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纳税评估案例
针织品公司往来账纳税评估案例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文集策划 乐税网针织品公司往来账纳税评估案例【标 签】针织品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业务主题】企业所得税【来 源】 企业基本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某针织有限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台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棉、化纤针织品及编织品(毛衫)加工业务,2000年为获利年度。
由于该户属纯加工企业,利润率偏低,2001年以来或亏损或微利,开办至今未缴纳过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属典型的“长亏不倒户”。
根据南通市国税局纳税评估项目化管理工作要求,启东市国税局在2007年4月将该公司列入评估对象,对该公司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进行评估。
评估分析 (一)通过对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纳税申报表、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台账、信息情况采集表及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初步审核分析,评估人员确定了以下的分析重点: 1.增值税税负水平及变动情况的分析:企业2004年的增值税税负13.86%,2005年的增值税税负13.54%,2006年的增值税税负13.45%,2005年增值税税负下降0.32%,税负变动率-2.3%,2006年增值税税负下降0.09%,税负变动率-0.66%,增值税税负水平及变动情况基本正常。
2.销售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2004年销售收入2012346.17元,2005年销售收入2561376.13元,2006年销售收入3369179.92元;2005年销售收入增长27.28%,2006年销售收入增长31.54%,基本正常。
3.抵扣项目的变动与组成情况分析:2005年进项税额88651.98元,其中原辅料进项占比26%,燃料和动力占比25%,其他占比49%;2006年进项税额119561.27元,其中原辅料进项占比70%,燃料和动力占比24%,其他占比6%,原辅料进项占比2006年明显高于2005年。
4.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公司创办于1997年,2000年为获利年度,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为零,2001年以来长期亏损或微利,不正常。
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纺织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中国某省某市。
公司规模较大,拥有多家分公司和生产基地,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各地。
为了确保公司纳税合规性和合理性,公司决定进行纳税评估。
二、纳税评估目的1. 确保公司纳税合规性:评估公司纳税申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存在潜在的违规行为。
2. 评估纳税筹画效果:评估公司当前的纳税筹画方案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纳税负担,提高公司利润。
3. 发现纳税风险点:评估公司纳税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三、纳税评估范围和内容1. 纳税申报合规性评估:a. 检查公司各项税种的申报记录,包括增值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b. 检查公司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核实申报数据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c. 检查公司是否按时缴纳各项税款,并核实缴纳金额的准确性。
2. 纳税筹画效果评估:a. 分析公司当前的纳税筹画方案,包括税务登记地选择、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利用等。
b. 评估当前筹画方案对公司纳税负担的影响,分析是否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c. 提出针对性的纳税筹画建议,以减少公司纳税负担。
3. 纳税风险点评估:a. 分析公司纳税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税务登记不规范、发票管理不规范等。
b. 评估这些风险点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和潜在风险。
c. 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降低纳税风险。
四、纳税评估方法和步骤1. 采集相关资料:a. 采集公司的纳税申报记录、税务登记证明、发票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
b. 采集公司的财务报表、销售合同、采购记录等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和核实:a. 对采集到的纳税申报记录进行核对和分析,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性。
b. 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 风险点评估:a. 根据采集到的资料,分析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点,并评估其影响程度。
b. 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降低纳税风险。
z纺织公司纳税评估案例定稿版

z纺织公司纳税评估案例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Z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一、内容提要Z纺织有限公司属于中型纺织企业,是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申请出口退税。
2004年至2006年4月,Z纺织有限公司累计向国税机关申请办理出口退税1054万元,2006年6月16日被**市**区国税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
成立评估小组,组员包括负责该企业免抵退税工作的人员和税源管理科的税收管理员、区局税政科科长、税源管理科科长等。
评估小组以产能分析为中心、以纺织产品品种结构和生产工艺特点分析为切入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能测算展开分析评估。
至7月17日,历时一个月的评估处理终结,Z 纺织有限公司补缴增值税579万元。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使用“免、抵、退税”办法,是我国为推进企业产品出口、提高退税效率、减轻生产企业负担而推行的一种新型退税管理方式,具有退税效率高、企业资金负担小、申报退税一体化等优点。
该办法推行以来对鼓励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取得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这几年的执行情况上看,由于“免、抵、退税”的便利性,使得一些企业将外购产品作为自产产品出口并申报退税。
该公司从2004年6月开始发生出口业务,按照出口退税审核软件统计,该企业出口情况是:2004年6月-12月出口销售3110万元人民币(以下均为人民币),出口数量284万米:其中6月2058万元、7-10月销售为0、11月436万元、12月616万元;2005年合计出口销售5242万元,出口数量477万米:其中1月1289万元、2月800万元、3月1958万元、4月1031万元、5月43.9万元、6月-8月为0、9月130万元、10-12月销售0;2006年1-4月出口销售5367万元,出口数量480万米:1月出口1527万元、2月599万元、3月2638万元;4月604万元。
Z纺织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Z纺织纳税评估案例一、内容撮要Z纺织属于中型纺织企业,是自营出口的出产企业,适用“免、抵、退、税〞方法申请出口退税。
2004年至2006年4月,Z纺织累计向国税机关申请打点出口退税1054万元,2006年6月16日被**市**区国税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
成立评估小组,组员包罗负责该企业免抵退税工作的人员和税源打点科的税收打点员、区局税政科科长、税源打点科科长等。
评估小组以产能阐发为中心、以纺织产物品种布局和出产工艺特点阐发为切入点、依托评估指标和产能测算展开阐发评估。
至7月17日,历时一个月的评估处置终结,Z纺织补缴增值税579万元。
二、案例介绍〔一〕阐发选案1、选案布景出产企业自营出口使用“免、抵、退税〞方法,是我国为推进企业产物出口、提高退税效率、减轻出产企业承担而推行的一种新型退税打点方式,具有退税效率高、企业资金承担小、申报退税一体化等长处。
该方法推行以来对鼓励出产企业自营出口取得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这几年的执行情况上看,由于“免、抵、退税〞的便当性,使得一些企业将外购产物作为自产产物出口并申报退税。
该公司从2004年6月开始发生出口业务,按照出口退税审核软件统计,该企业出口情况是:2004年6月-12月出口发卖3110万元人民币〔以下均为人民币〕,出口数量284万米:此中6月2058万元、7-10月发卖为0、11月436万元、12月616万元;2005年合计出口发卖5242万元,出口数量477万米:此中1月1289万元、2月800万元、3月1958万元、4月1031万元、5月43.9万元、6月-8月为0、9月130万元、10-12月发卖0;2006年1-4月出口发卖5367万元,出口数量480万米:1月出口1527万元、2月599万元、3月2638万元;4月604万元。
2004年6月-2006年4月共出口发卖数量1241万米,出口发卖收入13720万元,并据此打点出口退税1045万元。
纺织行业的纳税评估分析

宜城市纺织行业剖析宜城市稽查局近几年我市中小型纺织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为劳动就业、市场繁荣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该行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市重点纳税行业,然而由于现行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监控手段不完备和大量现金支付的存在,加之,部分纺织企业主受自身文化修养、思想境界等因素影响,偷税行为普遍存在,整个行业的平均税负率较低。
2005年整个行业增值税税负情况如下表:该行业平均税负率较低问题引起了宜城市国税局足够重视,已经连续两年把纺织企业作为征管重点,通过纳税评估结合重点稽查的手段,规范该行业的纳税秩序。
以2007年对9户企业的2005年至2006年期间纳税评估和重点稽查的情况来看,有税收违法行为的占60%,不少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而账面利润却逐年减少,纳税也逐年下降,偷税手段上向隐蔽性、欺骗性、智能化方向发展,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
通过整顿该行业的平均税负率明显提高。
下表反应就是2007年的增值税纳税情况:从以上两个年度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整顿以后该行业的销售额大幅攀升,增长了22%,应纳增值税增长了120%,税负率由1.32%上升到2.38%,增长了80%,税负率趋于正常化。
现将该行业现状、偷税手段、检查方法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总结,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行业概况及其特点纺织行业一直是我国轻工行业的支柱产业,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产棉大国,纺织行业作为棉花生产的延伸产业,一直是解决就业、发展经济、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在我国的工业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我市纺织行业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一万多个就业岗位,2007年实现销售三个多亿,实现税收七百多万。
目前我市拥有上规模的纺织企业9个,其中出口企业4户(宜城雅新家纺有限公司、宜城市云锦织造有限公司、宜城富亿织造有限公司、宜城成雄织造有限公司),原材料加工(纺纱)企业4户(宜城市万众纱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城市华润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宜城市雅新纱业有限公司、襄樊金梭纺织有限公司),还有一户宜城市鸿海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生产工业用布的企业。
某纺织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评估报告

某纺织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评估报告根据***文件要求,按照市局统一安排和部署,我们评估组于2011年11月21日至11月25日对**纺织有限公司2010年1至12月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了评估。
评估工作得到了**县国税局的大力支持,分管局长和税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协调及服务工作;被评单位对这次重点企业专项评估工作表示欢迎,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及时赶回来配合我评估小组完成此次评估。
通过评估,摸清了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情况,指出了纳税申报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了企业税负偏低的原因。
下面就有关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一)企业概况**(二)税收征管情况**二、评估方法及过程1、投入产出分析:该企业2010年度共计投入涤纶短纤7698.717吨,产出各型号涤纶股线7425.9806吨,投入产出率为103.67%,达到国家标准范围内。
2、进项税的审查,特别是固定资产进项税的审查,通过逐张发票核对,企业能按照规定及时转出诸如食堂用煤等非应税项目的进项税,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3、到生产车间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到仓库实地查看存货数量,到黄梅公司查看委托加工及当地申报情况,均未发现异常。
4、审查往来账目和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未发现重大异常。
三、评估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经过实地核查,我们发现企业存在以下违规问题:1、应收账款贷方余额挂账173445.88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暂行条例》第1条的规定应确认增值税收入,计提销项税29485.80元。
2、职工宿舍区用电抵扣进项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暂行条例》第10条第1款的规定,用于集体福利项目的购进货物进项税不得从销项税中抵扣,应作进项税额转出1830.77元。
3、让售涤纶废丝12000公斤未计提销项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暂行条例》第1条的规定应确认增值税收入,计提销项税697.43元。
四、评估成效经评估,2010年应补缴增值税32014.00元,评估后增值税税负率为1.67 %。
纳税评估--投入产出法评估实例分析

投入产出法评估案例•以XX纺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003年9月底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设备较新、性能好,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生产经营20支以上精梳纱,向香港XX公司出口外销;生产经营20支以下粗纱用于内销,外销比例达到80% 。
2007年1月-4月份申报外销收入6759.12万元,内销收入2481.68 万元,办理出口退税806.75万元,免抵调库128万元。
1-4月该单位账载投入原材料5977吨,账面产量5508.40吨,账载废棉产量468.52吨,可利用废棉281.11吨,该行业废棉产出率为8%-12%,再利用率为50%-70%。
经测算,该企业的废棉产出率及再利用率如下:•废棉产出率=468.52÷5977=7.84%•废棉可利用率=281.11÷468.52=60%•通过上述两个指标的测算,企业的废棉投入产出率为7.84%,与纺纱行业数学模型中的8%--12%存在出入。
经分析,该企业有可能存在销售废棉未记“其他业务收入”和投入可再利用废棉生产棉纱未作销售的现象。
•针对异常情况,税务人员与该企业约谈后,进行了实地调查。
经账实核对后发现,该公司自2007年2-4月份,先后将256.82吨可利用的废棉238万元销售给XX棉花加工厂,收到棉花加工厂提货欠条,未取得收入,未作销售,仅在仓库保管账上有记载,则:•应补提销项税:2380000÷(1+13%)×13%=273805.31元。
•同时,该公司将剩余可再利用的废棉211.7吨(468.52-256.82)投入生产产出的127.02吨棉纱发货销售,每吨售价14530.41元(不含税),货款尚未取得,未记销售, 则:•应补提销售收入:14530.41×127.02=1845652.68元•销项税额=1845652.68×17%=313760.96元。
•企业及时补交了税款587566.27元,并同时加收了滞纳金。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纺织服饰业为例

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9期74㊀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纺织服饰业为例向㊀明㊀唐㊀硕(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㊀要:财务绩效评价是企业自我监督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企业若拥有良好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能更好的应对市场经济形势变化.以纺织服饰业的中小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将繁杂的财务指标降维并提取公因子,建立企业经营状况评价体系.依据建立的模型计算综合得分并排名,结果表明我国纺织服饰类中小企业的财务绩效受多方面影响,在运营和发展方面略有欠缺,并以此分析原因,提出增加财务绩效有关对策.关键词:纺织服饰业;因子分析;中小企业中图分类号:F 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9.09.0351㊀引言纺织服饰业作为传统行业,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纺织服饰业属于加工制造产业,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其他优势逐渐下降,致使纺织服饰行业经营竞争力不足,整体绩效水平欠佳.中小企业以其模式较灵活㊁生产效率较高等特点成为经济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但同时由于自身制度缺陷制约其发展.因此,文章以纺织服饰类中小企业为例,研究其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分析公司在财务经营方面的问题,加强其自身监督能力,提高公司竞争力.2㊀研究设计2.1㊀样本选取本文的研究数据选自长江证券交易软件纺织服饰板块.我国纺织服饰类上市中小企业共有46家,以它们2015-2017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并通过S P S S 研究分析指标.2.2㊀纺织服饰类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指标选取本文在借鉴其他有关公司绩效评价文献后,依据全面性㊁可计量性㊁重要性原则,分别从反映企业发展能力㊁运营能力㊁获利能力㊁偿债能力等方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1项财务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具体如下:营业收入增长率㊁总资产增长率㊁应收账款周转率㊁存货周转率㊁总资产周转率㊁净资产收益率㊁总资产收益率㊁每股收益㊁流动比率㊁速动比率㊁资产负债率(倒数).3㊀实证检验分析3.1㊀因子分析法可行性检验本文运用KMO 和B a r t l e t t 's t e s t 进行效度分析.KMO 样本测度是检查各指标间是否存在公因子,若KMO<0.5,则说明公因子少,不适合做因子分析.运用软件数据分析得到,KMO 检验值是0.682>0.5,近似卡方值为440.864,d f 数值是55,S i g 值为0.000<0 05,表明变量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可以用因子分析法.3.2㊀提取公因子并命名利用S P S S 获得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和主因子对应特征值(见表1).最后选取4个主因子,从4个方面构建绩效评估体系,它们的累计方差率为85.933%,说明它们包含了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可用来评估公司财务绩效.由表1得,F 1在资产收益率㊁总资产收益率等上载荷较高,体现了上市公司牟取利润的能力,可命名为赢利能力因子;F 2囊括了流动比率㊁速动比率等指标,它们体现了公司偿还债务以及变现的能力,所以F 2称为活力因子;F 3涵盖了营业收入增长率㊁总资产增长率2项指标,能体现企业发展的快慢,因此称之为发展能力因子;F 4在应收账款周转率上有较高的载荷,这项指标与公司营运能力呈正比,故命名为运营能力因子.表1㊀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及主因子对应特征值I n d e x F 1F 2F 3F 4X 10.0740.976-0.0180.099X 20.0760.976-0.013-0.100X 30.0810.947-0.136-0.064X 40.9120.0270.283-0.047X 50.9210.1230.079-0.021X 60.9270.1300.1130.086X 70.3770.0010.1830.785X 80.3470.0520.227-0.733X 90.442-0.2820.6110.251X 10-0.0300.0090.963-0.090X 110.372-0.0640.784-0.030E i ge n v a l u e 3.8773.0501.3731.1523.3㊀因子得分及排名通过S P S S 数据处理得到4个主因子的相应得分(见表2),并依据它们的方差贡献率推出纺织服饰公司财务绩效的综合得分函数,即F =0.4101F 1+0 3227F 2+0.1452F 3+0.1219F 4.表2㊀成分得分系数矩阵C o m po n e n t 1234X 1-0.0470.3550.0690.128X 2-0.0360.3440.066-0.032X 3-0.0060.323-0.011-0.008X 40.308-0.036-0.032-0.080X 50.348-0.020-0.146-0.060X 60.3360.008-0.1230.028X 70.0680.0320.0490.618X 80.128-0.0260.043-0.602X 90.051-0.0650.2500.180X 10-0.2220.0930.585-0.043X 11-0.0170.0220.383-0.026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9期75㊀㊀㊀可通过计算中小企业综合得分情况来反映它们运营情况的好坏.本文以得分为依据对46家纺织服饰企业的财务业绩排序,由于篇幅问题,仅罗列了2015-2017年排名前10位的公司,如表3所示.表3㊀纺织服饰类中小企业综合排名公司简称获利能力排名偿债能力排名发展能力排名运营能力排名综合得分排名比音勒芬1.8771241.2663940.4102491.4508831.411周大生2.308042-0.21722250.08511153.3059911.292金发拉比0.01543183.31122-0.38569290.67343101.13美盛文化-0.40378303.8181910.2232814-0.34182281.064开润股份2.99861-0.74453380.479867-1.30284430.95柏堡龙0.61068102.386933-0.1404421-1.25024420.856安奈儿1.448995-0.62656350.4157781.3691140.627延江股份2.266393-0.74672390.573495-1.82299450.558汇洁股份0.7211190.542636-0.31768270.9744390.549伟星股份1.1173660.375898-0.3858430-0.93291400.4110㊀㊀就结果看,纺织服饰类中小企业综合绩效主要受4方面影响,其中获利能力㊁偿债能力㊁发展能力因子的影响略大.同样由表3能看出,综合排名靠前的公司大多数是在获利因子或偿债因子得分高,或者两者兼有,可见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是公司财务绩效好与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完善公司经营绩效的着重点.通常来说,中小企业绩效综合得分>0,则表示其财务运营情况良好,并且数值愈大越好;综合得分=0,则公司的财务绩效仅为一般水平;如果分值<0,那么表明企业经营状况不良,整体运营情况较差.4㊀原因分析及建议分析表中数据得,排名前10的公司中,大部分在运营㊁发展因子上得分较低,有些得分甚至为负,说明它们在运营和持续稳定发展方面略有不足.就总体样本来看,过半数公司综合得分小于零,结果显示我国纺织服饰类中小企业整体财务运营情况不太好.它们可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尝试从经营获利㊁偿还债务㊁公司发展及公司运营等方面着手,选取有效措施提高公司综合财务绩效.4.1㊀改变商业模式,加强企业经营获利能力加强获利能力是提高绩效的有效方法.结合行业特征来说,服饰业周期不长不单体现在时装随季节变换,在布料㊁样式上差异更为明显.这种差异既给服饰业带来挑战,也让行业充满商机.但我国纺织服装业利润多来自贴牌生产,在设计和品牌建立方面获利较弱.因此服装业公司可尝试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加强研发设计,建立自己的品牌,构建原料供应㊁设计㊁生产㊁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同时借用 互联网+ 优势,线下线上开店,拓宽市场空间,扩大价值创造空间,加强公司经营获利能力,提高财务绩效.4.2㊀更换销售模式,提高公司自身偿债能力由于厂商与分销商大多采用合作联营方式,厂商当月发货物次月才开发票,以致收益差的商家可能拖欠货款.首先,应收应付款越多,公司偿还债务能力差绩效降低.就这个问题,公司可先把握时尚潮流,按购买者喜好和需求生产供应商品.其次,增加网店销售,合理运用电商平台已积累的客户资源,既方便客户,又降低在店面租金及维修㊁人力资源等上的消耗,网上支付也能加速资金的周转.最后,选取合理筹融资方式,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缩短收款期,降低偿债风险,加强自身的偿债能力.4.3㊀提高商品质量,增强公司发展能力服装的竞争力源自本身特色.服饰行业周期较短,再者现代人更加注重对时尚的追求,使纺织服饰为高库存行业.库存过高,公司只好降价促销,公司当季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可试着将产品市场细分,按消费需求不同规划板块,每一板块中再将购买者定位于一类特定人群,把握人群的差异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增加顾客对公司品牌的偏好及喜爱.大力推进原创设计,以原有经营优势为基础建立自身品牌,加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财务绩效.4.4㊀完善企业管理,加强公司运营能力由上述分析表明,运营因子对财务绩效也有一定贡献.运营能力反映了公司对自有资源管理整合的能力和使用效率,表现在各种资产的运转能力.公司可结合自身经营情况,优化资本结构,加强内部资源整合能力,避免物资闲置,在公司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营业收入.同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强强联合,让管理者在把握宏观经营战略方向的同时,明确产品定位,确定市场开拓范围,提高企业营业能力,增强公司绩效.参考文献[1]袁蒙蒙.基于战略导向的中小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 ].厦门:集美大学,2013.[2]祝建军,沈露,袁宗志.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排名及其变动研究[J ].财会月刊,2014,(10):60G63.[3]苏小妹.我国纺织业经营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1.[4]张雄军.中小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 ].中外企业家,2015,(32):9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服装行业纳税评估案例一、行业介绍(一)行业定义该行业隶属国民经济行业C类行业,分类代码为1810。
纺织服装制造是指以纺织面料为主要原料,经裁剪后缝制各种男、女服装,以及儿童成衣的活动。
包括非自产原料制作的服装,以及固定生产地点的服装制作。
(二)工艺简介企业从原材料的投入到形成最终产品主要经过四个生产车间,即:裁断车间、上衣车间、裤子车间、整烫车间。
1.裁断车间:先预缩---验布---定款式---制基本版---电脑排版---画板---铺布---裁剪---打号---制作。
2.上衣车间:粘衬---净板---省缝---作里---挖里兜---挖面兜---定商标---勾前边---合摆缝---作领子---上领子---封领绒---合底口---作袖子---上袖---上绒条---上肩垫---转袖里---收底边---锁眼---钉扣。
3.裤子车间:粘衬---码边---省缝---捏后省---作兜布---按前兜---挖后兜---合外侧---兜明线---定腰缝---合内侧---做裆门---上腰面---拉腰里---贯腰缝---上拉链。
4.整烫车间:烫成品---修整---包装。
经过第一道工序裁剪、第二道工序缝制、第三道工序检验、包装、装箱入库,最终企业将形成的产成品(服装)销往定货单位,投放市场。
(三)企业类型划分按经营方式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纯受托加工企业;二是自主生产的企业;三是委托加工与自产相结合的企业。
按其是否拥有品牌可分为自有品牌生产企业和其他企业二种类型。
一般来说,自有品牌生产企业由于拥有自己的品牌,特别是拥有著名品牌的生产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因此,其往往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其增值税税负率、销售毛利率等水平也相对较高,其产品也往往既有内销也有外销。
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获得利润的高低完全由订单决定。
因此,其增值税税负率、销售毛利率等水平相对较低,其产品也往往以“贴牌”形式出口国外。
二、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行业税收风险控制点(一)行业生产经营特点1.无自主品牌的企业,大多接外贸订单生产后直接或间接出口国外,服装类别多种多样,备货量一般很少;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销售大多以内销为主,备货量较多,产品生存周期内未能实现销售的产品积压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税负率和盈利水平。
2.本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人数往往较多,工资支出占成本的比例较高,产品增值额大部分为工资支出。
因此,从工效产出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
同时,无论哪类服装生产企业,销售毛利可能会因订单的不同发生较大变化。
但由于工资支出相对固定,产品增值额受销售毛利的影响较小,其增值税税负率的表现往往相对比较稳定。
3.纳税人主要通过计件工资管理及主要环节交付管理等方面实施内部控制。
生产人员工资采用计件制,生产数量由车间管理员负责统计,按日登记生产加工台账,月末汇总加工台账制作生产记录表,送交财务审核,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按月发放。
另外,根据工艺流程建立生产人员考勤记录、产量日报表、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考核体系。
(二)行业税收风险控制点服装企业经济成份大部分为私有,内控机制相对较弱,纳税意识良莠不齐,加之在税收管理上的不到位,容易滋生出在税收遵从上的风险,其表现形式:1.加工费收入滞后开票。
由于本行业税收负担率较高,在加工费收入资金回笼不畅的情况下,仍需缴纳税款。
因而,故意推迟开票时间,延迟履行纳税义务。
2.取得不开票收入走账外。
此种情形多发生在为小型服装内销纳税人提供加工劳务的纳税人中。
由于小型服装内销纳税人的产品直接进入消费环节,加工纳税人有不主动开具发票、不依法入账、申报的可能性。
3.门市零售等收入不入账,不依法申报纳税。
主要是加工节余面料销售、自制服装门市销售、职工福利发放、馈赠等。
4.利用不开票收入进行票、货两分离,将不要票收入对外虚开。
5.生产经营与税收管理存在“两张皮”,有的生产企业将生产实体租赁他人经营,仍借用生产实体作平台,接收虚开增值税增值发票,在财务上作虚假生产处理,与外贸企业相勾结骗取出口退税。
6.不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金,任意扩大抵扣范围,有多抵、虚抵可能。
由于税收负担率较高,少数纳税人混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
如:将应列入固定资产的缝纫机,以缝纫机配件的名义抵扣进项,或用非生产经营使用的汽、柴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等。
三、纳税评估方法在对企业实施纳税评估中,评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先用一种评估数据模型,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评估数据模型,相互印证,以提高纳税评估的准确性。
(一)计件工资法1.原理描述服装生产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工人工资占成本项目比重较大,且能真实反映生产企业的生产状况,借助服装生产企业生产人员工资采用计件制,按照生产人员应发放工资测算产量,与账载产量进行比对找到异常值。
2.评估模型当期产品应生产数量=当期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单位产品计件工资定额问题值=当期产品应生产数量-当期产品实际入库数量税收差异测算测算产品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数量+测算产品产量-期末库存数量测算销售收入=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测算税收差异=(测算销售收入-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3.标准值参考范围(具体运用要结合本地实际)(1)通过企业工资定额管理掌握工资计算依据,确定计件工资定额;(2)通过到企业管理部门掌握用工情况,确定职工人数;(3)通过考勤记录掌握生产工人出勤率;(4)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掌握生产人员的工资发放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计算方法计算出应生产产品数量。
5.应用要点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或者工资基本稳定,工资或工时记录完整、核算规范的工业企业。
运用计件工资评估数据模型应注意有些企业实行保底工资。
因为,此时工资与生产产品数量无关。
由于工时在纳税人的账面不反映,不易于收集。
工时往往反映在工资上。
这部分工资仅仅指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即生产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部分,可以在会计核算健全的纳税人账簿、凭证中直接反映。
(二)能耗测算法1.原理描述能耗测算法主要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水、电、煤、气、油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中耗电、耗水等数据可从电力部门、自来水公司等第三方取得核实,相对较为客观。
目前,纳税人所用的生产设备基本上是以电为动力,在正常情况下生产每单位的产品耗电量相对固定。
因此,可根据用电的电表数来推算服装制造企业的生产量,核对企业评估期的产品销售数量。
2.评估模型当期产品应生产数量=当期电力消耗总量/单位产品电力消耗定额问题值=当期产品应生产数量-当期产品实际入库数量税收差异测算测算产品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数量+测算产品产量-期末库存数量测算销售收入=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测算税收差异=(测算销售收入-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3.标准值参考范围(具体运用要结合本地实际)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报表附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税务机关定期采集的《服装加工纳税人税源监控信息采集表》(见表四)。
5.疑点判断依据服装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选取电费成本耗用评估指标测算评估企业的当期产量。
通过能耗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并与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纳税疑点和线索,可发现企业的成衣不入账、加工收入不入账等问题。
6.应用要点(1)运用电力消耗评估数据模型,按电耗测算产量,需要关注非生产用电数量,特别企业有在建工程项目用电时需更加注意。
正常的企业非生产性(办公照明、空调使用等)用电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记。
但对差异额较大的,应分析是否存在隐瞒产量少计销售收入的可能,是否存在将电转售其他企业或用于非应税项目等少计其他业务收入或多抵进项情况;对需要由电费推算用电量的,应考虑扣除企业缴纳的基本电费;(2)应加强同当地电业管理部门、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联系,核实企业用电、水量等数据的真实性。
同时利用金税工程中供电系统的抄税信息核实;(3)对能耗指标的分析应用,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指标的运用不可生搬硬套,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选用或增设辅助指标,确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系数,多个指标并用,便于发现问题和疑点。
(三)投入产出分析法1.原理描述投入产出分析法,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结合库存产品数量及产品销售量、销售单价测算分析纳税人实际产销量、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2.评估模型当期产品应生产数量=当期原材料投入金额/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金额问题值=当期产品应生产数量-当期产品实际入库数量税收差异测算测算产品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数量+测算产品产量-期末库存数量测算销售收入=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测算税收差异=(测算销售收入-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3.标准值参考范围(具体运用要结合本地实际)单耗金额取自委托方工艺单和样品,原材料投入数量取自原材料账,或税务机关定期采集的《服装加工纳税人税源监控信息采集表》。
表四:服装加工业纳税人税源监控信息采集表应用该模型主要是根据原材料的消耗和产成品的产出比例来测算企业生产的产量和产值。
服装制造业由于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化学状态未发生变化。
因此,其产成品的数量剔除合理损耗应该是相等的。
通过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投入量核对企业的产品产量、销量是否真实,从而达到审核其申报的销售收入是否真实。
如测算产品应税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要查证其是否有账外经营、瞒报、漏报、迟报销售额等问题。
6.应用要点由于服装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的服装为非标准件产品,不同批次的服装款式、规格、设样、颜色、布质都不会相同。
因此,应将重点放在委托方提供的工艺单和样品上,通过工艺单和样品计算单耗定额,并通过原材料账掌握原料投入数,结合原料消耗定额测算产出,再与账载数量作比较,得出问题值。
商标(由水洗麦、齐标、码标组成)和包装袋与产品数量高度关联,有一一对应关系,即一件服装固定一个商标一只包装袋,预警控制指标一件服装一个商标一只包装袋,按本期生产完工入的服装数量,与生产耗用商标、包装袋作比对,找到异常值。
另外,销往欧美及东盟地区的服装,一件(套)服装一包干燥剂,也有一一对应关系。
(四)生产设备能力分析法1.原理描述生产设备生产能力法就是按照纳税人投入生产的单位设备生产能力,测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生产量,进而核实应税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税问题的方法。
设备生产能力是指主要生产设备在原料、动力和人员等正常运转下产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