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课堂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欧姆定律 第2节 测量电阻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欧姆定律 第2节 测量电阻导学案

第二节 测量电阻【学习目标】1.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R =U I。

2.会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

3.会画实验电路图,连实物图。

4.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通过实验、分析理解小灯泡的电阻变化。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自主阅读教材P 76~7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要测量如图所示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一般需要测出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然后利用公式R =U I计算出电阻的阻值,这是一种间接(选填“直接”或“间接”)的测量方法。

知识板块二 电压—电流图像自主阅读教材P 77~7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通过导体a 、b 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导体a 、b 的电阻有( A ) A .R a <R b B .R a >R b C .R a =R b D .无法判断3.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 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a 所示,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应地读取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下表记录的是每次的测量值。

U /V 0 0.50 1.00 1.50 2.00 2.50 I /A0 0.17 0.30 0.39 0.45 0.49(1)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将测量数据转换为坐标点,标记在坐标系中,如图b 所示,请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解:如图所示。

(2)通过计算或根据所画的实验图像都可以发现,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是变化(选填“变化”或“不变”)的,且随着电压升高,其阻值变大(选填“变大”或“变小”)。

1.对学分享独学1~3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过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初中九年级物理: 17.2欧姆定律(2)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 17.2欧姆定律(2)导学案

§17.2欧姆定律(2)导学案自学导读·领悟基础知识我能行【学习目标】1、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点推导串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

2、知道串并电路电阻的关系。

3、会用串并电路电阻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难点】1.重点:串联电路中电阻关系。

2.难点:推导出并联电路等效电阻计算公式。

【探究归纳】自主预习,完成下列知识准备。

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_I=I1=I2_,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_U=U1+U2_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_ I=I1+I2,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U=U1=U2_3、欧姆定律的表达式_I=U/R_探究活动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你的猜想是总电阻变大猜想的依据是导体变长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

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填“大”或“小”)导学设计教学重难点:运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解决电路变化类习题,从而推导出串并联中电阻的关系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2 分钟)导语:见读书思考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师生一起解读二、新课导学( 18分钟)1、自学内容及要求( 10 分钟)结合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完成自主预习及探究活一。

1、交流展示(疑难解析)( 8分钟)(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评估(2)学生动手做实验或老师做演示实验进行探究。

(3)引导学生进行公式推理。

(4)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3、规律小结( 5 分钟)(2)如果是由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0并联起来,其总电阻又为多少?总结:1.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_教案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_教案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实验目的:1. 进一步熟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2. 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待测电阻、一只开关、若干导线.实验原理:IU R = 根据欧姆定律R U I =可以导出公式I U R =,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应用此公式求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实验电路:说 明: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R x 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R x 的电压和电流,求其平均值.实验步骤:1.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注意: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②因为电源为2节干电池,所以R x 两端分得的最大电压不会超过3V ,电压表量程选用0~3V 即可.电流表量程一般选用0~0.6A.③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要正确.如果实验中用的是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应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并且实验开始前要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④两块表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2.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压表 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说明:在移动滑片P 改变的阻值时,眼睛同时观察电压表或电流表,使其中一块表的示数在整刻度处,这样便于读数.所以移动滑片P 时应缓缓滑动.3. 根据公式IU R =分别算出三次测量结果R x ,再求出平均值. 实验记录: 次数 物理量电压U /V 电流I /A 电阻R /Ω123电阻的平均值:=++=3321R R R R 随堂小实验: 用和课堂上同样的实验器材测量一个小灯泡的电阻,同样测量3次,看看结果,有什么发现,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材料:小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电池、导线、滑动变阻器按图组成串联电路,接好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点评:(五号宋体加粗)通过实验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电学实验器材的使用,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通过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阻值,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不是电流电压而是温度(或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注意:开关要处于 状态,在实验前要将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P移至阻值 ,选择合适 电压表和电 流表,电压表和电流表 要连接正确。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记下三组对应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分别 填入表格中。
3、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4、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一、说教材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是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 的内容。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 阻、变阻器以及欧姆定律的内容,为 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这节课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补充, 也是为之后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基 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
反思:本节课我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愉 悦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我在实验设计中的创新之处是从电路设计开 始引入伏安法测电阻,采用一种方法两个实验, 对比定值电阻和灯泡灯丝电阻的不同点,让学生 知道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节课应的电阻值。
5、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物理量 电压 电流 电阻 RX平均
实验序号
(伏)(安) RX

(欧) (欧)
1
2
3
实验结论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性质,不随导体两端的 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的变化而变化。
1、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
2、滑动变阻器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导体 两端的电压,便于多次测量求平 均值减小误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本节内容的要求,我又结合着九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九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 和实验操作能力,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导体的电阻导学案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导体的电阻导学案

课题:根据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导体的电阻时间:主备:审核:学生姓名:一、引言: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流过导体的电流、那么如何测一个导体的电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1、自学目标:(1)、会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电路中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并能准确读数。

(2)、会用电流表正确测出电路中流过某导体的电流,并能准确读数。

(3)、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能说出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互学目标:(1)、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如何求得一个导体的电阻。

(2)、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3、综合目标:(1)、通过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2)、通过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3)、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的意识。

三、引导自主学习:自学活动一:(请同学们通过回忆前面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如何测一个导体的电阻呢?如果知道导体两端的和通过导体中的,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是,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2)、测导体两端的电压要用表,测流过导体的电流要用表。

(3)、要使通过导体的电流发生变化,在电路中应连接一个。

(4)、用表和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用这种方法测电阻的原理是。

(5)、测量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是电源、开关、导线、待测电阻、、和。

自学活动二:(实验注意事项)(请同学们通过自学,完成下列问题)①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状态。

②电流表必须联在被测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出,正、负接线柱接反时,电流表的指针会。

③电压表必须联在被测电路两端,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不得接反。

④滑动变阻器应联在被测电路中。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移到阻值位置。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电阻》word导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电阻》word导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电阻》word导学案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电阻[学习目标]:1、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3.通过实验过程,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习重点】1.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及实验数据的测量2。

运用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推导了该公式。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①,②,③。

3.连接滑动变阻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①,②,③。

二、合作调查[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欧姆定律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学定律,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完成许多电路计算、电路设计工作,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

提问:电流可以测量,电压可以测量,欧姆定律可以确定的关系,那么能不能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阻呢?计划和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实验依据的原理就是欧姆定律的一个变形公式,我们用、同时测出灯泡工作时的和,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也就是间接测量出它的电阻。

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就称为“”。

2.实验设备:。

3.实验电路:绘制如图15-13(a)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的物理图如图15-13(b)所示。

4实验步骤:① 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物理电路。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前后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r′的值,分别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格。

③ 测试记录:④计算出各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r=ω。

你这样处理数据的好处是:。

⑤试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

5、实验注意事项:[来源:科技网z | x | x | k]①连接线时,开关要处于状态。

② 在关闭开关之前,变阻器R'的滑块P应处于适当位置;③注意认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入电路时,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不得反接。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中的问题。

一、导入1. 通过实例引入:假设有一个电路,其中有一个电阻器和一个电压源,我们如何计算电流的大小呢?2. 提出问题: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干系呢?二、观点诠释1. 介绍欧姆定律的观点:欧姆定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干系。

即:I=U/R。

2. 诠释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观点:电流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指的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电阻指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水平。

三、欧姆定律的公式推导1. 根据欧姆定律的定义,推导出公式I=U/R的过程。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四、练习与应用1. 给出几个简单的电路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2. 提供一些扩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

五、实验设计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作业安置1. 安置相关练习题,稳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

2. 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对欧姆定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欧姆定律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希望学生在进修中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不息提升自己的电路分析能力。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课题: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课时
主备课人:尚林之使用人:九年级物理组使用时间:×××
【重点、难点】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可以计算出用电器的电阻,那么我们想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学习目标】1、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知道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3、知道该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法
【指导自学】
学生自学一:到目前所学的电学知识为止,我们学了哪些
物理量?哪些可以直接测量?哪些不能?(自己思考,时间是一分钟)
教师指导:通过自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学生自学二:
如何测量导体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进行思考时间是两分钟)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教师指导:通过回忆欧姆定律来设计实验
【检测交流】
附:堂清检测题见《课堂练习》
【小结及作业】小结:根据欧姆定律侧导体的电阻,原理、实验器材、电路图。

作业:
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时,它的依据是_____;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读数是_____,电流表读数是_____,被测电阻是_____。

2.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小明在1.2V下测出它的电阻,接着又将灯泡两端电压调到3.8V测出其电阻,小明发现后一次电阻比第一次大得多,这
是因为( )
A.实验方法不对
B.实验误差
C.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
D.实验错误

附:【板书设计】
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2、目的:
3、原理:
4、器材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 九年级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41 [上节知识回顾]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

公式为:__________
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导学目标]
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堂导学]
1.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___________,可以得出计算电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
2.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______,用电流表测出流过电阻的______,然后根据__________计算出导体的阻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法。

3.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
3)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电路(请画在右边的方框中,并连接实物电路图).
5)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6)计算出的每次测量的电阻值,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______(相同/不同),你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可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
=___________=____Ω
5.其它事项
1)部分器材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电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_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在______________位置
3)实验时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值.
[课堂导练]
1.将下列元件连成测量
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
如果在实验中电压表、电
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
表的示数为____V ,电流表的
42 示数为____A ;灯泡的电阻R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电阻两端加上 6 V 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0.5A ,可知它的电阻为_____Ω,若给它加上18 V 电压,电阻中电流为_____A ,此时导体的电阻为_____Ω,若电阻两端电压为零,电阻中的电流为____A ,导体的电阻为____Ω。

解: U=______,I=_______,导体的电阻R=____________________
当U=18V 时,I=____________________,R=_____;当U=0V 时,I=_____,R=_____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是6V ,灯L 1的电阻是8Ω,通过的电流是0.2 A ,求:
(1)通过灯L 2的电流;(2)灯L 1两端的电压;(3)灯L 2两端的电压和灯L 2的电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电阻R x 的阻值估计在6—10Ω之间,小红同学利用以
下元件测量R x 的阻值,电路连接如下,其中有一根导线没有
接好。

(1)请在实物图上补画所缺的一根导线,并在右边的虚线
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闭合开关前滑片P 应
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端。

(选填“A ”或“B ”)
(3)若某次测量时,两电表示数如下图所示,则I=_____A,U=_____V
(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R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Ω。

[课堂小结]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__________
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画在右边)
[课外作业] 1.完成课本91—92页作业 2.完成配套练习
[提升训练]
1.要想使1000Ω的定值电阻通过8mA 的电流,那么应给它加多高的电压?如果该定值电阻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5 mA ,那么它两端所能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电路,当图中的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 ,电阻R 的阻值
是2.6欧,电压表有“+”、“3V ”、“15V ”三个接线柱,问电压表应使用的是哪两个接
线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欧姆定律公式I=U/R 的理解,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 )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与导体电阻有关;
D.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所以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与电阻无关。

4.一只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从3V 增加到3.8V 时,通过该电阻器的电流增加了0.2A ,则该电阻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