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

合集下载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施焕中教授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活条件、营养及卫生保健的改善使得婴儿死亡率及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逐步减少,导致死亡模式发生改变。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结核病是主要死亡原因;同期,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分别为第五位、第六位和第七位主要死亡原因。

到了1975年,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前三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肺结核紧随其后。

最近的一项包括成年中国人口代表性样本的大规模前瞻队列研究并于2005年报道结果,发现男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和感染性疾病;女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炎和流感、传染性疾病(N Engl J Med 2005; 353: 1124-1134)。

虽然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总人口的国家死亡登记系统,但国家卫生部可以通过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和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获取全国范围的关于死亡率的估计信息资料。

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的样本地点不具代表性,因为这些地点几乎全部集中于东部地区,样本监测地点数量逐年变化。

相反,DSP系统监测地点不变,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国人口。

因此,由DSP系统得来的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是估计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数据。

中国死亡原因统计基于根本死因,其定义为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

国家卫生部自1983年开始每年一次出版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按照原因、性别及年龄报告死亡。

为了分析过去近30年以来中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我们翻阅和剖析了自1983年至2011年共计29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同时重点分析了2010年年龄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死亡原因及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类别范围。

死因排名

死因排名

支架的疯狂首先跟心血管病的爆发有关。

《中国心血管病2009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亿,高血压患者两亿,脑卒中患者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0万,心力衰竭患者420万,先心病患者200万,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两个人患心血管病。

同时,该报告还预估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大约在300万人,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路在脚下、走向健康、从心做起。

我想能走的走起来,能动的动起来,显然会对高血压、肥胖这些慢性病起到最大的效果。

我相信,如果我们走起来,就找到了撬动健康中国的支点。

这点力量可以获得综合的防治效果,对糖尿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实现一石多鸟的效果。

”胡大一说。

------------------------------------------------------------------------------------脑血管疾病可谓“杀人”迅速,谓之“杀手”中的“刺客”。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占死亡总数的22.45%,成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此前,天津一项对3500名住院病人的调查表明,该病患者明显“年轻”了,且多为男性患者。

脑血管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度、肥胖是最大的诱因。

而常见的“将军肚”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

数据:每12秒便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发病年轻化探因: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5.8% 原因何在?治疗:有关专家称九成脑血管病人康复治疗不及时死因之中国城乡比较城市死因排名农村死因排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死因之国际化比较死因比较脑血管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日本的3.5倍恶性肿瘤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高于亚洲国家(如日本、印度和泰国)心脏病接近美国、英国明显高于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泰国慢性病成我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 80%心脏病可防近日,从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媒体交流论坛上获悉,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癌症只能排第三,第一名是它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将近30年来中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朱莉也没想到,第一名竟然不是癌症,而是中风!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 数读可能有朋友问,中风究竟是什么?中风在医学上称“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溢血)和缺血性(脑血栓),大多数是缺血性,约有80%的中风属于这种类型。

有统计,我国是全球中风率发生最高的国家,平均每6秒就有一人突发中风,每20秒就有一人因中而死亡。

但在1990年,情况却并不是这样,中国主要的疾病负担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中风排名第三,但在2017年中风却飙升第一。

因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死亡大幅下降的原因,与卫生环境、医疗技术的进步有莫大关系。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 数读01中风:中国人的“头号杀手”!中风主要有三大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在我国中风遗留的残疾率高达70%左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个人都带来巨大负担。

通常发病表现为,短短几分钟突然让人走不动路、说不出话、口嘴歪斜等等,因此总让人措手不及。

而中国,也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居民中风的风险率达到了39.3%。

中风如此可怕,但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学》,发现大约90% 的中风都由可调节风险因素造成。

可调节风险因素通俗来说,也就是酗酒、抽烟、不锻炼、过于肥胖、高血压等等。

那么中风怎么预防,哪些事情要注意,且听国医大师健康跟你细细道来~02中风“五大”前兆要注意1、吐字不清如果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话语错乱甚至说不出话等现象就要注意了,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尽管持续时间并不会很长,也要引起重视~2、视物模糊不是过于疲劳、没休息好等原因,但莫名其妙出现一只眼睛看不清东西,时不时眼前发黑等情况,也有可能是中风的预警信号。

3、头脑昏沉中风前兆一般只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就可恢复正常,但有研究显示,如果放任不理,三个月以内中风率达到30%-50%。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这些生活习惯,真的会让你没命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这些生活习惯,真的会让你没命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这些生活习惯,真的会让你没命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分析了1990年至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居民的死亡原因。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排名第一的不是大多数人最忌讳的癌症,而是中风。

而根据另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在近30年中,颈痛、糖尿病、肺癌的排名大幅度上升,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除了天灾人祸和其他难以治愈的顽疾之外,其实大部分可以致死的病症,都跟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有关系。

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在不知不觉之间,蚕食着你的生命。

01高油高盐的饮食中风,又称脑卒中,卒中等。

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中风起病急,变化快,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死亡。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经研究表明,中国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其风险高达39.3%。

同时,中国男性的发病风险更是超过了41%,居于全球男性发病风险的首位。

为什么中国人的中风发病率这么高?简单一句话,盐吃多了。

成年人每日摄入的盐应少于6克,约一酒瓶盖的量。

但调查显示80%的中国人实际的摄入量约为12.5克,是推荐量的两倍还多。

而高钠摄入正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因素。

同时,中国中风死亡率“北高南低”,也与北方人口重,喜欢浓油赤酱,并常吃腌制蔬菜的饮食习惯脱不了干系。

而吃盐过量除了会增加中风风险之外,还易导致高血压、肝肾疾病、肥胖、钙流失等疾病,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02坐姿&睡姿不正确1990年~2017年,中国人的死亡原因排名中,颈痛从21位跃居第9。

对于学生党和上班族来说,颈痛简直太常见了,毕竟天天久坐,没有反而显得不正常。

但是常见,不意味着不严重。

在世界卫生组(WHO)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排序第二,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柳叶刀》发布了一篇关于我国34个省份从1990年-2017年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的研究。

这25种病因的死亡率为149/10万人,平均的死亡年龄为58岁。

死亡概率较高的前五名省份分别为西藏、河北、河南、贵州、黑龙江;后五名为香港、澳门、台湾、上海以及北京。

我国国民的“头号杀手”--中风该研究根据患者因某种疾病少活多少年的年数,分析了1990年以及2017年我国国民的十大死亡原因。

2017年的死亡原因变化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阿尔兹海默症、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道路交通和食管癌。

而1990年的死亡原因从高到低排列。

分别为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胃癌、肝癌、肺癌、道路交通以及自残。

从这项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两个时间段中,中风居于我国国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比因癌症致死的概率还要高。

此外,也可以了解到我国感染性疾病的致死风险在逐渐降低,各种慢性病的致死风险逐渐上升。

而因癌症死亡的第一癌肿也转变为肺癌,肝癌和阿尔茨海默症的死亡风险也逐年上升。

中风的其中一项后遗症与血管性的痴呆也有一定的关联。

那么中风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中风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如何预防脑卒中?据世卫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中风病例大致为500余万,因中风死亡的人数为196万人。

中风其实就是脑卒中,指的是大脑血管病变或者血流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者弥散性的大脑功能障碍。

中风一般与患者的年龄、有三高疾病的患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生活的不良习惯等因素有关。

虽然对于家族病史、年龄增长等诱因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以及控制自己的三高,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疾病基础的人群来讲,首先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病情。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应该限制食盐、脂肪的摄取、适当地进行运动、以及定时监测自己的血压变化;高血脂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比如避免高脂类食物的摄取;高血糖患者也需要长期控制自己的饮食。

中国人十大死亡原因排名出炉,近一半与饮食有关,可每天我们就是爱吃

中国人十大死亡原因排名出炉,近一半与饮食有关,可每天我们就是爱吃

中国人十大死亡原因排名出炉,近一半与饮食有关,可每天我们就是爱吃高血压的危害有多大?精选问题1:《高血压的误区有哪些?》精选问题2:《国内高血压疾病的情况》扫码观看完整视频“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教育人的话,这句话虽然是在调侃,但我们吃的盐确实还真不少。

不过,这并非一件好事。

在饮食导致死亡的统计表中,位列第一名的就是高盐。

所以我们还能不能好好吃盐?又是怎么把盐从调味品吃成“毒药”?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深扒下关于盐的那些问题。

一、大家的“盐”值,怎么越来越高?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来自大海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岸的生物们改变了饮食结构,但基因中却保留了对盐的原始热爱。

时至今日,我们又是如何对盐爱得更深沉?1.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偶尔回家吃一顿饭,却总感觉家里的饭菜似乎越做越咸了,于是就有了饭桌上这一灵魂对话。

“妈,咱家的菜怎么越做越咸呀?”“咸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咸呀!”其实,你的感觉没错,但这事儿也不能怪咱爸妈。

人感受味道主要是舌头上的味蕾和味觉神经在起作用。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味蕾会变小、甚至萎缩,再加上味觉神经退化,这就造成了很多老年人渐渐“食不知味”。

从地域广度上看,我们的饮食习惯形成了“北咸南甜”的阵营,可南方人吃盐也不少。

据调查,我国北方地区食盐量为每人每天16~18克,而上海的食盐量为每人每天10~12克,广东则低一些。

但中国人均食盐量在全球范围内依旧位居榜首。

2.也许有人会说,我口味不重,吃的东西也不咸,盐肯定没超标。

其实高盐饮食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点点滴滴的日常中。

除了我们做饭看得见的盐粒,我们还会吃到大量的“隐形盐”。

好比各式各样的调味品:酱油、蚝油、豆瓣酱等;看似味道很淡的主食:包子、馒头、挂面等;让人欲罢不能的甜食:冰淇淋、奶油蛋糕等;还有看剧时陪你消耗时间的辣条、瓜子、薯片......它们都是藏盐大户,表面上看不见盐的踪迹,却几乎让人吃掉一天的盐量。

我国15~44岁人群所有死因排序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位居第一

我国15~44岁人群所有死因排序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位居第一
了所 有研 究对 象 的 T B登 记 资料 和临床 病史 。另外 ,
[ 7 ] M a t h e w T A ,O v s y a n i k o v a T N ,S h i n S S , e t a 1 .C a u s e s o f
d e a t h d u r i n g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t r e a t me n t i n T o ms k Ob l a s t ,Ru s s i a
D i s , 2 0 1 0 , 2 7 ( 1 0 ) : 2 5 8 .
[ 6 ] N O j e r a —O r t i z J C,S d n c h e z —P 6 r e z H J ,O c h o a —D f a z H,e t
a 1 . De mo g r a p h i c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 s a n d s o c i o—e c o n o mi c f a c t o r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p u l mo n a r y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mo r t li a t y i n L o s A l t o s
[ 2 ] 陈勇 , 徐彪. 上海市老 年菌 阳肺 结核病 患者生存 状况及其
影 响因素的描述 性研究 [ D] . 复旦 大学 , 2 0 1 1 .
者的 T B死 亡 占总 死 亡 的 百 分 比与 发 达 国 家 相 当。 为 了进一 步减 少 T B患 者 总 病 死 率 和 T B病 死 率 , 应
上海预防 医学

2 0 1 3年第 2 5卷第 2期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一、恶性肿瘤(癌症)肺、肝病(100%)胃、肠。

二、脑血管疾病三、意外事故四、心脏病五、糖尿病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七、肾病及肾病候群八、肺炎九、高血压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超1亿人口,并且每年以300万的速度递增。

我国肝炎患者超亿国民每天约15000多人死于慢性病,占全国总死亡率70%以上,个人、家庭社会,每年医疗开支超3000-6000亿美金。

/p-6587220.html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据36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因统计,2008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见表12),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4%。

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3.5%。

表12 2008年城乡居民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2 心脏病121.00 19.65 脑血管病134.16 21.733 脑血管病120.79 19.62 呼吸系病104.20 16.884 呼吸系病73.02 11.86 心脏病87.10 14.115 损伤及中毒31.26 5.08 损伤及中毒53.02 8.59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1.09 3.43 消化系病16.33 2.657 消化系病17.60 2.8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1.05 1.798 泌尿生殖系病 6.97 1.13 泌尿生殖系病 5.70 0.929 神经系病 6.34 1.03 神经系病 4.35 0.7010 精神障碍 3.69 0.60 精神障碍 4.27 0.69十种死因合计92.36 十种死因合计93.46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8208/200904/40250.htm广东10月启动第三次慢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广东居民总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已占8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特区)的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以及导致死亡的高危因素。

说起让人害怕的病
很多人都会想到“癌症”
但有一种病,比癌症还危险
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那就是--「中风」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将近30年来中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小编也没想到,第一名竟然不是癌症,而是中风!
该研究根据寿命损失年数(YLL,因某种疾病少活了多少年)的多少,找出了2017年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别是:
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伤害、胃癌、阿尔兹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儿疾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数据来源:the Lancet
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中国人的前5大死因主要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

传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的影响在不断下降,目前最影响国人健康的疾病基本都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病。

2、缺血性心脏病从1990年的第3位爬到了第2位,死亡率增加
了20.6%,而且仍在继续攀升。

这和老龄化有关,也和国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吃得多动得少,导致三高和肥胖增多有关。

3、肺癌正在成为新的健康杀手。

与1990年相比,肺癌导致的死亡率上升了28.2%,它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可以通俗理解为因疾病早死和残疾损失的健康生命年)排名从当年不起眼的第14位骤然上升到了第4位。

这和空气污染、老龄化不无关系。

此外,肝癌也从第11位升至第7位。

4、高血压的威胁不可小觑。

光是2017年,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就有254万人,其中96.7%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5、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主要死因的第5名。

这也和老龄化、三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中风的一大后遗症就是血管性痴呆。

6、北京、澳门最健康,其次是香港和上海。

•从年龄标准化寿命损失年数(YLL)排名来看(可以理解为“因某病死亡的人总共折寿了多少年”),前20位的死因中,北京、澳门的疾病折寿总年数均低于全国。

•香港除了结直肠癌带来的寿命损失高于均值、自杀等于均值外,其他均低于全国。

•上海除了结直肠癌和先天性缺陷外,其他疾病带来的寿命损失均低于全国。

头号健康杀手: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更高,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中风有3大特点: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在我国中风遗留的残疾率高达70%左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个人都带来巨大负担。

1)中风的12大前兆:
1. 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 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 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 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 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 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 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 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 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 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 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 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一旦出现中风前兆或怀疑发生中风,一定要尽快就医!就诊越及时,治疗效果也会越好。

研究发现,中国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地方,其居民中风的风险率达到了39.3%。

同时,中国男性的中风发病风险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过了41%。

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在全球1370万名新发中风患者中,中国有551万,占比高达四成!
2)3件事,是中风的“幕后推手”
1)懒
现代人偏懒,经常懒得运动以及懒得喝水,这都是导致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长期不运动不仅会使血液循环减慢,还容易导致大脑、心脏的供血,增加血液粘稠度,易产生血栓,加速脑梗;不爱喝水,会加速血粘稠,产生血栓。

2)贪
这里指的是贪吃。

现代人偏爱一些重口味食物,如油炸、腌制类,这些食物会升高血压,加速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和中风死亡的危险相关性。

中国的中风发病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钠摄入,简单来说就是盐吃多了。

有建议提到,成年人每日摄入的盐应少于6克,但调查显示中国人实际的摄入量约为12.5克,是推荐量的两倍还多!
3)熬
不光是肉体煎熬,心灵煎熬也同样会导致脑卒中,情绪过于激动或者压抑,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剧烈收缩,加速心脑血管疾病。

身体4处预警,要尽快就医
1)第一处:手指
很多人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常见,但是,若是突然手指发麻,还伴有合不拢的情况,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也有的只是几根手指隐隐刺痛,手不听使唤,手指握拳无力等。

2)第二处:舌根
若是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感觉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现语言障碍,这多是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所致。

且还会表现为喝水容易呛水、吃饭容易呛着、易咬到舌头等等,这时,一定要谨慎,及早去医院检查。

3)第三处:面部
由于脑中风是发生在脑血管处的病变,所以,当病变累及到了神经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面瘫等症状,这时就会表现出睡觉单侧流口水,吹不成口哨等表现。

甚至还会有短暂性黑蒙,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可恢复,有的人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等等。

4)第四处:下肢
双腿或单腿软弱无力,即使在平地也会摔跤。

因为不论在大脑的哪个半球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可有轻有重。

这时,肢体感觉就会出现异常,如腿脚不灵活、无力,这时要警惕,很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信号。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稳住慢性病
血管系统,如同蜘蛛网一样分布在我们身体内,关联千丝万缕,会随着我们生长发育逐渐增长、增粗,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慢慢步入衰老。

有研究发现,儿童动脉血管的内壁上,就已经会出现微小的脂肪条纹了。

而这种脂纹是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的,它并不会直接引起动脉硬化,而是平静地嵌入到血管内壁上。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脂纹也会逐渐发展成为纤维化斑块、不稳定
的斑块。

这些斑块一方面使血管硬化,另一方面,会侵占管道内空间,使血管变窄。

这就成为了我们常听说的“动脉粥样硬化”了。

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会出现类似的变化,如主动脉、心脏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动脉都会出现。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至少需要大概30~40年左右。

然而,如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控制不佳,以及吸烟、爱吃“垃圾食品”、熬夜、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速缩短这个过程,引发血管病变。

保养血管
看6招
1. 严格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

“三高”不可怕,三高给血管带来的长期伤害才是可怕的来源,健康的威胁。

2. 低盐、低脂饮食,水果蔬菜要足量。

炒菜时候少放点盐,每天都要吃足量的水果和蔬菜,才能饮食均衡,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帮助血管维持健康状态。

3. 戒烟,戒烟,戒烟。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4. 生命在于运动。

每周保持有氧运动总时间2~3小时,每次运动最好达到30~40分钟以上。

5. 定期体检。

大部分动脉在开始出现粥样硬化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而在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前,也很少有人会感觉到自己的血管在衰老。

所以监测血管硬化的程度是有一定意义的。

尤其35岁后,建议每年至正规医疗机构做体检,抽血检查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颈部血管超声,及时发现血管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及不良情况,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6、做动脉硬化的健康管理
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累积而成的。

很多人从十几岁开始血管就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只有提前找到疾病的危险因素,提前干预,才能真正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才能远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论你是高危人群,还是已经有动脉硬化斑块,最好能提前做动脉硬化的健康管理,统康平台会根据体质指数、年龄、是否吸烟、血压、血糖、血脂的及生活方式等具体数据指标等,来预测动脉硬化的发生。

通过评估精准查找导致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在专业医生的干预
指导下,预防和控制斑块发展速度,降低心脑血疾病的风险。

只有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延缓衰老,才有可能减慢动脉硬化的速度,推迟或者避免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发生!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警惕起来吧,为自己的健康打好保卫战!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提前做好健康管理,远离疾病,拥抱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