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

合集下载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上)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上)


空蝶鞍与年龄有关,可引起空蝶鞍综合症,主要是垂 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可能的机理:鞍隔孔生理缺陷-过大,鞍上脑脊液搏 动使鞍上池脑脊液从扩大的鞍隔孔下疝,压迫垂体至
萎缩、变薄。
CT:垂体窝内脑脊液密度,不能与垂体囊肿区分。 MRI:垂体窝内脑脊液信号,垂体组织受压位于垂体窝的周围,视交叉下移。
垂体受压的部位不同,空蝶鞍的表现各异:
水肿
下丘脑:三脑室外侧壁和下 壁
胶质瘤
错构瘤 生殖细胞瘤 嗜酸性肉芽肿
颈动脉:海绵窦侧壁通过, 流空 动脉瘤 闭锁或闭塞 发育异常 海绵窦:静脉复合体,外侧壁 颅N 神经鞘瘤 感染性病变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海绵窦动静脉瘘
脑膜:覆盖海绵窦,上外侧较内下 侧厚 脑膜瘤 转移性肿瘤 感染性病变:TB 非感染性病变:结节病 蝶窦/颅底骨:蝶窦含气、粘膜及骨 壁 蝶窦粘膜来源的癌:鳞癌、粘液囊

性激素腺瘤--阳萎。
垂体无功能腺瘤--视力障碍(失 明)。

8-27%的垂体瘤不引起症状,不 发病,常为偶然发现。

2)垂体瘤大小区分: 微腺瘤:直径≤l0 mm 小腺瘤:20mm≥直径﹥l0mm 大腺瘤:50mm≥直径﹥20mm
巨大腺瘤:﹥50 mm。
内分泌评价

内分泌检查对判断肿瘤的激素分泌重要。可对有内分 泌功能的肿瘤起定性诊断。

口干、多饮多尿—确定为中枢性尿崩症
垂体病变----结合临床表现

“停经(月经不调)、溢乳”

高泌乳素血症≠垂体泌乳素瘤(PRL瘤)
▪ 垂体PRL瘤 ▪ 颅咽管瘤 ▪ 垂体Rathke裂囊肿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蝶鞍增大及肿块
女,32 闭经3个月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内分 泌失调等。
诊断鞍区及鞍旁病变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位置和范围。
02
CT诊断
CT扫描技术
01
02
03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能够快速获取 高分辨率的图像,提高病 变检出率。
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病 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病理学诊断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可考虑 进行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活 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男,45岁,因视力下降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区占 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病理学诊断确 诊为垂体腺瘤。
案例二
患者女,12岁,因头痛、呕吐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旁 占位性病变,考虑颅咽管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手术切除并 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 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 引言 • CT诊断 • MRI诊断 • 鉴别诊断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研究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 表现,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诊断 准确率。
02
探讨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为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鞍区及鞍旁病变概述
鞍区及鞍旁病变是指发生在蝶鞍及其周围结构的病变,包括鞍内、鞍上和 鞍旁肿瘤、囊肿、炎症等。
THANKS
感谢观看
MRI诊断
MRI扫描技术
常规MRI扫描
功能MRI技术
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 反转恢复序列(FLAIR)等,用于观 察鞍区及鞍旁的结构和信号变化。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PPT课件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述
MRI是目前显示蝶鞍和鞍旁区正常结构 及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由于MRI 对软 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可直接显示该区域 内许多结构,如垂体、垂体柄、海绵窦 及颈内动脉等。多方位扫描,特别是冠 状位薄层扫描对发现该区域的细微病变 具有独特优势。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蛛网膜憩室 通过扩大的漏斗孔从鞍上池突入到垂体窝内。 本病常于偶然行CT和MRI检查时发现,最多见 于女性。继发性指因鞍内病变术后和放疗后, 过大的蝶鞍被鞍上的蛛网膜疝入充填。MR检 查可见垂体腺高度很小,呈扁平状紧贴鞍底, 漏斗居中,可轻度向后移位,但仍插入垂体前 后叶之间。绝大多数空泡蝶鞍患者在临床上没 有内分泌异常的表现,少数也可以表现有泌乳 素增高。
经节处,该神经节紧邻海绵窦后部,表现为鞍旁及 桥小脑角占位,形态呈哑铃状,分布具有沿三叉神 经走行的特点。通常容易诊断。
2、痛性眼肌麻痹 为海绵窦的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病理上可见海绵 窦内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并累及海绵窦内血管及 神经。临床多见于青壮年,常以球后眶区持续跳痛 为首发症状,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很快出现后眼 肌麻痹,其中以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相应症状包 括上睑下垂、瞳孔扩大和调节麻痹。病情常有反复, 血沉快,其他全身症状少。激素治疗效果奇特。
鉴别:肿瘤可伸入鞍内引起蝶鞍扩大,这时应 与垂体瘤鉴别,矢状或冠状位MR检查多能与 垂体腺分开。
感谢观看Biblioteka 鉴别:垂体瘤向鞍上发展,与颅咽管瘤鉴别,后者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位于鞍上,囊实性肿块,蝶鞍 不扩大。 向下发展,破坏颅底骨质的与颅底骨源性 肿瘤(主要脊索瘤)鉴别,后者常有钙化T1加权常 呈很高信号,且不均质,而向颅底发展的垂体瘤呈稍 高信号。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94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空泡蝶鞍
95
结核病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T1Sag+C垂体柄增厚 并强化
• 下丘脑内结节强化
9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 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 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 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 妊娠晚期和产后年轻女 性;尿崩为主要临床表 现
5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脊索瘤
5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 男,22岁。 双眼视力下降2月
58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增强后有强化
59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 表皮样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约占 颅内肿瘤的0.2 ~1.8%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18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19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20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 鞍区表皮样囊肿是仅次于桥小脑角 的好发部位,约占7%
61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62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鞍区占位性病变PPT课件

鞍区占位性病变PPT课件
按照医生的诊疗计划进行治疗 ,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停 药。
记录病情变化
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如症状 的改善或恶化、出现新的症状 等,以便及时向医生反馈。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与医生的 沟通非常重要。如有任何疑问 或担忧,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类型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在临床表 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 存在差异。
03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视力障碍
鞍区占位性病变可能压 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 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头痛
鞍区占位性病变可能引 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头 痛,通常表现为额部或
枕部疼痛。
眼肌麻痹
鞍区占位性病变可能压 迫动眼神经,导致眼肌 麻痹,表现为眼球运动
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内 分泌、免疫、感染、损伤等多 种因素。
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增生、分化、 凋亡、代谢等多个方面,以及 多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病理类型和特点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包括良性 肿瘤、恶性肿瘤、炎性病变等。
炎性病变多由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 其特点为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包膜 完整,一般不会转移,预后较好。恶 性肿瘤则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易 转移,预后较差。
鞍区占位性病变ppt课件
• 引言 •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治疗和预后 • 预防和日常护理性病变的发病情况 、危害和目前诊疗现状,说明研 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2
分析现有研究和文献的不足之处 ,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
介入治疗
对于血管性病变,可采用介入治 疗的方法进行栓塞或扩张。
预后和康复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内占位病变的治疗
0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常 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缓 解症状和辅助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激素、抗癫 痫药物、化疗药物等,具体药 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 生的建议来确定。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方便、无创, 但效果较慢,且长期使用可能 产生副作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主要 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较大的占 位病变或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的
02
学检查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鞍内占位病变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 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率和高软组织对比度的优点。
详细描述
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内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 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 质和程度。MRI检查的图像可以多角度、多平面重建,有助 于全面观察病变特征。
病变。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开颅手术、 显微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
定。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效果较快,但 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期较长。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 和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的方法包括放疗、质子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来确定。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了解疾病
让患者了解鞍内占位病变的相关 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
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查的重要性, 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情
变化,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等,有助于预防和延缓病

29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29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垂体腺瘤 占颅脑肿瘤 的 1 % ~ 5 0 1 %… , 颅内肿瘤中仅低 在 于胶质细胞瘤 和脑 膜瘤 , 鞍 区 占位性 病 变 中所 占 比例 更 在 高, 本组垂体腺瘤 1 8例 , 6 % 。垂 体腺瘤根据直径可分 为垂 占 2 体 微腺瘤 、 大腺 瘤和巨大腺 瘤 , 体微 腺瘤 早期 临床症 状不 明 垂 显, 内分泌检查 不典 型 , 影像学发现具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 。MR I 在 <1c m以下的肿瘤方 面较 C T敏 感 , 区周 围骨质 较多 , T 鞍 C
晰, 1 另 例平扫及增强 未见异常 。MR 表 现为 圆形或椭 圆形囊 I
良好 、 骨伪影 、 无 不需注射造影剂及 三维成像等优 点 , 断鞍 是诊
区肿瘤的理想方法 。我 们收集 2 9例经手术与病理结 果证 实的 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 变 , 分析 其 C T和 MR 表 现 , 1 结合 临床 资
2 1 诊断情况 :9例患者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 , . 2 分别为垂体 腺瘤 1 , 8例 颅咽管瘤 5例 , 脑膜瘤 2例 , 移瘤 1 , 囊虫病 转 例 脑
2例 , 索瘤 1例。2例脑囊 虫患 者血清 和脑脊液 做脑囊 虫抗 脊
体试验结果亦示 阳性 。c T显示异常 2 1例 , 正常 8例 , 增强扫描
料探讨其在鞍区 占位性病变定性与鉴别诊 断的作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状, 囊壁薄 , 内 隐约可见 点状 头节 , 囊 壁及 头节 在 T WI . 为等信 号 ,: 为低信号 , T WI 增强后大部分囊壁及头节未见强化 。 脊索瘤 和转 移瘤 C T平扫示 密度均 匀 的实质 性肿块 影 , 边
笪 宏 胡 明杰 左 中九
( 河南省 固始 县人 民医院放 射科 , 固始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脊索瘤的MRI表现
脊索瘤在MRI上表现为鞍旁或鞍内的占位性病变,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或不强化。
脊索瘤的诊断要点
脊索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线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04
鞍区病例影像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
CT检查
总结词
高分辨率成像
详细描述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鞍区的细微结构,对鞍区肿 瘤、炎症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
总结词
软组织分辨率高
详细描述
MRI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区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对鞍区肿瘤、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核医学检查
别存在困难。
主观性
影像诊断结果受医生经验和技 术水平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 ,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可能得 出不同结论。
辐射风险
影像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辐射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 人群。
费用较高
影像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对于 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造成
负担。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提高对微小病变和特殊类型 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在MRI上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占位性病变,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的诊断要点
颅咽管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 线部位的影像CT表现
脊索瘤在CT平扫中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钙化常见,增强扫 描后可强化或不强化,形态多不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表皮样囊肿
具有见缝就钻、沿蛛网膜下腔及颅底扩展的特 点 T1加权低信号,信号常不均匀, T2加权高信号, 增强无强化。
七、皮样囊肿
CT:低密度, MRI:短T1长T2高信号, 钙化常见 自发破裂征象:蛛网膜下腔脂滴、 脑室内脂肪-脑脊液界面 增强常不强化,
八、海绵状血管瘤
脑内型 脑外型:多位于鞍旁 脑外型: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明显高信号 瘤内血栓形成情况、钙化程度及含铁血黄素沉 着决定信号特征及强化程度
鞍后
脊索瘤 表皮样囊肿
鞍下
蝶窦肿瘤 鼻咽癌颅底侵犯
一、垂体前叶腺瘤
基本概念 微腺瘤:瘤体直径≤10mm, 大腺瘤:瘤体直径>10mm, 无功能性腺瘤 功能性腺瘤:PRL腺瘤、GH腺瘤 ACTH腺瘤、GnH腺瘤、TSH腺瘤
微腺瘤MRI表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垂体内长T1长T2信号灶, 2、垂体上缘局限性隆起, 3、垂体高径大于正常值, 4、垂体柄偏移, 5、鞍底倾斜
正常断面解剖
鞍内占位性病变解剖分区
鞍内: 垂体腺瘤 垂体脓肿 垂体转移瘤 非肿瘤性鞍内囊肿
鞍上
颅咽管瘤 脑膜瘤 动脉瘤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生殖细胞瘤 转移瘤 胶质瘤 蛛网膜囊肿 下丘脑错构瘤
鞍旁
脑膜瘤 三叉神经瘤 动脉瘤 胶质瘤 海绵状血管瘤 转移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小结
增强不强化 常伴有钙化 可以有钙化
无钙化
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 颅咽管瘤、皮样囊肿、畸胎瘤 脑膜瘤、动脉瘤、表皮样囊肿、 海绵状血管瘤 垂体瘤、三叉神经瘤、生殖细胞 瘤
小结
鞍上T1加权高信号病变:
颅咽管瘤 皮样囊肿 脂肪瘤 畸胎瘤
小结
鞍上实性肿块需考虑
脑膜瘤 动脉瘤 实性颅咽管瘤 生殖细胞瘤 胶质瘤 转移瘤
重点观察内容
1、瘤体起源﹙载瘤动脉)、大小、形状、数 目 2、附壁血栓 3、颅内出血和脑动脉痉挛 4、与周围邻近结构关系
CT平扫
CTA
五、三叉神经瘤
节前型: 三叉神经根部 后颅凹 节型: 半月神经节 中颅凹 节后型: 三叉神经分支 中颅凹 长T1长T2信号,易坏死囊变 跨越中后颅凹呈哑铃状生长是三叉神经瘤的特 点
九、胶质瘤
视交叉胶质瘤 下丘脑胶质瘤 颞叶胶质瘤 额叶胶质瘤
十、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之间异常交通 海绵窦扩大 患侧眶内静脉曲张
十一、鼻咽癌颅底侵犯
小结
特定的解剖部位提示鉴别诊断思路 鞍内占位多考虑垂体腺瘤 鞍旁占位绝大多数为脑膜瘤或三叉神经瘤 跨越中后颅凹生长是三叉神经瘤的特点 MRI显示流空效应是诊断动脉瘤的可靠征象 瘤周低信号环可以出现在脑膜瘤或海绵状血 管瘤
小结
皮样囊肿与畸胎瘤影像学表现相似
肿块内显示牙齿、骨结构影是诊断畸胎瘤的 可靠依据 蛛网膜下腔显示脂滴影是诊断皮样囊肿破裂 的可靠征象
小结
钙化性脑膜瘤与伴有血栓的动脉瘤 邻近骨质增生硬化、脑膜尾征、瘤周低信号环 提示脑膜瘤 MRI显示开放的瘤腔(流空现象)是诊断动脉 瘤的可靠征象 CTA、MRA、DCE MRA进一步检查 完全血栓化的动脉瘤诊断应慎重,瘤壁弧形蛋 壳样钙化常提示动脉瘤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池州市人民医院CT/MRI科 钱彬
解剖特点
范围小,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疾病多 发部位 主要解剖结构:蝶鞍 蝶窦 脑垂体 海绵窦 鞍上池 鞍周 血管 脑神经 下丘脑
诊断依据
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症状、体征 病变具体部位 影像学表现:大小、形态、数目、边界、 密度或信号、强化模式
大腺瘤MRI表现
鞍内或鞍内向鞍上生长的肿块, 长T1长T2信号, 易出现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少见, “8” 字征或束腰征, 侵袭性垂体腺瘤
平扫
增强
平扫
增强
二、颅咽管瘤
鞍上囊性、囊实性、实性肿块, 不均匀混杂信号:取决于瘤组织成分 钙化, 实性成分及囊壁强化
MRI
CT
增 强
平扫
增强
三、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 鞍旁脑膜瘤
影像学表现
CT:软组织密度 MRI:T1、T2类似脑皮层信号 可伴有钙化、坏死、出血、囊变 脑膜尾征 邻近骨质改变, 增强明显强化。
T1WI
T2WI
增 强
T1WI
T2WI
增强
四、动脉瘤
影像学表现取决于下列因素 1、瘤内血流特征 2、瘤内血栓形成的成分 3、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着
小结
MRI C T 软组织分辨率高、精确定位 显示钙化、邻近骨质改变
MRI联合CT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 率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