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合集下载

法医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法医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3作业要求1.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

上述资料中未提及或未做特别说明的均视为无异常。

2. 答案书写时分别出具法医病理学诊断、分析说明和鉴定意见,案情材料等不用在重复抄写。

3. 法医病理学诊断:资料中涉及的损伤或病变均应以法医病理学诊断方式列出。

4. 分析说明:要求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对死亡原因进行论证。

论述力求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层次分明。

(提示:本案例涉及中毒与疾病分析,请查阅吗啡、海洛因中毒资料)5. 鉴定意见:对死亡原因进行鉴定。

(提示:包括死亡原因和死亡机制,要求简明、扼要)。

注意:1.发现存在结果(分析说明)串通情况的,按“不通过”结果处理。

2.最后一次课结束时由各班班长将本班学生的名单及答案一并交给上课老师。

未交答案者视为本课程考核不通过。

3.学生学号逐一写出,并记录应交人数、实交人数、未交人的原因,请留下班长的联系电话。

所交的答案要按照学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一、案情简介死者李某,男,36岁。

某日21:50许,被其朋友发现突然昏倒在某旅馆卫生间内,呼之不应,遂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并拨打“120”急救。

约20分钟后“120”到达现场,医生检查发现:口唇发绀,脉搏触不到,呼吸、心跳停止,两侧瞳孔缩小,直径均为0.2cm,对光反射消失。

予胸外按压、心内注射强心针,抢救无效后,宣布临床死亡。

据调查材料反映,李某既往有吸毒史3年,生前患有艾滋病。

曾因犯罪服刑1年,于死亡前1月余刑满释放。

死亡前7天因纠纷被他人用热水瓶砸伤右上肢及腰背部并致局部烫伤,伤后感局部疼痛,无其它不适。

死亡当日8:30许与其朋友外出。

现死者家属怀疑李某被伤害致死,故申请尸体解剖检验。

二、尸检记录摘要1、尸表检验记录身长166cm,发育正常,营养一般。

尸斑呈暗红色,分布于体表背侧未受压处,指压不褪色;四肢可见腐败静脉网,下腹部见尸绿形成。

头(面)部:双眼睑、球结膜苍白,巩膜轻度黄染,角膜高度混浊,瞳孔不可透视;鼻腔见少量淡红色分泌物,口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证据保护的案例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证据保护的案例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证据保护的案例分析在法医学领域,法医学鉴定与证据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探讨法医学鉴定和证据保护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交通事故调查中的法医学鉴定与证据保护某日,A与B在交叉路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A是司机,B是行人。

双方对事故的责任产生了争议。

为了确定真相,警方迅速调查并牵引医务人员进行了法医学鉴定。

法医学鉴定的第一步是现场勘察,以便收集证据。

医务人员调查了事故发生地点,寻找可能会影响事故发生和责任划分的证据。

这些证据包括路面情况、交通信号灯、车辆碎片以及行人的受伤状况等。

接下来,医务人员分析行人的伤势,并结合其他证据,如交通监控录像和事故证人的陈述,评估事故的整体情况。

他们还对A进行了酒精和药物相关物质的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酒驾或药物滥用等违法行为。

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保护证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必须确保证据没有被篡改或破坏。

他们会使用专业工具收集和保存所有相关物证,并在报告中详细描述每个物证的性质和发现位置。

最终,通过法医学鉴定的结果,警方可以准确地判断事故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案例二:刑事案件中的法医学鉴定与证据保护一起谋杀案的审判即将开始。

被告C被指控杀害了受害者D,但C 对此予以否认。

为了确保公正的审判,法庭要求进行法医学鉴定并保护相关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法医学鉴定的目的是确定受害者的死因以及相关的物证。

法医学鉴定人员会对D的尸体进行解剖,以找出任何可能的致命伤害。

他们还会分析启示表面和内脏的样本,以确认是否存在毒物或药物残留。

在鉴定过程中,法医学鉴定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证据保护的原则。

他们要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包括确保尸体的完整性,以便后续的法律程序。

同时,他们还要确保现场搜集的物证不受任何损坏或污染。

除了直接相关的物证外,法医学鉴定人员还需要对案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他们会调查案发现场并进行关联证据的收集,例如DNA 或指纹样本。

这些额外的证据可以帮助法医学鉴定人员更准确地确定事件的发生经过。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尸表损伤鉴定的案例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尸表损伤鉴定的案例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尸表损伤鉴定的案例分析在法医学中,法医学鉴定与尸表损伤鉴定是进行刑事案件与死因鉴定的重要手段。

它们通过对尸体进行详细的解剖与分析,揭示出案件的真相,为司法审判提供客观准确的证据。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法医学鉴定与尸表损伤鉴定的应用。

案例一:命案中的法医学鉴定在一起命案中,一名年轻女性被发现死于其家中。

根据勘查人员的初步调查,死者的尸体上有多处明显的伤痕。

警方随即将尸体送往法医鉴定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法医学鉴定。

经过法医学鉴定人员的认真分析,发现死者死因并非自然死亡。

法医学鉴定人员通过解剖尸体,确定了死者的死因为颈部被他物勒压致窒息。

通过对尸体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的鉴定分析,法医学鉴定人员还成功地找到了作案工具,从而帮助警方锁定了嫌疑人。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法医学鉴定在命案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尸体的详细解剖与分析,法医学鉴定不仅可以确定死者的死因,还可以找到关键线索,为警方追查凶手提供重要的依据。

案例二:交通事故中的尸表损伤鉴定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一辆小轿车与一辆大卡车相撞,造成小轿车上的司机当场死亡。

现场勘查人员发现了司机头部和胸部有多处外伤,并怀疑死者的死亡与车祸有关。

为了确认这一怀疑,警方将死者的尸体送往法医鉴定中心进行尸表损伤鉴定。

经过法医学鉴定人员的细致观察,他们发现死者胸部和脑部的外伤是由撞击而引起的。

根据这些外伤的类型和位置,法医学鉴定人员可以推测出小轿车与大卡车发生了剧烈碰撞,并且司机的死亡是由于这次碰撞造成的。

这个案例展示了尸表损伤鉴定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

通过对尸体外部伤痕的观察和分析,法医学鉴定人员可以还原出事故的发生过程,判断出事故的原因,为相关部门提供技术依据,以确保交通事故的公正处理。

案例三:鉴定器官捐献的法医学鉴定在一起捐献器官的案件中,一名年轻男子在接受器官捐赠手术后死亡。

为了确定是否有医疗过失,法医学鉴定人员对尸体进行了详细的解剖与化学分析。

通过法医学鉴定人员的努力,他们发现死者的死因与手术后出血大量失血和感染有关。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与活体检验与生物样本采集的案例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与活体检验与生物样本采集的案例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与活体检验与生物样本采集的案例分析法医学中的法医学鉴定与活体检验与生物样本采集的案例分析案例一:车祸现场法医学鉴定在一起车祸案件中,一辆轿车与一辆货车相撞,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受伤。

法医学鉴定在此案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经过现场勘查,法医学专家注意到轿车驾驶员座位和方向盘上存在明显的血迹,货车司机座位上也有一些血迹。

现场进行了生物样本采集,采集到了这些血迹,并进行了相应的标记。

在法医学实验室中,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专家确定了这些血液来自轿车驾驶员和货车司机。

进一步的法医学鉴定发现,轿车驾驶员的血液中检测到了酒精成分,而货车司机的血液中未检测到。

这一发现证实了轿车驾驶员酒后驾车的事实。

法医学鉴定结果成为了车祸案件调查的重要依据,为司法部门提供了科学而可靠的证据,帮助他们判断事故责任和处理案件。

案例二:活体检验在性侵案件中的应用一名女性报案称在夜间遭到性侵。

警方迅速抓捕了嫌疑人,并进行了活体检验以获取相关的证据。

在法医学专家的指导下,对嫌疑人进行了脱衣体检。

专家仔细观察了嫌疑人身上的伤痕、瘀伤和皮肤损伤,并进行了拍照和记录。

活体检验还包括对嫌疑人身体各部位进行检查,以寻找可能的生物样本。

法医学专家采集到了受害者皮肤上的一些生物样本,并与嫌疑人进行对比。

通过对样本的DNA分析,确认了嫌疑人与受害者之间存在联系。

这些活体检验的结果被用作法庭上的证据,帮助检察官和律师确认嫌疑人的罪行,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案例三:法医学鉴定在火灾事故中的应用一场火灾导致一栋公寓的一楼严重受损,住户被迫疏散。

警方和消防部门对火灾的原因展开了调查,法医学鉴定在此案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医学专家首先对火灾现场进行了勘查,并注意到起火点周围存在大量的可燃液体痕迹。

专家进行了火灾现场的样本采集,将可燃液体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法医学实验,专家确定了可燃液体的成分,并通过与现场采集的样本进行比对,确认了可燃液体来自一名住户的储物柜内。

医学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医学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例背景:张女士,32岁,某市居民。

2019年6月,张女士因持续性腹痛入住某市人民医院。

入院后,医院进行了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阑尾炎”。

在张女士的同意下,医院为她进行了阑尾切除术。

术后,张女士恢复情况良好,于2019年7月出院。

然而,在出院后的第3个月,张女士再次出现腹痛症状。

她再次来到该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她的阑尾并未完全切除,仍有部分残留。

张女士对医院的治疗结果表示不满,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她遭受二次伤害。

于是,张女士将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一、案件焦点1. 医院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2. 医院是否应对张女士的二次伤害承担法律责任?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医疗损害造成的损失,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例分析1. 医院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根据张女士提供的证据,医院在手术过程中确实存在过错。

首先,医院在术前检查过程中,未能准确诊断出张女士的阑尾炎情况,导致手术过程中未能完全切除阑尾。

其次,术后医院未能对张女士进行有效的跟踪观察,导致她在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腹痛症状。

2. 医院是否应对张女士的二次伤害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张女士遭受二次伤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未能准确诊断张女士的病情,导致手术过程中未能完全切除阑尾,给张女士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2)医院在术后未能对张女士进行有效的跟踪观察,导致她在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腹痛症状,对她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法医学法律依据案例(3篇)

法医学法律依据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医学在司法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法医学法律依据的运用,不仅关系到案件真相的揭示,更关乎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

本案例将以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为例,分析法医学法律依据在案件中的运用。

案件简介:2021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被害人王某与嫌疑人李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李某持刀将王某刺伤。

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即展开侦查,并将李某抓获。

在侦查过程中,法医对王某的伤势进行了鉴定,并出具了鉴定意见。

二、法医学鉴定意见根据法医鉴定,王某的伤势为重伤二级,其伤情构成故意伤害罪。

具体鉴定意见如下:1. 王某的伤情为胸部刺伤,伤道长度约5厘米,深度约2厘米,伤道周围软组织挫伤明显。

2. 王某的伤情已构成重伤二级,其伤情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 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法医学法律依据在上述案例中,法医学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鉴定,应当由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进行。

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出具鉴定意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故意伤害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解释,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的,应当认定为“致人重伤”。

法医学在法医学实践中的案例报告与分析

法医学在法医学实践中的案例报告与分析

法医学在法医学实践中的案例报告与分析案例一:毒物分析与解剖鉴定案例描述:在一起涉及意外死亡的案件中,一名年轻女性被发现死于自家浴室中。

初步调查发现,浴室里没有任何异常迹象,并且没有明显的外伤痕迹。

检察官委托法医学专家进行解剖和毒物鉴定,以揭示死因和可能的相关指标。

分析与报告:经过解剖,法医学专家发现女性的死亡是因为心脏麻醉药物过量引起的。

进一步的毒物分析鉴定表明,她身体内含有过量镇静催眠药物。

专家还发现了另一种未被授权的药物,该药物具有持续时间较长的麻醉效果。

通过案件调查和证据分析,专家推断女性的死因很可能是因为她误服了过量的药物,导致心脏麻醉和呼吸抑制而死亡。

案例二:尸检与伤害鉴定案例描述:一宗涉及杀人的案件中,一名男子被发现死于居住地。

现场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他是被他人杀害,但他的家人却一直怀疑他是被他人谋杀。

法医学专家接受了此案的委托,并进行了尸检和伤害鉴定,以确定死者的死因和伤害程度。

分析与报告:尸检结果表明,男子的脑部受到了严重的外伤,这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专家还发现他的身体上有多处骨折和淤血,表明他在被杀害前遭受了暴力袭击。

通过对伤害特点和损伤模式的分析,法医学专家推断男子是被他人用钝器殴打致死。

此外,专家还提供了相关的伤痕照片和证据,以支持他们的结论。

案例三:DNA分析与身份鉴定案例描述:一具无名女尸被发现于公园中,她的身份成谜。

警方调查的第一步是委托法医学专家进行身份鉴定。

法医学专家使用DNA分析技术来确定女尸的身份,并与失踪人员数据库中的DNA样本进行比对。

分析与报告:通过对女尸多个组织样本的DNA分析,法医学专家成功确定了她的身份。

进一步调查表明,女尸是一名失踪的年轻女性,她的家人已经报失了她的案件。

此外,专家还通过身高、体重和其他生物特征进行了身份的确认。

通过DNA分析进行的身份鉴定为警方提供了关键的线索,并推动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刑事诉讼的进行。

结论:以上案例报告与分析展示了法医学在案件调查和法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医患法律案例分析及答案(3篇)

医患法律案例分析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接收了一位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以下简称“患者”)。

患者在入院后,经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家属同意手术治疗,并签署了手术同意书。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生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遂将医院诉至法院。

二、案例分析1. 医疗过错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本案中,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医院存在医疗过错。

2. 医疗事故等级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本案中,患者因医疗过错导致死亡,属于一级医疗事故。

3. 医疗事故责任划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患者权益保护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本案中,医院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未能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医院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下列赔偿责任:(1)医疗事故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医疗事故造成的患者死亡,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医疗事故造成的患者残疾,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患者家属医疗费、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xx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3
作业要求
1.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

上述资料中未提及或未做特别说明的均视为无异常。

2. 答案书写时分别出具法医病理学诊断、分析说明和鉴定意见,案情材料等不用在重复抄写。

3. 法医病理学诊断:资料中涉及的损伤或病变均应以法医病理学诊断方式列出。

4. 分析说明:要求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对死亡原因进行论证。

论述力求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层次分明。

(提示:本案例涉及中毒与疾病分析,请查阅吗啡、海洛因中毒资料)
5. 鉴定意见:对死亡原因进行鉴定。

(提示:包括死亡原因和死亡机制,要求简明、扼要)。

注意:
1.发现存在结果(分析说明)串通情况的,按“不通过”结果处理。

2.最后一次课结束时由各班班长将本班学生的名单及答案一并交给上课老师。

未交答案者视为本课程考核不通过。

3.学生学号逐一写出,并记录应交人数、实交人数、未交人的原因,请留下班长的联系电话。

所交的答案要按照学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一、案情简介
死者李某,男,36岁。

某日21:50许,被其朋友发现突然昏倒在某旅馆卫生间内,呼之不应,遂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并拨打“120”急救。

约20分钟后“120”到达现场,医生检查发现:口唇发绀,脉搏触不到,呼吸、心跳停止,两侧瞳孔缩小,直径均为0.2cm,对光反射消失。

予胸外按压、心内注射强心针,抢救无效后,宣布临床死亡。

据调查材料反映,李某既往有吸毒史3年,生前患有艾滋病。

曾因犯罪服刑1年,于死亡前1月余刑满释放。

死亡前7天因纠纷被他人用热水瓶砸伤右上肢及腰背部并致局部烫伤,伤后感局部疼痛,无其它不适。

死亡当日8:30许与其朋友外出。

现死者家属怀疑李某被伤害致死,故申请尸体解剖检验。

二、尸检记录摘要
1、尸表检验记录
身长166cm,发育正常,营养一般。

尸斑呈暗红色,分布于体表背侧未受压处,指压不褪色;四肢可见腐败静脉网,下腹部见尸绿形成。

头(面)部:双眼睑、球结膜苍白,巩膜轻度黄染,角膜高度混浊,瞳孔不可透视;鼻腔见少量淡红色分泌物,口腔及外耳道未见异常。

人中处见1.3cm×1.1cm表皮剥脱,其内见弧形指甲掐痕。

头面部皮肤发绀,唇黏膜发绀,未见损伤。

颈(项)部:未检见索沟、扼痕等皮肤损伤。

躯干部:左侧胸廓塌陷,左胸锁关节处见小片状皮肤暗红色变,左乳头下方见小片状皮肤暗红色变,此两处切开见轻微皮下出血;胸部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侧3.5cm处见一针眼;背部左侧见纵向略呈内高外低走行的倒“Y”字形条带状皮肤擦伤,部分表皮脱落、表面潮红,长度分别为35cm、25cm,切开见局部皮下组织及浅肌层轻度出血;背部左侧另见7cm×0.1cm、5.5cm×0.1cm两处平行排列的条状皮肤擦伤。

四肢:右上臂中段后外侧见9.5cm×4cm皮肤烫伤伴水泡,部分表皮脱落;右前臂上段伸侧见0.8cm×0.8cm陈旧性皮肤瘢痕,右前臂中段尺侧见0.8cm×0.5cm陈旧性结痂痕。

左前臂中下段桡侧见一针眼;左手背见2cm×0.3cm、2cm×0.7cm陈旧性皮肤瘢痕。

双手指甲床及掌侧皮肤高度发绀。

肛门及外生殖器:阴囊皮革样化,未见损伤。

2、尸体解剖记录
(1)头部:头皮淤血,枕部广泛性头皮下血液坠积,头皮未见擦挫伤,双侧颞肌未见出血。

颅骨未见骨折;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未见出血。

(2)颈部:诸肌群未见出血,舌骨、甲状软骨未见骨折。

喉黏膜轻度充血,未见水肿;气管、支气管腔内未见异物。

(3)胸腹部:左侧第2~6肋骨于锁骨中线至腋前线之间骨折,第5肋骨骨折端周围肋间肌见轻度出血。

双侧胸腔积少量淡红色澄清液体,腹腔未见异常积液。

主要器官检验如下:
脑:全脑重1617g。

脑组织自溶,质地极软;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脑表面、切面未见挫伤,小脑扁桃体压迹明显。

脑底动脉未见异常。

心:重320g。

心包前侧见一穿刺针眼,心包腔内积血性液体,量约100mL。

心腔空虚状,心内、外膜未见出血点,膈面左心房室交界处外膜略粗糙伴暗红色变,心肌质地软,
未见梗死灶。

左心室壁厚1.2cm,室间隔厚1.1cm,右心室壁厚0.3cm;心脏各瓣膜未见异常,周径测量如下:二尖瓣9.5cm,三尖瓣11.5cm,主动脉瓣6.5cm,肺动脉瓣7cm。

左、右冠状动脉见粥样硬化改变,管壁增厚,局部管腔狭窄达Ⅱ~Ⅲ级。

肺:左肺重476g,右肺重564g。

双肺表面呈暗红色,左肺下叶局部脏、壁层胸膜粘连;两肺切面呈暗红色、淤血状。

肝:重1130g,大小23cm×16cm×8cm。

被膜光滑,表面呈大小均一的细颗粒状,质地中等;切面呈暗红色,可见细小颗粒状结节。

胆囊黏膜未见异常,腔内未见结石。

脾:重125g,大小10cm×9.5cm×2.5cm。

包膜光滑、略皱缩,表面呈暗红色;切面呈暗红色、淤血状,脾小体结构不清。

肾:左肾重125g,大小10cm×5cm×3cm;右肾重120g,大小8.5cm×5.5cm×3.5cm。

两肾包膜易剥离,表面光滑;切面呈暗红色、淤血状,皮、髓质分界尚清,皮质厚均为0.4cm,肾盂未见异常。

肾上腺:双侧肾上腺共重18g。

未见出血、坏死。

胰腺:重155g,大小为21cm×5cm×2cm。

表面呈灰红色,被膜下未见出血;切面未见出血、坏死改变,周围脂肪组织未见异常。

胃:胃内容物约200g,为黄白色糊状物,未嗅及异味,胃黏膜皱襞存在,未见出血、溃疡病变。

肠:各段肠管浆膜光滑,管壁未见出血、坏死。

膀胱:膀胱顶位于耻骨联合上4cm,内积约200mL淡黄色尿液,膀胱黏膜未见异常。

睾丸:双侧睾丸均未见挫伤、出血。

3、组织病理学检查
提取脑、心、双肺、肝、脾、双肾、双肾上腺、胰腺、胃、部分肠、甲状腺等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主要结果如下:
(1)急性肺水肿、肺淤血;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灶性纤维化;左肺下叶胸膜粘连。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Ⅱ~Ⅲ级,灶性心肌间质纤维化并心肌细胞代偿肥大,心肌点、灶状凝固性坏死)。

(3)门脉性肝硬化。

(4)脑水肿。

(5)脾小体萎缩,脾中央小动脉玻璃样变。

4、毒物分析
提取心血、胃内容物、尿液和头发送毒物化学检验,结果如下:
⑴ 所送血液中检出吗啡成分,其浓度为μg /mL;尿液中检出单乙酰吗啡和吗啡成分;
⑵ 头发中未检出单乙酰吗啡和吗啡成分;
⑶ 所送尿液中均未检出苯丙胺类和大麻类成分;
⑷ 所送血液、胃内容物、尿液中均未检出常见药物、杀虫剂及毒鼠强成分。

5、HIV抗体检测
提取死者的血液送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HIV抗体检测。

结果:阳性。

附件:尸体解剖照片捌张
答案参考:
案例分析3
法医病理学诊断
1. 头面部皮肤发绀,唇黏膜发绀,两侧瞳孔缩小;
2. 背部左侧皮肤有条带状状擦伤,部分表皮脱落,浅肌层轻度出血;
3. 左前臂中下段桡侧见一针眼,双手指甲床及掌侧皮肤高度发绀。

4. 急性肺水肿、肺淤血,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灶性纤维化,左肺下叶胸膜粘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门脉性肝硬化,脑水肿,脾小体萎缩,脾中央小动脉玻璃样变
5. 血液中检出吗啡成分,尿液中检出单乙酰吗啡和吗啡成分
6. HIV抗体检测结果阳性。

分析说明
死者通过解剖检查,其心,脑,肝,脾及肺部所表现的症状均与组织学检查所得的结果相一致,这些器官的病变都不足以致死,说明死者死亡另有他因。

7. 死者背部左侧皮肤有条带状状擦伤,部分表皮脱落,浅肌层轻度出血可能是死者朋友在救护人员未到时对其进行拖拉所致;而其左侧胸廓塌陷,胸部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侧处有针眼,这可能是医护人员在做抢救时对死者胸部按压及注射强心剂所致。

死者头面部皮肤及口唇发绀,双手指甲床及掌侧皮肤高度发绀是严重缺氧的表现,而在死者血液中检出吗啡成分,尿液中检出单乙酰吗啡和吗啡成分,而且死者左前臂中下段桡侧见一针眼,说明死者生前注射过吗啡,而吗啡对人体神经中枢有强烈的作用,能够高度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中枢麻痹、呼吸停止至死亡。

综上所述,死者系吗啡注射中毒,高度抑制呼吸而导致缺氧死亡。

鉴定意见
死者系吗啡注射中毒,高度抑制呼吸而导致缺氧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