能40D】[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60 焦距:100 毫米感光度:100点测光。

测光点在…白‟处如何?同样根据测光表的工作原理。

…白‟处被拍成了中灰(5区)。

那…黑‟的地方可就过暗了。

连中间调都嫌暗。

此时,可以在后期把画面拉亮,但必然付出噪点增加,画质恶化的代价。

[器材] 佳能数码相机【佳能40D】[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800 焦距:100 毫米感光度:100注意!重点来了!施行…白加‟的原则:按白处点测光,同时+2ev。

这样,…白‟处就被拍成了5+2=7区。

我们知道,7区是比较亮而又细节的区。

那黑处呢?从上面两张照片的曝光组合,我们可以算出画面中的…黑‟处与…白‟处差了大约3档半的曝光量(3.5个区),那么,这张照片中的…黑‟处就该是7 - 3.5 = 3.5区,是比较暗且有细节的。

再看中间调。

肉的样子改善了不少。

[器材] 佳能数码相机【佳能40D】[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200 焦距:100 毫米感光度:100用…黑减‟的原则如何?按黑处点测光,同时-2ev。

此时,黑处被拍成了5 –2 = 3区。

那么白处就是3 + 3.5 = 6.5区。

画面比…白加‟的画面暗半档曝光(半个区),总体上差别不大。

[器材] 佳能数码相机【佳能40D】[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250 焦距:100 毫米感光度:100Ok!…白加黑减‟就是这么简单:点测光,按画面中亮处测光时应增加曝光量(+ev),按暗处测光时应减少曝光量(-ev)。

40D相机的曝光补偿控制在机身背后的转盘,可以眼不离取景窗用右手拇指很方便地调整。

再鼓吹一下亚当斯理论的精神实质。

我们知道数码的宽容度应该有2 –8区,即8档曝光的样子。

可看看上面的照片,即使应用了…白加黑减‟的方法,得到不错的曝光,照片中的反差只不过是大约从3.5 –7 区的三档半而已。

所以,我们在后期中完全有余地进一步增加对比度,使画面更加漂亮,更加锐。

比如这张,是从上面…黑减‟那张用…色阶‟调整反差而来。

[器材] 佳能数码相机【佳能40D】[参数] 光圈: F/4.0 快门:1/250 焦距:100 毫米感光度:100区域曝光,又叫做分区曝光。

是由亚当斯(Ansel Adams)首先提出的。

区域曝光,是根据胶片的感光特性,将其分为0至10的不同密度的区域,所划分的区域完全对应于胶片的感光曲线。

步骤/方法1.有条件你可做一下胶片的感光曲线的实验,没条件的只能是查阅一下相关的书籍了。

以下是我对分区曝光所做的实拍实验,发到网上和摄友共同探讨一下分区曝光。

2.按照分区曝光的原则,在拍摄前我对所选择的景物进行了分区,如图2 所示的各个分区情况。

1):第0 区,为景物中最暗的地方,拍摄出来后应为照片的影调最深部分;第10区,为景物中最明亮的地方,拍摄出来后应为照片的影调最浅部分。

2):第1区和第9区为有效影像区;2-8区为纹理表达区,能够详细记录景物的纹理。

3):第5区则应和反光率为18%的中性灰物体所应产生影调一致。

调整好构图后,对各个分区的曝光指数进行测量。

以第5区所测量出的曝光指数进行曝光。

你是否曾经被曝光补偿的概念搞晕过?你是不是经常为不知道补偿多少曝光量而苦恼?也许你已经学会了使用包围曝光,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亮加暗减”的规则,像使用胶片的摄影师那样操控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