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电阻的测量(1) 导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1. 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话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电阻这个概念,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准确地测量电阻呢?•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测量电阻的步骤有哪些?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2. 学习目标•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学会计算并掌握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3. 导入知识3.1 电阻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电阻是指导线或器件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为了准确地测量电阻,我们需要使用电阻表或万用表。
常用的电阻测量方法有两种: - 直接测量法:将待测电阻直接连接到电阻表的两个端子,通过电阻表上的刻度或数字读数来获得电阻值。
- 桥式测量法:利用电阻比较桥,通过调节可变电阻,使得电桥平衡,然后通过校准表或计算获得电阻值。
3.2 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万用表是一种集多种测量功能于一体的仪器,可以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
下面是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具体步骤:1.选择测量档位:在万用表上选择电阻测量档位,通常有Rx1、Rx10、Rx100等。
2.接线:将待测电阻两端的导线分别连接到万用表的红色正极和黑色负极。
3.多次测量:根据选择的测量档位,根据万用表上的刻度或数值进行测量。
如果是数字万用表,直接读取数字显示值即可。
如果是指针式万用表,需要注意指针是否在测量范围内。
4.记录测量结果:将读取到的测量值记录下来,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4. 拓展学习除了测量电阻的方法,掌握并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1 串联电阻当多个电阻依次连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这些电阻时,这些电阻称为串联电阻。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记作Rt)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即:Rt = R1 + R2 + R3 + …4.2 并联电阻当多个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同时有电流通过各个电阻时,这些电阻称为并联电阻。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记作Rt)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
17.3__电阻的测量导学案

117.3 电阻的测量(课时1) 【导学目标】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堂导学】 1、课前热身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如果想知道某一定阻电阻的阻值是多少,该怎么办呢? 2、阅读教材80页—8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电流、电压、电阻是描述电路的最基本的物理量中的三个,电流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直接测量,电压的大小可以用______直接测量;电阻的大小又该如何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测量一次就可以得出电阻的大小吗?这样做的不好之处是什么?如果要你做的话,该如何改进?(3)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 (4)你能设计出测量电阻大小的电路图吗? (5)在做实验时,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3、实验:伏安法测电阻(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电路:在圆圈中标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符号,按电路图把实物图连接起来4)实验器材: (5)部分器材的作用:电压表: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8)待测电阻的平均值:R=( R1+R2+R3)/3 ________Ω【课堂练习】1、根据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根据____定律推导出公式_______计算出R X 的阻值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9146a23c8d376eeaeaa31fa.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7。
3 电阻的测量学案一、自主学习1、现在有一只灯泡,想办法测出它的阻值?2、在测量过程中,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分别用什么器材?怎样测出这些物理量?这种方法的名称是什么?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3、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需要哪些器材?4、你认为实验过程中需要滑动变阻器吗?请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5、自己设计出电路图。
二、合作探究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连接按怎样的顺序连接比较方便,不容易出现错误呢?2、电表量程的选择3、分析实验的思路,注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三、重难点知识突破例题:如图甲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请你用笔画线作导线帮助他将实物电路连接好。
图甲 图乙(2)开关S 在闭合前,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________端;(3)若待测电阻Rx 大约为5~15Ω,电流表0~0。
6A 、0~3A 两个量程,电压表0~3V 、0~15V 两个量程,滑动变阻器阻值在0~20Ω之间,电源电压3V ,则电路电流表应选______量程,电压表应选_______量程。
(4)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5乙所示,则该次测量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Ω。
练习:如图1所示是做“测定小灯泡电压为2.5V 时的电阻”的实验器材.(1)画出实验时的电路图。
17.3电阻的测量学历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电阻的测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的主题为“电阻的测量”。
该主题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部分,对于理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以及欧姆定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阻的测量不仅涉及基本的物理原理,也涉及到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
2. 技能与操作: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能够正确连接电路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电阻概念和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万用表测量电阻,评价其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
3. 学习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电路基本知识和电流、电压的关系,引出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理论学习:讲解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表示方法,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演示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步骤和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
4. 学生实践操作:学生自行操作万用表测量电阻,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加深对电阻测量的理解。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电阻测量的重要性和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电阻概念和欧姆定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17.3电阻的测量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7.3 电阻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利用电表测量电阻。
二、课前预习在进一步学习电阻的测量之前,请复习以下内容: 1. 电阻的定义和单位。
2. 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3. 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
三、导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决定了电流通过电路时的阻力大小。
2. 电阻的作用电阻在电路中具有以下作用: - 限制电流大小:电阻可以限制电流的大小,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
- 调整电路功率:通过改变电阻值,可以调整电路的功率大小。
- 分压和分流作用: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可以起到分压作用;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可以起到分流作用。
3. 电阻的测量方法测量电阻的常用方法有: - 万用表法:利用数字万用表可以直接测量电阻值。
- 桥式法:利用电阻桥来测量电阻,适用于较小阻值的测量。
- 示波器法:利用示波器来测量电阻,一般在实验室中使用。
4. 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步骤1.打开万用表,并选取合适的量程。
2.将正负笔依次连接到待测电阻两端。
3.等待数值稳定后,读取电阻值。
5.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Q: 为什么在测量电阻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A: 选择合适的量程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避免测量过程中量程溢出或测量值太小而无法测量的情况。
•Q: 如何判断待测电阻是否损坏? A: 可以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相比较,若两者测量值相差过大,则可能表示待测电阻损坏。
•Q: 如何进行精确测量? A: 可以将多个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减少测量误差。
四、小结•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用于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和功率。
•电阻的测量方法包括万用表法、桥式法和示波器法。
•利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并注意测量精度和测量误差。
五、课后练习1.如何利用万用表测量电阻?2.电阻的作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什么是量程?为什么在测量电阻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六、参考答案1.利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步骤包括:打开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将正负笔连接到待测电阻两端,等待数值稳定后读取电阻值。
16.3 电阻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3 电阻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一、简介本文档是关于电阻的导学案,适用于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它是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比值。
电阻的学习对于理解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原理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电阻?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的电子会受到碰撞和摩擦的影响,从而减慢电子的移动速度,导致电流的阻碍。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三、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V / 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根据公式可以得知,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
当电流增大时,电阻减小;当电压增大时,电阻增大。
四、电阻的特性1.电阻与材料有关: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
导体的电阻通常较小,而绝缘体的电阻较大。
2.电阻与导体长度有关: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导体长度越短,电阻越小。
3.电阻与导体截面积有关:导体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温度对电阻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电阻增大;温度降低,电阻减小。
五、电阻的应用1.电子电路中的限流元件:电阻可以用作电子电路中的限流元件,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保护其他电子元件。
2.发热元件:电阻会产生热量,因此可以用作发热元件,例如电炉、电热器等。
3.分压元件:电阻可以用作分压元件,根据电阻的比例关系来实现电压的分配。
4.电阻器:电阻器是由一定数量和数值的电阻组成的器件,可以通过调节电阻器上的滑动片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
六、电阻的实验测量实验测量电阻可以通过欧姆表来完成。
欧姆表可以直接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确保电路中的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七、小结本文档介绍了电阻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特性和应用。
电阻是电路中的重要元件,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子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测量和欧姆表可以准确地测量电阻值,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教案:17.3 电阻的测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导线、多用电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导线、电阻。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中是否有电阻,电阻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2. 知识点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单位、性质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让学生了解测量电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阻值,并记录实验数据。
5. 例题讲解:讲解与电阻测量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电阻测量的掌握程度。
7. 板书设计:板书电阻的概念、单位、性质及其测量方法。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测量一只未知电阻的阻值,并计算其相对误差。
作业答案:1. 测量得到的电阻阻值为XΩ。
2. 相对误差为(测量值真实值)/真实值× 100%。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但在实验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读数不准确等。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电阻以满足电路需求,电阻在电子设备中的故障诊断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电阻的测量”的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学生版

17.3 电阻的测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 进一步掌握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方法。
2. 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学习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2)实验方法:是用测出电阻两端的,用测出流过电阻的,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阻值,此方法称法。
(3)实验电路图:(4)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定值电阻、电压表、、、开关、导线。
2. 进行实验(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的位置。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相应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并填在表中。
(3)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表中。
【合作探究】探究一、伏安法测电阻【想一想】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设计实验】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可知,用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I,用测I出定值电阻两璃的电压U,把实验数据代入,即可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的值。
我们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
电路设计如图所示,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则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通过的电流也变。
【实验器材】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设计表格】【进行实验】①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相应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并填在表中。
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3 电阻的测量(1)导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
版全一册
引言
电阻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在电路中,电阻是一个关键参数,通过测量电阻,我们可以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本次导学案旨在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和电阻的单位,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一、电阻的测量方法
1. 串联法测量电阻
串联法测量电阻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串联连接,在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串联连接,组成一个电路。
2. 在待测电阻的两端分别接入电压表和电流表,并保证电流表的测量范围适合待测电阻的电流。
3. 施加合适的电压,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4.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2. 并联法测量电阻
并联法测量电阻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并联连接,通过测量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和总电压,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并联连接,组成一个电路。
2. 在并联电路的某个位置测量总电流和总电压,并保证电流表的测量范围适合总电流。
3.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性,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二、电阻的单位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欧姆是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它表示通过一个电阻为1欧姆的导体时,通过其两端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流为1安培。
电阻的阻值可以使用物理实验仪器进行测量,例如万用电表。
万用电表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并将结果显示在仪表上。
三、实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电阻的测量方法。
假设有一个未标注阻值的电阻,我们想测量它的阻值。
首先,我们将该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进行串联连接,组成如下电路:
电压表
|
+-----+
| |
---- 未知电阻
| |
---- 已知电阻
| |
+-----+
|
电流表
我们使用合适的电压和电流表为该电路提供电流和电压,分别测得电压表读数为2V,电流表读数为0.5A。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电阻阻值 = 电压 / 电流= 2V / 0.5A = 4Ω
因此,该未知电阻的阻值为4Ω。
结论
本导学案介绍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和电阻的单位。
串联法测量和并联法测量是常用的电阻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表示通过一个电阻为1欧姆的导体时,通过其两端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流为1安培。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原理,并能够提高对电阻的认识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