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的写法

合集下载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组合材料的方法,也是一种立体表现笔下人、物内在本质的方法,也是一种立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点面结合的内涵点面结合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整体和局部的组合——整体为面,局部为点;二是一般和个别的组合——一般为面,个别为点;三是概括和具体的组合——概括为面,具体为点;四是主与次的组合——次为面,主为点。

二、点面结合的具体类型(一)整体与局部的组合1.先整体,后局部。

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过程中,作者可以先对描写的对象进行整体记述,然后再聚焦这个人或事物的一个或几个局部,进行详细刻画——整体为面,局部为点,是典型的“先面后点”的写法。

例如:一只凶猛的黑熊突然从树丛里窜了出来。

两米多的身长,三四百斤的体重。

平常看似蠢笨的形体,在发怒的一瞬间,就像一发出膛的重型炮弹,呼啸着冲了过来。

两只眼睛,闪着摄人心魄的凶光。

高高扬起的熊掌,凝聚的力量,足以把一个人一下子拍成肉泥。

这一段描写黑熊的文字,就是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点面相结合写法。

先描绘整个灰熊——面,后集中描写它的两只眼睛和熊掌——点。

二者结合,就把黑熊的凶猛表现的淋漓尽致。

2.先局部,后整体。

这种写法的表现原理和先整体后局部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先后顺序做了调整,是典型的“先点后面”的写法。

例如:一只凶猛的黑熊突然从树丛里窜了出来。

两只眼睛,闪着摄人心魄的凶光。

高高扬起的熊掌,凝聚的力量,足以把一个人一下子拍成肉泥。

两米多的身长,三四百斤的体重。

平常看似蠢笨的形体,在发怒的一瞬间,就像一发出膛的重型炮弹,呼啸着冲了过来。

3.详略结合式。

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

例如:难忘的元旦晚会(片段)下午一点整,三年六班庆元旦文艺会演在一片欢呼声中准时拉开了序幕。

“第一个节目,由我们班的‘金嗓子’郭晓宇为大家演唱——故乡的云”,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来雷鸣般的掌声。

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点面结合的写法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它通过将重点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使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以下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几点建议:1.明确“点”和“面”的关系:在运用点面结合写法时,首先要明确“点”和“面”的关系。

一般来说,“点”是指具体的人物、事件或细节,而“面”则是指整体的背景、氛围或概括性的描述。

通过将“点”和“面”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展现事物的全貌。

2.突出“点”的细节描写: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对“点”的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事件或事物的特征。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个性特点。

3.概括“面”的整体情况:在描述“面”时,要注重概括整体情况。

通过对整体背景、氛围或概括性的描述,让读者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例如,在描述一个场景时,可以从环境、气氛、人物等方面入手,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整体氛围。

4.注意过渡和衔接:在运用点面结合写法时,要注意过渡和衔接。

要通过恰当的过渡和衔接,将“点”和“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章结构。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先从整体背景入手,再具体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

5.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在运用点面结合写法时,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例如,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突出“点”的细节描写;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来丰富“面”的描述;可以通过抒情、议论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总之,运用点面结合写法需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整体情况的概括相结合,同时要注意过渡和衔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
开国大典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盛典,通过点面结合的写法可以更加生动地描述这一盛事。

在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中,既要准确描述开国大典的重要节点,又要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细节和场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当欢乐的钟声响起,庄严的国旗冉冉升起,整个开国大典的氛围都显得热烈而庄严。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描绘开国大典的重要节点,来突出整个盛典的历史意义。

比如,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是开国大典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

他们庄重的口吻、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心和信心。

除此之外,开国大典还包括了盛大的阅兵式。

在阅兵式上,列队整齐的官兵们以铁军般的步伐走过,彰显出国家军队的威风和实力。

飞机编队划过天空,彩烟绽放,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开国大典还有文艺表演环节。

舞蹈、歌曲、乐器演奏等节目热烈而欢快,在节日的氛围中彰显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整个开国大典的意义和影响。

开国大典是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国家自信、国家力量展示的平台。

通过开国大典,国家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崛起和进步,也进一步巩固了国内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

以上就是关于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的写法的文档内容。

通过描绘盛况、突出重要节点、展示细节和总结意义,我们可以使得文章内容丰富生动,贴合任务标题,并且语言简洁流畅。

同时,文章内容中不涉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的作文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的作文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的作文学校运动会可热闹啦!那场面,就像过年一样喜庆。

操场上,彩旗飘扬,同学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你瞧,跑步比赛马上就要开始啦!
运动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跑道,那眼神,仿佛是要去战场冲锋陷阵的战士。

“砰!”发令枪响了,只见他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我们班的小李同学跑在最前面,他的步伐又大又稳,双臂有力地摆动着。

哎呀,不好!后面的同学追上来啦!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握紧拳头,大声喊:“小李,加油!小李,加油!”其他同学也跟着喊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

再看整个跑道上,所有的运动员都在拼命地跑着。

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但谁也没有放弃。

这场景,不就像一群勇敢
的小狮子在争夺领地吗?
在操场的另一边,跳远比赛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有个同学跳得可远啦,就像一只青蛙猛地一跳。

大家都忍不住“哇”地叫出声来。

扔铅球的场地也围了好多人。

那个大块头同学,他举起铅球,脸憋得通红,然后用力一扔,铅球飞了出去。

这力气,难道不像大力士吗?
跳绳比赛也很精彩呢!同学们的绳子甩得呼呼响,就像飞速旋转的风车。

整个运动会,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拼搏。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在操场上跑来跑去,为同学们加油助威,嗓子都喊哑了,可心里特别高兴。

这就是我们的运动会,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充满了欢笑和汗水。

这就是我看到的运动会,一个让我热血沸腾的运动会,一个让我永远难忘的运动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点面结合的写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点面结合的写法

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
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
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
歌声真好听。
点(特写)
如何进行点面结合的描写?
一个中心 切合文章主题
点:点描写就是对场景中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
着重于抓住个别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 动等进行比较详细的描写。
看,我们班的王磊同 学的表现可好啦!他双脚 紧紧地蹬着地,好像被钉 子钉在地上一样,他的脸 涨得通红通红的,嘴里大 吼着,拼尽全力往后拔, 脸上还流着汗水呢!
谢谢大家!
面:面描写就是对整个场景总的概括的描绘。
着重于场景的总体面貌、场景气氛、人物的 表现进行勾勒 。
点面结合 就是把“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
概括性描写在一段文中有机结合。
点:详细描写 突出重点
面:概括描写 顾及全局
小练笔——用点面结合法描写拔河比赛片段
随着“嘟”的一声哨响, 比赛开始了。
同学们摆好了姿势,身 子往后倾,双手像铁钳似的, 用力抓住麻绳。绳中间的红 绸带一会儿移向我们队,一 会儿又移向对方队。双方互 不相让。此时,我方队员一 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 得通红,有的人咧着嘴在较 劲,所有人都双手紧握绳子 铆足劲儿向自己方向拉。
文段赏析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 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 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 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 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面(全景)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 上册
点面结合的写法
什么是场面描写

写景中的点面结合【精选】

写景中的点面结合【精选】

燕?这一切,自然都有迷人之处,然而
我最喜欢的是那小小的露珠!

走向大自然
你心里烦恼吗?你身体疲倦
• 吗?走向大自然吧!让大自然美丽
• 的风景,洗去你的烦恼,驱走你的
• 疲倦。
二、对比开篇法
• 例文: 初春的夕阳 人们都喜爱观赏朝阳,无不赞叹太阳升起
时候的壮观景象。但古往今来,人们对落日的 观赏,描绘、吟咏却比较少。虽然古人也曾留 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夕阳无限 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但是总写得有些萧 瑟之感。
写景中的点面结合法

作文指导
什么是点面结合法
就是把总体和局部结合起 来的写作方法
读例文 学写法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 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野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 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 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 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着它的脊梁, 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 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 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 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 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 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 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 都要比桑椹好得远。
例文分析
先(略)写全景:百草堂 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 鸣蝉、黄蜂、叫天子。
再(详)写局部:泥墙根 一带的油蛉、蟋蟀、蜈蚣、 斑蝥;何首乌、木莲、覆 盆子。
点面结合的一般写法
一、采用先总后分的结 构;
二、交代清楚观察点、 观察的方位;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例文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例文

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例文点面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巧,它通过点出特定的细节,然后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一个例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走进了一家小咖啡馆。

咖啡香气扑鼻而来,熟悉的爵士音乐从音箱中传出,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我点了一杯拿铁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

透过窗户,我可以看到街道上的人们匆忙地走过,他们有的匆匆忙忙,有的悠闲自在。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我能够更好地描绘咖啡馆的氛围和周围的环境。

咖啡端上来了,一股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

我轻轻品尝着咖啡的滋味,滑过舌尖的是一丝苦涩和浓郁的咖啡味道。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咖啡的味道和口感。

我环顾四周,发现咖啡馆的墙上挂满了各种艺术品。

一幅幅油画展示了不同的主题,有的是美丽的风景,有的是抽象的艺术作品。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出咖啡馆的装饰和独特的艺术氛围。

我拿出笔记本,开始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在这个温馨的环境中,我感到放松和舒适。

咖啡馆里的人们有的在谈笑风生,有的专注地读书或工作。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我能够描述出不同人们的行为和心情。

在咖啡馆度过的时光非常愉快。

我喝完了咖啡,准备离开。

走出咖啡馆时,我感到一丝舍不得。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使读者能够体会到我对咖啡馆的留恋之情。

通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我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咖啡馆的世界。

通过描写细节,读者能够感受到咖啡馆的氛围、咖啡的味道和人们的行为。

这种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之,点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手法,通过描绘细节和整体的关系,使文章更加生动。

无论是描写一个场景,还是描述一个人物,都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质量。

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句子

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句子

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句子以下是 6 条符合要求的句子:1. 咱就说这操场上,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啊!瞧,这边一群人在踢球,那场面热火朝天的,每个人都像燃烧的小宇宙。

再看那边几个女生在跳绳,如同欢快的小鸟。

这整个操场不就是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卷嘛!(例子:你想想过年时的集市,是不是也是这般热闹,充满各种不同的场景。

)2. 你看这个班级呀,如同一个小小的世界。

有的同学在埋头苦读,简直就是知识的小海绵在疯狂吸收;有的同学在叽叽喳喳聊天,那欢乐劲儿让人忍俊不禁。

这就是点与面的完美结合呀!(例子:好比一个花园,有努力绽放的花朵,也有随风摇曳的小草。

)3. 她呀,在舞台上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她那优美的舞姿是那么吸引人,这就是那个突出的点呀。

而整个舞台上的其他演员和绚丽的灯光、背景,共同构成了那震撼的面。

哇哦,太精彩了!(例子:这就好像一场盛大的宴会,总有那么一两个耀眼的宾客成为焦点。

)4. 这家超市里面,哇,人可真多!收款台前排队的人群像一条长龙,这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面。

再看那个在货架前认真挑选商品的老爷爷,不就是一个独特的点嘛。

这样的场景真让人感到生活的气息浓厚啊!(例子:类似一个热闹的广场,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个体。

)5. 这座城市啊,高楼大厦林立是它的面,而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就像灵动的音符。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呀!(例子:如同一个交响乐团,乐器的合奏是面,而那个出色的独奏者就是点。

)6. 那片森林里,郁郁葱葱的树木是广阔的面,而偶尔出没的可爱小动物就是让人惊喜的点。

这不是很神奇吗!(例子:想想我们的生活,平淡的日常是面,偶尔的小确幸就是点。

)我的观点结论:点面结合能让我们更全面、生动地感受到一个场景或事物的特点和魅力,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之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面结合的写法
【概念】
“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

“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

【语段欣赏】
走进车站,人潮涌动,沉闷的空气让人呼吸不过来,一个并不宽敞的车站将近容纳了几百人。

我坐在车站的一个角落里,看到无数的人头在攒动,目光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身上。

她衣衫褴褛,佝偻着那沉淀着岁月的身躯,艰难前行。

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箭步如飞,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匆匆地走了。

一个年轻人过来了,看着老人脏兮兮的衣服,捂着口鼻,快速地走了。

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过来了,瞟了一眼老人凌乱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冷笑了一声,扭着那婀娜的身躯走了。

一位农民工过来了,他将老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最近的座位上,把手里的矿泉水也递给了她,似乎又说了什么,然后带着最朴实的微笑走了。

看到这里,心里悲喜交加。

悲,是因为老人受到了无尽的委屈;喜,是因为这世上仍然有爱在传承。

下课了,老师扯着嗓子布置今天的作业,满座学生仅十余人听着,其余人早已开始成就自己的大业了。

一时间教室百态尽收眼底:二分之一者问老师留了哪些作业,四分之一者冲向WC。

其余人在关注着任君杰开办的小型演唱会。

此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片沸腾。

哎呀,还真有点派头,偶像小天王任君杰大显身手,拿着扫帚当吉它,一只荧光笔当麦克风,开始表演了。

他清了清嗓子,暗示为他伴奏的铁哥们准备出场。

老韩像鬼魂一样悠然飘来接过“吉他”。

“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飞翔……”呵,还真是神气十足,任君杰的个子比较矮,在人群中像个跳蚤,他越唱越起劲,自我陶醉得把眼睛都闭上了,像获胜的将军走过凯旋门一样。

“谢谢大家……”,自恋使他的声音十分响亮。

他把头一甩,摆出一个沉思者的造型。

他的“铁杆粉丝”十分兴奋,“再来一个!”“偶像!签名!”喝彩声、起哄声把课间十分钟推向了高潮。

叮铃铃!上课了,喧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像澎湃的潮水开始退潮了。

同学们回到座位上,由于课间十分钟使大家紧张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缓冲,同学们又聚精会神地去迎接新的课堂。

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声,比赛开始了。

同学们摆好了姿势,成“工”部式,用脚顶着脚,勾住脚;身子住后倾,双手像只铁钳似的,用力抓住大麻绳。

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狮队,互不相让。

此时,我方的队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叫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的方向拉。

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

我的手都拽红了,脖子憋得通红,两只手像刀割一样疼,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我咬紧牙关,忍着疼痛,心想: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松,要赢,一定要赢。

比赛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还是使劲地拔着,越拔手上就越“狠”,我们的腿不断地往后移,越挪越远,红领巾从中点慢慢地向我们这边移近。

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雄鹰队胜了。

课代表拿着试卷,刚进教室门,同学们立刻蜂拥而至,好像是狗仔队见着了寻觅已久的大明星。

课代表随即淹没在人群之中。

“曾琴,98分!”“哇!!”教室里一片惊叹。

曾琴满脸笑容的拿到试卷回到座位。

拿到试卷的人,有的伸长脖子到处问:“你考了多少分?”;有的语带讽刺夸奖别人:“你考得好好哦!”;还有的后悔的说:“早知道就不该改答案呀!”。

最后)拿到试卷的林小雨,不断摆头,似乎在后悔不已,又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怀疑老师将分数算错了,翻着卷子,念念有词的算分,结果丝毫不差。

他气得把试卷揉成一团,觉得不妥,又打开,这时试卷就像泡菜坛子里的咸菜一样。

他“唉”的一声趴在了桌上。

“死得惨哦”,“看来不怎么样”,他后面的同学小声议论,“回去有笋子炒肉吃了”……在分数的指挥下,同学们奏出了喜怒哀乐的乐章。

诗歌中的点面结合写景: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

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可见:“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