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满意文献综述.doc
客户满意度调查总结汇报

客户满意度调查总结汇报
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对我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一次客户满意度调查。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反馈和意见,对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以下是我们对调查结果的总结汇报:
1. 总体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表示满意。
其中,有超过80%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结果。
2. 产品质量,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质量普遍表示满意,但也有一些客户提出了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耐用性和性能方面的改进。
我们将认真对待这些反馈,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3. 服务态度,大部分客户对我们的服务态度表示满意,认为我们的客服人员热情周到。
然而也有一些客户提到了服务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我们将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效率。
4. 价格合理性,客户对我们的产品价格普遍表示满意,认为价格与产品性能相符。
然而也有一些客户认为价格偏高,我们将进一
步优化成本结构,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5. 建议和意见,在调查中,我们收到了大量的建议和意见,包
括产品改进、服务升级、价格优化等方面。
这些宝贵的意见将成为
我们改进的重要依据,我们将认真分析并逐一落实。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客户,你们的反馈对我们非
常重要。
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行动,不断提高产
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期待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给您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游客满意度综述

游客满意度综述摘要:近年来,随着顾客满意科学理论在全球范围的推进,有关游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顾客满意度研究的文献很多,而直接致力于研究旅游目的地景区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成果却很少。
鉴于此,本文主要从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概念、意义、测度模型、影响因素及提高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措施几个方面对游客满意度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综述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需求逐渐多样化、个性化,由最开始的卖方市场转化成了买方市场,人们对旅游区服务、产品质量等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如此情况下,如何实现顾客满意,如何提高游客观光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旅游景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实践也表明:游客满意度不仅是现代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也是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锐利武器,更是旅游景区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但是旅游业在蓬勃的发展中也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旅游目的地资源的破坏、各种环境污染、旅游景区的逐渐商业化、旅游容量超载、旅游目的地人文内涵的破坏等等,很大程度上都会给游客的满意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而研究游客满意度具有很大的迫切性。
在有关游客满意度方面,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期刊网(CNKI)上关于游客满意度的学术文章就有1135篇,由此可见,研究游客满意度已经成为研究旅游发展的焦点和热点。
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概念、测度模型、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措施几个方面对游客满意度进行了研究。
一、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概念的研究现今,对于顾客满意的研究文献较多,而对于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文献较少。
美国的学者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满意度是一个人对一个产品和服务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相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客户满意度调查总结汇报

客户满意度调查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
我很荣幸地向大家汇报我们最近进行的客户满意度调查的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宝贵的客户反馈信息,对我们的产
品和服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总结和汇报:
首先,我很高兴地宣布,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的客户整
体上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非常满意。
在调查中,超过80%的客户表
示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这是一个非常令
人鼓舞的结果,表明我们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调查中,客户提到了一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优点,包括高
质量的产品、及时的交付、友好和专业的客户服务等。
这些都是我
们过去努力改进的方面,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好评,对我们来说
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当然,调查也揭示了一些我们需要改进的方面。
有一些客户提
到了一些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客户服务方面的不足。
这
些反馈对我们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为我们指明了改进
的方向。
我们将会认真对待这些反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我们能够持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
最后,我想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客户,他们的反馈对我们非常重要。
同时也感谢我们团队的努力和付出,是你们的辛勤工作使得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在未来,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以确保我们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谢谢大家。
此致。
敬礼。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文献综述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研究综述张磊(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B091105班南京210003)[摘要]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设计与执行顾客保留策略,降低顾客流失率具有意义。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讨论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的内涵、两者间的关系,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弄清楚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与顾客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设计与执行顾客保留策略,从而降低顾客流失率。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在过去20多年时间内, 顾客满意一直是许多企业的战略要素。
20世纪80年代,追求较高的顾客满意度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目标。
90年代,人们已经广泛形成共识,即顾客满意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尽管顾客满意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顾客满意对顾客保持的作用机制在市场营销实践领域却受到很少的关注,有关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很缺乏。
在未来的研究中,顾客满意向顾客忠诚的转换机理将成为关系营销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1、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1.1顾客满意不同的学者对于顾客满意概念的界定基本是一致的。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顾客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亨利·阿塞尔也认为,当商品的实际消费效果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时,就导致了满意,否则,则会导致顾客不满意。
Oliver 也曾经使用“比率模型”(ratio model) 来描述顾客满意感的产生,在这一模型中,顾客满意感的强弱取决于消费后感知实绩与消费前期望之间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顾客的期望得到了越高程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就越满意, 反之就越不满意。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顾客满意是一种期望(预期)与可感知效果比较的结果,它是一种顾客心理反应,而不是一种行为。
酒店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

酒店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酒店顾客满意度是酒店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指标,对于酒店的经营绩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综述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献,以探讨酒店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
1. Crott and Erdem (2000):该研究从顾客满意度的角度分析了酒店员工行为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服务员工的友好和专业态度与顾客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 Anderson, Fornell, and Lehmann (1994):该研究探究了顾客满意度与酒店业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顾客满意度与酒店的市场份额、销售额和利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顾客满意度对酒店的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3. Han, Hsu, and Sheu (2010):研究探讨了酒店服务品质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服务品质方面的表现(如员工态度、餐食质量、设施设备等)与顾客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4. Zeithaml, Berry, and Parasuraman (1996):研究使用SERVQUAL模型分析了酒店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可靠性、回应性、保证性、信任和亲切性)对顾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亲切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5. Cronin and Taylor (1992):研究使用SERVPERF模型分析了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感知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与顾客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比感知的重要性更高。
综上所述,酒店顾客满意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员工行为、服务品质、服务质量的感知等。
酒店管理者应注重提升服务品质和质量,通过培训员工、改善设施设备、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式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实现酒店的经营目标。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综述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客户满意度研究是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需求满足程度,从而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进而增加市场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客户满意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而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做一定的比较与分析。
在国内客户满意度研究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户的诉求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研究国内客户满意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中国客户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国外客户满意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市场情况不同,客户对服务质量和体验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比较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为国际化经营提供重要参考。
对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对于推动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的综述,探讨客户满意度的现状和差异,分析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总结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策略,以期为企业提供改进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满意度研究的成果和趋势,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探讨客户满意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客户满意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客户满意度理论和实践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客户满意度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帮助企业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客户满意度的研究,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客户的喜好和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客户满意度调查总结汇报

客户满意度调查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团队完成了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工作,并且我很高兴地向大家汇报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客户
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以便我
们能够不断改进和提升我们的业务。
首先,我要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客户,他们的宝贵意见对我们
非常重要。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收到了大量的反馈意见,客户们对
我们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和交付效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
议和意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客户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表示满意,其中有超过80%的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表示满意度较高。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客户对我们的售后服务和沟通
效率提出了一些不满意的意见。
这些反馈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进一步完善我们的
业务流程和服务质量。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积极改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我们将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和需求,以确保客户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同事们,是你们的辛勤工作和配合使得这次调查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我也要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顾客满意度研究文献综述

2文献研究2。
1 顾客满意文献研究顾客满意是衡量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组织的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人类社会进入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特别是近20 年的社会实践,“顾客满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
如今,顾客满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在现代社会运行和组织管理中认可和推行。
2。
1.1 顾客满意理论产生的背景顾客满意度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消费心理学研究,20世纪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顾客满意度理论研究走出了象牙塔,进入实用研究阶段。
经过3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顾客满意度理论日益成熟,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该体系由顾客期望、产品性能、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度5个方面的量化信息构成。
通过各信息之间的组合,可以掌握顾客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敏感因素、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改进方向、市场的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从而用于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的分析。
一些研究者期望顾客满意度能够与生产率等传统的经济指标并列,正式纳入会计报表,并用于企业经济效益评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用途,逐渐被社会各方面所重视。
在以前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为奋斗目标,也相信市场份额的扩大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
然而,当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缓慢的增长率以及容量有限的市场时,很难争取到大量的新顾客。
要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和不必要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拥有一个愿意长期购买本企业产品的顾客群体。
只有保持住已有的市场份额,才谈得上进一步扩大市场。
美国白恩咨询公司(BAIN)的研究显示,保留顾客和公司利润率之间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顾客不履约率下降5% ,则公司利润率将上升25%~85% (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
而顾客满意是顾客保留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客满意文献综述引言当今世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之焦点就是顾客竞争,争取和保持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使命。
企业既要不断争取新顾客,开辟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又要保持现有顾客,稳定市场占有率。
然而,在企业实际的经营运作中,尤其是服务业,往往一方面大批新顾客源源而来,另一方面许多现有顾客悄悄而去,这就是西方营销界所称的“漏桶”现象。
企业要防止顾客流失,堵住“漏桶”,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和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以形成良好的顾客口碑和培养顾客忠诚。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满意的研究就顾客满意的定义、顾客满意测量以及与顾客满意相关的因素进行文献综述。
一、顾客满意的定义1、顾客满意的提出20 世纪60 年代;1965 年,Cardozo 首次将顾客满意的观点引入营销领域,提出顾客满意会带动顾客的购买行为。
2、顾客满意的研究发展由于顾客满意管理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预测顾客的行为反应, 因此, 自80 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开始从行为学视角来研究顾客满意的行为结果。
这些研究主要形成两大流派。
一种观点认为, 顾客满意度对购物意向的影响是通过态度间接产生作用。
例如, 01iver(1980) 的研究发现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可增加顾客对品牌的偏爱程度, 进而增强对该品牌的重复购买意向; Bearden and Teel(1983) 在对汽车的研究中发现, 顾客满意度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受到态度的调节作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 顾客满意度对购买意向具有直接作用。
有调查显示, 较高比例的不满意顾客不愿意再购买同样品牌的产品(TARP, 1979) 。
3、顾客满意概念界定目前,对顾客满意的定义,学术上有两种主要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从状态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购买行为的事后感受,是消费经历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如Howard 和Sheth(1969)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其所付出的代价是否获得足够补偿的一种认知状态”;Oliver 和Linda(1981)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顾客根据消费经验所形成的期望与消费经历一致时而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Westbrook 和Reilly(1983)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是伴随或者是在购买过程中产品陈列以及整体购物环境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Kotler 则认为顾客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状态,是感知的效果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
另一种观点是从过程的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认为顾客满意是事后对消费行为的评价。
如Hun(1977)认为顾客满意是“消费经历至少与期望相一致时而作出的评价”;Engel 和Blackwel(1982)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所购买产品与以前产品信念一致时所作出的评价”;Tse 和Wilton(1988)则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对产品所形成的期望质量与消费后所感知的质量之间所存在差异的评价”。
这些学者认为,在顾客满意的内涵中,评价过程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从过程角度对顾客满意的定义囊括了完整的消费经历,指明了产生顾客满意的重要过程。
二、顾客满意测量1、满意测量的“期望不一致模式”满意测量的期望不一致模式源于美国营销学者Oliver于1980年提出的期望不一致模型。
该模型对顾客满意的心理形成过程作了这样的解释:顾客在购买之前先根据过去经历、广告宣传等途径,形成对产品或服务特征的期望,然后在随后的购买和使用中感受产品和服务的绩效水平,最后将感受到的产品(或服务)绩效与期望进行比较判断。
当感知绩效符合顾客期望,顾客既不会满意也不会不满意;而当感知绩效超过顾客的期望(积极的不一致),顾客就会满意;当感知绩效低于顾客的期望(消极的不一致),顾客就会不满意。
因此,期望不一致模式有三种操作化的方法:(1)分别测量期望(消费前)和绩效(消费后),然后计算期望和绩效之间的差异。
(2)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类似,事前提供的信息让受试者产生期望,再让受试者使用产品以做出购后的评价,最后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异。
这种方法多用于实验室研究。
(3)运用摘要的评判性量表来衡量不一致,比如说:“比期望好⋯⋯”“比期望差⋯⋯”。
相比较而言,(1)、(2)种方法多用于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满意测量第三种方法更为多见,并且信度更高。
期望不一致尽管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顾客满意测量模式,几乎在所有类型的企业中都被用来测量顾客满意。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该模式自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使得人们有理由对它的效力产生质疑。
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期望不一致模型中“期望”(expectation)概念的界定问题。
Oliver在提出期望不一致模型时把“期望”定义为“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加上对该事件的评价”,这种对期望的定义方式引起了研究者的诟病。
Spreng 等认为Oliver的这个定义混杂了预测性期望(Predictive Expectation)和判断(Judgement)。
Woodruff 对此模式提出:制约期望不一致模式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受试者可能对期望有多种理解方式,因而在判断期望时可能混杂了其它的比较标准。
实际上,学术界对期望(expectation)概念的研究甚少,以至于对期望并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一些学者认为期望具有层次性,其中两种看法可为代表。
一是学者Miller把期望分成? 种类型:1、理想的(ideal):绩效的希望层次;2、预期的:基于过去的平均绩效,受试者认为绩效可能是什么样的;3、最小容忍度的(minimum tolerable):能接受的最低绩效层次,受试者认为绩效最差必须达到怎样;4、应得的(deserved):基于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受试者认为绩效相对于成本应该是怎么样的。
二是学者Summers 和Granbois;(1997)对期望进行进一步的归类,把期望分为认为“事情可能是怎么样”的预测性期望(Expected Expectation)和“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标准性期望(Normative Expectation)。
一些学者直接使用“期望”(Expectation)而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期望不一致界定为预测性期望不一致。
如Summers指出要想弄清楚期望对满意的影响就必须避免把预测性期望同使用多种比较标准的判断混杂起来。
如果把期望不一致界定为预期性期望不一致,将会对目前的顾客满意测量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目前广泛使用的期望不一致模式对于顾客满意测量的效力需要重新认定,很可能它的适用条件将会变窄,并且对顾客满意的预测效力将会降低。
(2) 期望在满意判断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期望在满意判断中的作用值得质疑。
期望不一致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必须有购买前的期望。
但是真实情况并非都是如此。
有研究者指出:对某些产品和服务(特别是服务)由于缺乏必要的体验和知识难以预见其实绩,即难以形成期望;有时购前缺少信息使消费者形成非常少的期望;顾客不会对某些属性形成期望(比如餐馆的地理位置),但这些属性却能影响顾客的满意。
满足期望的顾客不一定会满意。
美国学者Latour等指出:期望不一致模型往往无法解释顾客满意感的形成过程。
例如,当顾客无法购买到自己最喜爱的产品或服务时F不得不购买其他产品或服务。
虽然顾客觉得产品或服务的实绩符合或超过了自己的期望,但消费者仍然不会满意。
Hawkins等也指出如果一个商店或品牌的功效或表现满足一个低水平的期望,其结果并不是满意也不是不满意,而是非满意。
即你可能不会失望,也不会抱怨该零售店和该产品,但下一次遇到类似购买问题时,可能会选择更好的备选对象。
没有满足期望的顾客也不一定就不满意。
学者Hughes在一次针对旅游者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即使绩效没有满足旅游者的期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旅游者很满意。
学者Perces也作了相似的论述。
2、满意测量的“感知绩效模式”鉴于期望不一致模式的缺陷,许多研究者质疑期望不一致理论在衡量顾客满意上的有效性,指出感知绩效可能是更好的预测变量。
由于感知绩效是消费经验的主要特征,因此感知绩效能更直接、典型地反映顾客的认知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接询问受试者对于某一产品或服务属性的评价,能够更客观地衡量顾客满意。
据此,在顾客满意测量中提出了感知绩效模式,在该模式中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绩效的感知是顾客满意的主要预测变量,当产品或服务的绩效表现好的时候,顾客将会满意,而不管期望是否得到了证实。
目前,感知绩效模式在实践中应用也较为广泛。
不过研究者对其也提出了一些批评,主要是认为感知绩效模式难以直观、量化地反映顾客的满意水平。
因为测量出来的是一个绝对的分值(如7点量表中的5分),而不是像期望不一致模式那样的差值(比期望好多少或差多少),因而难以判定顾客的满意程度到底有多高,批评者认为感知绩效模式在对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上有所欠缺。
3、满意测量的“需要不一致模式”满意测量的需要不一致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学者Westbrook等于1983年提出的“顾客需要满足程度模型”。
该模型也是针对期望不一致模型的缺陷提出来的。
该模型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源于顾客通过某一产品、服务或消费行为等满足其需要所产生的结果;相反,顾客不满意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源于顾客没有从产品、服务或消费行为中实现其需要的满足。
因此Westbrook等断言:“顾客满意是顾客通过他们对产品、服务或消费行为的感受与其需要的比较所产生的心理感情状态。
”顾客感觉中的产品或服务实绩越能够满足需要,两者之间的比较过程就越积极,顾客就越容易产生满意感;相反,顾客感觉中的产品或服务实际越不能满足需要,两者之间的比较过程就越消极,顾客就越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然而Westbrook等人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他们提出的“顾客需要满足程度会直接影响顾客满意程度”的假设。
但是他们指出可能是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上的错误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一些研究者对于期望不一致和需要不一致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很多产品,需要不一致(具体采用的比较标准有:ideal、performance、wanted、needed、desired)较期望不一致更能预测整体满意(Swan,1980;Tse and Wilton,1988;Myers,1991)。
因此一些学者提出需要不一致模式相对于期望不一致模式可能对顾客满意具有更好的预测效力。
3、满意测量的“公平模式”公平理论是满意理论借鉴了人际关系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发展起来的。
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消费者对公平的感知不仅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投入产出比,也受到其他相关人员和群体(主要有:其他消费者、销售人员、销售机构)投入产出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