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九章 第五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理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九章 第五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理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九章 第五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理

第五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知识梳理 1.散点图.

(1)将变量所对应的点描出来,就组成了变量之间的一个图, 这种图为变量之间的________.

(2)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些点会有一个集中的大致趋势,这种趋势可用一条光滑的曲线来近似,这种近似的过程称为曲线拟合.

答案:1.(1)散点图

2.相关关系.

(1)从散点图上看,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____________;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____________.

(2)线性相关: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

(3)若两个变量x 和y 的散点图中,所有点看上去都在某条曲线(不是一条直线)附近波动,则称此相关是______________的.如果所有的点在散点图中没有显示任何关系,则称变量间是不相关的.

答案:2.(1)正相关 (2)回归直线 (3)非线性相关

3.回归直线.

(1)最小二乘法:如果有n 个点:(x 1,y 1),(x 2,y 2),…,(x n ,y n )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来刻画这些点与回归直线的接近程度: [y 1-(a +bx 1)]2+[y 2-(a +bx 2)]2+…+[y n -(a

+bx n )]2,使得上式达到最小值的y ^=b ^x +a ^

就是我们要求的直线,这种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2)在回归直线方程y ^=b ^x +a ^中,b ^

∑i =1

n

x i -x

y i -y

∑i =1

n

x i -x

2

∑i =1

n

x i y i -n x

·y

∑i =1

n

x 2

i -n x

2

,a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3.了解下列两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独立检验: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2)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________,其中x =

x 1+x 2+…+x n n ,y =y 1+y 2+…+y n n

.b ^叫做回归直线方程的斜率,a

^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答案:3.y -b ^

x

4.相关系数.

r

∑i =1

n

x i -x

y i -y

∑i =1

n

x i -x

2

y i -y

2

,用它来衡量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1)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________; (2)当r <0时,表明两个变量________;

(3)r 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______;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当|r |>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当|r |∈[0.3,0.75)时,相关性一般.当|r |∈[0,0.25]时,相关性较弱.

答案:4.(1)正相关 (2)负相关 (3)越强

5.残差分析.

(1)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中,a ,b 称为模型的未知参数;e 称为随机误差.

(2)残差平方和:对于样本点(x i ,y i )(i =1,2,…,n ),Q =∑i =1

n

(y i -y )称为残差平方

和,Q 值越小,说明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3)相关指数:用相关指数R 2来刻画回归的效果,公式是R

2

= . R 2的值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也

就是说模型拟合效果______.

答案:5.越好

6.独立性检验.

(1)若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型,则这类变量称为分类变量. (2)列出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称为列联表.

(3)利用随机变量K 2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两个分类变量的________.

2×2列联表

独立性检验公式K 2=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3)独立性检验

n (ad -bc )2

(a +b )(c +d )(a +c )(b +d )

基础自测

1.下列命题:

①任何两个变量都具有相关关系;②圆的周长与该圆的半径具有相关关系;③某商品的需求与该商品的价格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④根据散点图求得的回归直线方程可能是没有意义的;⑤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回归直线,把非确定性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进行研究.

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C

2.(2013·武昌调研)通过随机询问110名性别不同的行人,对过马路是愿意走斑马线

由K 2=n (a +b )(c +d )(a +c )(b +d ),算得K 2

260×50×60×50

≈7.8.

附表:

A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选择过马路的方式与性别有关”

B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选择过马路的方式与性别无关”

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选择过马路的方式与性别有关”

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选择过马路的方式与性别无关”

解析:因为K 2

=110×(40×30-20×20)260×50×60×50

≈7.8>6.635,所以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

“选择过马路的方式与性别有关”.

答案:A

3.(2012·新课标全国卷)在一组样本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n ≥2,x 1,

x 2,…,x n 不全相等)的散点图中,若所有样本点(x i ,y i )(i =1,2,…,n )都在直线y =1

2

x

+1上,则这组样本数据的样本相关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所有点均在直线上,则样本相关系数最大即为1. 答案:1

4.调查了某地若干户家庭的年收入x (单位:万元)和年饮食支出y (单位:万元),调查显示年收入x 与年饮食支出y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并由调查数据得到y 对x 的回归直线方程: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梳理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 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 =--=x ax x A ,如果φ=+ R A I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Y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Y Y ___;A B B A I I ___;B A B A Y I ___;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复习是高考数学教学的关键部分,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系统全面的整合与巩固,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编辑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供参考,祝大家高考大捷~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一) 任一x∈A x∈B,记作A B A B, B A A=B A B={x|x∈A,且x∈B} A B={x|x∈A,或x∈B} card(A B)=card(A)+card(B)-card(A 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A 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 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 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⑴ A∩(B∪C)=(A∩B)∪(A∩C) ⑵ 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 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 (二) 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

高考数学复习:注重基础知识

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注重基础知识 命题:注重基础和方法 注重“双基” 刘成志介绍,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考查“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突出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反复考查。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将在解答题中被重点考查。同时,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将对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向量、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考生要特别注意教材中新增内容,如二分法、函数零点、条件概率等,还要兼顾冷点知识,如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独立性检验及正态分布等。考生要抓住重点并做到系统全面复习,切忌出现知识盲点。 注重数学本质 焦去非介绍,高考数学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出很多精彩的试题。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会点上设计题目,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 注重知识的交会

焦去非介绍,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 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配方法等的考查,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导数、数列、平面向量的结合,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数列等知识网络间的交会仍然是今年高考数学命题的重点。 备考:突出重点,加强总结 张静波称,选择题题量大、分值多,考生可从近年高考试卷和做过的模拟题中筛选出那些“出镜率高”的重点题型进行训练。还要注意整理平时积累的一些小规律,这可以大大提高解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还有助于在解答大题时抓住实质,迅速解题。 解填空题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迅速”,必须概念清楚,推理明白,运算熟练,方法简洁灵活。基本题型以定量型居多,也有定性型和混合型。由于没有选择题的选项和“必有一个正确”的保证,填空题难度比选择题要大,但应试策略基本类似。比如重点练习常考热点题型,熟记大量特殊结论。另外,除直接求解法外,数形结合法、特殊赋值法、等价转换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集合和简易逻辑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求公共元素)A∩B={x|x∈A,且x∈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求全部元素)A∪B={x|x∈A,或x∈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且集合A包含于U,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的补集,记作 A C u,读作“A补” A C u={ x|x∈U,且x?A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和结论B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记作“A→B”“A推出B,B不能推出A”。 必要条件: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记作“A←B”“B推出A,A不能推出B”。 充要条件:如果A→B,又有A←B,记作“A←B”“A推出B ,B推出A”。 解析:分析A和B的关系,是A推出B还是B推出A,然后进行判断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如果a>b,那么ba,那么ab,且b>c,那么a>c 如果a>b,存在一个c(c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如果a>b,c<0,那么acb>0,那么a2>b2 如果a>b>0,那么 b a> ;反之,如果 b a> ,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要发生改变)。 如:6x+8>9x-4,求x?把x的项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变成6x-9x>-4-8,合并同类项之后得-3x>-12,两边同除-3得x<4(记得改变符号)。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定义: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值,最后求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交集(公共部分)。 考点: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定义: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如:|x|a型不等式及其解法。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x|a的解集是{x|x>a或x<-a},取两边,在数轴上表示所有与原点的距离大于a的点的集合。 复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ax+b|c相当于解不等式ax+b>c或ax+b<-c,解法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样。 解析:主要搞清楚取中间还是取两边,取中间是连起来的,取两边有“或”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

高考数学常用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常用知识点 一.集合函数 1.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2. U U A B A A B B A B C B C A =?=????U A C B ?=Φ U C A B R ?=. 3.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4.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 =,顶点坐标是??? ? ??--a b ac a b 442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② 顶 点 式 2()()(0) f x a x h k a =-+≠;③两点式 12()()()(0)f x a x x x x a =--≠. 5.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1212()() 0(),f x f x f x a b x x ->?-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 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①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②若函数()y f p =的图象与函数 ()z f q =对称则其对称轴为x=2 p q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①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②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 线2a b x m +=对称.③函数)(x f y =和)(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8.分数指数幂 m n a =(0,,a m n N * >∈,且1n >). 1m n m n a a -=(0,,a m n N * >∈,且1n >). 9. log (0,1,0)b a N b a N a a N =?=>≠>.

高考数学考前回归基础复习(所有知识点)

2009年高三数学考前回归基础复习2009-5 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 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f(-x)=-f(x);)(x f 是偶函数?f(-x)= f(x)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30分钟熟记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根据高分考生笔记整理,助你30分钟熟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快速提高高考成绩 高分考生的经验: 对于以下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中就可以。在练习中遇上不懂,先不要看答案,看看以下知识点,尝试解题,这样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思考过程最重要。往往是每道题到牵涉其中几个考点,一道题就巩固几个考点,一直坚持练习做题,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一般在几天左右就可以见效果,明显感觉到思路通畅,速度明显提高。另外,题海战术不可取,泛泛做100道题,不如认认真真理解好1道典型例题。 一、集合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Y I I Y == 二、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

2020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2020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任一x∈Ax∈B,记作AB AB,BAA=B AB={x|x∈A,且x∈B} AB={x|x∈A,或x∈B} card(AB)=card(A)+card(B)-card(A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A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⑴A∩(B∪C)=(A∩B)∪(A∩C) ⑵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 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 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的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两直线平行。 (6)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高考数学总复习高分突破复习:小题基础过关练(一)

高分突破复习:小题基础过关练 (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2018 ·天津卷 )设全集为 R ,集合 A = { x |0< x <2},B ={x | x ≥1} ,则 A ∩(?R B ) = ( ) A.{ x |0< x ≤ 1} C.{ x |1≤x <2} D.{ x |0< x <2} 解析 因为 B ={x | x ≥1},所以?R B ={x |x <1} ,因为 A = { x |0< x <2} ,所以 A ∩(?R B ) = { x |0< x <1}. 答案 B 1- b i 2.(2 018·福州五校联考 )若复数 12-+ i i ( b ∈ R)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 b 的值为 ( ) A. -6 B. -3 C.3 D.6 解析 1-b i =(1-b i )(2-i )=2-b -(2b +1)i 解析 2+i = (2+i )( 2-i ) = 2-b -( 2b +1) ,解得 b =- 3. 答案 B 可得 a 2-a ·b =4-a ·b =7,可得 a ·b =- 3, 答案 C 4. 王昌龄《从军行》中两句诗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后一句中“攻 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 ( ) A. 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x |0< x <1} 1- b i ,由12 - +b i i ( b ∈R )的实部与虚部 得 5 3. 已知向量 a , b 满足 | a | = 2, | b | =3, (a -b )·a =7,则 a 与 b 的夹角为 ( ) π A. 6 π B.π3 2π C. 3π 5π D. π6 解析 向量 a ,b 满足|a |=2,| b | =3, (a -b ) ·a =7. cos 〈 a ,b 〉 a · b -3 | a | ·|b | = 2×3 由 0≤〈 a , b 〉≤π,得〈 a ,b 〉 1 2 , 2π 3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历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考点详解汇总

历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考点详解汇总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x ax x A ,如果φ=+R A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

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___;A B B A ___;B A B A ___; ②?=A B A ;?=A B A ; ?=U B A C U ;?=φB A C U ; ③=B C A C U U ; )(B A C U =; (4)①若n 为偶数,则=n ;若n 为奇数,则=n ; ②若n 被3除余0,则=n ;若n 被3除余1,则 =n ;若n 被3除余2,则=n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B A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高考数学常考的100个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常考的100个基础知识点 广州市育才中学 邓军民 整理 1.德摩根公式C U (A ∩B )= C u A ∪C u B ;B C A C )B A (C U U U =。 2.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φ?C U A ∪B =R 3.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 (x )=ax 2+bx +c (a ≠0); ②顶点式f (x )=a (x -h )2+k (a ≠0); ③零点式f (x )=a (x -x 1)(x -x 2)(a ≠0)。 5.设x 1,x 2∈[a ,b ],x 1≠x 2 那么 ?>--? >--0) ()(0)]()()[(2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 ?<--? <--0) ()(0)]()()[(2 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 设函数y =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 ′(x ) > 0 ,则f (x ) 为增函数;如果f ′(x ) <0 ,则f (x ) 为减函数。 6.函数y = f (x ) 的图象的对称性: ① 函数y = f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 对称? f (a +x )= f (a -x )?f (2a -x )= f (x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 f (x )与函数y =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0(即y 轴)对称。 (2)函数y = f (x ) 和y = f -1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8.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a 1 = -(a >0,m ,n ∈N*,且n >1)。 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1 a = - (a >0,m ,n ∈N*,且n >1)。 9.log a N=b ?a b =N (a >0,a ≠1,N>0)

高考数学复习学好基础知识很重要

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学好基础知识很重要初等数学:重基础,更重非基础 数学是什么,其本质就是逻辑推理。从已知的条件推理得出结论,其实就类似于从A地到B地有很多条路,很多种走法,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用GPS就找到最近的路线,节省最多的油耗。 谈到数学学习方法大家常会头大,刷题成为普遍认同的"真理",但笔者对此存在异议。以存在即合理的眼光看,刷题一定有其意义,但未必是适合每个人的好方法!学习数学,笔者始终认为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思考所学内容,思考适合的方法步骤,同时还要思考自己的状态。一切学习方法,都是在对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而真正说到方法本身,大概分基础与非基础两类探讨。 基础:数学的重中之重 所谓基础,是指比较简单、一般学会就能拿分的题目。例如今年四川高考数学题出现了最简单的等差数列求通项,甚至还有关于集合或是虚实数的题目等等。笔者称这类题目为"大杀器"。这类题往往让人心烦意乱:做出来觉得理所应当,要是突然"糟了"便是五雷轰顶,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最简单的基础题会成为埋伏在茫茫试卷间的"大杀器"?正是因为"理论上讲"这些题都是照搬知识点,认真学了

肯定做得来。于是做不来时会慌张,下来突然想起时会懊恼,恨不得回去做个十遍八遍。这个心理战的最终结局往往是大量的时间被投向基础,正如方法二,合理吗?答案是否定的。 非基础:成为高手的关键 基础部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但绝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想要成为真正的高手,非基础部分才是关键。 在高中,对于该部分的学习主要以老师教授(即非自学)为主。学习方法也很简单,首先就是"认真听课"。"认真听课"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学习方法,几乎所有老师、学长、教育界人士都会强调,但在课堂上并不容易真正做到。毕竟,"听"是一件多么令人痛苦的事情,如果老师的讲法不对自己的胃口,走神在所难免。但"认真听课"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认真"听","听课"的真实意义是"思考"。老师在讲,那么心中马上就想:他讲的是什么?和前面讲的内容有什么关系?他之后可能会怎么做?如果都能找到答案,那么内心便会油然生出满满的自信,自然变得专注,不会走神了。这才是真正的认真听课。当然,实在是想走神也是正常的,对这种情况,有一个方法是极好的:死盯着老师的眼睛。这种情况下还能走神的大神真是少之又少,如果你是其中一个,那么你还是自己埋头看书较好。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

2019-2020学年高考数学复习讲义 平面几何.doc

2019-2020学年高考数学复习讲义 平面几何 一、考试要求:平面几何是自主招生考试中北约、华约、卓越共同考查的内容,主要考查平 面图形中三边角关系以及长度、角度、面积的计算;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认证 能力及计算能力. 二、知识准备: 定理:梅涅劳斯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他们的延长线与一条不经过其 顶点的直线交于P 、Q 、R 三点,则1=??RB AR QA CQ PC BP . 梅涅劳斯逆定理:设P 、Q 、R 分别是△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他们的延 长线上三点,若有1=??RB AR QA CQ PC BP ,则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题型训练: 类型一:凸多边形有关的计算或证明 例1:(2012北约)求证:若圆内接五边形的两个角都相等,则它为正五边形. 例2:(2008北约)求证:边长为1的正五边形对角线长为2 15+. 例4:(2013北约)如果锐角△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求O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比.

例5:(2009北大)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B=1,BC=2,CD=3,DA=4.求圆的半径. 例6:(2011北约)在△ABC 中,若c b a 2≥+,证明 60≤∠c .其中∠A,∠B,∠C 的对 边 分别为c b a ,,. 例7:(2009中国科技大)如图:已知D ,E ,F 分别为BC ,AC ,AB 的三等分点.且EC = 2AE ,BD =2CD ,AF =2BF ,若1=?ABC S ,试求PQR S ?. 例8:(2011华约)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2,D ,E 分别 为边AB ,AC 上的点, F 为线段DE 上一点,设z DE DF y AC AE x AB AD ===,,,且1=-+x z y .则△BD 下面 积的最大值为( ) A. 278 B. 2710 C. 2714 D. 27 16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学习资料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 一、 集合 1. 德摩根公式: ?=I ()U A B ?U U A ?U B ;?=U ()U A B ?I U A ?U B . 2. =?=???I U A B A A B B A B ??U B ??I U A A ?=??U U B B ?=U A U ,其中U 表示全集. 3. =+-U I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二、 不等式 4. 常用不等式: ⑴ ∈?+≥、222a b a b a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⑵ ++∈? ≥、2 a b a b R =a b 时取等号; ⑶ -≤+≤+a b a b a b . 5. 定积定和原理: 已知x 、y 都是正数, 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 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21 4 s . 6. 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或++<20ax bx c ) (≠0a ,240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 则其 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 简而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或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 (这类问题一般可以借助于韦达定理或者结合图像特点寻找约束条件就可以解决问题) 7.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0a 时,有?>?>22x a x a x a 或<-x a . 9.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⑴ 当>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面复习整理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面复习整理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非”(). ()()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 ?∧ 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 p q p q ?p p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 0义域是 f x a b b a F(x f x f x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 _。 [] - a a (答:,)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部分集合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3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别式法;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②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与外函数;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函数的值域。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是奇函数; ⑶是偶函数; ⑷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

⑸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当时有 ; 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当时有 ; ⑵单调性的判定 1 定义法: 注意:一般要将式子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 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 ③复合函数法见2 2; 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 对定义域内的任意,若有其中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为周期函数,为它的一个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②;③; ④;⑤; ⑶函数周期的判定 ①定义法试值②图像法③公式法利用2中结论 ⑷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①或的周期为;

高考数学超详细复习攻略

2019年高考数学超详细复习攻略用过来人的经验,来告诉大家究竟应该怎么面对高考数学,高考数学究竟应该怎么学才能提高!下面是高考数学超详细复习攻略,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与其害怕恐惧,不如消灭恐惧 其实我觉得我应该起一个标题,例如从44分到130分之路,或者不及格到年级第一等等的。今天主要是更新差生如何提高的,针对就是那种跟我一样考了40多或者在及格线边缘挣扎的人。 我是那种从小数学不好的人,然后就天真以为自己真的没办法学好,然后呢~也渐渐放弃学好数学的欲望~高中考了一个不是很好的重 点中学,我很深刻记得,有一回的数学考试,我考了44分,满分150。说多都是泪~天啊,那时候满脑子都是我怎么办,一个快要高考的人了。然后,哭了之后发现日子还是那样地过~数学还是不会~也不知道后天真的是怎么了,我突然有种想要学好数学的欲望。我是个蠢人,在悠久的探索历史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接下来我说明一下~麻烦,特别是高三党,把你们所有的高中课本拿出来~从头开始看。不要跟我说你都会了,你说出每个定理是怎么来的吗??每条公式怎么推导的吗??试卷上那些题,都是在母题的基础上变更的。 基础打不好,怎么继续~虽然高考各种辅导书出的很好,最好的那本还是你自己整理的那本。说到这里,推荐一下,买一个活页本,做什么呢??很笨的方法,做错题集!!!

没错,每一道题,写下解题方法,然后在下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你的心得体会,这点很重要。然后回到课本,找到这个知识点,看看课本是怎么样论述的!!! 当你把这个过程全部完整过了,相信我,你已经在125以上的分数了。虽然这对大神来说不算什么。我也只是一个当年数学考了44分的菜鸟呀。最后,说一下我的成绩。 我在一模如果没记错,数学应该是年级第一,然后总的排名是市300名左右吧~高考,说多都是泪~数学考的不是很好,应该是130。我的水平应该可以上140的~现在来了一所不是很好的大学,多少很难过。不过数学还是不错,微积分,概率论那些都是90多~ 我们来说说我为什么转变的原因,我觉得人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正是因为人类这样神奇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不断得进步,历史才是往前走的。我们很多人,做不属于自己生活轨道的事情的时候,大多数是因为什么?恐惧。 很简单,恐惧死亡,所有你才开始健身,开始减肥,你害怕哪一天你不知道为什么就挂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这里就不废话太多。我自己会去努力学习数学也是这个原因,因为什么?我害怕呀,不是害怕数学本身,而是害怕高考,我会把一切跟我的未来联想在一起。并且,我觉得我是没有办法去承担那个后果的,无论怎么样,我还是要学。 与其害怕恐惧,不如消灭恐惧。 很多天生数学好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数学不好的人的各种辛苦,别人用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全国新课标版)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新课标版)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 .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 (3)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 ;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 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 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平方法;⑩ 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 g(x) ≤ 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x f x f -=-?;)(x f 是偶函数)()(x f x f =-?. ⑶奇函数)(x f 在0处有定义,则0)0(=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