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第六章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卤代烃1.回答下列问题(1).在CH3CH2Cl(I),CH2═CHCl(II),CH≡CCl(III),C6H5Cl(IV)四种⼀氯代烃中,按C-X键键长次序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IV< II < III(2).将四种化合物(A) CH3CH2CH2F,(B) CH3CH2CH2I ,(C) CH3CH2CH2Br ,(D) CH3CH2CH2Cl的沸点从最⾼到低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B> C> D> A(3).四种化合物(A) CH3CHClCH2OH,(B) CH3CHNH2CH2Br ,(C) HC≡CCH2Cl,(D) CH3CONHCH2CH2Cl 中,哪些能⽣成稳定的格⽒试剂?为什么?解: D(4).⽐较(A) CH3CH2CH2CH2Cl,(B) (CH3)2CHCH2Cl,(C) CH3CH2CH(Cl)CH3,(D) (CH3)3CCl四个氯代烃,它们发⽣S N2反应情况如何。

解: A> B> C> D(5).将①苄溴,②溴苯,③1–苯基–1–溴⼄烷,④1–溴–2–苯基⼄烷四个化合物按 S N1 反应的反应活性顺序排列,并讨论其理由。

解: ③>①>④>②(6).不活泼的⼄烯型卤代烃能否⽣成格⽒试剂?为什么?解:由于卤原⼦与双键间的 p-π共轭效应,使C-X键之间的键能增加,难以断裂。

(7).化合物:(A)正溴戊烷,(B)叔溴戊烷,(C)新戊基溴,(D)异戊基溴分别与⽔反应⽣成相应的醇,讨论它们的反应速率的差异?解: A> D> C> B(8).⽤极性溶剂代替质⼦溶剂对(A) S N1,(B) S N2,(C) 烯的亲电加成, (D) 醇的失⽔反应有何影响?解: 极性溶剂有利于S N1反应和烯的亲电加成反应的进⾏,不利于S N2反应和醇的失⽔反应的发⽣。

(9). 2–氯环⼰醇的反式异构体可以跟碱反应转化成环氧化物, 但顺式异构体却不能, 为什么?解: 2–氯环⼰醇的反式异构体跟碱反应时,进⾏反式消除,热⼒学能量低,反应速率快, 顺式异构体则不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

第六章综合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232SO g O g 2SO 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2SO 、2O 、3SO 的浓度分别为0.2mol/L 、0.1mol/L 、0.2mol/L ,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2SO 为0.4mol/L B .2SO 为0.25mol/L C .2SO 、3SO 均为0.15mol/L D .3SO 为0.4mol/L2.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 .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 .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一定属于分解反应3.下列反应中热量变化与图一致的是( )A .天然气的燃烧B .油脂在人体内氧化C .NaOH 溶液和3HNO 溶液反应D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4.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混合并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 .浓硫酸与水B .生石灰与水C .熟石灰与水D .氯化钠与水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负极被氧化B .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C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只要条件不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就不再改变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22H O 分解制2O ,加入2MnO 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 .2232SO O 2SO +反应中,2SO 不能全部转化为3SOC .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2CO ,用碳酸钙粉末比用块状碳酸钙反应要快D .在金属钠与足量的水的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增大反应速率7.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自发进行时,便能构成原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6章第2节第1课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6章第2节第1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六章第二节第1课时A组·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的单位决定D.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决定,C错误;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D错误。

2.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不能用CaCO3的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但可以用水来表示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用单位时间内CaCl2浓度的减少来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答案】A【解析】CaCO3是固体,H2O为纯液体,不能用它们表示化学反应速率,B、C错误;CaCl2为生成物,应用单位时间内其浓度的增加表示反应速率,D错误。

3.(2023·广东茂名期中)将0.5 mol PCl5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PCl3+Cl2,达到平衡后测得PCl5的浓度为0.3 mol·L-1,而且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l5)=0.4 mol·L-1·min-1,则这段时间为()A.1.5 min B.2.5 minC.30 s D.15 s【答案】C【解析】起始时c(PCl5)=0.5 mol1 L=0.5 mol·L-1,Δc(PCl5)=(0.5-0.3)mol·L-1=0.2 mol·L-1,Δt=Δc(PCl5)v=0.2 mol·L-10.4 mol·L-1·min-1=0.5 min=30 s,C正确。

普通化学第六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六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六章酸碱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1、解:①稀释后)(10.0100050020.01-⋅=⨯=L mol c BOH ∵500/>θb B O H K c ∴可用最简式求算)(-OH c 即: θb K c OH c ⋅=-)( 35101010.0)(---=⨯=OH c)10lg (140.143---=-=pOH pH=14.0-3=11.0②加入NaOH 后:c[NaOH]=c[BOH]=0.20×500/1000=0.10(mol.L -1)此时可以只考虑NaOH 的解离:∴c(OH -)=c[NaOH]=0.10(mol.L -1)pH=14.0-pOH=14-(-lg0.1)=14.0-1=13.0③加入0.1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BOH~BA 缓冲体系:BOH+HA=BA+H 2O)(05.010005001.05002.0)(1-⋅=⨯-⨯=L mol BOH c )(05.010005001.0)(1-⋅=⨯=L mol BA c sb bc c pK pOH lg -=θ )()(l g )100.1lg(5BA c BOH c -⨯-=- 0.505.005.0lg 5=-= pH=14-pOH=14-5.0=9.0④加入0.2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弱酸弱碱盐体系:BOH+HA=BA+H 2O 根据θθ21)(a a K K H c ⋅=+有:87514210100.1100.1100.1)(----+=⨯⨯⨯⨯=⋅=θθθa b W K K K H c pH=-lg[H +]=-lg10-8=8⑤加入0.4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HA~BA 缓冲体系:反应式为:BOH+HA=BA+H 2O)(10.010005002.05004.0)(1-⋅=⨯-⨯=L mol HA c )(10.010005002.0)()(1-⋅=⨯==L mol BOH c BA c sa a c c pK pH lg -=θ )()(lg )100.1lg(7BA c HA c -⨯-=- 0.71.01.0lg 0.7=-= ⑥加入0.20mol.L -1500mLHCl 后,BOH+HCl=BCl+H 2O)(10.0100050020.0)()(1-+⋅=⨯==L mol HCl c B c 此时形成强酸弱碱盐体系:9514101010---===θθθb W a K K K ∵500/>+θa B K c ∴591010.010)()(--++=⨯=⋅=B c K H c a θpH=-lg(10-5)=5.0⑦加入0.40mol.L -1500mLHCl 后,BOH+HCl=BCl+H 2O)(10.010005002.050040.0)(1-⋅=⨯-⨯=L mol HCl c )(10.0100050020.0)()(1-+⋅=⨯==L mol BOH c B c 此时以HCl 解离为主:c (H +)=c (HCl )=0.10pH=-lg(0.1)=1.0⑧当加入大量水稀释至BOH 浓度为 1.0×10-10mol.L -1时,可以仅仅考虑水的解离,此时c(H)≈c(OH)=1.0×10-7(mol ·L -1)pH=-lg(H +)=-lg(10-7)=7.02、解:①OH HPO224+---+OH PO H 42 O H2-++OH HOH H P O224+-+-+O H PO 334 质点量的大小为--->>344224PO PO H HPO ②A 、在体系中加入等体积0.10mol/L 的NaOH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 3PO 4缓冲溶液B 、在体系中加入等体积德0.10 mol/L 的HCl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H 2PO 4缓冲溶液 ③可用酸式盐体系求算:θθ32)(a a K K H c ⋅=+111381016.31010)(---+⨯=⨯=H cpH=-lg(3.16×10-11)=10.5④等体积0.10mol/L 的NaOH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 3PO 4缓冲溶液A 、决定溶液pH 的关键平衡过程为:OH HPO224+-+-+O H PO 334 B 、抗酸成分:-34PO ;抗碱成分:-24HPOC 、)/(05.0210.020.0)(24L mol VV V HPO c =⨯-⨯=-)/(05.0210.0)(34L mol V V PO c =⨯=- 根据盐酸c lg c pK pH a -=θ有:13)10(lg 0.0505.0lg 133=-=-=-θa pK pH ⑤等体积加入0.10mol.L -1HCl 后,---+=+Cl PO H HCl HPO 4224此时:)/(05.0210.020.0)(24L mol VV V HPO c =⨯-⨯=-)/(05.0210.0)()(42L mol V V HCl c PO H c =⨯==- 组成H 2PO 4-~HPO 42-缓冲溶液根据盐酸c lgc pK pH a -=θ有: 8)10(lg 0.0505.0lg 82=-=-=-θa pK pH ⑥等体积加入0.10mol.L -1HCl 后,---+=+Cl PO H HCl HPO 4224完全反应生成H 2PO 42,此时可用酸式盐计算:θθ21)(a a K K H c ⋅=+6831016.31010---⨯=⨯=pH=-lg(3.16×10-6)=5.5⑦等体积加入0.20mol/LNaOH 后,反应为:O H PO OH HPO 2344+=+---此时体系为多元弱酸盐体系Na 3PO 4O H PO234+---+OH HPO 24)(10.0220.0)()(134--⋅===L mol VV NaOH c PO c 1131431101010---===θθθa Wb K K K ∵500/)(134<-θb K POc ,所以可用求根公式计算:2)(4)()(34121--⋅++-=PO c K K K OH c b b b θθθ21.0104)10(101211⨯⨯++-=--- =0.0618(mol.L -1)pH=14-pOH=14-(-lg0.0618)=14-1.21=12.79P 1232、解:方法1: ∵1mol 的任何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 ∴11.2L 气体的)(5.04.222.113mol n NH == 配成1L 溶液,浓度为:)(5.01/5.01-⋅==L mol L mol c b∵500/>θb b K c ,可用近似公式计算:即:35)(1097.25.01077.1--⨯=⨯⨯=⋅=-b b OH c K c θ ∴ 47.111097.2lg 14143=⨯-=-=-pOH pH方法2: 标态下:10011.20.458.314298PVnRT n mol ⨯=⇒==⨯ 10.45/10.45b c mol L -∴==⋅∵500/>θb bK c ,可用近似公式计算: 即:35)(1082.245.01077.1--⨯=⨯⨯=⋅=-b b OH c K cθ ∴45.111082.2lg 14143=⨯-=-=-pOH pH3、解:①未加NH 4Ac 前,HAc 浓度为0.1mol/L ∵c(HAc)/K a θ>500,可用最简式计算: 溶液的HAca c K H ⋅=+θ][ =1.33×10-3 (mol/L)pH 1=2.87 电离度%1001.01033.1%100][][31⨯⨯=⨯=-+HAc H α = 1.33%②加入NH 4Ac , NH 4Ac 溶解后).(1.0177/7.7/][1444-===L mol VM W Ac NH AcNH Ac NH 此时组成HAc~NH 4Ac 混合溶液 溶液中[HAc]=0.1mol/L ,[A c -]=[NH 4Ac]=0.1mol/L依题意有: HAc H + + Ac -平衡时: 0.1-x x 0.1+x ]1.0[]1.0[][][][x x x HAc Ac H K a -+⋅=⋅=-+θ∵c(HAc)/K a θ>500且有大量的Ac -,产生同离子效应,故离解的x 很小,∴0.1-x ≈0.1+x ≈0.1 ∴[H +]=x= K a θ.0.1/0.1=1.78×10-5(mol/L)pH 2=4.75电离度%1001.01078.1%100][][52⨯⨯=⨯=-+HAc H α =0.0178%由计算结果可看出,加入NH 4Ac 后,因为产生同离子效应,使得HAc 的解离度降低,pH 值增大。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带答案真题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带答案真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带答案真题单选题1、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 g重水(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N AB.标准状况下,11 .2 L NO与11 .2 L O2混合后的分子数目为N AC.0 .1 mol·L-1 HClO4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 .1 N AD.1 mol NH4F晶体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 N A2、将4molA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s)+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 .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 .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 .15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 .7mol·L-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③④3、下列有关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Ⅰ中Mg为原电池的负极B.装置Ⅱ负极为Pb,在电池工作时质量减轻C.装置Ⅲ可构成原电池D.装置Ⅳ工作时,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4、在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投入X(g)和Y(g),发生反应生成Z(g)。

测得各物质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第10min末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 .04 mol·L-1·min-1C.上述可逆反应中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D.该条件下,Y的最大限度(平衡转化率)为40%5、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都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方面的科技实力。

“天和”核心舱采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为空间站电解水提供电能。

新版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

新版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

6-1已知在101.3 kPa(绝对压力下),100 g 水中含氨1 g 的溶液上方的平衡 氨气分压为987 Pa 。

试求:(1) 溶解度系数 H (kmol m -3 Ps f 1); ⑵亨利系数E(Pa); (3) 相平衡常数m ;(4) 总压提高到200 kPa 表压)时的H , E ,m 值。

(假设:在上述范围内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密度均为 1000kg/m 3)解:(1)根据已知条件P NH 3 =987Pa1/17=0.5824kmol/m 3 101/1000定义(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根据定义式P N H 3 二E NH 3XNH 3可得E NH 3 =9.42 104Pa(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y 【H 3=P N H 3/P =987/101325 = 0.00974于是得到E NH 3 二 y NH 3..X NH 3 =0.928(4) 由于H 和E 仅是温度的函数,故H NI 和E NHS 不变;而m 二 y 〔 x 二旦二上,与 T 和 p 相关,故 m‘NH 3二丄 0.928 = 0.309。

px px p 3分析(1)注意一些近似处理并分析其误差。

(2) 注意E ,H 和m 的影响因素,这是本题练习的主要内容之一C NH 3pNH =C NH 3HNH 3HNH 3 = C NHpNH-5.9 10*kmol/m 3 ・PaXNH 31/17 0.01051/17 100/186-2在25°C 下,C02分压为50 kPa 的混合气分别与下述溶液接触:(1) 含C02为0.01 mol/L 的水溶液; (2) 含CO 2为0.05 mol/L 的水溶液。

试求这两种情况下CO 2的传质方向与推动力。

解:由亨利定律得到P DO 2 = 50kPa =E XCO 2根据《化工原理》 教材中表8-1查出Eg 25C =1.66 1 05kPa所以可以得到x C°2=3.01 10*又因为:'H 2O1000 4 3EM^=1.66 105 1<3.347 10 kmol/kP ^m所以得*_43c CO 二 H C ^P CQ =3.347 1050 = 0.0167kmol/mp CoC c020.01 /=29.9kPa 2H CO 23.347 10*HCO 2 25C于是: (1) 为吸收过程,:c =0.0067kmol /m 3。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开始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最大的是2、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为负极,MnO2为正极B.工作时KOH没有发挥作用C.工作时电子由MnO2经外电路流向Zn。

锌发生还原反应,MnO2发生氧化反应D.锌发生还原反应,MnO2发生氧化反应3、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

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A.M为Zn,N为Cu,P为稀硫酸B.M为Cu,N为Fe,P为稀盐酸C.M为Zn,N为Fe,P为CuSO4溶液D.M为Ag,N为Zn,P为AgNO3溶液4、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保障车采用氢氧燃料电池作为能源。

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C.H+由b极移向a极D.电解液除H2SO4外也可用KOH溶液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的表层采用高温时自动烧蚀的耐高温、抗氧化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带走热量从而保证内部温度不致过高C.锌锰干电池中,锌外壳是正极,石墨棒是负极材料D.常见的充电电池有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锌锰干电池等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7、《Science》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2O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流由a极流向b极C.电池总反应为:H2+O2=H2O2D.当外电路通过2mol e−时,消耗22 .4L O28、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为A(固)+3B(气)⇌3C(气)。

下列叙述中表明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C的生成与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和3amolB③B的浓度不再变化④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⑤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3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⑥C.①③⑥D.①③④⑤多选题9、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g)和O2(g)反应生成NO(g)是放热反应B.2molO原子结合生成O2(g)时需要放出498kJ能量C.1molNO(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D.N2(g)+O2(g)=NO(g)的∆H=1444kJ/mol10、对于X(g)+3Y(g)⇌2Z(g),一定条件下,将2mol X和6mol Y通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到10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4 .2mo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放出a kJ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0min时,Y的反应速率为0 .09 mol/(L⋅min)B.前10min内,X的转化率为30%C.当有1molX参与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akJ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2v正(X)=v逆(Z),且Z的浓度不再变化11、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是A.B.C.D.填空题1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平衡习题及解答

化学平衡习题及解答

第六章化学平衡习题及解答(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 习题及解答1.反应CO(g)+H 2O(g)CO 2(g)+H 2(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g p K =2150K/,当CO ,H 2O ,H 2,CO 2的起初组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和,总压为时,问在什么温度以下(或以上)反应才能向生成产物的方向进行?解 设反应体系的总量为1000g ,已知M(CO)=28g·mol -1, M(H 2O)=18g·mol -1,M(H 2)=2g·mol -1,M(CO 2)=44g·mol -1, 则 n(CO)=(300/28)mol=n(H 2O)=(300/18)mol=n(H 2)=(200/2)mol=100mol n(CO 2)=(200/44)mol= Σn=++100+mol= mol x(CO)= mol= x(H 2O)= mol=x(H 2)=100mol/ mol= x(CO 2)= mol=222(CO )(H )0.03450.7850 2.6408(CO)(H O)0.08120.1263x x x Q x x ⨯===⨯因为本题ΣνB =0,所以p K =K x ,要使反应向生成产物方向进行,须 Q x < K x ,即2150K/>,解得2150K815.1K 2.216lg 2.6408T <=+,即在温度以下反应才能向生成产物方向进行。

2. PCl 5的分解作用为 PCl 5(g)PCl 3(g)+Cl 2(g)在、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平衡混合物的密度为·m -3,试计算(1) PCl 5(g)的离解度。

(2)该反应的p K 和r m G ∆。

解 (1) PCl 5(g)PCl 3(g)+Cl 2(g) 设α为解离度,开始 n 0 0平衡 n(1-α) n α n α 平衡时物质的总量为n(1+α)平衡体系中pV= n(1+α)RT ,从反应可以看出,反应前后的分子数虽然增加了,但总质量没有变(即质量守恒),故555PCl PCl PCl M W M W n 混==又W Vρ=混所以 8.01)523)(314.8)(695.2(102.2081013251113135=-⋅⋅⋅⋅⨯⨯=-=-----K K mol J m kg mol kg Pa RT pM PCl ρα (2)以1mol PCl 5为基准3252111PC Cl p PCl p p p K p p p αααα⎛⎫⎪⋅+⎝⎭==-⋅⎛⎫ ⎪+⎝⎭当p = p, α= 时1.778p K =11ln (8.314)(523)ln1.778r m p G RT K J mol K K --∆=-=-⋅⋅1502.2-⋅-=mol kJ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
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答案:(1+)
(2+)
(3-) 对一般金属是正确的。

对于易钝化的金属 如Al\Cr\Ni 是例外
(4-) AlCl 3属于过渡型层状结构晶体
(5-) 非金属元素氧化物有原子晶体,熔点高
(6-)CO 2 和SiO 2因浸提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7- )对于多齿配体配位数=配体数目×每个配体中配为原子数
(8-)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SiO 2 、SiC 、 BN 、Si 3N 4 、GaAS 等固态时为原子晶体熔沸点高
2. 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答案:1b 2a 3d 4c 5b 6c 7b 8c 9b(p293) 10b(p300) 11d
3. 填空题
答案:(1)熔点较低的金属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s 区和p 区(部分ds 区 ⅡB );用作低熔合金的元素主要有Hg 、Sn 、Pb 和Bi 。

(p295)
(2)每一个配位体只能提供一个配为原子的配位体叫做单齿配体,例如:NH 3 、Cl - 等。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位体叫多齿配体,例如:乙二胺、EDTA 等。

(4)Si 和 Ge 是较常用的半导体元素。

电子和空穴是半导体的两种载流子。

4. 比较第Ⅳ主副族元素单质碳(金刚石)和钛:
5. 写出钾与氧气作用分别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以及超氧化物的三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这些生成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4K + O 2 =2K 2O K 2O +H 2O = 2KOH
2K + O 2 =K 2O 2 2K 2O 2+2H 2O = 4KOH + O 2
K + O 2 =KO 2 4KO 2+2H 2O = 4KOH + 3O 2
6.利用标准热力学函数分别估算下列反应在873K 时的)873(K G m r θ
∆值,然后比较Cu 、Mn 和Na 在该温度下与O 2结合能力的强弱。

并将此顺序与Cu 、Mn 、Na 于室温条件在水溶液中的还原性强弱作一比较。

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1) 4Cu +O 2= 2Cu 2O (2) Mn + O 2 = 2MnO (3) 4Na + O 2 =2Na 2O
答案:分别计算各反应的)298(K H m r θ∆ 和 )298(K S m r θ∆
分别是)298(K H m r θ
∆ (1) -337.2kJ.mol -1 (2) -770.44kJ.mol -1 (3) -828.44kJ.mol -1
)298(K S m r θ∆ (1) -151.46J.mol -1.K -1 (2) -149.74 J.mol -1.K -1 (3) -259.86 J.mol -1.K -1 根据)873(K G m r θ∆≈)298(K H m r θ∆- 873K ×)298(K S m r θ∆计算)873(K G m r θ∆
)873(K G m r θ∆分别是 (1) -205kJ.mol -1 (2) -640kJ.mol -1 (3) -602kJ.mol -1
)298(K G m r θ∆分别是 -292kJ.mol -1 -726kJ.mol -1 -750kJ.mol -1
因此,在873K 时与氧气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为:Mn>Na>Cu
在298K 时与氧气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为:Na > Mn >Cu (结果是高低温有差别)
而金属在室温时水溶液中的还原强弱可用标准电极电势来衡量强弱顺序为:Na > Mn >Cu V Cu Cu 521.0)/(=+θϕ V Mn Mn 185.1)/(2-=+θϕ V Na Na 71.2)/(-=+θϕ 因而,可知金属在高温时与在室温水溶液的还原能力不同,氧化产物及形态也不同。

7.写反应方程式
(1)锌与稀硫酸; Zn + H 2SO 4(稀) = ZnSO 4 + H 2(g) (起氧化作用的元素是H)
(2)铜与浓硝酸; Cu + 4HNO 3(浓) = Cu(NO 3)2 + 2NO 2(g) +2H 2O (起氧化作用的元素是N)
(3)金与王水;Au + 4HNO 3(浓)+ 4HCl(浓)= H[AuCl 4] + NO (g) +2H 2O
(起氧化作用的元素是N,起配位作用的元素是Cl)
8.写反应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