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导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第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人民版)第七课城乡直通车第1课时城乡印象、城乡差异一、学习目标:1、了解: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2、识记:农村与城市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城乡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认识城乡差异?3、提升: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变化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家乡,并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三讲1、城乡差异的表现2、正确认识城乡差异四、当堂训练(一)背诵:1、农村与城市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分别是什么?2、城乡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正确认识城乡差异?(二)堂清1、下列属于描述农村景象的是()①绿油油的农田②高耸的居民楼③川流不息的车辆④缕缕炊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2、2012年4月17日,济南时报:截止2011年底,济南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84085人,占城区在读中小学生总数的14.2%,假如你是一名城市的学生,在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同学时,应该()①尊重对方②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条件③学习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同学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3、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尽管已实施了多年,但不少农村的人们仍希望看到多子多孙的场景;而许多城里的人则认为孩子不需要多,这告诉我们城里人与农村人在()方面存在着差异。
A.观念B.生活习惯C.人际交往D.文化水平4、城里人网上拜年、电话拜年多,除夕夜到饭店团聚就餐多······农村人则在除夕夜,一家人围坐着包饺子,举家守夜“熬财”,大年初一街坊邻里间相互拜年······这告诉我们,城里人与农村人在()方面存在着差异。
A.节庆B.通讯方式C.饮食D.住房(三)附加题:感悟真知2012年9月,来自大别山农村深处的小青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转学到一所城里中学读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导学案

引导学生体认识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
教学难点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体制。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又该如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呢?
坚持依宪治国
对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的
活动准则
最高
坚持依法律地位
宪治国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
对一切法律和法规:最高的
法律效力
教学反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
第三课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
第一课第一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体认识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体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思想上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弘扬宪法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责。
达标测评
1、我国一切权力属于谁?
2、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现行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3、我国的政体和国体分别是什么?
4、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民版】八年级政治下册导学案:第七课 城乡直通车

2、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4、加快农村建设的步伐;
5、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6、推动农村人口有序流动,加快小城镇建设,扩大城乡交流;
三、城乡统筹的经验(成就)
1、推进农村全面建设的四则运算:做()法,增加农民 收入;做()法,减轻农民负担;做()法,科技武装农民; 做()法,改革解放农民;
第三课时:1、完成畅优新课堂p38第8题
2、完成畅优新课堂p38第9题
中考链接:
第一课时:畅优新课堂p34第12题
第二课时:畅优新课堂p36第12题
第三课时:畅优新课堂p38第10题
A、B层班此部分是训练重点,C层班不做统一要求,但对有余力 的同学要进行个别辅导.重点,要做好检查反馈工作.
展
示
反
馈
第一课时:展示第一课时合作探究及中考 链接环节的题目
第三课时城乡统筹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
1、P84“知识卡”: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因果关系综合起来,()想办法解决.改变“城乡两策,()的思路,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总体思想,打通城乡,资源共享 ,双赢共荣.
二、统筹政策:
1 、实行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减轻(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第一课时城乡印象城乡差异
一.城乡印象:
1、蓝天、绿草、农田、庄稼、幽静的乡间小道、缕缕炊烟……出现这样的画面,你会想到这是( )所特有的景象;
2、而看到:高耸的居民楼、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时,你会想到这是()所特有的景象;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 7-2 财产留给谁 导学案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课堂类型: 新授课;上课时间:;第周第课时学习目标:了解继承权的含义;掌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及继承的方式重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难点: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的不同点学习过程:继承权,指的是依法取得被继承人的权利。
(2)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
(3)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必须是公民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的财产(4)被继承人的、、、、、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5)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关系、关系、关系确立的。
(6)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继承开始后,由继承人继承,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权的,由继承方式包括和(含义在书上标记)(2)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
(3)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而赠给的人,属于受遗赠人依据遗赠人的取得遗产。
但不属于继承。
3、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应当本着、的精神,协商处理。
中学生小军,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故小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开始谈论财产继承问题,希望能够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1)小军之父尚未辞世,其财产能继承吗?为什么?(2)小军的父亲病逝后,小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谁可以继承小军父亲的遗产?未成年人小军能继承吗?(3)小军的姑姑在什么情况下可能继承遗产?王某中年丧妻,和女儿相依为命。
后来王某与带着一个儿子的李某再婚,不幸的是,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王某离开了人世,留下存款10万元,房产一套,汽车一辆。
王某的妹妹听闻消息,也从外地赶了回来,要求继承遗产。
于是王某的女儿、李某、李某的儿子和王某的妹妹为财产的继承问题发生了争执……(1)材料中属于王某的遗产有哪些?(2)有权继承王某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有哪些?(3)本案采取的是何种继承方式?(4)面对为遗产而争执不下的一家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王教授有一儿一女,老伴去世后,得到女儿、女婿精心的照料。
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导学案

第3单元感受法律的权威第7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1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寄语: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伏尔泰【学习目标】1、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重要性2、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学习重点】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和内涵【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相信自己,我能行)请同学们认真、快速阅读课本第70页-第75页,完成下面自学探究题。
要求在课本上找出来,对关键词语进行圈点,看谁读的细,读的快,找的准。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进的标志。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①平等。
在我国,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②平等。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承担着维护国家统一和的义务、遵守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的义务,在履行这些任务时不能有任何特权。
③在方面,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成功源于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请同学们先自行思考下面问题,然后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意见统一后即上黑板展示,看哪一组更快、更准、更优秀。
1、阅读课本P70“思想驿站”,思考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2、阅读课本P71“知识链接”,思考回答:我国哪些法律中体现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观察课本P72的几幅图片,思考回答:列举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权利平等的表现。
4、观察课本P73几幅图片和阅读课本P74“各抒己见”,思考回答:图片中的人物分别在履行什么义务?“各抒己见”中儿子的说法有道理吗?父亲的做法对吗?(三)课堂小结,归纳整理(内化巩固,点拨提升)请总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和内涵。
(四)达标训练(说明:带※号的为多项选择题)1、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公平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公平观: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贫富,等贵贱;人生而平等;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2 自由平等的追求 导学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课时目标1.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
2.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平等。
3.正确认识自由和平等,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平等观,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思维导图课前预学一、珍视自由1.如何珍视自由?(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二、践行平等2.如何践行平等?(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我们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课中研学材料:2023年5月22日,在从广州南站开往普宁站的C6317次列车上,一名男子手持无座车票强行霸占他人座位,该男子却说:“我花钱买了票,坐哪个位置是我的自由!”最终,该男子被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请从自由和平等的角度,谈谈材料中的男子为什么受到法律的制裁。
(4分)①该男子强行霸占他人座位是不珍视自由的行为,不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没有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该男子的行为是不平等对待他人权利的行为,他没有尊重其他乘客的权利。
(4分)[易错提示]1.珍视自由,必须维护自己的权利。
(×)珍视自由,要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生活中有人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这是一种不平等。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课堂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行为中属于珍视自由的是( C )①红红在学校,老师上课时遵规守纪,自习课时交头接耳②观看演出时,同学们都很安静,演出结束后都站起来向表演者鼓掌致谢,退场时秩序井然③小华所在小区的业主都自觉遵守小区停车公约④过马路时,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复习课导学案

第二学期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思想品德下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正确认识财产合法性;法律是个人合法财产的守护者;⑵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3)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及作用;智力成果包括的内容。
(1)请你为小颖出主意,使其采用合法的方式讨回被不法社会青年勒索的钱。(2)假如你被人勒索钱,你应该如何应对?
独立完成
互批互阅
当堂纠错
组长评价
教师检查
A.占有权B.收益权C,处分权D.使用权
3.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采取的保护方式包括( )
A.请求确认所有权B.请求恢复原状
C.请求排除妨碍D.请求赔偿损失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遗产分配原则主要包括( )。
A.—般情况下.应当平均分配
B.特殊情况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C.继承开始时,第一顺序继承人先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后继承
D.死者生前好友也可继承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 )。
A.配偶B.子女、父母
C.兄弟姐妹D.祖父母一切财产所有权;( )
2.我国通过民事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普遍的做法。( )
A.法定继承和父母子女之间的继承B.遗嘱继承和遗赠C.口头继承和书面继承D.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5.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的第顺序继承人为( ):
A.父母、子女B.兄弟姐妹
八下思想 7课导学案.doc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主备教师:肖雄燕科组长审核:年级组审核:学案小主人:班级:组次:课题第七课城乡直通车课型预习展示反馈学习目标1、了解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影响、理解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
2、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知道统筹发展的主要要求。
3、为缩小城乡差异,培养自己给城里人和农村人提一些合理建议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1、了解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影响、理解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
2、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知道统筹发展的主要要求。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法、事例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学习过程城乡直通车第一、二框题-、自主学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各有和。
城市和乡村各有其其独特的 ________________ 。
2、城里人与农村人在 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_ 、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3、城里人和农村人,说到底,在这个社会上 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大家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对方的 ________ ,改掉自己的_____________ ,我们的国家就会更 ________ ,我们的社会就会更____________ 。
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77,思考城乡之间哪些方面有差异?2、阅读教材P78,思考城乡之间还有哪些差异?3、阅读教材P79,给城里人的建议:给农村人的建议:4、阅读教材P79小讨论回答问题。
三、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一位作家说过:“童年的乡村生活,使我一直向往着热闹的城市,但当我身出热闹喧哗的城市中时,童年的时光又总是让我留恋和怀想!”这说明()A.农村比城市好B.城市和农村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好地方C.城市和农村各有其独特的魅力D.城市比农村要好得多2、提到农村,我们的脑海往往会出现()①蓝蓝的天空②绿油油的农田③宽敞的马路,喧嚣的车辆④幽静的乡间小道⑤青山绿水,鸟[吾香:A.借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3、提到城市,我们会自然地想到()G高耸的居民楼②繁箪吊愤1③梯田层层,果树满坡④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⑤攘攘,万般攒动广血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4、张某在公司当了8年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馈赠继承D。遗赠继承
2.下列不属于我国继承法所确认的遗产范围的是()
A.公民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B.公民正当工作所得到的工资
C.公民向他人发放的高利贷得的利息
D.公民合法的股息,红利、房租等收入
3.下列关于法定继承两个顺序的关系描述没有错误的是()
A.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1.法院为什么判决由晓军的爷爷奶奶、母亲和晓军继承遗产?而小军的姑姑不继承呢?
2.晓军的继承权为什么由其母代理?
3.晓军的姑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承?
互问互答
互听互纠
班级展示
5分钟
请说说晓军家的财产具体如何分配?是平均分配吗?还是应适当照顾一些年迈和年幼的呢?如果晓军父亲有遗嘱那么这些财产又该怎样继承?如果晓军父亲生前曾经由保姆照顾过,遗嘱中给保姆留有财产,这合法吗?
学生总结
教师归纳
拓展提升
5分钟
某大学教授刘某和妻子洪某有两个儿一女,还有一个养女刘婷,儿女们都已成家。2008年6月,刘某因病去世,几个子女为继承遗产争论不休闹上法庭。经查,刘某夫妇有三居室楼房一套,存款90万元,另有刘某亲笔书写并签名、注有年月日的遗嘱一份,上面写明将其5000册藏书赠与好友丁某,将一张20万元的存款单留给刘婷用于其出国留学。
小组代表
交流发言
释疑解惑
2分钟
各组代表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教师点拨
总结提高
2分钟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的相关概念(包括继承人、被继承人、遗产、继承权等),学会运用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判断公民的合法遗产。知道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遗产继承的两个主要方式,了解到遗赠是公民处分遗产的一种方式。在遗产继承发生纠纷时首先要从道德方面学会注重情义,互谅互让,必要时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4.继承方式包括()()。
仔细
阅读
认真
思考
加注
明识
整体阅读
跳读
互助释疑
2分钟
学习小组内互相解疑释惑知识点
互助合作
解疑明识
探究出招
3分钟
1.晓军之父尚未辞世,其遗产能继承吗?晓军家的共有财产,能继承吗?p76
2.晓军父亲的遗产谁有权继承?有没有顺序?p77
组长负责
全员参与
讨论交流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4Leabharlann 钟阅读思考自主
独立
板书设计
5.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该怎么做?P80(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
导学环节
课堂流程
时间控制
任务驱动,问题导学
学法指导
当堂反思
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
2分钟
什么是公民个人的财产?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当死着离开人世后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财产,如何让死去的人在其生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自己的财产,让后来的人能有序的继承,我们就应掌握一些遗产继承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一内容,财产留给谁。
学段
义务教育初中第二学期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思想品德下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第二框财产留给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
⑴案例中哪些人享有对刘某遗产的继承权?
⑵刘某的儿子认为,丁某不是法定继承人,不能获得父亲的藏书;刘婷是养女,不应有继承权,所以父亲的遗嘱无效。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3)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该怎么办?
认真思考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课堂作业
作
业
当
堂
清
3分钟
1.公民徐某有一儿一女,妻子早逝,几年后徐某也因病去世,留下6间房产和5万元钱。按法律规定,房产和5万元钱直接由其儿子和女儿共同继承。这种继承方式属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美德。
教学重点
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途径和继承人。
教学难点
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
学习目标
1.被继承人、继承人、遗产、继承权的含义?P76-77
2.遗产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P76
3.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P77
4.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继承方式及意义?P78
B.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C.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或丧失了继承权,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D.两个顺序继承人同时继承并且份额相等
独立完成
互批互阅
当堂纠错
挑战自我
5分钟
李教授中年丧妻,独自一人将三男两女抚养成人,儿女成家后,65岁的老人有了再婚的念头,但儿女顾及自己的颜面,多次阻挠,为了打消老人这种念头,他们故意冷落老人,几年里他们拒不回家,老人只得请了一个外地小保姆,保姆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五年后老人写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约20万元留给小保姆。请问:这是遗嘱继承吗?老人的遗嘱有效吗?
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导
读
发
现
6分钟
1.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⑴必须是公民()时遗留的财产;⑵必须是公民()所有的财产;必须是()的财产。
2.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享有继承权。
3.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