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析和防治措施方案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职业健康制度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1、公司成立以主管经理为首,行政、人力资源、工会组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各分公司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职工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做好新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3、定期或不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杜绝“跑、冒、滴、漏”,实行清洁化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因素。

5、经常对职业病因素进行监测,定期请由依法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新职工人入职后,应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患者的工作。

2)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3)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可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

对患职业禁忌证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

4)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5)定期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6)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三、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方针,实行“行业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

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措施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长期积累引起的各种疾病,施工现场是一个容易产生职业病的场所。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一系列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应该得到实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1.制定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方案:施工公司应该聘请专业的职业病防治人员,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工种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合理进行岗位安排和人员配置: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有害因素,合理地安排工人的岗位和工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接触有害因素过多。

3.加强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公司应该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各种职业病的病因和防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施工公司应该根据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有害因素,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服等,确保工人的个人安全。

5.定期体检和职业病监测:施工公司应该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治疗。

同时,对有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工人进行职业病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6.建立良好的施工现场环境:施工现场应该保持清洁,及时清除垃圾和建筑废料,减少异味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对有害物质进行隔离和处理,避免对工人的危害。

7.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工人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8.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施工公司应该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对工人的职业病发生情况进行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疗。

9.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施工公司应该建立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工人的职业病状况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为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0.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责任人进行严肃的追究。

总之,施工现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施工公司、工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5篇)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5篇)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我公司容易导致的职业病一般为: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电焊工尘肺、眼病;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的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高温中暑等,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

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各在建工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是为了保护工程项目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工程项目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包括粉尘、噪声、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等。

本文将以这些职业病危害为例,介绍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加强工地通风:采用强制通风设备,保证施工区域内空气的流通,尽量减少粉尘的积聚。

2.使用湿法处理: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作业,如砂石搬运、砂浆搅拌等,应使用湿法进行处理,通过湿化粉尘,减少扬尘的飞散。

3.戴口罩:对于无法避免产生粉尘的作业,工人应佩戴适当的防尘口罩,防止粉尘进入呼吸系统。

1.采取隔离措施:将噪音产生源与工人隔离开,采用声屏障等设施来减少噪音传递。

2.佩戴耳塞或耳罩:对于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人,应佩戴耳塞或耳罩来提供额外的听力保护。

3.声音源控制:优化设备,使用低噪音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来降低噪音的产生。

1.进行防护措施:工人应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有害化学物质对身体的接触。

2.加强通风设备:在有害化学物质作业场所,应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蒸汽。

3.定期检测:对作业场所的空气进行定期检测,在有害化学物质超标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人的健康。

1.推行核安全制度:建立科学的放射性防护制度,制定规范、细致的操作规程。

2.安全用具:工人应佩戴符合标准的放射性防护用具,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3.加强监测: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的辐射水平,掌握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加强热防护:提供适当的防热装备,如防火服、防热手套等,减少皮肤对高温的接触。

2.饮食调整: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持水分平衡,提高身体抵抗力。

3.加强值班轮换:对于长时间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值班轮换,减少持续暴露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时间。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包括粉尘危害防治、噪声危害防治、有害化学物质危害防治、放射性物质危害防治以及高温高压危害防治等方面的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预防职业病的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预防职业病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一)防尘技术措施1、水泥除尘措施(1)移动搅拌机除尘,采用通风除尘系统,在混合桶的卸料口安装一个可移动的橡胶盖,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

(2)水泥厂搅拌站除尘,在进料仓上方安装水泥、沙料粉尘除尘器。

(3)高压静电除尘,它应用于在水泥料斗上方安装吸尘盖,吸取悬浮在空气中的尘粒,通过静电处理。

2、锯末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器的粉尘源上方或侧面安装防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

3、金属除尘措施钢、铝门窗的抛光(砂轮打磨)作业中,一般多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应在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安装吸尘罩,含有金属粉尘的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外,进行静化排放。

(二)防病毒技术措施1、防止铅毒的技术措施:根据国家标准,空气中铅的最大允许浓度为: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凡超过均应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1)充电的防毒措施:应使用抽风机或鼓风机清除铅尘、铅烟、铅蒸气抽至室外,进行充电静化处理后,向空中排放,也可设置水池进行净化,蓄集处理铅尘。

(2)消除铅源,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铅丹,是消除铅危害的根本措施,采用塑料管代替铅管,利用JQ-1型常温无渣磷化液代替防锈漆(红丹漆)。

2、防止锰毒的技术措施:国家标准规定,空气中锰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2mg/m3,凡超标者,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1)集中的焊接物所或室内焊接物所,应采取机械抽风系统,即在每个焊接操作点上方设置一个烟灰罩,将锰烟吸入管道,经过滤净化后再排放。

(2)分散焊接点,设置移动式锰烟除尘器,在焊接操作人员上方随时设置防尘罩,并在焊接过程中吸收锰尘。

(3)现场焊接作业场狭小、流动频繁,每次焊接作业时间短,难于装置排毒设备,操作时应选择逆风方向。

(4)在气柜、球罐、搅拌筒内等密闭场所内焊接,极易发生锰急性中毒,应采用临时监护抽风措施,降低锰烟尘浓度,尽量减少操作员接触锰粉尘的时间。

(5)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方案

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方案

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方案一、总则随着现代工程建设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人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职业病威胁。

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方案旨在全面防治工程建设职业病,保障建筑工人身体健康,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二、现状分析1. 职业病种类:在工程建设现场,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职业皮肤病、噪声聋、化学中毒等。

2. 职业病原因:主要是因长时间暴露于职业有害因素下,如粉尘、化学物质、高强度噪声等。

3. 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直接危害工人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 职业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目前,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缺乏有效执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缺乏专业人员指导,防治效果不理想。

三、目标和原则1. 目标:全面实施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工作,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护建筑工人身体健康。

2. 原则:立足预防,加强监管,倡导科技,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提高职业健康教育水平。

四、防治措施1.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建筑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督和检查。

3. 降低职业有害因素浓度:通过改善工程建设现场环境,采取有效的降尘、减噪、通风等措施,降低职业有害因素浓度,减少工人接触。

4. 个人防护措施:提供工程建设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耳塞、防护服等,确保建筑工人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5. 职业病筛查和诊断: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对工程建设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筛查和诊断,及时发现患病人员并进行治疗。

6. 职业病应急救治:建立健全职业病应急救治机制,对发生职业病事故时进行及时救治和处理,减少事故伤亡。

五、实施步骤1. 制定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方案,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2. 建立工程建设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工程危害及防治措施方案

工程危害及防治措施方案

工程危害及防治措施方案一、危害分析1.1 建筑施工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1)高处坠落:建筑工地多为多层楼房,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存在坠落危险。

2)物体打击:工地上存在大量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存在被物体打击的危险。

3)电击危险: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电线和电气设备,存在触电危险。

4)噪音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影响工人的健康。

5)化学品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多种多样,存在一定的化学品危害。

6)烟尘危害:砌筑、切割、装修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1.2 设备设施危害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1)机械伤害:设备设施操作不当、操作过程中插手、接触活动部分等容易造成机械伤害。

2)电气伤害:设备设施的电气安全问题存在电气伤害的危险。

3)化学伤害:设备设施维护和维修中存在化学品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化学伤害危害。

4)人机协同危害:部分设备设施需要和操作人员高度协同,操作不当易产生危害。

5)设备故障危害:设备设施使用过程中存在设备故障的风险,造成伤害。

1.3 环境危害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主要包括:1)水质污染:施工现场的洒水、清理等工作会对周边水体产生影响。

2)大气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砂石搅拌、水泥搅拌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影响空气质量。

3)噪音污染:施工现场的机械作业、施工工艺等会产生噪音,污染周边环境。

4)生态破坏: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边植被、土壤等产生破坏。

1.4 人员危害施工人员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1)身体伤害:作业中容易摔倒、拉伤等。

2)职业病危害:长期在施工现场工作易受到职业病的影响。

3)疲劳伤害: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疲劳伤害。

4)安全文化不足:部分施工人员对安全文化意识不强,存在着安全事故的隐患。

1.5 其他危害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其他潜在的危害因素,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

建筑工程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建筑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工人们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同时还必须经受长时间的体力劳动。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病危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工程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1.防止粉尘危害:建筑工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特别是在砂石搬运、水泥混合和墙体打磨等环节。

为了降低粉尘危害,应该使用湿法作业和吸尘器等措施来控制粉尘扬散。

2.防止化学物质危害: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为了防止这些危害,应该使用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

3.防止噪音危害:建筑工地通常会有非常高的噪音水平,这可能对工人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的影响。

为了防止噪音危害,应该使用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尽量采用噪音隔离措施和减少噪音源的强度。

4.防止体力劳动危害:建筑工程对工人的体力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在搬运重物和长时间站立等工作环节。

为了防止体力劳动危害,应该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适度的休息和体力训练。

5.防止高温危害:在夏季或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导致中暑和热衰竭等情况。

为了防止高温危害,应该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休息时间,并采取防晒措施,如佩戴帽子、涂抹防晒霜等。

6.防止坠落危害:建筑工作通常需要在高处进行,这可能导致工人从高处坠落。

为了防止坠落危害,应该安装安全护栏和防护网,并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等。

7.防止电气危害:在建筑工地上使用电力设备可能引发电气危害,如电击和火灾。

为了防止电气危害,应该确保电力设备的良好维护和使用,并遵循相关电安全操作规程。

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之外,建筑工程中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为受伤工人提供及时的急救救治。

此外,鼓励工人参与职业危害防护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并学习正确的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建筑工程中,病危害防治措施不可或缺。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工人受伤和患病的风险,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析及防治措施为做好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 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 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 改善劳动条件. 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1.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1职业中毒a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下水道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e 、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f 、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 、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 、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1.2尘肺a 、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 、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1.3物理因素职业病a 、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1.4职业性皮肤病a 、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1.5职业性眼病a 、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b 、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 、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1.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 、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1.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1.8其它职业病a 、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 、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2.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3.防治措施3.1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

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 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

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 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 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 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定期体检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合理安排操作时间根据电焊工的职业危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规.电焊工在实施焊接时.每工作两小时.必须休息15-30 分钟. 以减少其劳动强度及连续操作带来的职业然害。

3.2油漆工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油漆作业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油漆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油漆施工技术.使用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提高施工技术. 使油漆作业实现半机械化。

改进油漆工艺. 如大量使用喷涂技术. 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且有效地改善了油漆工的作业条件。

由于油漆产生的危害大多与化学成份有关. 所以通过选择对人体危害较少. 选择无毒或低毒的油漆材料. 是降低油漆作业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 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环境内进行油漆作业时. 必须有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合理安排连续作业时间.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 每作业2 小时必须休息30 分钟。

可以防止油漆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

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手套. 穿工作服. 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环境下工作. 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或面罩. 以此减少有毒气体和粉尘带来的职业危害。

4.加强对油漆材料的管理由于油漆材料属化学危险品. 所以对油漆材料不能和其他施工材料混放在一起. 必须单独隔离保管.并设有防火、防爆标识牌. 防止各类油漆材料破损泄漏燃烧、爆炸. 以免引起对施工人员的化学污染和人身伤害。

5.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对油漆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同时.还应加强油漆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油漆工的定期体检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地保障油漆工人的人身安全。

3.3防尘技术措施1、水泥除尘措施a 、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工地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 因此, 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 又做到装、折方便。

流动搅拌机上有2 个尘源点: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时飞起的粉尘;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时, 从进料口、出料口飞起的粉尘。

采用通风除尘系统。

既在拌筒出料口安装活动胶皮护罩. 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 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 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送走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浴将粉尘降落, 被水冲入蓄集池。

b 、水泥制品厂搅拌站除尘。

多用混凝土搅拌自动化。

由计算机控制混凝土搅拌、输送全系统.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同时在进料仓上方安装水泥、砂料粉尘除尘器. 就可使料斗作业点粉尘降为零, 从而达到彻底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的目的。

c 、高压静电除尘。

高压静电除尘是静电分离技术之一. 已应用于水泥除尘回收。

在水泥料斗上方安装吸尘罩. 吸取悬浮在空中的尘粒, 通过管道输送到绝缘金属筒仓内, 仓内装有高压电晕电极, 形成高压静电场, 使尘粒电荷后贴附在尘源上, 尘粒在电场力(包括风力)和自重力作用下,迅速返回尘源,从而达到抑制、回收的目的。

2、木屑除尘措施在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木屑尘. 危害操作工的身体健康.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采用局部吸尘、整体输送至室外储存起来以便回收利用。

可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 通过风机作用. 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以下。

3、金属除尘措施钢、铝门窗的抛光(砂轮打磨)作业中, 一般较多是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或在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安装吸尘罩, 通过支管道、主道管, 将含金属粉尘的空气输送到室外。

3.4防毒技术措施1、在职业中毒的预防上,管理和生产部门应采取的措施:a 、加强管理.要搞好防毒工作。

b 、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卫生标准。

c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 一定要做到主体工程和防毒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及投产。

d 、依靠科学技术, 提高预防中毒的技术水平。

包括:①改革工艺;②禁止使用危害严重的化工产品;③加强设备的密闭化;④加强通风。

2、对生产工人应采取的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a 、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防错误操作。

b 、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防止铅毒的技术措施铅中毒是可以预防的。

只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环境空气铅烟浓度, 达到国家规定标准0.03mg/m3, 铅尘浓度在0.05mg/m 以下, 就可以防止铅中毒。

a 、消除或减少铅毒生源。

b 、改进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减少对铅烟或铅尘接触的机会。

c 、加强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

4、防止锰毒的技术措施预防锰中毒, 最主要的应在那些通风不良的电焊作业场所采取措施,使空气中锰烟浓度降低到0.2mg/m3以下。

预防锰中毒主要应采取下列具体防护措施:a 、加强机械通风. 或安装锰烟抽风装置,以降低现场浓度。

b 、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等。

c 、工作时戴手套. 口罩;饭前吸收漱口;下班后全身淋浴;不在车间内吸烟、喝水、进食。

5、预防苯中毒的措施建筑企业使用油漆、喷漆的工人较多, 施工前应采取综合性预防3 措施,使苯在空气中的浓度下降到国家卫生标准(40mg/m)以下(甲苯、二甲苯100mg/m)。

只要应采取以下措施:a 、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苯。

b 、在喷漆上也采用新的工艺。

c 、采用密闭的操作和局部抽风排毒设备d 、在进入密闭的场所, 如地下室, 油罐等环境工作时, 应戴防毒面具。

e 、通风不良的车间、地下室、防水池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或环氧树脂玻璃钢等作业, 必须根据场地大小, 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气体抽出室外, 以防止急性苯中毒。

f 、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 应改善自然通风条件, 减少连续配料时间, 防止发生苯中毒和铅中毒。

g 、在较小的喷漆室内进行小件喷漆, 可以采取水幕隔离的防护措施,即工人在水幕外面操纵喷枪, 喷嘴在水幕内喷漆。

3.5弧光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措施夏季强烈的太阳光线中, 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生产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只要来源于火焰和加热的物体, 如锻造的加热炉、气焊和气割等。

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 焊接时必须使用有特制防护眼镜片的面罩,可根据焊接电流强度和个人眼睛情况, 选择吸水式滤光镜片还是反射式防护镜片。

为防止弧光勺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盖等。

3.6防止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噪声控制.就是把那些对人有害的噪声予以消除或降低. 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 凡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允许噪声85dB(A);凡原有企业暂时达不到标准者.对>90dB( A)的噪声污染. 都要采取改进措施。

本企业非常重视噪声的治理, 主要应从三方面着手:消除和减弱生产中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1、控制和减弱噪声源。

从改革工艺入手, 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

2、控制噪声的传播:a 、合理布局。

b 、应从消声方面采取措施:①消声;②吸声;③隔声;④隔振;⑤阻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