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及案例分析共66页

合集下载

纳税评估及案例分析

纳税评估及案例分析

3.4.长亏不倒企业 3.5.万元产值人工成本偏离度
3.6.扩大加计扣除范围
3.7.税前超范围扣除财务费用 3.8.房地产开发企业多调减预售利润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4.1.增值税与消费税收入及税额弹性系数
4.税种对 4.2.增值税应税货物销售额与消费税应税销售额的对比分析
比类
4.3.增值税与所得税收入及税额弹性系数
存货率由36.98回归至13.09%。
案例二-----税负偏低,预收帐款偏高


宁波某商贸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业务为钢材以及其它物资 的批发。 2016年1-12月销售收入:3,135,547,874.16元,销售成本: 3,008,144,688.15元,销售费用:36,761,698.03元管理费用 22,989,468.46元,财务费用49,285,269.37元,预收账款: 160358563.92元,利润总额:26,424,802.93元。增值税应 税销售收入:464,667,363.08元,销项税额:78,071,417.42 元,进项税额:77,732,864.03元,期末留抵税额758,110.87, 已交增值税:498,460.00元,已交所得税7,407,421.18元
同时,净资产报酬率<X%时进行预警。
5.3存货异常偏大分析
1)计算公式
存货占比=期末存货/流动资产×100% 2)预警设置 企业开业时间大于等于2年,当期营业收入 ≥100万元,存货占比> X%时进行预警。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存货偏高


某商贸公司于2009年8月,主要经营:塑料原料及产品的批 发、零售。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9720528.90元,营业成本9338382.80 元,利润总额-23629.29元,期末存货3453157.61元,销 项税金1652489.93元,进项税金1606938.91元,已交增值 税45551.02元,税负率 0.47 %,存货率36.98%。

纳税评估案例分析报告

纳税评估案例分析报告

纳税评估案例分析报告1. 案例背景在税务管理中,纳税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评估,税务部门可以判断纳税人是否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从而进行相应的税务处理。

本文将通过一个纳税评估的案例,对评估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案例描述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A)是一家中型企业,主要从事制造业。

公司A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税务部门决定对其进行纳税评估。

3. 纳税评估步骤3.1 收集纳税信息首先,税务部门需要收集公司A的纳税信息。

这包括公司的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财务信息。

税务部门还可以通过公司A的纳税申报记录、税务审计报告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3.2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纳税信息后,税务部门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这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工具和技术来完成,例如利用Excel进行数据透视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等。

通过数据分析,税务部门可以获得公司A的纳税行为的整体情况和趋势。

3.3 问题发现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税务部门可能会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纳税申报不准确、漏报税款、虚报税款等。

税务部门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确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3.4 评估结论根据数据分析和问题发现的结果,税务部门将得出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合规评估、风险评估和违规评估。

合规评估表示公司A的纳税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风险评估表示公司A的纳税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监督和指导;违规评估表示公司A的纳税行为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处理。

4. 案例总结通过对公司A的纳税评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纳税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发现和评估结论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税务部门全面了解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从而保证税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在实际工作中,税务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评估方法和技术,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滨州地税纳税评估案例

滨州地税纳税评估案例

滨州地税纳税评估案例案例一:李在滨州市拥有多处房产,却只申报了其中一处的房产税。

地税局接到线索后进行评估,发现李涉嫌漏报房产税,随后通知李前来核对并补缴相关税款。

评估内容:地税局根据房产登记、房屋出租信息等,对李一名下的房产进行评估,并与其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对比。

评估结果:地税局确认李漏报了多处房产的房产税,并要求其补缴相应的税款。

原因分析:李故意隐瞒部分房产的纳税情况,以逃避更多的税收。

地税局通过评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依法要求李补缴税款,保障税收的公平与合规。

案例二:王在滨州市购买了一辆豪华车,并按时缴纳了车船税。

然而,地税局接到举报称王在实际购车时价格远高于申报价格,怀疑其故意少报车船税。

地税局对王进行了评估,并对其购车行为进行调查核实。

评估内容:地税局参考市场价格、购车发票等信息,对王购车行为进行评估,并与其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对比。

评估结果:经过评估,地税局确认王购车时价格确实存在漏报的情况,并据此要求其补缴相应的车船税。

原因分析:王少报车船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纳税额度,以降低负担。

然而,地税局通过评估发现了这一问题,依法要求王补缴税款,维护了公平的纳税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纳税评估在维护税收公平、规范纳税行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评估过程中,地税局根据市场价格、资产登记、纳税申报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纳税人的纳税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于发现不合规的纳税行为,地税局将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罚款措施,以维护税收秩序的严肃性。

同时,纳税评估也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监督机制。

在评估过程中,地税局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行为,使其纳税人提高自觉遵守纳税法律法规和规范纳税行为的意识。

综上所述,滨州地税纳税评估案例是纳税评估的典型案例之一、通过评估过程,地税局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纳税人违规行为,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

而对纳税人来说,纳税评估是一种规范和提醒,通过认真申报和合理避税,既能够减少合理税负,又能够避免因违规行为造成的处罚。

房地产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房地产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房地产纳税评估案例分析大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要从事房屋开发、销售、租赁、物业管理等业务,企业所得税为查账征收。

大连市中山区地税局通过系统纳税评估,发现其开发经营的某项目纳税情况异常,随即对其进行评估分析。

房地产有限公司2021年开发项目××花园商品房,可销售面积37906.95平方米,其中普通住宅30964.42平方米,非普通住宅6942.53平方米。

截止评估日止,项目已100%销售完毕。

实现普通住宅销售收入64627135元、非普通住宅销售收入26962853元。

有关的正常营业税费已按规定缴纳。

所得税由国税征收。

该公司开发项目按规定已达土地增值税清算条件,于2021年委托中介机构对其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鉴证报告清算应缴土地增值税1229165.81元,总税负为1.34%。

XX市某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登记注册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滨江大道555号,主要经营范围是:房地产开发及销售、水电安装等,该公司2002年开发项目是××家园,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2021年峻工后销售情况良好,2021年12月市稽查局进入该公司,对××家园的税收进行了清算,当期应征税款已全额入库。

2021年该公司开发的商住楼及门面已处在扫尾阶段,销售额骤减,2021年帐面销售额2362095.2元,缴纳地方各税300585.4元。

湖北省郧西县某建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是从事商业用房市场开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于2021年5月,实行独立核算,注册资本300万元,从业人数14人,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征收,预售收入计税毛利率为15%。

2021年5月,郧西县国税局税源管理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税收管理员在巡查、分析过程中,看到某建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开发的商业用房工程项目进度很快,而企业所得税分文不见入库,随即该公司被列入纳税评估对象。

某水泥有限公司纳税评估典型案例分析

某水泥有限公司纳税评估典型案例分析

某水泥有限公司纳税评估典型案例分析一、确定对象根据市局对水泥行业纳税评估的安排,分局确定该企业作为本月纳税评估对象。

二、评估分析(一)企业基本情况某水泥有限公司,于1996年4月始正式投产,注册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主要从事32.5#水泥制造。

目前公司有3条10万吨级立窑水泥生产线,但其中一条没有生料库和熟料库,生产不正常,企业基本使用2条线进行生产。

该公司2003年度利用“三废”减免税政策到期,2004年起不再享受“三废”减免税政策优惠。

2005年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0511741.08元,主营业务成本为54361382.36元,营业利润-21005049.97元,净利润为-17972519.55元,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调增纳税调整增加额1588604.16元,主要是调整应由其他企业(通达公司)承担的利息支出610072.39元,和未经报损列支的无法收回的水泥欠款678317.12元,纳税调减2487.9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6376544.29元。

企业已建立资源税代扣代缴明细帐,但未建立原材料仓库帐,无盘库资料。

(二)、审核分析:评估人员通过查阅征管系统和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以下几个疑点:一、05年度印花税少申报16元。

二、05年度城市维护建设税少申报2105.97元。

三、05年度石灰石的收购数量与其取得的甲、乙种资源税凭证不符,应扣未扣石灰石26850吨,应扣未扣资源税为53700元。

四、通过查阅相关营业帐簿,按照市局水泥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分列并计算03、04、05三年主要生产成本指标,对比如下:注:1、该企业生产耗用的煤是在原材料科目核算。

本表在计算材料成本率时,材料成本中未含煤的数量。

2、由于企业无销货运费,因此在计算运费率时,未含销货数量。

由于材料成本率和单位成本中运费率、煤耗率和石灰石耗用率、电耗率占生产成本的决大部分,且直接人工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次评估主要对上述四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要求企业进行说明解释:1、运费率:03、04年的存货购进平均运费为每吨15.54元,05年的存货购进平均运费为每吨24.23元,该年度存货购进数量为387802.07吨,05年度各存货购进量配比无明显差异,按前两年的平均运费率计算,05年运费发生额约为387802.07*15.54=6026444.17元。

依法纳税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依法纳税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偷税、逃税等非法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财政收入。

本案涉及某公司偷税案,通过对该案的分析,旨在揭示偷税行为的危害,强调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二、案件事实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税负,采取了一系列偷税手段。

具体表现为:1. 虚开发票: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向关联企业开具虚假发票,从而减少实际经营成本,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2. 隐瞒收入:该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故意隐瞒部分销售收入,通过减少应税收入来逃避纳税。

3. 虚假申报:该公司在税务申报时,故意虚报各项数据,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经过税务机关调查,该公司在2009年至2012年间,累计偷税金额达10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税务机关依法对该公司作出了处罚决定。

三、法律分析1. 虚开发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逃避纳税,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虚开发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 隐瞒收入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纳税。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隐瞒销售收入的方式逃避纳税,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隐瞒、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纳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 虚假申报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纳税。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假申报的方式逃避纳税,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隐瞒、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纳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对纳税人申报的所得税数据进行核实和调整,以确保其真实、合法、完整的过程。

纳税评估不仅有助于防止税收漏缴和违规行为,还能帮助纳税人自我纠正,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检查和处罚。

指标分析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指标分析,如利润率、税负率、成本费用比例等,评估其经营状况和纳税申报的合理性。

数据比对法:将企业的申报数据与同一行业或类似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以判断其申报数据的合理性。

流程审查法: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审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纳税申报的合理性。

专家评审法:邀请税务专家对企业的纳税申报进行评审,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某公司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近期被税务机关发现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存在疑点。

经过纳税评估,发现该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员工工资未按照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导致所得税费用虚高;针对这些问题,税务机关要求该公司进行调整和整改。

经过调整后,该公司的纳税申报数据得到了修正,避免了可能的税务处罚。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纳税评估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纳税人的问题,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推动税收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税种,对于企业的盈利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如何合理规划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纳税筹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规定的差异、税率的优惠等各种合法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或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润。

纳税筹划应遵循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原则,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违反税收法规。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1. 案例分析A市某区国税局利用计算机系统对2005年1至10月份辖区内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纳税评估筛选,系统提示发现该市某酒类销售有限公司2005年税收负担异常且应纳税额变动与销售变动配比变动率为“-1”,综合疑点系数较大,被列为当期评税对象。

在评税分析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存在如下异常问题:1.2005年8-10月企业实际税负率为8.91%,而参照税负率为1.96%,实际税负高于参照税负,且超过了偏差限制度;但通过测算2005年1-10月税收负担,发现该企业2005年1-10月税收负担为1.6%,仍低于参照税收负担率。

2.2005年10月份销售收入为444790.60元,应纳税额为17710.22元,2005年9月份销售收入为175235.04元,应纳税额为29789.96元。

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53.8%,而应纳税额减少40.55%。

评税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其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申报附列资料、发票领用存月报表、发票使用明细表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分析。

通过分析认为造成数据异常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10月份少记商品销售收入2.2.商品已入库,货款未付清,进项税额已申报抵扣;3.由于所经销的商品是日常消费品有可能赠送他人,未做销售收入;4.由于货款暂未收讫,未做销售收入。

针对上述疑点对该企业的财务人员及法人代表进行了约谈。

约谈中,评税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员及法人代表宣传税法,并介绍评税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企业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积极配合评税工作。

经财务人员的自查,确认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有隐瞒销售收入滞后申报及视同销售货物的情况,具体违法事实如下:1.2005年1-9月漏申报商品销售收入7113.54元,应缴增值税1209.30元。

2.2005年10月1号凭证商品销售收入4634.16元,10月2号凭证商品销售收入256002.85元,应缴增值税44308.29元。

3.库存商品用于赠送他人按零售价计5870.00元,应缴增值税997.9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