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之资本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资本管理势在必行

———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之资本管理篇

随着银行资本运作的日益频繁,面临监管要求的逐渐提高,对银行经营运作起保障作用的资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全局性和精细化的资本管理满足监管要求、抵御各种风险、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市场信心成为重要的宏观研究课题。纵观近些年以来,我行从战略规划到步骤实施,反映资本管理成效的资本充足率走过“资本充足率降低—面临监管界限—融资充实资本—投资、规模扩张—资本充足率降低”的循环轨迹。然而,在追逐资本效率和风险量化的行业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我行相对粗放和被动的资本管理模式意义深远。

资本管理研究势在必行

资本管理并不是简单地管理某一项资本,而是包含了银行监管资本的充足性、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资本管理已成为现代银行业强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资本管理需要量化工具,就不得不提到资本充足率,其可以表述为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巴塞尔协议》将其与“监管部门监督”和“市场约束”视为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并划定8%的资本红线,以其作为银行覆盖各类风险的潜在准备;银监部门将该指标作为业务开展和经营管理的重要门槛,对包括我行在内的资本、规模状况较好的商业银行提出了12%的更高要求。因此,达到监管标准便成为了资本管理最原始和最基本的目标。此外,资本管理更是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管理水平、拓展发展空间的支柱保障:如何将有限的资本覆盖尽可能多的风险资产,达到资产多样化、效益化;如何在管理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实现每一分资本的收益最大化;如何在面临投资多项选择的时候挑选最佳项目,便成为资本管理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这些都将是我行今后应当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

资本管理的成功典范

总体来看,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普遍较高,盈利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拥有资本实力雄厚、资本管理经验丰富、风险管理系统成熟和业务结构合理的特点。例如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等都是资产过千亿、业务品种繁多、资产不良率极低的金融机构,其在资本管理的理论和工具等方面都十分发达。

国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进程起步较晚,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监管执行逐渐与国际接轨,发展较为迅速,在政策扶持下融资渠道在这几年也得到有效增长,从2004年平均资本充足率6%左右到目前基本保持在10%以上,这对于银行塑造稳健经营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资本管理走在前列的是招商银行,其在经历极端快速的扩张期后意识到资本瓶颈、业务结构、资本耗用等管理问题后,开始注重资本管理并实施中长期资本管理规划。

招商银行注重内源性资本的补充。通过优化业务结构,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充分计提拨备,合理确定分红比例,有效加大内源性资本的积累。

招行十分注重资本管理工具开发和理论运用,使得资本补充渠道日益多元化。从1989年到2004年这十五年间,招商银行先后进行三次增资扩股,登陆A股成功发行15亿普通股,积极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成功运用次级债务和可转换债券等资本管理工具。

另外,招行加强了中长期资本管理规划的制定。实行总行宏观战略指导、分行具体应景配合的两级管理步骤;注重风险、财务管理理论对业务收入结构、信贷资产质量和客户层次结构的指导调整,完善资本充足评估和监测,确保资本管理规划与经营状况、风险变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匹配。

正是通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资本管理战略的实施,招商银行初步实现了投资项目的有序匹配,风险资产的合理增长,融资渠道的高效运用,资本充足率始终保持合理水平。

我行资本管理任重道远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我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轨迹:

近年来我行资本充足率时点列表

从图表曲线可以发现:我行2006-2007年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左右,高于当时的监管要求8%;近三年资本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2%以上,符合监管部门日益提高的监管要求。

从时间年限看,2006和2007年水平偏低,且因为规模问题和暂无对外投融资项目而变化不大;在2008年和2010年随着融资到位,资本充足率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从10.17%和13.24%提高到13.77%和15.75%;2009年和2011年至今随着规模的扩张、投资项目的落实及利润的分配,并且没有相应的融资计划,该项比例小幅下降,分别从13.77%和15.75%降至13.24%和15.13%。

从主要影响因素看,提升资本充足率主要是因为资本总量的增加和风险资产规模的降低:其中,2008年,我行发行4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按规定计入附属资本,从而增加了资本总量,使得当年资本充足率从10.17%提高到13.77%;2009年我行进

行信贷结构调整,通过优化贷款方式和清收不良贷款等手段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加权资产的规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升了资本充足率;2010年我行通过向原有法人股东定向扩股2亿股融资12亿元,大大提高了当年资本充足率,从13.24%提高到15.75%。

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资本总量的降低和风险资产规模的扩大:其中,2008年和2010年分别完成对射阳农商行占股20%、如皋农商行和启东农信联社各占股10%共计3.5亿元的股权投资,削减资本充足率约1.7个百分点;近几年我行信贷指标的全额运用,信贷基数超过20%的年均增长,对资本充足率也有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抵减效应。

尽管从数据内容看我行资本充足率能够符合监管要求,但是与国内外先进银行相比,我行在资本管理规划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具体体现如下:

从管理目标看,资本管理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为达到监管指标的被动行为,基于长期发展的主动而为很少;资本的单位报酬率没有科学计算,无法衡量资本的效益性;业务发展的协调性缺乏资本管理的口径,各类业务的风险衡量、业务成本和产出利润缺乏精确计量,各部门和各支行按分配指标开展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

从管理工具看,资本补充渠道单一,自身造血机制不通畅,我行已采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券。以上工具从使用频率、操作难度、市场可行性和融资效果方面都存在缺陷。如发行次级债只能解燃眉之急,不会经常运作,而且受附属资本的限制获得的资本金规模有限;再如增资扩股虽然比较可行,但也面临摊薄成本、监管审批和市场需求等客观因素。

从运行机制看,存在信贷扩张和资本约束的矛盾。作为我行核心业务和重要利润来源,信贷业务的健康有序增长意义重大。在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企业扩张的外部刺激下,在货币政策调控和信贷紧缩的客观因素影响下,在异地机构规模扩张的有力驱动下,我行未来将迎来信贷需求的急剧膨胀。然而,资本约束的保护伞限制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监管指标的红线严格限制“闯红灯”的行为。

资本管理必须提升到战略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