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感受到谈迁在逆境中不屈 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 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 信念,就会有希望。
阅读资料 谈迁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说:我不善
于说话,年纪又大,北京的游人多得像蚂 蚁;成天去拜访贵人,听候接见,往往早 上去等到中午,有时得等到晚上才能见着 面,简直受不了;有时候到郊外跋山涉水, 寻访遗迹,北京的风沙大,到处是尘土, 鼻子口腔都脏得很,还时常迷路,遭到别 人的讥笑;有时又孤坐陋室整理因为妈妈患有脊椎 裂和尿毒症,他每天需要承 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 的责任,每天早上,即使时 间紧张,他也会收拾完家, 给妈妈做好早饭再走,他几 乎会做所有家常菜 。此外, 每星期他都要陪妈妈去医院 做透析。在学校,他抓紧学 习,以他现在的成绩有望冲 击北大、清华。
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 教育家、慈善家、 社会活动家。
面对厄运,她 说:“对于凌驾命 运之上的人来说, 信心就是生命的主 宰。”
霍金,英国著 名物理学家和宇宙 学家,全身瘫痪, 不能发音。
面对厄运, 他说:“无论命运 有多坏,人总应有 所作为,有生命就 有希望。”
张海迪,作 家,哲学硕士, 五岁因病高位截 瘫。
作业: 1.搜集两句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
2.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也有着不屈不 挠的顽强毅力,选择一个人来写, 并试着运用数据突出人物品质。
面对厄运, 她说:“即使跌 倒一百次,也要 一百零一次地站 起来。”
廖智,舞蹈教师, 曾为世界小姐重庆赛区 总决赛献舞。 5·12大地 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 和跳舞的双腿, 而24岁 的她选择了坚强面对,在 失去双腿仅两个多月后, 竟然重新回到了舞台上。 她用残缺的肢体继续演 绎力与美,给所有在灾难 和苦难中顽强生存的人 们带来最简单、最真挚 的东西——希望。

五上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五上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力求整齐、美观;正确认读7个二类字;理解课后词语,积累文中四字短语。

2.朗读课文,领悟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3了解作者在篇末揭示文章主旨,呼应题目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2. 体会文章使用数字和四字短语来表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在篇末揭示文章主旨,呼应题目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抓住文中的数字、重点词句(四字短语)去感受、体会,再通过感情朗读、根据情境想像练笔等形式体会人物的坚定信念。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和古今中外被厄运打不垮的人的故事或事例。

2.完成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2.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学生:完成预习单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 同学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将如何面对各种不幸的事情呢?作家蒋光宇的话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出示最后一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指生读)是啊,只要信念在,希望就在。

(生齐读)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史学家谈迁是如何战胜厄运的。

板书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 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1)“厄运”--非常困难的遭遇,很不幸的命运。

(2)题目应该怎样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读“打不垮”语速稍慢、用力;读“信念”语调高昂、语气坚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ppt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ppt

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 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 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 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鉴于经 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 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 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 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 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 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 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 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 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 《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 署名“江左遗民”。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郑沁雨
• “厄运”指困苦的遭遇,文中指谈迁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 成的400多万字的巨著被盗一事。书稿的遗失没有击垮谈 迁,他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从谈迁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 坚定的信念,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 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 3.通过朗读课文,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 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 zhè • 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iān 迁
bó 博
chāo suǒ zhèng dàn 抄 锁 挣 诞

教案大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9篇

教案大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9篇

教案大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9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9教学目标: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学生齐读)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家境贫寒博览群书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翔实精彩明史巨著3、个别读(一气呵成,正确),齐读4、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能说一个是一个,能说两个是两个。

5、小节:用得很恰当。

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有遇到很多好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我们不仅要善于积累,还要学会运用,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1、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仔细找一找。

2、书稿的遗失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请读读第一段,谈谈你们的理解。

3、交流:从小立志要写一部史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努力。

相机理解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b、交流: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c、这20多年中,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谈迁都坚持不懈,其中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的信念:
翔实可信 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资料一:
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 史书,觉得其中错误太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 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
一天夜里,钱的财物,就把整 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
明末清初著名 文学家钱谦益修 订明史时,已经 成稿250卷。但他 的藏书楼遭遇火 灾,图书稿子全 部烧毁。他的精 神彻底崩溃,于 是皈依佛门。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 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 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 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 史书。
你认为是什么给了 他重新回到书桌旁的 力量呢?
资料链接(一)
谈迁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 在南方,流传着王公大臣李国桢英勇就义的 故事,谈迁想把它写进《国榷》,到了北京 就留意打听。可是北京的传闻和南方完全不 同。谈迁说:“我要编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一定要了解真实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 ,谈迁终于打听到李国桢的舅舅在北京,他 就一次又一次去找李国桢的舅舅。年老体弱 的谈迁鞋子磨破了,脚上起泡了,他的诚心 感动了李国桢的舅舅。他终于知道原来李国 桢是贪图赏金,投降敌人,最终被杀。 谈 迁感叹:流言真实误人啊。于是,就把真实 的历史记录了下来。
词语理解:
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了许许多多书。 博:(量)多;丰富。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徒:表示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仅仅。 一袭破衫:一套破烂的衣裳。 袭:量词,用于成套的衣服。 奋笔疾书:拿起笔来飞快地书写。疾:急速。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资料二:
永乐年间,三千多文人墨 客,历时四年,主编并完成了中
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最浩瀚的大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文导语:《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百折不挠”。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文,希望有所帮助!【课文原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

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件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件

编年史
编年体史书。是一个整体对纪年的 统一的体裁,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记 录方式。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 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有利于读者按 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了解历史事件。 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 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 一部。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 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 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 —《国榷》。
厄 运 打 不 垮 的 信 念
家境贫寒 刻苦好学
一贫如洗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志向远大
茶饭不思
四处寻访 坚持不懈
夜难安寝
考察历史 锲而不舍
痛不欲生
奋笔疾书 不屈不挠
明史巨著鸿篇ຫໍສະໝຸດ 制名垂青史谈迁(1594-1657):
明清之际史学家。 原名以训,字仲 木,号射父。明 亡后改名迁,字 孺木,号观若。 浙江海宁人。
经过奋斗,经过修改,谈 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 史——《国榷》。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 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
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
弱多病的老人了。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
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痛不欲生 悲痛欲绝 肝肠寸断 灭顶之灾 晴天霹雳 飞来横祸 祸从天降 ……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 (德)—— 贝多芬
信念是……
信念是架桥之路,能通往美好境界。 信念是一根支柱,支撑你走完人生的旅途。 信念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成功之门。 信念是一盏指明灯,能照亮成功的路。 信念是希望之药,能治绝望之症。 信念是一根拐杖,能帮你走出绝望的沙漠。 信念是胜利之火,能燃烧新的希望。 信念是一种力量,能让你在人生之路上自强 不息。
厄运: 灾难,困苦,不幸的遭遇 。

小学五年级语文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小学五年级语文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小黑板等;●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厄”音,初知“厄运”的含义,齐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

“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2、指导分段(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

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读后评议。

●五、写字与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

2、熟记生字新词,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3、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学生质疑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划出生字词,讨论交流不懂的词。
作业设计: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教学反思
读让自己感动的段落
回答问题
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句子,谈体会
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全班交流
练习朗读第3自然段
齐读四自然段。
质疑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本段教学应让学生在前两段朗读讨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结论。不要把结论强加给学生。
2、领会数据在描写议论的语句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三、全班讨论、交流。
四、学习第三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读后评议。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6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课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三机一幕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准确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脉络,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指名读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轻声读课文,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默读课文第一段。
找出表现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的句子来读一读。
谈体会。
练习朗读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回答问题
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问题
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 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裁矗?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