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性学习——涂改液的危害

合集下载

涂改液危害性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涂改液危害性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涂改液危害性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涂改液的危害性的调查研究设计者姓名杨斌所在学校绿洲小学所教年级四~六研究学科科学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使用涂改液的时候,尽管适用的是标有“环保型”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时涂改液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探究下去。

2、课题的意义:为了学生的健康,让学生真正认识涂改液,从体验开始,引起他们心灵的震撼,最终合理试用或远离涂改液。

3、课题介绍备制定一系列调查、实验方案,从各方面了解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知识与技能:1、学生确定要收集的资料,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了解修正液的成分及其危害。

2、初步懂得远离修正液有利于健康。

3、学生设计实验,学会写实验设计方案,学会写实验报告,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充满喜悦感、成功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分析,发展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社会交际能力。

3、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验对象的付出、牺牲,感到惋惜,形成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拒用改正液的意识。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根据设计好的各类表格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上网搜集资料、科学实验考证等具体方式开始着手研究。

2.数据汇总,做好分析总结(附研究表格)3.根据成果展示模版框架,做好后期的成果展示及汇报工作。

1.指导进行问卷调查2.指引学生正确有效的进行网上资料搜集3.指导学生正确安全的做好研究实验4.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处理数据和总结4课时八、总结与反思这次实验,让学生自我设计,动手操作,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学生实验的热情高涨,相当投入,不仅很好地验证了修正液的危害,引起情感的共鸣,还学会向有经验的人交流,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研究涂改液对人体的危险

研究涂改液对人体的危险

研究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初一(8)班6刘萍茹25林静36梁泳仪一、提出问题:涂改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谓是“遍地开花”。

难道它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让人放心用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调查显示,涂改液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那么,究竟涂改液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哪个品牌的涂改液危害大?二、我们的方案:①准备十二片叶子②购买两支不同品牌的涂改液【这里用晨光和真彩品牌的】③把树叶分成三组,每组四片;A组不涂涂改液,B组涂晨光,C组涂真彩④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变化⑤等待7天三、过程:1.首先到附近小区捡起一些嫩叶。

2.然后挑出12片大小差不多、同一类别拿回家放在阳台,并贴好标签。

3.把12片嫩叶分成3组,每组各4片,1组涂上真彩品牌的涂改液,一组涂上晨光品牌的涂改液,最后一组不涂任何涂改液。

4.等待7天,看看哪组嫩叶更快变成枯叶。

就可以说明哪个品牌的涂改液危害更大,与没有涂改液的叶子做出一个对比。

5.每天坚持照相、做好记录,并与前一天的叶子做好对比。

四、实行:每组序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类别真彩品牌晨光品牌无任何涂改1.第一天我们把树叶放在桌子上面,一共三组,每组四片叶子。

我们还贴好了标签,以便日后不会混淆。

我们真彩涂改液和晨光涂改液平均涂在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树叶上面。

头一天的叶子并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如旧。

2.第二天我们依然如旧照相、观察,但叶子还是没有任何变化。

(第一天) 3.第三天继续去观察,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顺便把标签画深色一点。

(第二天)4.第四天可见晨光牌的树叶根已经发黄。

而真彩牌的树叶没变化,但不够晨光牌的黄,而无涂改的没有任何变化。

(第三天)(这一张是晨光牌缩小图)(第四天)5.第五天今天,晨光牌的树叶已经枯萎,变黄,而真彩牌的树叶只是稍微比晨光牌的要好。

没有被涂改的树叶依然如旧,没有变黄,枯萎。

6.第六天这一天,树叶有明显的变化。

首先看真彩牌的,真彩牌的已经枯黄得十分厉害,而晨光牌的不但枯萎还开始变皱。

研究课题:涂改液

研究课题:涂改液

实验案例
• • 1、据调查,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 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部分产品散

• • •
发出的刺鼻气味对人体有害。 2、近几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推出轻工业标准《修正液QB2655-2004》和国家标准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21027-2007》来对修正液市场进行规范,对产品中苯、氯 代烃(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等)和铅、镉、汞等八大重金属含量限值作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对苯的要求是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 3、在很早的时候,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曾经在一位化学教 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 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为了验证该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 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 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有5分钟,小 白鼠就变得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实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 观察。5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 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鲜明对比。A停止实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 失,一切恢复正常。 4、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工商局都会对文具质量进行抽检,并将检验结果公之于 众。从公布的结果来看,不合格产品比率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不合格产品也都出自于 不知名的小厂家。 5、2008年,深圳消委会对市场上销售的17家企业20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 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其中有18个牌号的产品 的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可检出的下限。 6、由于知名厂商通过技术改进,如今修正液配方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已经很少,味道 也低了许多; 但还是有少量的利益熏心的黑心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而不用环保原料,致 使产品质量低劣、气味刺鼻

关于使用修正液的危害研究性课题报告2000字范文

关于使用修正液的危害研究性课题报告2000字范文

关于使用修正液的危害研究性课题报告2000字范文篇一:涂改液的成分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涂改液的成分、危害及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学校:高明一中课题成员:麦韵锐研究结论以前涂改液中有机溶剂包括甲基环己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甲烷、甲苯、对二甲苯、苯及苯的同系物和卤代烃等化学物质,现在的涂改液中有机溶剂主要含甲基环己烷和苯及其同系物等。

除此之外,涂改液中还含有铅、镉、汞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涂改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这些物质也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2000年11月16日,《武汉晨报》报道一位湖北潜江学生在使用涂改液时,不慎将其液体溅入眼中,造成左眼接近失明;2022年7月8日,央视国际东方时空报道了一起在广西桂林发生的小女孩误食涂改液事件,小女孩食道被严重烧伤,进食十分困难。

我国首部有关学生文具安全规定的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将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将明确规定涂改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对涂改液中的铅、镉、汞等有害物质含量做了强制性的规定,对于有机溶剂苯的含量规定每公斤不超过10毫克,并且不得含有氯代烃。

共发现了近二十个品牌的涂改液,但许多牌子的涂改液就连最基本的成分标识都没有,更甭说标有警告提示如禁止食用等,有的也写得很简单,更有甚至全用韩文、日文、英文等写,完全不符合涂改液的国家标准。

期间还发现一类标着“无毒环保型”令人感到可笑的产品。

在购买者中,大部分是商场周围学校的中小学生,大多数学生购买时比较认可白雪、晨光、真彩等品牌。

3. 第三小组设计的调查问卷(见附件二)涵盖了小学和初、高中的所有年级的学生,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其中小学34人,初中86人,高中200人。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30%以上的学生赞成使用涂改液,还有30%的同学觉得无所谓;有23%的学生经常使用涂改液,70%的偶尔使用;71%以上同学不知道涂改液的成分;只有78%的同学知道涂改液有危害。

高一研究性学习

高一研究性学习

探究修正液的危害高()班组长:组员:探究任务:一、修正液的成分二、修正液的危害及实验三、正确使用方法一、修正液的成分1、修正液(又称涂改液、立可白、涂改液)是一种白色不透明颜料,涂在纸上以遮盖错字,干涸后可于其上重新书写。

修正液传统上用小瓶子来包装,瓶盖附带一支小扫帚或者三角形的。

发泡塑胶浸在改错液里面。

由于修正液挥发性极高(亦即干涸得快),未用完的修正液留在瓶里容易变得太浓稠而难以使用。

因此,修正液制造商通常也会附带售卖稀释剂。

修正液在发明文字处理器之前,让打字或写作变得更加方便。

近年开始出现笔型的修正液,笔里面装有弹簧,将笔尖按在纸张上可泵出改错液,这比扫型的更能平均地涂出修正液,也不会像瓶装的容易干涸。

2、修正液成分的主要溶剂可分为三类:三氯乙烷(C2H3Cl3、CH3CCl3)、甲基环己烷(C7H14)、环己烷(C6H12)3、易燃,快干致死破坏臭氧层误食毒性轻4、刺激部位眼睛皮肤呼吸道粘膜系统5、吸入造成的危害轻-中度中度轻-中度6、大量吸入时造成急性中毒- 造成急性中毒7、中毒症状可致癌、引起心臓痉挛头痛、呕吐、昏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二、修正液的危害及实验1、据了解,早在199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向未成年人发出消费警示:注意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莫让涂改液“涂改”孩子的健康。

经有关专家检测,涂改液一般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辅料是钛白粉和香精。

这些物质均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特别是气态对二甲苯被人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引起头痛、嗜睡、恶心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等则会侵害人体的神经系统,会引起困倦头晕、神志不清、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等,吸入量过多时,可引起全身不适、抽搐、呼吸困难,抢救不及时将对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据报道,有些同学在做作业时,经常使用修正液涂改,以致吸入那些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

有些同学为寻求快干,用手去擦拭未干的表面,结果将液体粘在皮肤上。

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还把修正液当成玩具,互相挤射,倘若液体进入人眼,后果将不堪设想。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性学习——涂改液的危害研究性活动:涂改液的危害与清理课题研究意义:涂改液又称“改正液”、“修正液”、“改写液”,是一种普通文具,目前很多中小学生都在使用这类文具。

但是涂改液有很大的一种刺激性气味,为此想研究这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以及如何清理,从而使同学们减少使用量,并且可以清理课桌椅上的残留涂改液。

课题研究原因:涂改液目前逐渐被广大的学生使用,但是却有一种很大的刺激性气味,联想到化学上许多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并且很多课桌椅上存有许多学生用涂改液乱涂乱画的痕迹,所以想研究其是否对人体有害并且想办法清理课桌椅上的痕迹。

课题理论依据:《化学:选修5》、网上资料课题研究目标:了解涂改液的成分、及其危害;了解方便清除涂改液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题研究小组成员:高二学生课题研究方法:资料研究法、观察记录法、实验探究法课题研究步骤:1.上网查找了解涂改液的有效成分;2.实验了解涂改液的危害性;3.实验找出清理涂改液的有效方法可行性分析:涂改液市场都出都有,另外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咨询老师、实验对比。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步骤一:上网查找涂改液的有效成分:经过查找发现:传统的涂改液内的主要成分含有钡、铅等重金属的钛白粉,而溶剂则是以苯、氯乙烷(C2H3Cl3、CH3CCl3)、甲基环己烷C7H14)、环己烷(C6H12)等大量有机化学液体兑而成的稀溶液。

在查找成分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也发现了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为此课题组再查找相关书籍比较分析了涂改液的三种有机溶剂的危害对比,即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

步骤二:实验涂改液的危害性为了能够明白涂改液对于人的生长发育及身体机能的危害,课题组特意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课题组取60颗大小、外观、形态相似的刚发嫩芽的绿子,每20颗一组种植,分甲、乙、丙三组,甲清水浇灌,乙组用含有少量涂改液的水浇灌,丙用含有大量的涂改液的水浇灌,每两天记录一次。

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

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
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加剧臭氧层空洞,极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加剧臭氧层空洞,极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修正液毒性探究小实验
把草皮平均分成二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把草皮平均分成二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把一样多的修正液和水,分别倒在草皮上, 把一样多的修正液和水,分别倒在草皮上,隔 12小时观察一次 12小时观察一次。 小时观察一次。 结果: 结果: 次数 浇修正液的草皮 正常的草皮 1 茎部微黄 正常 2 黄色增大 正常 3 叶片中间枯萎 正常 4 死亡 正常
题后感想
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合作,也提 高了实践能力。大家一起努力取得成功。 我门也进步了不少。 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的:同学之间就是应 该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我们大 家才会取得成功。
修正液的危害
对二甲苯长时间的使用可以不可以对肝脏、肾脏 等等造成长时间的慢性的危害,甚至于有的少数 的孩子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等症状。二氯乙烷、 三氯乙烷、四氯乙烷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非常明 显的刺激,总是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 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全身上下不太舒服。 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 中毒,从而危 害人体健康,如长时间使用此类产 品,将会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调查结果
10%的人对修正液满意。 10%的人对修正液满意。 40%的人对修正液比较满意。 40%的人对修正液比较满意。 50%的人对修正液不满意。 50%的人对修正液不满意。
调查结果
50%的人几乎全知道修正液的成分。 50%的人几乎全知道修正液的成分。 30%的人知道一些修正液的成分。 30%的人知道一些修正液的成分。 20%的人不知道修正液的成分。 20%的人不知道修正液的成分。
研究建议

有关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的研究性学习报告3500字

有关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的研究性学习报告3500字

篇一: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研究性报告韶关市田家炳中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班级:高二(5)班指导老师:张伍生课题组成员:肖振超,朱俊辉,黄星炤,刘靖康。

一 .研究背景涂改液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产品之一,它可以将任何字迹覆盖得无影无踪,大大提高了我们作业的质量,但多数同学在使用涂改液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怪怪的气味,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和恶心。

好奇心和责任感使我们决定以“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作为此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

二 .研究途径通过查阅报刊、互联网、访问、调查问卷等形式三、研究目的现在修正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使用着,可以说是“人人手有修正液”。

但是,对于修正液的毒性和危害性,我们又知道多少呢?为了向广大同学们宣传修正液的危害性,我们小组就做了如下的研究性专题报告。

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1.确定分工:收集资料:朱俊辉实地调查:黄星炤、刘靖康整理资料:肖振超2.制定计划:第一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来了解涂改液的主要成分,写出成份报告。

第二周:通过对金鱼、草皮的毒性实验证明涂改液的危害第三周:结合实验结果,并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涂改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四周:设计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目前使用涂改液的情况。

第五周:整理调查问卷,并写出分析报告。

(2)实施阶段按照分工,各成员定期工作,并将搜集回来的资料逐一整理,做好有关实验,填写好活动记录、写好有关报告。

五、研究成果: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修正液的成分报告:2修正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环乙烷和二甲苯等物质。

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

我们使用修正液时闻到的那一阵刺鼻的气味,就包含有这些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除此以外,修正液中还含有铅、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二)总结:(利害分析及建议)修正液,尽管它对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多大好处,但在现今繁重的功课中,它仍是学生重要的修改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活动:涂改液的危害与清理
课题研究意义:涂改液又称“改正液”、“修正液”、“改写液”,
是一种普通文具,目前很多学生都在使用这类
文具。

但是涂改液有很大的一种刺激性气味,
为此想研究这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是否对
人体健康有害,以及如何清理,从而使同学们
减少使用量,并且可以清楚课桌椅上的残留涂
改液。

课题研究原因:涂改液目前逐渐被广大的学生使用,但是却有一
种很大的刺激性气味,联想到化学上许多有刺激
性气味对人体有害,并且很多课桌椅上存有许多
学生用涂改液乱涂乱画的痕迹,所以想研究其是
否对人体有害并且向办法清楚课桌椅上的痕迹。

课题理论依据:《化学:选修5》、网上资料
课题研究目标:市场上销量较好的涂改液
课题研究内容:了解涂改液的成分、及其危害
了解方便清除涂改液的痕迹
课题研究方法:资料研究法
观察记录法
实验探究法
课题研究步骤:1.上网查找了解涂改液的有效成分
2.实验了解涂改液的危害性
3.实验找出清理涂改液的有效方法
可行性分析:涂改液市场都出都有,另外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咨询老师、实验对比。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步骤一:上网查找涂改液的有效成分:
经过查找发现:传统的涂改液内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钡、铅等重金属的钛白粉,而溶剂则是以苯、
三氯乙烷(C2H3C l3、C H3C C l3)、甲基环己烷
(C7H14)、环己烷(C6H12)等大量有机化学液体
调兑而成的稀溶液。

在查找成分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也发现了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
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
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
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为此课题组再查找相关书籍比较分析了涂改液的三种有机溶剂的危害对比,即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

步骤二:实验涂改液的危害性
为了能够明白涂改液对于人的生长发育及身体机能的危害,课题组特意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
取60颗大小、外观、形态相似的刚发嫩芽的绿豆种子,每20颗一组种植,分甲、乙、丙三组,甲组用清水浇灌,乙组用含有少量涂改液的水浇灌,丙组用含有大量的涂改液的水浇灌,每两天记录一
实验二:蚯蚓存活实验
课题组找来了3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修正液一瓶、12只蚱蜢。

把每只汽水瓶均匀分成上、下两部分,取下半部分做瓶罩,再分别贴上标签,分甲、乙、丙三组。

再在瓶罩上打上小洞,目的是为了让蚱蜢呼吸到适量的氧气,同时也是为了不让修正液体很快的挥发掉,依次减少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

然后把瓶罩放在桌面上,取下甲、乙两只瓶的瓶盖,再分别滴入5滴、15滴修正液,丙瓶不滴。

最后把蚱蜢分
实验结果:滴入5滴修正液的蚱蜢,15分钟后不会爬动了,滴入15滴的蚱蜢10分钟后死了,没滴过修正液的蚱蜢安然无恙。

步骤三:找出清理最适合清理涂改液的方法通过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老师指点以及上网查找,课题组发现了一下几种试剂对清楚涂改液有较好效果:75%丙酮溶液、洗甲水、风油精。

由上述表格可知:在清理涂改液方面,75%的丙酮溶液是最好清理涂改液的试剂,但是考虑到实用性方面洗甲水和风油精比丙酮容易更加容易得到,但是洗甲水对人体是有微量毒性的,因此风油精是此次课题研究中找到的最好的去除涂改液痕迹的试剂。

以上三个实验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所有内容
详细结论见课题研究报告
化学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日常发现涂改液会散发出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对此,展开了本次课题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了涂改液对人体的大致危害以及清理的办法,具体的结论如下:
首先在通过图书馆查找、上网查找和咨询老师等方式了解到,涂改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钡、铅等重金属为主的一种钛白粉、其有机溶剂一般为苯、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

并且了解到无论是其固态成分还是液态溶剂,对人的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有着许多的不利影响。

通过上网了解到其危害: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因此,我们设计了几个实验来显示其危害:
首先以绿豆种子发芽成长为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得到:相同的外界环境下,在清水浇灌下的绿豆能够正常成长,而在涂改液的稀溶液中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在第十天左右出现了,至于在涂改液的高浓度溶液中则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其不再生长、死亡,破坏了植物的正常发育。

所以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到的是,涂改液能够抑制、破坏大部分的生物正常发育和生长,可能对人的身体发育有严重的不良影响。

随后我们又做了一个有关蚱蜢的对比实验,以此来了解涂改液会发的气体对生物的活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将蚱蜢分了三个组,一个为对照组,另外的两个中一个滴了5滴,另一个滴了15滴,突出量的不同。

最后实验结束时没有滴加涂改液的组的蚱蜢无现象;在5滴的组中蚱蜢表现异常,甚至抽搐不在爬动;而滴加了15滴的组中,蚱蜢全部都在10分钟左右的时候死亡。

说明涂改液对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着许多不利影响,并且会使其轻微中毒,其现象与课题组所找的资料显示的接近。

对此,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得到论证:涂改液对人体有着许多的不利影响,人体一旦长时间或过多的接触涂改液,将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或发生急性的呼吸道、耳鼻喉科的疾病。

所以我们现今在没有找到涂改液成分替代品的情况下最好是减少使用涂改液的量,特别是避免长时间的使用,不要使身体直接接触。

在了解到涂改液的危害后,课题组成员提出如果周围存在涂改液应如何清除的问题。

对此,课题组根据日常所学的化学知识及咨询老师后得到的部分知识,再次做了一次实
验,一次来比较哪种溶液更容易去除涂改液的痕迹。

参加实验的溶剂为75%的丙酮溶液、洗甲水和风油精。

课题组用三种不同的有机溶剂对课桌、布料、手上三处进行清洗,并进行对比,发现:75%丙酮容易在去除涂改液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因为难以得到等原因难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洗甲水表现的是比较均衡的,但是洗甲水本身就有一定的微毒,所以不能得以推广,最后课题组发现风油精在去除方面表现比较明显,并且无毒、易得,所以平时如果身体不慎接触到涂改液或者是周围有涂改液的痕迹,都可以使用涂改液去除。

随后我们了解到风油精是有药物有效成分、香料和有机溶剂组成的,其有机溶剂较为容易去除涂改液。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大家明白到了涂改液的危害及去除方法,都表示自己将不再使用涂改液,并劝阻周围的同学使用,发现了涂改液也会尽快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