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程教学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2.讲授新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2.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其大致经过。
通过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组织观看《开国大典》,走访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小组内分析探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的策略,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认识到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3.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开国大典的视频,设计学生自学提纲。
2.学生准备: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头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笑着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说完,登上汽车,汽车向北平方向驶去。
毛泽东等进京后,“考试”成绩如何呢?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教师出示下列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纲找出相关知识;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下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预习提纲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
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④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的力量。
5、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点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地点:北平主要内容: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
会议决定内容:1、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4、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采用公元纪年。
5、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我检测题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课前抽查】1.解放战争中歼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什么?2.解放军占领南京并且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什么?【教学目标导入】学法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把关键词用笔圈画出来,知道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及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2.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概况、意义;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必背)3.了解、认识、掌握、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概况、时间、人物代表、涉及的文件、历史意义【学习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职能、内容;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生自学自研】(独学预习)一、学法指导:情感体验,同学们可以观看电影《开国大典》进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新课的内容,也好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要上的新课知识点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背景:2.时间、地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3.内容:4.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2.1949年9月、北平3.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学生们在预习时要特别注意的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统一的战线组织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伫立在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有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是指什么?(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知识点二:开国大典1.时间、地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2.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本课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感悟新中国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
2.教学素材:收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图片,如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形势等,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程、历史意义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课内容相结合,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宣告成立的过程,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史料分析: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
4.口述历史:邀请见证新中国成立的老一辈人士,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图片,如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瞬间、天安门广场上的庆祝活动等,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如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府的垮台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观看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难点: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
70年风雨同舟,70年砥砺奋进。
国家的面貌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学生自学课文2-3页,标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职能、作用。
组内交流,相互对照,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注。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为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因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建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毛泽东在会议上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吗?不是。
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是不是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是。
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
3.说说会议确定的国旗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从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庆节的设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
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949 9 北京 2.①临时宪法②毛泽东③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
公元 3.新纪元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自主社会主义 4.1951 祖国大陆
二、1.“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是指五四运动以来;
“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鸦片战争以来。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三、1.D 2.A 3.D 4.A
5.(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