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机构 作 业 指 导 书(2017年)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要点分析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要点分析摘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主要分六方面:“人”,“机”,“料”,“法”、“环”、“测”,本文对质量管理六方面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此进一步保证质量管理措施有效,保证结果准确。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前言质量管理工作是生态环境检测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能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
通常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内部会建立基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7-2017)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对检测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1.人员管理1.1人员能力确认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需建立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的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
明确人员的数量和能力能够满足监测任务的需要,尤其是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需经过能力确认后持证上岗。
另外特殊岗位的关键技术人员需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具备生态环境监测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授权签字人应掌握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
1.2 人员培训时代迅速发展,监测技术不断变更,为保持监测人员生态环境监测的专业性,需要不断地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
培训计划应与监测机构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用。
实施培训计划后应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主要结合培训的目的验证其有效性。
培训有效性评价可针对每次培训进行评价,也可以针对某时间段,某领域的培训进行评价。
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是对检验检测机构的通用要求的评估,其目的是确保检验检测机构能够依法成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RB/T214-2017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是依法成立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如果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同时,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并配备检验检测活功所需的人员、设施、设备、系统及支持服务。
在进行检验检测活动时,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
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组织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识别出现公正性风险的长效机制。
如识别出公正性风险,检验检测机构应能证明消除或减少该风险。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功中听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此外,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
检验检测机构中所有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人员,均应行为公正,受到监督,胜任工作,并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履行职责。
最后,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全权负责的管理层,管理层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对公正性做出承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
应符合检验检测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设备设施清单,包括设备设施的名称、型号、编号、购进日期、使用状况、维护记录等信息。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释义PPT

1.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 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厅字〔2017〕35号),明确要求生态环境监测 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 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 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
以上行政处罚信息均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除接受行政处罚外,根据《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有关规 定,上述违法检验检测机构和个人还将受到以下约束:
一、政府采购受限:对因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 果受到处罚的检验检测机构,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三年 内,本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因履行职 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使用财政性资金委托他人进 行检验检测的,不得购买其检验检测服务。(《上海市检 验检测条例》第二十一条)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
第2条:生态环境监测定义
本补充要求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手段,针对 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海水、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振动、 辐射等要素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的监测(检测)活动。
【条文解释】
1. 本补充要求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是针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所开展的监测(检测) 活动。
【体系文件要求】
纳入《质量手册》的“编制依据”中,说明本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 按照通用要求+行业补充要求的形式建立的。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
目前已发布补充要求的行业:
1. 食品检验机构 2. 司法鉴定机构 3.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 4. 机动车检测机构 5. 食品复检机构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9年9月项目名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项目统一编号:SDBXM 37-2018承担单位: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组主要成员:刘旗龙、周弛、施敏敏、张沛、王晓岩、任越、李倩、吴卫东目录1 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本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1)2.1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现状 (1)2.2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2.3 本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4)3 国内外相关质量管理规定 (6)3.1 质量管理体系 (6)3.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6)4 本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7)4.1 本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7)4.2 本标准制订的基本路线 (7)5 本标准制订的研究报告 (8)5.1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8)5.2 适用范围 (9)5.3 规范性引用文件 (9)5.4 术语和定义 (11)5.5 基本要求 (12)5.6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 (35)6 知识产权说明 (43)7 采标情况 (43)8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44)9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推荐性标准还是强制性标准) (44)10 其它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44)11 产业化情况,推广运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 (44)11.1 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 (44)11.2 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44)12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现行有效标准的协调性 (45)13 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 (45)14 废止现行相关地方标准的建议 (45)《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 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2018年5月,根据原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函〔2018〕27号),下达了《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SDBXM 37-2018。
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

▲HUANJINGYUFAZHAN155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李春生(运城市盐湖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山西 运城 044000)摘要:环境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机构的最终产品,是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本文从依法依规进行监测、环境监测报告的客观性、环境监测报告的三级审核、监测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审核以及监测报告结论的表述等几方面对监测报告的审核做了简要阐述,以期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报告;审核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155-02DOI:10.16647/15-1369/X.2018.01.087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port reviewLi Chunsheng(Yuncheng Salt La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port is the final product of th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gency. It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level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genc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bjec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port according to law, the objectivi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port, Review the integrity of the report inform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monitoring report, and so on. The review of the monitoring report is briefly describ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port.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port; Audit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最新环境检测RBT214-2017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模板(含生态环境监测测机构补充要求)

XXXX有限公司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受控章:发放编号:总页数: 161页(含封面)质量手册(2.0/1版)XXXX有限公司发布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施日期:XXXX年XX月XX日日2345《质量手册》(第2.0/1版)批准令为了保证本公司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现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等文件,编制了适用于本公司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运行,情况基本正常。
为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再次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进行了修订。
本《质量手册》(第2.0/1版)及相关的其他体系文件已经审定,予以发布,自XXXX年XX月XX日日起实施。
《质量手册》(第2.0/1版)阐明了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全面描述了本公司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本公司检验检测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XXXX有限公司总经理:XXXX年XX月XX日6公正性声明和承诺XXXX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环境检验检测机构,为确保检验检测的公正性,特做如下声明并承诺:1、本公司是依法注册成立、并取得资质认定的独立法人检验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报告)负责,对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因自身原因导致检验检测数据出现错误、不准确或者其他后果的,本公司承担相应解释、召回报告的后果,并承担赔偿责任。
2、本公司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3、本公司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17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17版】一、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分级、分类)⑴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③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④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⑤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⑵地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
①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②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⑶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2.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EIA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⑴《EIA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适用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新建、迁建、改扩建工程的EIA项目。
⑵《EIA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适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EIA。
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⑶《EIA技术导则—石油化工CP》HJ/T89—2003:石油化工CP是指以石油和石油气(包括天然气和煤厂气)为原料,从事炼油、化工、化纤和化肥生产以及相关的储存、运输、科研等CP。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EIA。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2.14•【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施行日期】2017.1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的公告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我部制定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现予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2017年12月14日附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规定的疑似污染地块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
其他情形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指南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
二、原则规定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应当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和《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并符合本指南相关要求。
三、调查评估程序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一般程序包括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三个阶段。
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一次性调查不能满足本阶段调查要求的,则需要继续补充调查直至满足要求。
初步调查: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信息整理及分析、初步采样布点方案制定、现场采样、样品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调查报告编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LC-WI02/2017版本号:第二版页次:批准页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7年03月01日颁布2017年04月10日实施XxxxxxxxxxxxxXXXXXX 有限责任公司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作业指导书目录水样保存技术水样保存技术水样保存技术注:①P为聚乙烯瓶(桶);G为硬质玻璃瓶,BG为硼硅酸盐玻璃瓶。
②d表示天,h表示小时,min表示分。
③Ⅰ、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
如下:Ⅰ: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对于采集微生物和生物的采样容器,须经160℃干热灭菌2h。
经灭菌的微生物和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
经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内冷凝水烘干,两周内使用。
细菌检测项目采样时不能用水样冲洗采样容器,不能采混合水样,应单独采样2h后送实验室分析。
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HNO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Ⅲ: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HNO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洗一次。
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1目的为保证监测方法标准实施的一致性,必要时应编制监测细则,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使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监测细则的编制和管理。
3职责3.1持证监测人员负责编制监测细则。
3.2质控室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监测细则。
3.3质控室负责对监测细则归档和有效管理。
4编制程序4.1监测细则的编制范围(1)监测样品的前处理和制备。
(2)监测方法的必要细化和补充。
4.2监测细则的内容(1)编制目的(2)适用范围:适用于某监测项目。
(3)监测技术依据:该技术依据应该是现行有效的标准。
(4)操作程序:包括所用的仪器设备、试剂;样品的制备、处理及测定;监测方法的细化和补充;结果计算及表示;重复性、再现性;监测报告;突发事件的处理规定等。
4.3尾部应有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的签字。
5监测细则的管理5.1监测细则应存放于实验室内,便于监测人员使用。
5.2质控室统一对监测细则编目归档并监督监测细则的有效性。
5.3由于技术依据的变更而使监测细则失效时,应及时更改或重新编写。
6相关文件1.LC-PD02/2017-24《检测的非标准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2.LC-PD02/2017-25《检测的标准方法及方法的证实程序》1目的规范监测实施方案的编制,保证在执行指令性监测任务时,能按其规定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执行指令性监测任务时实施方案的编制。
3职责3.1分析室负责编制监测实施方案。
3.2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质控室归档。
4编制程序4.1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方案的名称、目的、适用范围、评价标准、监测程序、监测项目、判定规则、监测方法等。
4.2实施方案的名称:根据指令性监测任务的性质确定。
4.3实施方案的编制内容(1)目的(2)适用范围(3)评价标准:该标准应该是现行有效的版本,具体写明该标准的名称、代号和年号。
(4)监测程序:内容包括采样方法及数量。
(5)监测项目:根据指令性监测任务的性质确定。
(6)判定规则:用达到×××标准×级(类)要求或超过×××标准×级(类)要求来表示,若不是全项合格或全项不合格,可对照规定标准分别列出达标或超标的项目。
(7)监测方法:按《检测的非标准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检测的标准方法及方法的证实程序》的规定执行。
5管理5.1分析室负责编制实施方案,报技术负责人批准下达执行。
5.2实施方案必要时随监测报告归档管理。
6相关文件1.LC-PD02/2017-24《检测的非标准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2.LC-PD02/2017-25《检测的标准方法及方法的证实程序》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方法说明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认证项目的检测方法均依据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详见《质量手册》第二版附件4:检测能力一览表及附件8《现行受控标准一览表》。
1任务号及监测报告编号1)监测任务单编号:以“监测类型代码+年号-xxx”表示a)验收监测,“A 2017-001”(EA);b)现状监测,“I 2017-001”(EIA);c)委托监测,“C 2017-001”(Commissioned monitoring);d)排污申报,“D 2017-001”(Emission Declaration);e)应急监测,“E 2017-001”(Emergency);g)质量控制,“Q 2017-001”(Quality Control);h)在线仪器设备比对,“O 2017-001”(On-Line);2)本公司监测报告按以下格式编号:绿城(X)字﹝Y﹞第xxx号,其中:(X)——监测类别,中文汉字。
验收监测—验;现状监测—环;一般性委托监测—监;应急监测—测;排污申报—排;质量控制—控;在线仪器设备比对监测—比;﹝Y﹞——年份(4位数),阿拉伯数字,如﹝2017﹞;第xxx 号——任务编号(3位数),阿拉伯数字。
比如,任务号为A2017-001(见样品管理程序4.3.2)的验收监测,监测报告为:绿城(验)字﹝2017﹞第001号;任务号为C2017-005的委托监测,监测报告为绿城(监)字﹝2017﹞第005号。
发布之后发现需要修改的报告,在原编号数字序号前加G以区别开。
2滤膜/滤筒编号本公司使用滤膜/滤筒按称量批次编号:字母顺序+顺序号,如:A-01.02.03.04.05.06;B-01.02.03.04.05.063文件的编号(1)质量手册(Quality Maunal)版本号以“LC-QM XX-2017”表示,为(本公司名称代号+质量手册代号+质量手册版号+颁布年号);(2)程序文件(Procedure Document)版本号以“LC-PD xx/2017-□□”表示,为(本公司名称代号+程序文件代号+程序文件版号+颁布年号+文件序号);(3)作业指导书(Working Instruction)版本号以“LC-WI xx/2017-□□”表示为(本公司名称代号+指导书代号+指导书版号+颁布年号+文件序号);(4)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版本号以“LC-YQZY-□”,其中“□”为版本号,使用英文字母排序,如LC-YQZY-A,文件编号表示:LC―YQZY―XXX(本公司名称代号+仪器设备代号+操作规程代号+文件序号);(4)管理类文件管理文件(Management Document):LC―QM/yy―xx为(本公司名称代号+管理文件代号+年号(4 位数字)+文件序号);(5)监测原始记录编号:以“LC-YSJL-XXX”表示(本公司名称代号+原始记录代号+表格编号);(6)管理记录编号:以“LC-GLJL-XXX”表示为(本公司名称代号+原始记录代号+表格编号)。
4样品编码规则及样品管理规则4.1水样及土样编码规则水样采集后,可由现场采样人员按顺序编号,也可以在样品采集回到实验室交接给样品管理员后,由样品管理员进行再编号,并贴上相应的标签,样品编码依据工作安排通知单上的任务号进行,如任务号编号为C2017-001的监测项目,则:水样为:C2017-001-01、02……土样为:C2017-001-土-01,02……4.2样品管理规则a)本公司的水样桶(瓶)要做到分类使用,专项专用废水采样桶(瓶)用红色标注“F”;地表水标注“D”;除综合桶外的专项专用瓶要在适当位置标识项目名称。
b)采样桶存放及领取。
样品室分区:准备区、在检区、待检区、检毕区所有采样桶(瓶)全部存放于样品室,并分区摆放,各项目分析人员分析完毕后清洗采样桶(瓶)并分项目存放至样品室指定采样桶(瓶)存放区。
采样人员根据工作安排通知单,从采样桶(瓶)准备区取桶(瓶),采样时按照分析项目要求现场加入固定剂。
c)样品交接程序样品采样回来后,由样品管理员收样,检查好样品的完整性后填写样品交接确认表及交接记录。
d)采样桶清洗人员洗桶时要注意撕掉瓶上的标签。
e)样品室管理人员要定期注意检查各项目的采样桶(瓶),保证采样桶(瓶)的数量和编号的清晰程度,随时填补和添加。
1目的规范监测工作中原始记录的填写、修改、检查等,完整地记录监测现场、分析全过程和条件,以保证监测分析工作的再现性和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环境监测全过程。
3职责3.1监测分析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填写。
3.2校核及审核人员负责校核审核原始记录。
4管理规定4.1记录过程的基本要求(1)原始记录应完整地记录监测现场、分析过程,对每一监测项目的原始记录要给足够的信息以保证监测、分析能够再现或可追溯,特别是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更应详细记录。
(2)原始记录必须现场填写,不能事后追记、补记。
(3)原始记录要表格化,针对每类分析方法或项目有固定的格式。
(4)使用多种仪器监测的同一项目不得混在一起填写(多种仪器的比对实验除外)。
(5)填写原始记录须使用钢笔、签字笔(黑色),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
字迹清晰、端正。
同一页面不得使用两种以上墨水填写。
(6)改正错误的数字或符号时要用“杠改法”,在错误的地方划一斜杠,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的数字或符号;如需改正的数据成片,亦可将其画以框线,并作盖上“作废”章。
修改人应为原记录填写人。
(7)填写原始记录过程如有不适用项,应在不适用项空格处中画上斜线“/”未填满的空格盖上“以下空白”章。
(9)原始记录不得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10)对因填写或其他原因偶然失误造成多处错误或卷面不整洁导致不易辨认的原始记录,不准撕毁,应加盖“作废”章,仍与重新填写的原始记录一起存档。
4.2原始记录表的印制和使用(1)原始记录表版本来源于受控的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
(2)监测分析原始记录空白表格由质控室统一管理,统一印制。
(3)如遇到原始记录格式设计不合理或监测分析项目有特殊情况需对原始记录表格进行修改时,由各科室主任负责收集有关意见和建议,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提出修订意见,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后,由质控室修改。
4.3签字与校核(1)监测人员在每个监测项目原始记录表签署姓名和日期。
当一个项目是由两个以上人员完成时,则签署所有参加人员。
(2)校核人员在校核后签署姓名和日期。
校核人员应持有实验员合格证。
1目的对监测数据的采集、计算和数据传递等进行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安全和保密,符合监测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