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药效学

合集下载

2 药效学

2 药效学
第二章 药物效 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
药物 机体原有机能 抑制
惊厥
麻痹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局部作用-未入血
(一)按作用部位分
吸收作用-入血后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D+R
DR
E
D--药物 R--受体 DR--药物与受体复合物 E--效应 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内在活性:药物引起效应的能力 激动剂--亲和力+内在活性 拮抗剂--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药物其他作用原理(自学)
• 一、改变理化性质-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 二、影响酶的活性-如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 酶 • 三、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如维生素 • 四、影响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如抗甲 亢药 • 五、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 六、影响免疫功能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过于敏感发 生的危害性反应、甚至死亡。
(1)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因使用剂量过大 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 系统功能。 (2)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长期用药因药 物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常损害肝、肾、造 血器官、内分泌器官。
特殊毒性(special toxic reaction), 也称“三致反应”, 是药物损伤细胞遗 传物质所致的特殊 毒性作用或潜在性 毒性作用 致癌 (carcinogenesis)、 致畸 (teratogenesis)、 致突变 (mutagenesis)
3.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所残 存的生物效应。如催眠药次晨嗜睡 4. 反跳现象(withdrawal reaction)又称停药 反应 用药过程中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使原有疾 病加重的现象。

药理学第2章 药效学

药理学第2章 药效学

Type II (Antibody-dependent cytotoxicity)
1. opsonization of the host cells whereby phagocytes stick to host cells by way of IgG, C3b, or C4b and discharge their lysosomes
2 . 非竞争性拮抗 ①最大反应降低 ②曲线不平行右移
二、药物作用机制
(一) 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主要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
1、改变渗透压 如口服硫酸镁,静注甘露醇。 2、脂溶作用 如乙醚。 3、络合作用 如二巯基丁二酸钠。 4、改变 pH 值 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
Opsonization During Type-II Hypersensitivity
IgG reacts with epitopes on the host cell membrane. Phagocytes then bind to the Fc portion of the IgG and discharge their lysosomes.
4. 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药热等。
Type I (IgE-mediated or anaphylactic-type)
Type- I Hypersensitivity: Production of IgE in Response to an Allergen
Type- I Hypersensitivity: Allergen Interaction with IgE on the Surface of Mast Cells Triggers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第2 中药药效学

第2 中药药效学

H
5
此外,作用平和,不产生明显偏热、偏寒反 应的药,又称为平性。但实际上仍略有偏温、 偏凉的不同。故一般仍称药性有四气,而不称 五气。
H
6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代劳动人民认为凡能 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能治 疗寒证的药物,便认为属热性或温性药。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功能治疗 热证的中药多属寒、凉药。
• 此外从质地来看,花、叶及质轻的药材多能 升浮,种子、果实、质重的药材多能沉降。
H
32
2 归经的现代研究
•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归”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部位。 • “经”是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归经是指中药对机
体脏腑经络选择性的作用。
H
33
• 祖国医学认为每一证候都是脏腑、经络发病 的表现,故将治疗某脏腑经络病证的药物就归入 某经。如黄连可泻心火,故入心经。
• (2)量效和时效关系;
• (3)毒副作用大小;
• (4)与同类药比较,在药效与毒副反应上有何特点或优 点等。临床前药理研究须为临床验证提供有说服力的 药效与毒理数据。中药复方新药药理研究的方法以整 方研究为主。
H
44
• 4.揭示复方配伍关系 • 5.探索药效物质基础
H
45
二、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
H
34
(1)归经与药效作用及部位相关性研究
• 通过对429味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其归 经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有明显 的规律性联系,而且这种相关性与中医理论 基本一致。 如:具有抗惊厥作用的钩藤、天麻、全蝎、 蜈蚣等22味中药均入肝经。
H
35
• 止血作用的仙鹤草、白及等21味药入肝经率 85.8%,与肝为藏血器官有关。 • 止咳作用的中药杏仁、百部等18味,化痰作 用的中药桔梗、前胡、远志等23味,平喘作用的 中药麻黄、地龙、款冬等13味,入肺经率分别为 100%、100%和95%,与肺主呼吸,为贮痰之器 一致 。

【课件】第二章药效学ppt

【课件】第二章药效学ppt

(4)停药反应: •
某药治疗某病达到了很好的疗效
突然停药——原有的病症加剧。 (也叫反跳)
高血压—可乐定—降压—突然停药— 血压上升;
(5)变态反应:
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也 称• 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病人多见
轻:皮疹、药热——停药后可消失—— 青霉素、磺胺;
重:过敏性休克——青霉素——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抢救——皮试;
剂量越小、浓度越低,强度或效价越大
效应
环戊噻嗪 •
氢 氯
噻 嗪
呋 塞 米

噻 嗪
剂量
效能与效价区别
效能: 反映药物的• 内在活性 效价: 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大小
两者之间不能等同
•5、治疗指数( T.I ):药物作用安全性

TC50 T.I=
EC50
LD50 或
ED50
≥3

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安全
•——用量效曲线来表示
效应(E)

剂量(D)
1、量:药物的剂量
•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能引起效应 的剂量或浓度;
• 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 极量:药典规定临床上允许使用的最大
治疗量(烈性或有毒),小于最小中毒 量; • 治疗量: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最小中 毒量(极量)的剂量范围; • 常用量: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量;
• (2)半数致死量、半数中毒量:引起 一半动物死亡或中毒的剂量或浓度, LD50、TD50
3、效能:药物产 生• 最大效应的 能力,称效能(EMAX)
增加药物的剂量不再引起效应的增加
效应(E)

Emax
剂量(D)
4、强度(效价):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重难点:1.药效学的概念和内容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3.不良反应的概念和种类4.药物的量效关系5.试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名词解释:药效学、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作用、受体、激动药、阻断药、量效曲线、效能、效价强度、最小有效量、极量、常用量、最小中毒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范围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目的意义:阐明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助于新药设计。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药理效应: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

兴奋:功能增强。

如咖啡因等。

抑制:功能降低。

如巴比妥类等。

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松节油、普鲁卡因吸收作用(全身作用):抗生素2.直接作用(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在适当的剂量时对某一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很少发生或几乎不发生作用,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治疗作用的基础。

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则副作用多。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DS):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

药物选择性作用的原因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不同;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不同组织代谢酶的分布和活性有较大差别;受体在组织器官的分布数量和类型不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不能消除病因,又称治标。

危重病例重要,起效快。

如:剧痛引起休克,镇痛药;高热引起惊厥,解热镇痛药。

对因治疗:消除致病因子,又称治本。

起效慢。

如:抗生素。

原则:急则治其标(对症),缓则治其本(对因),标本兼治。

不良反应: 药物防治疾病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有损害的作用。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

第二章药效学

第二章药效学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用药以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
与毒性反应的区别
与剂量和疗程无关。 与药理作用无关。 不可预知。
不良反应的其他表现形式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 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 果。治疗矛盾,治疗作用引起的。 三致作用:致畸胎、致突变、致癌。 特异质反应:服用个别药物出现的特殊反 应。
但是,仅用治疗指数评价药物 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缺陷。如图 2-4所示,A、B 两药的治疗指 数相同,但实际上A 药比B 药 安全。因为A 药在95%和 99%有效量时,即ED95 和 ED99 时没有动物死亡;而B 药在ED95 和ED99时分别有 10%和20% 的动物死亡。因 此,还应参考安全范围评价药 物的安全
激动剂(agonist,Ag) 亲和力,=1.0 拮抗剂(antagonist,Ant) 亲和力,=0 部分激动剂(partial agonist) 亲和力,0<<1
竞争性拮抗剂
某些拮抗剂与激动 剂相互竞争与受体 结合,可降低激动 剂与受体结合的亲 和力,但不降低内 在活性,此类拮抗 剂称为竞争性拮抗 剂。 Emax不变 曲线右移

药 物 作 用 的 双 重 性 防治作用 (治病)

预防作用 如接种乙肝疫苗 治疗作用 如抗菌,降压
不良反应 (致病)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 应、依赖性等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
种属差异:不同种的动物对药物反应不同 种族差异:不同人种对药物反应不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2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2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清开灵颗粒 清开灵胶囊 清开灵片 清开灵软胶囊 清开灵滴丸
同注射液
同注射液
温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 烦躁不安,咽喉肿痛, 舌红或绛,苔黄,脉数, 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 感染症
example 药材
胆酸、猪去氧胆 酸、珍珠母、栀 子、水牛角、板 蓝根、黄芩苷、 金银花
清开灵由8味药材组成,鉴定了9类 40多种有机成分和10余种无机元素 组分

问题:给药方案、采血时间、含药血清的 处臵、添加方式等 含药脑脊液进行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效观察明显优于含药血清

(3)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芯片技术

采用中药DNA和RNA技术、基因技术、基 因工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以及基因组 学与蛋白组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去阐 明中药及其复方的分子作用机制
(4)与色谱、波谱技术相结合 谱效关系研究
2.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
中药毒理学 药性理论 配伍关系 物质基础
防治作用 不良反应
3.研究方法

实验药理学方法 正常动物、器官、组织、
细胞、亚细胞、受体

实验治疗学方法 疾病和中医证的动物模
型、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受体

临床药理学方法 健康自愿者或患者
合理利用动物模型

剂量达阈 值方产生 效应
药物浓度/剂量
4.作用缓慢、温和
5.作用相对不稳定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植物药研究思路
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药特色
植物药(天然药物)研究思路
(Raw opium)
(Opium tincture)
(Poppy)
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药特色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临床用药经 验为基础 中药复方研究,以药探理,如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 与中医临床相结合

第02章+药效学基础

第02章+药效学基础
20
唾液分泌↓
口干 扩瞳 心率↑ 心率↑ 解痉
21
阿托品
(Atropine)
抑制瞳孔括约肌 解除迷走神经对 心脏的抑制 内脏平滑肌松弛
(2)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Toxicity) 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而发生的不 良反应。严重,可预知, 良反应。严重,可预知,可避免 。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致癌 (Carcinogenesis) 致突变 (Mutagenesis)
22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定义:用药后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 定义:用药后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 特点:多为剂量过大所致,常表现为心 特点:多为剂量过大所致, 血管、呼吸功能的损害。 血管、呼吸功能的损害。
23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 定义: 定义:有的在长期使用蓄积后逐渐产生 的毒性反应。 的毒性反应。 特点:多表现为肝、 特点:多表现为肝、肾、骨髓的损害。 骨髓的损害。
碘分布于甲状腺比其他组织高1万倍。 碘分布于甲状腺比其他组织高1万倍。
不同组织酶的分布和活性差别大, 不同组织酶的分布和活性差别大,药物在不同组 织的代谢速率不同 组织中受体分布不均一, 组织中受体分布不均一,不同组织受体分布的数 量和类型存在差异
13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定义: 定义:指药物一方面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或病理 过程,达到防治疾病或改善生产性能的效果, 过程,达到防治疾病或改善生产性能的效果,称 为治疗作用或有益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 治疗作用或有益作用。另一方面, 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损伤等反应, 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损伤等反应,称为 不良反应或有害作用。 不良反应或有害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 D+R k2 DR
α E
比较两药效应强弱时: 比较两药效应强弱时: 若内在活性相同,则取决于亲和力大小; 若内在活性相同,则取决于亲和力大小; 若亲和力相同,则取决于内在活性大小。 若亲和力相同,则取决于内在活性大小。
THL
HAVE A REST
间接作用 局部作用
药物作用范围
range of drug action
全身作用 systemic action
THL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 drug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selectivity of drug action
?
选择性的特点 选择性高,针对性强,作用范围小 选择性高,针对性强,
药物与受体
受体与配体 受体的特性 受体的类型 受体动力学
receptor and lig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ceptor type of receptor dynamics of receptor
THL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 drug 药物对机体细胞的 初始作用, 初始作用,是动因
THL
治疗作用
therapeutic action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治疗剂量时发生的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副作用是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
注 意 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相互转化 副作用是药物的选择性低所致 副作用症状较轻一般不需处理
THL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 drug 不良反应的类型
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催眠药所致的“宿醉”现 催眠药所致的“宿醉” 象 包括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
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耐 受 性
tolerance
包括快速耐受和慢速耐受
THL
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环磷腺苷( 环磷腺苷(cAMP) ) 肌醇磷脂( 肌醇磷脂(phosphatidylinositol) )
药物与受体
Drug & receptor
两种能力 亲和力 内在活性
受体反应动力学 affinity intrinsic activity
药物分类
完全激动药 full agonist 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 拮抗药 antagonist 占领学说 occupation theory 速率学说 rate theory 二态模型学说 two-state model theory
随着剂量的增大,选择性降低 随着剂量的增大,
选择性的原因 化学结构
药物浓度
受体分布
THL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 drug
药物的临床效果
clinical effect of drug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 对症治疗 symptomatic treatment 副作用 side effect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THL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 drug 不良反应的类型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机体敏感、剂量过大或用药 机体敏感、 时间过长时, 时间过长时,药物对器官组 织产生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

急性毒性(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 急性毒性(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
甾体激素、 甾体激素、甲 状腺激素受体
THL
药物与受体
Drug & receptor
细胞内信息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 第一信使
first messenger
多肽类激素、 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 细胞外信使物质。 细胞外信使物质。激活特异性受体而 引起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变化。 引起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变化。 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 生的信息分子。将信息增强、分化、 生的信息分子。将信息增强、分化、 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 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产生特定生理 或药理效应。 或药理效应。 环磷鸟苷( 环磷鸟苷(cGMP) ) 钙离子( 钙离子(Ca2+)
characteristics
THL
药物与受体
Drug & receptor
G蛋白耦联受体
生物胺、激素、 生物胺、激素、 神经递质受体
离子通道受体 受体类型
type of receptor
N型胆碱受体、 型胆碱受体、 型胆碱受体 GABA受体 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胰岛素、 胰岛素、生长 因子受体
细胞内受体
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excitation inhibition
THL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 drug
直接作用 药物作用方式
fashion of drug action
direct action indirect action local action
依 赖 性
dependence
包括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
THL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 drug
药物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action
物理化学机制 影响酶的活性 作用于离子通道 基因治疗 作用于受体
THL
药物与受体
Drug & receptor
受体
receptor 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能 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 识别某种特异生物活性分子并 与之结合、 与之结合、通过信号转导系统 产生相应生物效应的功能蛋白
配 体
ligand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 如内源性神经递质、激素、 质,如内源性神经递质、激素、 自体活性物质, 自体活性物质,外源性药物等
型 慢性毒性(器官损害及“三致” 慢性毒性(器官损害及“三致”作 用)
THL
药物作用和效应
Essential action & effect of drug 不良反应的类型
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某些药物引起少数过敏 体质者产生的免疫反应
特 点
与给药剂量及途径无关 与原有药物效应无关 停药后多样症状可消失 有 反应的药物应
THL
药物与受体
Drug & receptor
灵敏性 特异性 饱和性 竞争性 可逆性 多样性 调节性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saturability competitivity reversibility multiple variation regulativity
受体的特性
THL
受体学说
思考题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药物作用两重性? 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什么是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
THL
G蛋白耦联受体 蛋白耦联受体
离子通道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细胞内受体
THL
药物与受体
Drug & receptor
药物与受体结合
受体反应动力学 binding of drug & receptor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THL
目 录
药物作用和效应
药物的作用方式 药物的作用范围 药物作用选择性 药物的临床效果 药物的作用机制
fashion of drug action range of drug action selectivity of drug action clinical effect of drug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