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课后达标检测精编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三节 民族 课后作业精品课件—人教版(八上)地理(17张)

第一章第三节 民族 课后作业精品课件—人教版(八上)地理(17张)

(2)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 人。从图上可以看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___内__蒙__古___自治区、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____青__海____省以及东北三省等。 (3)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____青__海____省、四川省的西部 等。 (4)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的好处。

6.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 竟是与 群体相 通的, 所以个 体的理 解中也 有普遍 性。理 解作为 现实的 行为具 有通向 实践的 品格, 艺术品 正是通 过理解 走向现 实,并 在生活 中发挥 作用的 。不是 别的, 正是理 解擦亮 了艺术 品的生 命之光 。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子 ”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子” 字有着 鸟飞形 象的暗 示,成 为一个 表现生 命的单 位。

2.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 美价值 仅仅是 一种可 能的存 在,只 有通过 阅读, 它才转 化为现 实的存 在,因 此对作 品的接 受具有 艺术本 体的意 义,也 就是说 ,接受 者也是 艺术创 作的主 体之一 。

3.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海德格 尔提出“ 前理解 ”,即 理解前 的心理 文化结 构,这 种结构 影响着 理解。 理解不 可能是 文本意 义的重 现,而 只能是 文本与“ 前理解 ”的统 一。
C. 秋千
D. 马术
13. 到广西桂林旅游,可能看到体现当地风俗活动的是( C )
A. 蒙古族摔跤 C. 壮族高跷球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后习题精编及参考答案(适用2020天津中考)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后习题精编及参考答案(适用2020天津中考)

初中物理课后习题精编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时间及测量1. 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2. 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3. 一天等于多少秒?4. 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图1.1-8)。

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 s 的摆吗?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填空: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___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___是运动的。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水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这是为什么?4.我国自1984年4月8日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

同步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为什么?它绕地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1. tsv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2. 有些公路旁每隔1 km 就立着一个里程碑。

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3. 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 用时6 s ,后50 m 用时7 s ,小明前、后50 m 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4.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0 0分 0 2 济南西 09:32 09:34 1小时32分 406千米 3 南京南 11:46米 11:48 3小时46分 1 023千4上海虹桥 12:55米 终点站 4小时55分 1 318千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 ,用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 ,通过公式___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含答案)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C3.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 点、乙从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 图像如图4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C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C .乙到达P 点时,甲离Q 点6米D .甲到达Q 点时,乙离P 点2米4.().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5.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6.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Bts v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7.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A8.(多选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C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9.下列各图中,表示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的是CA. B. C. D.10.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速度单位的是AA. m/sB.mC.sD.kg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B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13..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后习题(含答案)21.下列判断符合实际的是CA .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50㎝-160㎝之间B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在10g -20g 之间C .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0m/s —1.4m/s 之间D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在30℃—35℃之间 2.下列估测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B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 .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C .人的拇指宽约为l0mD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kg3.国际田联110m 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很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BA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 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B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 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C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 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D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 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4.下列数,直不符合实际隋况的是DA .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1NB .泰州地区夏季的气温可以达到35℃以上C .一名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约0.6mD .刘翔跑完110m 栏全程用时约8s5.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BA .3m/sB .30m/sC .300m/sD .3000m/s 6.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 .航模飞行器以11m/s 的速度飞行B B .汽车以50km/h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 跑完全程D .从30m 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7.某同学对下面四个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BA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410CB .人不行的速度约为1.1m/sC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只有36VD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1s 约为70次8.右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 ,则D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9.下列几个描述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C10.甲、乙两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D11.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新教材中图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检测能力提升: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解析

新教材中图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检测能力提升: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解析

[学考合格练]下图为某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2.提高该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解析:第1题,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的大小由短板决定。

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水资源。

其他资源较多,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

第2题,提高该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

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

答案:1.B 2.C下表为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部分资料表。

据此回答3~4题。

项目地区年生物(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青海、西藏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矿产资源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④气候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3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

第4题,青藏高原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河漫滩土壤肥沃,气温相对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

答案:3.A 4.D下图是澳门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城区(A、B、C)人口数量规划图。

据此回答5~6题。

5.规划围海造陆新区人口数量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水资源B.交通便捷度C.新区面积D.科技水平6.为提高各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A.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B.增加居住建筑密度,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增加居住建筑高度,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D.建立便捷交通系统,促进内外交流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区面积越大,人口越多,故影响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新区的土地面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1章 3 课后提升训练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1章 3 课后提升训练

第一章 31.学习统计学的小丽和几个同学在某超市对8:00~10:00进出超市的顾客人数进行记录,通过对若干天记录数据统计,发现8:30~9:00的人数最多.总人数中女的比男的多20个百分点,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45~8:46这1 min内的人数一定高于其他1 min的人数B.8:45时进来的一定是个女的C.8:45时进来女的可能性大D.某一天在8:30~9:00的0.5 h内的人数一定多于其他0.5 h 的人数【答案】C【解析】统计规律是大量事件表现出来的规律.对于个别事件只是一种偶然,故C正确.2.关于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所以气体很容易被压缩B.气体之所以能充满整个空间,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内自由移动C.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所以气体分子间根本不存在相互作用D.气体分子间除相互碰撞外,几乎无相互作用【答案】C【解析】气体分子间距离大,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很微弱,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能自由运动,故A、B正确;尽管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但并不是气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正确.3.如图所示,横坐标v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f(v)表示各等间隔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的是( )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D.曲线④【答案】D【解析】根据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可知,某一速率范围内分子数量最大,速率过大或过小的数量较少,曲线向两侧逐渐减少,曲线④符合题意.D正确.4.(多选)教室内的气温会受到室外气温的影响,如果教室内上午10时的温度为15 ℃,下午2时的温度为25 ℃,假设大气压强无变化,则下午2时与上午10时相比较,房间内的( )A.空气分子密集程度减小B.空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C.空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D.空气质量减小【答案】ABD【解析】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平均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冲击力将变大,但气压并未改变,可见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一定减少,故A、D、B正确;温度升高,并不是所有空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C错误.5.(多选)小刚同学为了表演“轻功”,用打气筒给4个相同的气球充以相等质量的空气,然后将它们放置在水平木板上,再在气球的上方平放一块轻质塑料板,如图所示.小刚同学在慢慢站上轻质塑料板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气球一直没有破裂.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内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重力而产生的B.气球内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C.球内气体分子间的分子力约为零D.气球内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分布规律不变【答案】BCD【解析】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产生的,与分子的重力无关,故A错误,B正确;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约为10-9m,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认为是零,故C正确;温度不变,因此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分布规律不变,故D正确.6.(多选)对一定量的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 )A.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B.当体积减小时,N可能减小C.当温度升高时,N不一定增加D.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答案】BCD【解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相碰的分子数N既与分子密度有关,还与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分子密度增加,但若温度降低,分子平均速率变小,N也不一定增加,A错误,B正确;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若体积增大,分子密度减小,N也不一定增加,C正确;当气体压强不变,则器壁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不变,由于温度变化,平均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冲力变化,N只有变化才能保持压强不变,故D正确.7.(多选)对于气体分子在某个方向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些方向上多,在某些方向上少B.分子在某个方向上的运动是由分子的受力决定的C.分子的运动方向具有随机性,对大量分子而言朝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D.分子的运动方向随时改变【答案】CD【解析】分子的运动方向由初速度和分子碰撞的合外力共同决定,大量分子的运动具有统计规律.8.下列对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及解释错误的是( )A.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的间距较大,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十分微弱B.大量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不断地发生碰撞,而且碰撞频繁C.由于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在某一时刻向任一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故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D.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速率有大也有小,但分子的速率却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答案】C【解析】气体分子间距一般都大于10r0,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A正确;大量气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的热运动,且分子间碰撞频繁,B正确;分子沿各个方向无规则热运动的机会是均等的,C错误;分子热运动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D正确.9.气体压强和通常所说的大气压强是不是同一回事?若不是有何区别与联系?解:因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一般很小,由气体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极小,可忽略不计,故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碰撞器壁产生,大小由气体的密度和温度决定,与地球的引力无关,气体对上下左右器壁的压强都是大小相等的.大气压强却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紧紧包围地球而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如果没有地球引力作用,地球表面就没有大气,从而也不会有大气压.地面大气压的值与地球表面积的乘积,近似等于地球大气层所受的重力值,大气压强最终还是通过分子碰撞实现对放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B组·能力提升10.(多选)图甲为测量分子速率分布的装置示意图,圆筒绕其中心匀速转动,侧面开有狭缝N,内侧贴有记录薄膜,M为正对狭缝的位置.从原子炉R中射出的银原子蒸气穿过屏上S缝后进入狭缝N,在圆筒转动半个周期的时间内相继到达并沉积在薄膜上.展开的薄膜如图乙所示,NP,PQ间距相等,则( )A.到达M附近的银原子速率较大B.到达Q附近的银原子速率较大C.到达Q附近的银原子速率为“中等”速率D.位于PQ区间的分子百分率大于位于NP区间的分子百分率【答案】ACD【解析】根据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中间多,两头少”特征可知:M 附近的银原子速率较大,故A、C正确,B错误;PQ区间的分子百分率最大,故D正确.11.(多选)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但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都接近某个数值,其余少数分子的速率都小于该数值B.高温状态下每个分子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下所有分子的速率C.高温状态下分子速率大小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大D.高温状态下大多数分子对应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下大多数分子对应的速率【答案】CD【解析】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分子速率大小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大,高温状态下大多数分子对应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下大多数分子对应的速率,A、B错误,C、D正确.1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密闭容器,甲中装有与容器容积等体积的水,乙中充满空气,试问:(1)两容器各侧壁压强的大小关系及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容器容积恒定)(2)若让两容器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容器侧壁上所受压强将怎么变?解:(1)对甲容器,上壁的压强为零,底面的压强最大,其数值为p =ρgh(h为上下底面间的距离).侧壁的压强自上而下,由小变大,其数值大小与侧壁上各点距上底面的竖直距离x 的关系是p =ρgx.对乙容器,各处器壁上的压强大小都相等,其大小决定于气体的分子密度和温度.(2)甲容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器壁各处的压强均为零.乙容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器壁各处的压强不发生变化.13.在宇宙飞船的实验舱内充满CO 2气体,且一段时间内气体的压强不变,舱内有一块面积为S 的平板舱壁.如果CO 2气体对平板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垂直撞击平板形成的,假设气体分子中各有16的个数分别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运动,且每个分子的速率均为v ,设气体分子与平板碰撞后仍以原速反弹.已知实验舱中单位体积内CO 2的摩尔数为n ,CO 2的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求:(1)单位时间内打在平板上CO 2的分子个数;(2)气体对平板的压力.解:(1)单位时间内打在板上的分子数N =[vt ·S]·n·N A t ×16=16nSN A v. 分子碰后原速率反弹由动量定理可知Ft =mΔv,单位时间内F =m·2v t (Nt)=16nN A vS×M N A ×2v=13nMSv 2.。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限时检测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限时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一、选择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1.命题p:2n-1是奇数,q:2n+1是偶数(n∈Z),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或q为真B.p且q为真C.非p为真D.非q为假解析:由题设知:p真q假,故p或q为真命题.答案:A2.已知命题p:∀x∈R,x>sin x,则p的否定形式为()A.綈p:∃x∈R,x<sin x B.綈p:∀x∈R,x≤sin xC.綈p:∃x∈R,x≤sin x D.綈p:∀x∈R,x<sin x解析:命题中“∀”与“∃”相对,则綈p:∃x∈R,x≤sin x.答案:C3.已知命题:p∧q为真,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綈p)∧(綈q) B.(綈p)∨(綈q)C.p∨(綈q) D.(綈p)∧q解析:∵p∧q为真,∴p与q都为真,∴綈p,綈q均为假,故p∨(綈q)为真命题.答案:C4.(2011·汕头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命题“若am2<bm2,则a<b”的逆命题是真命题B.命题“∃x∈R,x2-x>0”的否定是“∀x∈R,x2-x≤0”C.命题“p∨q”为真命题,则命题“p”和命题“q”均为真命题D.已知x∈R,则“x>1”是“x>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x∈R,x2-x>0”为特称命题,则它的否定应为全称命题,即“∀x∈R,x2-x≤0”.答案:B5.(2011·大连质检)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x∈R,x4>x2;②若p∧q是假命题,则p,q都是假命题;③命题“∀x∈R,x3-x2+1≤0”的否定是“∃x∈R,x3-x2+1>0”.A.0 B.1 C.2 D.3解析:①x =0时,x 4>x 2不成立,①为假命题;②若p ∧q 是假命题,则p ,q 至少有一个是假命题,②不成立,为假命题;③正确.答案:B6.已知命题p :∃x ∈R ,(m +1)(x 2+1)≤0,命题q :∀x ∈R ,x 2+mx +1>0恒成立.若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A .m ≥2B .m ≤-2或m >-1C .m ≤-2或m ≥2D .-1<m ≤2 解析:若p ∧q 为假命题,则p 与q 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①若p 假q 真,则⎩⎪⎨⎪⎧ m +1>0,m 2-4<0⇒-1<m <2; ②若q 假p 真,则⎩⎪⎨⎪⎧ m +1≤0,m 2-4≥0⇒m ≤-2; ③若q 假p 假,则⎩⎪⎨⎪⎧m +1>0,m 2-4≥0⇒m ≥2. 综上可得:m ≤-2或m >-1.答案:B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5分)7.已知命题p :“∃x ∈R +,x >1x”,命题p 的否定为命题q ,则q 是“________”; q 的真假为________.(填“真”或“假”)答案:∀x ∈R +,x ≤1x假 8.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写出命题“若对任意实数x 都有f (-x )=f (x ),则f (x )为偶函数”的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所给命题是全称命题,其否定为特称命题.答案:若存在实数x 0,使得f (-x 0)≠f (x 0),则f (x )不是偶函数9.已知p (x ):x 2+2x -m >0,如果p (1)是假命题,p (2)是真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因为p (1)是假命题,所以1+2-m ≤0,解得m ≥3,又因为p (2)是真命题,所以4+4-m >0,解得m <8,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m <8.答案:3≤m <8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5分)10.用符号“∀”与“∃”表示下面含有量词的命题,并判断真假.(1)不等式x 2-x +14≥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 (2)存在实数x 0,使得1x 0-2x 0+3=34. 解:(1)∀x ∈R ,x 2-x +14≥0恒成立. x 2-x +14(x -12)2≥0,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2)∃x 0∈R ,使得1x 20-2x 0+3=34. ∵x 2-2x +3=(x -1)2+2≥2,∴1x 2-2x +3≤12<34故该命题是假命题.11.分别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并判断真假.(1)相似三角形周长相等或对应角相等;(2)9的算术平方根不是-3;(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解:(1)这个命题是p ∨q 的形式,其中p :相似三角形周长相等,q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因为p 假q 真,所以p ∨q 为真.(2)这个命题是綈p 的形式,其中p :9的算术平方根是-3,因为p 假,所以綈p 为真.(3)这个命题是p ∧q 的形式,其中p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q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因为p 真q 真,所以p ∧q 为真.12.已知命题p :“∀x ∈[1,2],x 2-a ≥0”,命题q :“∃x 0∈R ,x 20+2ax 0+2-a =0”,若命题“p 且q ”是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由“p 且q ”是真命题,则p 为真命题,q 也为真命题.若p 为真命题,a ≤x 2恒成立,∵x ∈[1,2],∴a ≤1.若q 为真命题,即x 2+2ax +2-a =0有实根,Δ=4a 2-4(2-a )≥0,即a ≥1或a ≤-2,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2或a =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3节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3节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

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课时追踪训练 ]一、选择题 (每题最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F()1.关于电场强度 E = q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F知,若 q 减小为原来的1/2,则该处电场强度变为原来的2 倍A. 由 E = qQ2成反比B.由 E = k r 2知, E 与 Q 成正比,而与 rQC. 由 E = k r 2知,在以 Q 为球心、 r 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电场强度均相同D. 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就是该点所放电荷碰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分析: 因 E = F/q 为电场强度定义式,而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只由电场自己决定,与可否引入试试电荷及q 的大小、正负没关,故A 错; E = kQ2是点电荷 Q 的电场中各点电r场强度的决定式,故 B 对;因电场强度为矢量, E 相同意味着大小、方向都相同,而在选项 C 中所述球面上各处 E 方向不相同,故 C 错;因所放电荷的电性不知,若为正电荷+ q ,则 E 与+ q 受力方向相同,否则相反,故D 错。

答案: B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电场线为直线的电场是匀强电场B.在电荷+ Q 所产生的电场中, 以+ Q 为球心, 半径为 r 的球面上各点电场强度QE = k 2r都相等,故在这一球面上的电场为匀强电场C. 当一个点电荷 q 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时,它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D. 正点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在匀强电场中必然沿电场线运动分析: 电场线为直线的电场不用然是匀强电场,如正点电荷或负点电荷的电场线均为直线,但都不是匀强电场,A 错;B 项中,可是电场强度大小相等,而方向各不相同,故不是匀强电场, B 错;电场力 F =Eq ,在匀强电场中, E 的大小、方向均不变,故F 大小、方向也不变, C 对;若正点电荷有一与电场线成某一夹角的初速度,就不会沿电场线运动,D错。

答案: C3.如图 1 甲所示中, AB 是一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图乙则是放在电场线上向由a、b 处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与所受电场力大小间的函数图像A 指向B 为正方向,由此可以判断()(F -q 图像 ),指定电场方图 1A. 场源可能是正电荷,地址在 A 侧B.场源可能是正电荷,地址在 B 侧C. 场源可能是负电荷,地址在 A 侧D. 场源可能是负电荷,地址在 B 侧分析:由 F= qE 和图乙知, q 相同时 b 点电场力较大,故场源电荷地址在 B 侧,由于检验电荷电性不确定,应选B、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5内蒙古包头测评)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 体,其加速度a 、速度V 、位移x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 度为零,则A 、B 、C 、D 四个选项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的是 t= 0时刻,初速 ( )a/{ln •評)1 : 4J 4 1C D解析:选C.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是指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发生改变. 为位移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往复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 A 错误;B 为速度一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则 B 错误;C 为加速度一时间图象,由图 象可知,0〜1 s 内物体正向匀加速运动,1〜2 s 内物体正向匀减速运动,2 s 末速度减为0,2 3s 内物体又正向匀加速运动,依次变化运动下去,运动方向始终不变,则 C 正确;D 为加 速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0〜1 s 内物体正向匀加速运动,1〜2 s 内物体正向匀减速运 动,2 s 末速度减为0,2〜3 s 内物体反向匀加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 D 错误. 2. (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 v — t 图 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 0时位于x =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 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 x= 3 m B. x= 8 m C. x = 9 m D. x = 14 m解析:选B.质点前4 s 内沿x 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可由v — t 图象中的“面积”数值表 示,则对应位移 XL (2 + ;产2 口 = 6 m.同理可得5 s 〜8 s 内的位移(沿x 轴负方向运动)x 2 2 + 4 X 1 =— m=— 3 m.又知初位移 X 0= 5 m.则当t =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x =x 0 + x 1 + x 2= 8 m,选项 B 正确.3.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 赛车能够追上另 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 此 则下列图象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 解析:选C.v — t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图 A 中a 赛车的 位移一直大于b 赛车的位移,A 错误;图B 和图D 中a 赛车的位移一直小于 b 赛车的位移, B 、D 错误;图C 中b 赛车在20 s 时追上a 赛车,C 正确.4. (2014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 示,该质点( )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解析:选D.本题应从图象入手,分析质点的运动.A .在第1秒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速度方向未改变,A 错误.课后达标检测、单项选择题v — t 图象如图所示,B.在第2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加速度方向未改变,C.在前2秒内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不为零,C错误.D .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质点的位移为零,故两时刻位置相同,D正确.5. (2013高考海南卷)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 v — 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B错误.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在0〜£时间内a = a°>0,若v o> 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v o< 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B、C皆错误.由于在T〜2T时间内a=— a0,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且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0〜£时间内相同,故 A错误D正确.6•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两球在t = 8 s时相距最远C.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D .两球在t = 2 s时速率相等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甲、乙都是先减速再反向加速,选项A错误;两球在速度相同的时刻相距最远,选项B错误;在t= 8 s时,两球均回到出发点,两球相遇,选项C错误;两球在t = 2 s时,速率均为 20 m/s,选项D正确.、多项选择题7.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 )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 t)图线.A .在时刻t i, a车追上b车B .在时刻t2, 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 l到t2这段时间内,D .在t i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b车的速率一直比 a车的大解析:选BC.由题图可知,匕时刻,b车追上a车,故A错误.x —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于 t2时刻a、b两图线的斜率一正、一负,故两车运动方向相反,B正确;由b图线的斜率的变化可以看出t1到t2这段时间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反向增大,C正确.如图所示,在 t3时刻b图BD()解析:选BD.根据a= E 可知,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故A 图描述错误;由匀加速直m1 o 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at 可知a 恒定,v*t ,故B 正确;由位移公式 x= v °t+ ?at 2可知,位 移时间图线为抛物线,且开口向上时为匀加速运动,开口向下时为匀减速运动,故 C 错误,D 正确.x10.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 t= 0时刻开始,物体的-—t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D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1 解析:选AC.图线的斜率为 0.5 m/s m/s 10.5 m/s 2、纵截距为0.5 m/s.由位移公式x= v o t + 2at 2两边除1=v o + 2at ,可得纵截距的物理意义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斜率的物理 意义为物体加速度的一半 1a .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v o = 0.5 m/s, 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的以对应运动时间t匀加速直线运动.三、非选择题11. (2015江西八校联考)在公路的十字路口, 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 拦停的汽车排成笔 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 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B. 若x o <18 m,两车相遇2次C. 若x o = 36 m ,两车相遇1次 D .若x o = 54 m ,两车相遇1次解析:选AB.从图中可知速度相等时小王比小张多行驶的 “面积”为18 m,故可知若x o = 18 m ,二者恰好相遇,则 A 正确;若x o <18 m ,则在速度相等时小王已超过小张,速度 相等后,小张的速度比小王大,故还会再相遇,故B 正确;同理可知C 、D 错误.9. (2o15黄冈调考)物体在x 轴上做直线运动,则上下两图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图中F 表 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x 表示物体的位移,C 、D 图中曲线为抛物线)()& (2015南昌模拟)小张和小王分别驾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 vA ft C D为l = 6.0 m,若汽车启动时都以 a = 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 = 10.0 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 = 40.0 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无黄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回答下列问题:⑴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启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⑵第⑴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 3”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经多长时间停下?解析:⑴汽车加速时间t i = - = 4.0 sa40. 0 s时间内汽车能行驶的位移1 2x= qat i + v(t— t i) = 380 mn= X = 63.3则知能有64辆汽车通过路口.⑵记t0= 3.0 s,当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第65辆汽车行驶的位移1 2x i=,at i+ v(t — t i —1°)= 350 m此时汽车距停车线的距离:x2= 641 — x i= 34 m第65辆车从刹车到停下来的时间t = X2 = 6.8 s.v2答案:(i)64 辆 (2)6.8 s☆ i2.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 i= i6 m/s,乙车的速度为v2= i2 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 = 6 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 a i = 2 m/s2的加速度刹车,6 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 a2= i m/s2.求:(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2)两车相遇的次数;⑶两车速度相等的时间.解析:(i)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相遇,甲和乙的加速度分别为a i> a2,位移分别为X i、X2,则有:i 2x i= v i t — 2a i t(1)2 s (2)3 次 (3)4 s 和 8 s答案:i 2X2= i * * * v vi2t — 2a2tX i= X2 + L联立解得:t i = 2 s, t2 = 6 s即在甲车减速时,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t i= 2 s.(2)当t2= 6 s时,甲车的速度为 v i7= v i— a i t2 = 4 m/s,乙车的速度为 v2' = v2— a2t2= 6 m/s,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减速运动,设再经A t甲追上乙,有:v i' A t =v2‘ A t—^a2 A t2解得:A t= 4 s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综合以上分析知,甲、乙两车共相遇3次.(3)第一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3v i —a i t3= v2—a2t3解得:t3= 4 s甲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4 m/s,第2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 t4,有:v i' = v2— a2t4解得:t4= 8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