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常见缺陷
钢构件中常见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钢构件中常见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一、钢焊缝中常见缺陷及产生的原因1、外观缺陷(1)咬边: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不正确,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
(2)焊瘤: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3)、凹坑:焊后在焊缝表面或焊缝背面形成的低于母材表面的局部低洼部分。
(4)、未焊满:由于填充金属不足,在焊缝表面形成的连续或断续的沟槽。
(5)、烧穿: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
(6)、其他表面缺陷①表面成形不良②错边③塌陷④弧坑⑤焊接变形2、气孔: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气孔可分为密集气孔、条虫状气孔和针状气孔等。
3、夹渣: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焊渣。
4、焊接裂纹: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缝隙。
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的长宽比的特征。
5、未焊透: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对对接焊缝也指焊缝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现象。
6.未熔合: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电阻点焊指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二、铸件中常见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1 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
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
2 缩孔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薄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3 疏松在铸件内部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很小的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
4 密集气孔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孔眼。
孔眼不光滑,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着熔渣。
5 热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注要是弯曲形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6 冷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主要是直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钢铁产品常见缺陷

型钢常见缺陷缺陷名称缺陷特征产生原因结疤型钢表面上的疤状金属薄块。
其大小、深浅不等,外形极不规则,常呈指甲状、鱼鳞状、块状、舌头状无规律地分布在钢材表面上,结疤下常有非金属夹杂物。
由于钢坯未清理,使原有的结疤轧后仍残留在钢材表面上。
表面夹杂暴露在钢材表面上的非金属物质称为表面夹杂,一? 般呈点状、块状和条状分布,其颜色有暗红、淡黄、灰白等,机械的粘结在型钢表面上,夹杂脱落后出现一定深度的凹坑,其大小、形状无一定规律。
???(1)钢坯带来的表面非金属夹杂物。
(2)在加热或轧制过程中,偶然有非金属夹杂韧(如加热炉的耐火材料及炉渣等),炉附在钢坯表面上,轧制时被压入钢材,冷却经矫直后部分脱落分层此缺陷在型钢的锯切断面上呈黑线或黑带状,严重的分离成两层或多层,分层处伴随有夹杂物。
?(1)主要是由于镇静钢的缩孔或沸腾钢的气囊未切净。
(2)钢坯的皮下气泡,严重疏松,在轧制时未焊台,严重的夹杂物也会造成分层。
(3)钢坯的化学成份偏析严重,当轧制较薄规格时,也可能形成分层。
气泡(凸包)型钢表面呈现的一种无规律分布的园形凸起称为凸包,凸起部分的外缘比较园滑,凸包破裂后成鸡爪形裂口或舌形结疤,叫气泡。
多产生于型钢的角部及腿尖。
钢坯有皮下气泡,轧制时未焊合。
裂纹顺轧制方向出现在型钢表面上的线形开裂,一般呈直线形,有时呈“Y”形,多为通长出现,有时局部出现。
(1)钢坯有裂缝或皮下气泡、非金属夹杂物,经轧制破裂暴露。
(2)加热温度不均匀,温度过低,轧件在轧制时各部延伸与宽展不一致。
(3)加热速度过快、炉尾温度过高或轧制后冷却不当,易形成裂纹,此种情况多发生在高碳钢和低合金钢上。
尺寸超差(尺寸不合、规格不合)尺寸超差是指型钢截面几何尺寸不符标准规定要求的统称。
这类缺陷名目繁多,大部以产生部位以及其超差程度加以命名。
例工、槽、角钢的腿长、腿短、腰厚、腰薄及一腿长,一腿短。
(1)对工字钢成品孔腿长往往表现在开口腿上,主要由于腰部压下量不够,角钢和槽钢成品孔压下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腿长和腿短。
钢结构工程施工常见缺陷分析及防治

钢结构工程施工常见缺陷及防治措施钢结构建筑因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节约空间、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等多方面特殊的优势,在建设工程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建筑正从工业厂房建筑结构向着多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大型剧场、桥梁结构及办公建筑结构方向发展,至尽,钢结构建筑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构件安装过程的精度和品质是决定整体钢结构质量的关键,往往在钢构件的安装过程中存在诸多违反国家工程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一些制作方法和违规行为,本文对这些违反国家工程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做法和行为作为缺陷进行提出、分析和研究,以引起各施工单位的重视,共同将钢结构行业做精、做强.1. 基础地脚螺栓位置及垂直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由于基础地脚螺栓位置及垂直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导致钢柱安装困难或不能安装;即使采取措施后可以安装,也会影响柱子在基础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基础地脚螺栓位置及垂直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的原因分析如下:1)地脚螺栓预埋时,固定不牢,混凝土浇筑后,振捣时导致地脚螺栓倾斜或位移.2)基础施工测量或放线时有误差.3)图纸设计错误。
避免基础地脚螺栓位置及垂直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的方法:1)用12㎜或12㎜以上钢筋把地脚螺栓焊成箱形,形成一整体,然后放进基础里与模板固定,最后浇筑混凝土。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根据基础设计实际情况,在一块20㎜或20㎜以上厚钢板上,把一个基础的地脚螺栓标出来;第二步:把地脚螺栓孔用磁力钻钻出来;第三步:把钢板放到一平面上.第四步:把地脚螺栓倒立放到孔里,然后用直径为12㎜的圆钢把地脚螺栓焊接成箱形,形成一整体结构;第五步:把形成一箱形结构的地脚螺栓放到基础里,然后与基础钢筋固定一部分。
第六步:把基础的模板支撑牢固,然后把轴线和标高放到模板上。
第七步:按照设计图纸轴线和标高,把地脚螺栓完全固定牢固.第八步:按照此方法全部施工完毕后,进行校验轴线和标高.第九步:确认地脚螺栓位置和垂直度在规范允许偏差之内。
所有钢材常见缺陷及原因

钢材常见缺陷及原因、圆钢1划伤特征:一般呈直线型沟痕,可见沟底,长度由肉眼刚刚可见到几毫米不等,长度自几毫米至几米不等,可断续分布,也可能通长分布。
原因:导卫表面不光滑,有毛刺或磨损严重;滚动导轮不转或磨损严重;翻钢板表面不光滑刮伤;在运输过程中辊道盖板等刮伤。
2折叠特征:沿轧制方向呈直线状分布,外形似裂纹,边缘有时呈锯齿状,连续或断续分布,深浅不一,内有氧化铁皮,在横断面上看,一般呈折角。
原因:前某一道次出耳子;前某道次产生划伤、轴错、轧槽损坏或磨损严重、飞边等;原料表面有尖锐棱角或裂纹。
3结疤特征:一般呈舌形或指甲形,宽而厚的一端和基体相连;有时其外形呈一封闭的曲线,嵌在钢材表面上。
原因:前一孔型轧槽损坏破损或磨损严重;外界金属落在轧件上被带入孔型,压入钢材表面;前一道次轧件表面有深度较大的凹坑。
4耳子特征:出现于成品的两旁辊缝处,呈平行于轴线的突起条状。
有两侧耳子、单侧耳子、全长出耳、局部出耳和周期出耳等。
原因:孔型设计不良,宽展估计过小;成品前料型高度较大;成品孔辊缝小;终轧温度低,宽展增加;成品导板安装不正、尺寸大或磨损严重;横梁或导板盒松动;轧槽更换错误或轧机轴承损坏。
5弯曲特征:有头部弯曲、局部弯曲、全长弯曲等。
原因:出口导卫安装过高或过低;温度不均;上下辊径差过大;冷床不平,成品在冷床上排列不齐,移动速度不一致,翻钢设备不良;冷却水分布不均匀,成品冷却不均;精整操作不良。
6翘皮特征:呈鱼鳞状或分层翘起的薄皮,大部分是生根的,也有不生根的。
原因:导卫装置加工或安装不良,围盘有尖锐棱角,刮伤了轧件表面,再轧后,引起翘皮;输送辊道表面粗糙,刮起伤了轧件表面,再轧后造成翘皮;轧件带有薄耳子;轧槽磨损严重,轧件在孔型内打滑;连铸坯内部有较大的皮下气泡,轧后破裂形成翘皮。
7表面夹杂特征:一般呈点状、条状或块状分布,其颜色有暗红、暗黄、灰白等,机械地粘结在成品表面上,不易剥落,且有一定的深度。
轧钢常见缺陷

2)腰厚、腰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如按孔型设计头部压下量为77—=6.7mm;腰部压下量为16一=1.5mm,如果六孔压下量加大l.5mm,则头部尺寸为75.5mm压下量由6.7mm减少到5.2mm,腰部压下量由1.5mm减少到0,自然头部对腰部有拉伸加之腰部无压下而宽展,所以腰变薄,反之腰部变厚。
(1)因辊式或立式矫直机调整操作不当,将钢轨矫断。
(2)钢质不好,如局部夹杂、偏析,在矫直过程中被矫(压)裂(断)。
3、线材常见缺陷
缺陷名称
缺陷特征
产生原因
耳子
盘条表面沿轧制方向的条状凸起称为耳子,有单边耳子,也有双边耳子。在高速线材轧机(连轧)生产中,最终产品头尾两端很难避免耳子的产生。
1)轧槽导卫安装不正及放偏过钢,使轧件产生耳子。
(1)卫板安装不良,使钢轨产生力偶,形成扭转。
(2)轧件温度不均或压下量不均,造成各部延伸不一致。
(3)矫直机调整不当,钢轨受力偶作用。
(4)在冷却台架上翻钢时因温度较高也会出现扭转。
弯曲
钢轨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呈现不平直的现象叫弯曲,一般呈镰刀形或波浪形,仅在端部的弯曲又叫弯头。
(1)由于重轨的头、腰、底面积相差较大,使轧制、冷却等工序操作易产生弯曲。
(1)钢坯带来的表面非金属夹杂物。
(2)在加热或轧制过程中,偶然有非金属夹杂物(如加热炉的耐火材料及炉渣等),附在钢坯表面上,轧制时被压入钢材,冷却经矫直后部分脱落。
分层
此缺陷在型钢的锯切断面上呈黑线或黑带状,严重的分离成两层或多层,分层处伴随有夹杂物。
(1)主要是由于镇静钢的缩孔或沸腾钢的气囊未切净。
(1)主要因钢坯缩孔部分未切净。
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图谱)及产生原因

科普知识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图谱)及产生原因我们在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试验检测过程中,经常发现材料中存在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缺陷可能直接影响到使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识别缺陷成因及其对构件的影响,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第一部分为“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第二部分为“缺陷图谱”;“图谱”部分是笔者多年收集、整理、编写而成,供大家参考。
(一)钢铁材料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型钢常见缺陷重轨常见缺陷线材常见缺陷中厚板常见缺陷热轧板(卷)常见缺陷冷轧板(卷)常见缺陷镀锌板(卷)常见缺陷镀锡板(卷)常见缺陷彩涂板(卷)常见缺陷硅钢产品常见缺陷露晶带钢表面上可看到隐约可见的晶粒。
(1)CA3线MgO底层含水率较高。
(2)带钢在CA3线过氢化或油污清洗不净。
(3)CB炉露点高。
保护气体中的含氧量高或含有水份。
(4)保护气体供给量不是。
(5)钢卷装CB炉前滞留时间长使MgO含水率增高。
(6)密封不严吸人空气。
二:缺陷图谱图1-8为弯曲试验缺陷,图9-21为拉伸断口图1:刮伤图2:角钢中夹渣分层图3:角钢夹渣分层图4:夹杂分层图5:气泡起层图6:三分层缺陷图7:气泡形成三分层图8:角钢上的缩管分层图9:结晶状断口和星状断口图10:全杯状断口和半杯状断口图11:菊花状断口和燕尾断口图12:燕尾断口和斜断口图13:中心增碳和心部增碳图14:心部增碳图15:表面增碳图16:结晶胎性断口和残余增碳图17:结晶胎性断口和残余缩孔断口图18:残余缩孔断口和残余缩孔图19:缩孔断口和缩孔横截面劈开成二半图20:缩孔断口图21:白点断口和劈开断口。
中型h型钢表面质量缺陷分析与控制

中型h型钢表面质量缺陷分析与控制中型H型钢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由于它的高强度、高刚度和良好的延性能,成为建筑、机械制造的基础材料,在结构受力和装配简单方面有很多优点。
但是,由于使用H型钢表面产生了缺陷,可能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和运行性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对于H型钢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中型H型钢表面缺陷是指因原材料、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等因素,对表面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的不良状态。
由于H型钢表面的本质特性,在涂覆涂料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粗糙度不足、涂层结块、涂层凹坑、涂层脱落等常见缺陷。
研究和控制H型钢表面缺陷的关键是首先了解H型钢表面缺陷的成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H型钢表面缺陷的发展。
针对H型钢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H型钢工艺因素和表面处理因素两个主要方面,这两个方面通常共同影响H型钢表面质量。
H型钢工艺因素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参数和质量控制。
H型钢表面处理因素主要是清洗、涂覆、喷砂等表面处理工艺,缺陷的发生主要由于上述工艺参数不合理或表面处理不当。
如何有效控制H型钢表面缺陷,取决于妥善控制H型钢工艺因素和表面处理因素,并评估其影响。
一般来说,H型钢工艺因素控制主要包括钢料质量控制、热处理工艺、变形工艺等。
H型钢表面处理因素控制主要包括清洗方法的选择、涂覆和喷砂的正确操作等。
此外,提升H型钢表面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检测和评价。
根据H型钢表面的特性,采用有关的技术参数和检测手段,进行表面粗糙度和厚度测量,分析H型钢表面缺陷的程度,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改进H型钢表面处理工艺,提高H型钢表面质量。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H型钢表面质量,从而改善H型钢的使用特性。
H型钢表面缺陷的控制,不但可以提高H型钢表面质量,更可以减少周转件库存,减轻财务负担,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中型H型钢表面质量缺陷的分析和控制,是H型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改善H型钢表面缺陷,可有效提高H型钢质量,从而提升H型钢使用寿命和运行性能,是H型钢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轧钢常见缺陷分析

(2)轧槽错牙或入口导板安装不当,造成轧件某一面缺少金属,再轧时孔型充填不满。
(3)前、后孔磨损程度不一样。
(4)圆轧件弯、扭造成进孔不正。
(5)对于工、槽钢,困钢坯不清理,往往出现结疤掉到闭口腿内,在轧制过程中便会出现周期性的腿尖缺肉。
(1)主要因钢坯缩孔部分未切净。
(2)钢坯中心聚集大量的非金属夹杂物,在轧制中不能使金属焊合。
开裂
钢坯在轧制中,自动裂开称开裂。工业轨尤为多见。
(1)由于钢锭中心部位集中大量气体和非囊属夹杂物所致。
(2)由于钢“内裂”或“穿孔”所致。
过烧
因钢坯加热不当,钢轨表面出现的横向粗糙裂口叫“过烧”。裂口多出现在轨头和轨底侧边,金相观察裂口处金属晶粒粗大。
(1)钢坯带来的表面非金属夹杂物。
(2)在加热或轧制过程中,偶然有非金属夹杂物(如加热炉的耐火材料及炉渣等),附在钢坯表面上,轧制时被压入钢材,冷却经矫直后部分脱落。
分层
此缺陷在型钢的锯切断面上呈黑线或黑带状,严重的分离成两层或多层,分层处伴随有夹杂物。
(1)主要是由于镇静钢的缩孔或沸腾钢的气囊未切净。
(2)矫直机操作调整不良或矫直温度过高。
(3)成品孔出口卫板过低,锯齿磨损太老,垫板太低,在辊道运送速度过快时,碰撞档板等都容易产生弯头。
尺寸超差(规格不合)
钢轨断面几何尺寸不符合标准规定,统称尺寸超差。
其中:钢轨头部超过正偏差的叫头大,超过负偏差的叫头小。轨腰厚度超过正偏差的叫腰厚.超过负偏差的叫腰薄。轨底宽度超过正偏差的叫底宽,超过负偏差的叫底小。轨腰高度超过正偏差的叫腹高,超过负偏差的叫腹低。轨的高度超过正偏差的叫轨高,超过负偏差的叫轨低。断面不与其垂直轴线对称的叫不对称(又叫偏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矫直机调整不当。
弯曲(弯头)
型钢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呈现不平直的现象称为弯曲,一般为镰刀形或波浪形,仅只头部的弯曲叫弯头。
(1)轧机调整(2)出口卫板安装不正确,卫板梁过低或过高。
裂纹
顺轧制方向出现在型钢表面上的线形开裂,一般呈直线形,有时呈“Y”形,多为通长出现,有时局部出现。
(1)钢坯有裂缝或皮下气泡、非金属夹杂物,经轧制破裂暴露。
(2)加热温度不均匀,温度过低,轧件在轧制时各部延伸与宽展不一致。
(3)加热速度过快、炉尾温度过高或轧制后冷却不当,易形成裂纹,此种情况多发生在高碳钢和低合金钢上。
(1)孔型设计不良,轧辊车削不正确及轧机调整不当,使轧件进入成品孔时由于金属量不足,造成孔型充填不满。
(2)轧槽错牙或入口导板安装不当,造成轧件某一面缺少金属,再轧时孔型充填不满。
(3)前、后孔磨损程度不一样。
(4)园轧件弯、扭造成进孔不正。
(5)对于工、槽钢,困钢坯不清理,往往出现结疤掉到闭口腿内,在轧制过程中便会出现周期性的腿尖缺肉。
(3)轧件温度不均匀,使金属延伸不一致。
(4)冷床拉钢小车不同步或滑轨不光滑。
(5)运输辊道速度过快,容易把钢材头部撞弯。
(6)矫直温度过高,冷却后容易产生弯曲。
(7)成品捆扎长短不齐较大。在运输中装卸不当。
(8)堆垛时不按规定进行。
(9)锯片用的太老,也容易产生弯头。
形状不正
型钢断面几何形状歪斜不正,这类缺陷对不同品种各异,名称繁多。如工槽钢的内并外斜,弯腰挠度,角钢顶角大、小腿不平等。
型钢常见缺陷
缺陷名称
缺陷特征
产生原因
结疤
型钢表面上的疤状金属薄块。其大小、深浅不等,外形极不规则,常呈指甲状、鱼鳞状、块状、舌头状无规律地分布在钢材表面上,结疤下常有非金属夹杂物。
由于钢坯未清理,使原有的结疤轧后仍残留在钢材表面上。
表面夹杂
暴露在钢材表面上的非金属物质称为表面夹杂,一般呈点状、块状和条状分布,其颜色有暗红、淡黄、灰白等,机械的粘结在型钢表面上,夹杂脱落后出现一定深度的凹坑,其大小、形状无一定规律。
(3)成品孔入口夹板向孔型一侧安偏或松动。金属挤人孔型一侧辊缝里,产生单面耳子。
(4)成品入口夹板间隙过大或松动,进钢不稳,易产生双面断续耳子。
扭转
型钢绕其轴线扭成螺旋状称为扭转
(1)卫板安装不良,使轧件出孔时受到力偶的作用产生扭转。
(2)两侧延伸不一致,主要是压下不均或辊子有轴向串动。
(3)方、园钢由于入口夹板安装不正确,使钢料进孔不正,造成延伸不一致。
(1)矫直辊孔型设计不合理。
(2)矫直机调整操作不当。
(3)矫直辊磨损严重。
(4)轧辊磨损或成品孔出口卫板安装不良。
(2)钢坯的皮下气泡,严重疏松,在轧制时未焊台,严重的夹杂物也会造成分层。
(3)钢坯的化学成份偏析严重,当轧制较薄规格时,也可能形成分层。
气泡(凸包)
型钢表面呈现的一种无规律分布的园形凸起称为凸包,凸起部分的外缘比较园滑,凸包破裂后成鸡爪形裂口或舌形结疤,叫气泡。多产生于型钢的角部及腿尖。
钢坯有皮下气泡,轧制时未焊合。
(1)钢坯带来的表面非金属夹杂物。
(2)在加热或轧制过程中,偶然有非金属夹杂韧(如加热炉的耐火材料及炉渣等),炉附在钢坯表面上,轧制时被压入钢材,冷却经矫直后部分脱落
分层
此缺陷在型钢的锯切断面上呈黑线或黑带状,严重的分离成两层或多层,分层处伴随有夹杂物。
(1)主要是由于镇静钢的缩孔或沸腾钢的气囊未切净。
尺寸超差(尺寸不合、规格不合)
尺寸超差是指型钢截面几何尺寸不符标准规定要求的统称。这类缺陷名目繁多,大部以产生部位以及其超差程度加以命名。例工、槽、角钢的腿长、腿短、腰厚、腰薄及一腿长,一腿短。
(1)对工字钢成品孔腿长往往表现在开口腿上,主要由于腰部压下量不够,角钢和槽钢成品孔压下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腿长和腿短。
耳子
在型钢表面上与}L型开口处相对应的地方,出现顺轧制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分称为耳子。有单边的,也有双边的,有时耳子产生在型钢的全长,也有局部或断续的,方、圆钢产生较多。
(1)轧机调整不当或孔型磨损严重,使成品前孔来料过大或成品孔压下量过大,产生过充满,多产生双边耳子。
(2)进入成品孔前因事故造成温度过低,进入成品孔时延伸降低,宽展过大,多产生双边耳子。
(2)切深孔切人太深,造成腿长无法消除。
(3)轧辊不水平或有轴向串动,以及800咬入不正,成品孔夹板上偏等都会造成一腿长,一腿短等。
(4)腰的厚、薄主要是成品孔及成品前孔压下量不合理所造成。
划伤(刮伤、擦伤、划痕)
一般呈直线或弧形的沟槽,其深度不等,通长可见沟底,长度自几毫米到几米,连续或断续地分布于钢材的局部或全长,多为单条,有时出现多条。
(1)导卫板安装不当,对轧件压力过大,将轧件表面划伤。
(2)导卫板加工不良,口边不圆滑,或磨损严重,粘有氧化铁皮,将轧件表面划伤。
(3)孔型侧壁磨损严重,当轧件接触时产生弧形划伤。
(4)钢材在运输过程中与表面粗糙的辊道、盖板、移钢机、活动挡板等接触划伤。
缺肉
型钢其一侧面沿轧制方向全长或周期性的缺少金属称缺肉,缺陷处没有成品孔轧槽的热轧印迹,色暗、表面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