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各自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合集下载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抗争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抗争

抗战前后国共军队数量

国民党:170万(抗战前)→600万(抗 战后)→430万(内战开始前) 共产党:5万余(红军+新四军)→91万 (抗战后)→120万(内战开始前)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谁发挥的作 用更大?
兵力投入
国民党方面:国民革命军投入战争计步兵 128个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 立旅;炮兵4旅,20个独立团,正规军合计 170万人。 共产党方面:八路军3个师,每师两旅四 团制,即4.6万人。新四军是5个支队的编制, 约1.5万人。
制作:物理1101四组
二、共军方面具体阵亡情况 集团军司令0名,占0%; 军长及副军长4名,占2.38%; 师长及副师长6名,占3.57%; 旅长及副旅长3人,占1.79%; 团长及副团长8人,占4.76%; 各级参谋19名,占11.31%; 政治部主任48名,占28.57%; 其它职务人员及游击队高级指挥人员80 名,占47.62%。
基本主张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同日军开展阵地战
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同敌人开展游击战
抗战路线
国民党:主要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
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 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团结抗战路线
路线不同 结果不同
国民党内部各“军阀”想保存实力,因此 各搞各的,但是国民党面对的是日本军队 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强,并且是正面战争, 规模大,于是国民党实力愈战愈差; 共产党军队规模并不起眼,主要以开展敌 后游击战争为主,通过大面积抗战来扩大 其影响力,加之其坚持全民抗战路线,伤 亡小,故其愈战愈强。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抗争—物理11 Nhomakorabea1班4组
斗争实质
国共两党的斗争是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 利益不同导致的阶级斗争。

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作业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班级: 12土木(2)班*名:***学号: ********** 指导教师:***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摘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1]关键词国共两党、全民抗战、各自作用1 引言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

抗战期间,举国上下社会各阶级、阶层、各界各族同胞、各党派团体、爱国人士、海外华桥,同仇敌汽,共赴国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日军的失败问题,真是众说纷纭,苏联认为日军之所以投降是因为他们出兵东北,美国人认为是因为他们扔了原子弹,我承认,在击败日本的道路上,美国苏联都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饱受战争之苦的亚洲人民永远会记得,但是,我认为无论是苏联的进军东北还是美国的原子弹,都只是一个加速日军失败的因素,而不是主要原因,在这次浩劫中,唱主角的最后还是要归到国民党和共产党这对“冤家”上来。

[2]2 抗战初期形势“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和发动全面战争的准备。

1937年7月7日,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爆发。

从“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攘内必先安内”的方针指导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

[3]直到1935年,才开始着手进行抗战的准备,修筑了一批战备公路、铁路和国防工事。

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国内革命战争,经济萧条,工业落后,坦克,汽车,甚至连大口径火炮都不能生产,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差距较大。

虽然在军队人数上占优势,但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差别很大。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所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而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合作模式以及合作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日本侵略的严峻形势。

而国共两党在抗击民族危机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这也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前提。

二、合作模式1. 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了各方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这包括与旧民主主义力量、各地方政权以及其他抗日团体的合作。

通过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效地凝聚了抗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合力。

2. 提供军事支援国共两党通过派出人员参加军事行动、组建军队以及提供物资等方式,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援。

例如,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共同组成了中国军队的主力。

双方合作配合,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3. 政治协商国共两党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就国家前途、抗战方针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统一。

例如,召开了重要的南京政治协商会议,就国共合作和共同抗战达成了重要共识。

这种政治协商为国共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三、合作的影响1. 构建了强大的抗战力量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抗日战争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指挥体系,形成了庞大的民族统一战线,有效地凝聚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促进了国共关系的改善国共合作使得两党之间的互信逐渐增强,通过共同的斗争,国共两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成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中国人民以及各界人士共同抗击侵略者,形成了众志成城、团结抗战的强大力量,培育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持 阶段 就 变 了 ,我 们过 去 常 常用 三 句话 来概括 ,即 月武 汉失 守到 1 9 4 1 年底太 平洋 战争 爆发 ,大 概是 3
“ 积 极反 共 、 消极抗 日、准备 投 降 ” 。现 在很 多教科 年多 的时间 ,国民党共 组 织 9次 大规 模 战役 . 占整
书还是 这种提 法 ,卢教授 。请谈 谈 您 对这 种提 法 的 个 抗 战 时期 2 2次会 战 的 4 1 %。这 9次 战役 ,范 围 理 解?
斗的 4 4 % ;共 付 出 了伤 亡 1 3 7 . 6万 人 的代 价 , 占整 来 , 日本 的谈 判条 件 加码 了 ,加 上 了要 求我 们 承认
个抗 战 时期 伤亡 人 数 的 4 3 %。这 些数 字 都 超过 了抗 伪 满洲 国 、支 付 战争赔 款 等 条件 。对这 些 苛刻 的条
到: “ 历 史 就是 历史 ,事实 就是 事 实 ,任 何人 都不 如果 我 们说八 路 军 曾经 打过 百 团大 战 .那 国 民党这
3 8
次 就是 百 师大 战 。面 对这 种 猛 烈 的攻 势 ,连 日本 军 了 也没 有 用 ,他 们 肯 定会 得 寸进 尺 ,继 续 侵 略 的 。
战 初期 。这 些都 是 太平 洋 战争 之 前 的情 况 。太 平 洋 件 ,蒋 介 石 召开最 高 国防会 议 , “ 讨论 敌 人 所提 条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大 复兴 的 中国梦 ?5月 2 1日,中共
首先 可 以肯定 的是 ,国民党 在这 个 阶段 的反共
中央 党 校 党 史 教研 部 卢 毅 教 授 做 客 大 连 “ 一 校 两 活动 确 实 比较 频 繁 ,或 者说 比较 猖獗 ,先后 发 起三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关键词:国共两党抗日战争积极作用主导作用摘要: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争取取得的,国民党政府始终未曾投降过日本,在正面战场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可以说没有两个党在抗日中的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文: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虽然在抗战后期两党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没有了以往的坚决,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基础。

在学习了老师您讲的近代史刚要之后,我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将以课堂学习内容为基础,课外学习内容辅助,浅谈一下我对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些看法。

一、从“"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的开始”谈两党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

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首先,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国内政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共两党在战争期间进行了长时间的合作,但也存在一些分歧。

本文将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剖析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分歧。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共合作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统治,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

面对外敌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因此,国共两党在国内政治上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二、合作中的分工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抵抗日本侵略。

国民党倡导团结抗战,发动全国人民参与战争,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军队和政权。

中国共产党则在农村地区发起游击战争,动员民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分歧与矛盾的产生尽管国共两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重大的分歧和矛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政治权力竞争。

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掌握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这就导致了国共两党在战争结束后的政治斗争,最终走向了内战。

四、国共合作的局限性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逐渐累积,最终导致冲突和分裂。

这使得国共两党在战后无法继续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是走向了敌对对立的阶段。

五、对合作的评估与反思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是中国战胜侵略者的重要因素,但也是导致国共分裂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对国共合作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合作与团结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内部矛盾和分歧则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利益点,并通过对话和妥协解决矛盾,才能使国内政治保持稳定和谐的状态。

结语: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在国共合作与分歧中经历了许多曲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一、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与日本共产党联合发表声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33年,又发表了在停止进攻红军、给予人民以自由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之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1935年华北事变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提出了停止内战,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并且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抗日主张,与国民党对日不抵抗并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将全国各党各界各派各军,以及广大民众紧紧地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发挥了执政的国民党应该发挥而没有能够发挥的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者。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同国民党的关系。

而这时的国共关系在经历十年内战后,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国民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和军队;共产党没有合法地位,力量要弱小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并非易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反蒋抗战、逼蒋抗战到联蒋抗战的艰难过程,其间,适时采取的两个重要政治步骤,对两党重新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对比

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对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开辟 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开辟了广 大的敌后战场。 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取得平型关大捷,歼敌 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 的第一次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心。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 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八路军发 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 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主战场。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日寇改变了政策,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 以军事进攻为辅,而移其主力于敌后战场,残酷地对共产党领导的根据 地进行清乡和“扫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 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在战略上造成对日本重点占领的城市和 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从抗战全局来看,构 成了与正面战场相对应,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的独 立的广大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 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 国民党抗战到底的重要因素,为赢得全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国民党-----争议 共产党-----争议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承担了大部分正 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可以说是中国军民抗日 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中前期,陆续发动淞 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忻口战役、台儿庄战 役、武汉会战等大型会战,虽败多胜少,但 却也大量消耗了日军的作战力量,沉重打击 了日帝国主义的气焰,为抗日战争乃至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也涌现 出了大量的抗日英雄。虽然在后期由于自身 实力的削弱和加紧反共带来的消极抗战以及 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等问题导致对日作战屡战 屡败,但纵观整个抗战历程,从军事意义上 说,国民党为抗日战争胜利还是做出了很大 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
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 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广大爱国官兵面对优势武器 装备的日军的大举进攻,以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顽 强的与侵略者战斗,流血牺 牲千千万,取得了巨大胜利。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9.1-1945)
衡阳战役:对日军而言,可说是在中国战场上,最惨烈的一
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把衡阳定为抗战纪念城。1947年8月10日,衡 阳抗战纪念城在岳屏山顶举行了命名奠基典礼时,蒋介石总统颁训词: “我第十军残余部队,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历时48日之久,此为全 世界稀有之奇绩,而我中华固有道德之表现与发扬,亦以此为最显 著。”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 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 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 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 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 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 战”。
试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边区政府 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试述国民党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 日战争中的表现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唯一合 法的执政党。
国民党抗战背景
9.18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 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战争 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线。蒋介石的 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落入日军 手中. 日本侵略军从1931年9.18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 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1937年6 月驻丰台的日军连续发起挑衅性的军事 演习。1937年7月,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 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 侵华.
国民党进行的几次大的 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 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共产党敌后战场
九一八事变后,与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相 反,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高举 爱国主义旗帜,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主张,并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几次发表宣言,公开呼吁停止内战,集 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并建议筹组国防政府和抗 日联军。并正式确立了建立全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方针。
枣宜会战: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
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 军占领宜昌而结束。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 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到1945年1月,日军发
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此次战役,国民党 军一败涂地,8个月丢失146座城市,20多万平方公 里的国土。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溃败和统治区内政治 经济危机的加深,激起各阶层人士的强烈不满。国 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迅速高涨。
1.成立抗日战争民族根据地:1937.11晋察冀 边区成立,此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纷纷建 立。 2。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人民抗 战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 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 3。从1937.11晋察冀边区成立至1938.10,八 路军作战1500余次,歼敌日伪军5万余人,部 队发展到15万余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
开辟敌后战场的意义:
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有力的配合了国民党正 面战场的抗战,并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
中流砥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较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 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 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 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 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 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 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 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两个战场上牺牲的将士 ,国共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肯定了杨靖宇、赵尚志、 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等一批抗战 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壮士、国 民党八百壮士等,都是不畏强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 杰出代表,是全民族的立场上抗日战争的历史,
1937年7月19日蒋介石发 表庐山谈话,说道:“地 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人人皆有守土抗战之 责......”,表明了此时国民 政府抗战的决心。 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 表,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 外交,在不同阶段,国民 政府根据战争形势和国际 关系格局的变化,制定了 不同的外交政策,确定了 战略重点。这些政策和策 略的运作与实施,取得了 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 响。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9.1-1945)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
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
前后共历时3个月,以伤亡25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6万余人。 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 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
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造成了华北有利局势,但 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虽最终放弃徐州,但因围歼日 军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 大胜利
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 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 大牺牲,参战部队4.6 万人,伤亡、失踪7500 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 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 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 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 必胜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