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故事教学
浅谈“故事法”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缪成和静雯 挑食 、 吃零食 和 暴 饮暴 食 给 胃带 来 痛苦 的故 事 。由 于 明睿小朋友一边说快板还一边表演动作。
今天 说 起 小 快板 来 可 带 我在讲故事时表情生动 ,并根据情节 的变化操作教 小 朋友 平 时 说话 声 音小 得 很 , 具 , 子们 边 听边 看 边 想 , 乎 能 感 觉 到 自己 的 胃也 劲了 , 孩 似 在进行小组 比赛时他们还成 了小指挥 呢。这些 在 不停 地 变化 着 , 一会 儿舒 服 , 一会 儿 难受 。 完故 事 小 演员 们 如 能把 小快 板 打 得再 整 齐 些 , 一儿 童 节那 讲 六
“ 为幼儿主动建构 的过程。例如 , 在进行 大班健康活动 成这样一个 故事 :有一群小演员学说小快板可认真 老 学 《 的话 》 , 胃 时 由于教 材 内容 只 是 几 幅 独立 的 图 片 , 幼 了 , 师讲 课 时他 们 的 眼 睛 睁得 大 大 的 , 得 快 乐 又
儿很 难理 解 图片 之 间的关 系 。 是我 用气 球做 成 一个 开 心 , 别 是 赵 玮 琪 、 源 、 倩 和 王 傲 等 几 位 小 演 于 特 张 李
克 服某 些 环 节 的枯 燥 乏 味 , 过 听故 事 、 故事 、 子 们 的兴趣 一下 子得 到 了激发 ,不 由 自主地 小 声 通 讲 表演 故事 等多种 形式 , 使课 堂教 学情 趣横 生 。
一
跟 唱起来 。 由于故 事导入 得恰 当 , 首 歌 曲我 只 用 这 整首 教 唱法教 了两遍 , 子们 已全 部 学会 了 , 孩 而且
幼儿园说课稿中的故事与童话教学

幼儿园说课稿中的故事与童话教学故事和童话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讲述和分享精彩的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园说课稿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故事和童话进行教学。
一、故事和童话教学的重要性1. 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听取和参与故事和童话教学,幼儿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和童话是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反复听取和讲述,幼儿能够增加词汇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审美意识:精心挑选的故事和童话能够让幼儿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 传递价值观:故事和童话中常常包含着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念,通过教学,可以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念给幼儿。
二、故事和童话教学的步骤和方法1. 故事和童话的选择: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故事和童话。
2.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图片或视频等,可以增加故事和童话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故事引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图片或音乐等方式,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故事讲解做好铺垫。
4. 故事讲解: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语速,讲解故事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5. 互动问答: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提问,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6.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进行角色对话,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展示能力。
7. 主题延伸活动:在故事教学后,可以进行一些与故事主题相关的延伸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游戏等,以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三、故事和童话教学的注意事项1. 表达方式:教师在讲解故事时,应用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如变换音调、模仿角色声音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语言简单明了: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方便幼儿理解和记忆。
3. 合理安排时间: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注意力时长,合理安排故事教学的时间,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幼儿疲劳。
浅谈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幼儿园故事教学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让幼儿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传递。
而提问则是故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之一,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入性,提升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提出问题,以期提高幼儿在故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二、有效提问的原则1. 问题解析在提问之前,教师应对故事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析,明确要传递的信息和故事中想要表达的意思。
只有对故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问题。
2. 问题设定教师不仅要理解故事,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学习阶段和思维方式进行问题设定。
问题应该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让幼儿能够听懂、理解和回答。
3. 问题分类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内容,可以将问题分为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认识性问题等多种类型的问题,让幼儿能够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吸收知识。
4. 问题互动教学中,教师要与幼儿互动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幼儿自主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
三、案例分析1.事实性问题教师朗读完《小狼和小羊》之后,可以向幼儿提出以下问题:1)狼想要做什么?2)羊能为自己解决困难吗?3)狼最后是怎样解决自己的困难?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事实性问题,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内涵,并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2.推理性问题教师朗读完《小熊顽皮》之后,可以向幼儿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小熊要失踪?2)你觉得小熊做错了吗?3)小熊的妈妈知道小熊失踪了吗?这些问题是推理性问题,能够帮助幼儿在故事中深入思考每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3. 认识性问题教师朗读完《小鸟飞远》之后,可以向幼儿提出以下问题:1)小鸟飞远意味着什么?2)为什么小鸟想要飞远?3)小鸟的飞远行为对人们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是认识性问题,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激发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力,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浅谈课程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

浅谈课程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摘要】故事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教学中实施课程故事,以幼儿感兴趣的点,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可让幼儿在启蒙阶段收获宝贵的教育。
本文基于分析课程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作出如下浅谈,体现出课程故事可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培养其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程故事;幼儿园教学;实施策略;作用当前,幼儿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让幼儿喜爱上学习,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已然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然而,以一个孩子感兴趣的点,引发的多领域系列教学,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记录,形成课程故事,可让幼儿更为轻松的学习相关知识,并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利于实现育人目标。
一、课程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课程故事,则是以一个孩子感兴趣的点,引发的多领域系列教学,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记录,形成课程故事。
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课程故事,教师可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及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以此对幼儿起到润无声的教育效果,更利于促进其健康成长[1]。
除此之外,课程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其故事内容含有丰富的知识,可帮助幼儿去认识、记忆更多的知识内容。
因幼儿的思想意识,尚未对各类事物形成一定的认知,所以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就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会询问幼儿教师这个是什么、那么是什么等等,此时幼儿教师就可以对幼儿加以生动的讲解,由此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并且每个故事都是语言的汇集,在故事的熏陶下,有助于幼儿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课程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实施的策略(一)关注幼儿实际生活《指南》中指出:教育应密切的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将身边的事物、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实施课程故事,幼儿教师就可以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教学[2]。
幼儿园教学故事

幼儿园教学故事
标题:幼儿园教学故事
引言概述:
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教学故事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故事的重要性、如何选择故事、如何讲故事、故事后的引导和评价以及故事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幼儿园教学故事的重要性
1.1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匡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3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如何选择故事
2.1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故事
2.2 注重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2.3 选择富有启示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三、如何讲故事
3.1 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声音讲述故事
3.2 利用肢体语言和道具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3.3 赋予幼儿足够的参预和互动空间,引导他们思量和表达
四、故事后的引导和评价
4.1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量和讨论故事内容
4.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4.3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故事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5.1 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5.2 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5.3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
幼儿园教学故事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通过精心选择、生动讲述和有效引导,可以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匡助。
教师们应该重视故事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讲故事技巧,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浅谈幼儿故事教学的艺术

2 0 1 3年 6月
总第 2 8 3 期
教学 科研
浅谈幼儿故事教学的艺术
牛 燕
( 平顶 山教育学院中文系 , 河南 平顶 山 4 6 7 0 0 0 )
摘
要: 故事作 为一种最受 幼儿喜 欢 的文字形 式 , 其 典型
学会有不 同的促进作用 。 1 . 假 想式提 问, 有助 于幼儿理解人物心理 故事中有很多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 理解这些形象 , 有时教师可提出问题 , 让幼儿把 自己假想成作品 中的人物 , 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
乱 了手脚 。 碰 到这样 的情况 , 有 的教 师干脆视而不见 , 有 的模糊
应答 , 有 的灵机一动 , “ 请听下 回分解” 。其实 , 针对孩子可能 的 答案 , 我们 只需要 万变不离其宗 , 通过有效追 问让幼儿 把行为
背后的思考表达清楚就可 以 _ r。 如: 在 中班故事《 梧桐树送信》 中, 笔者提 了这样一个 问题 : “ 梧桐树还会给谁送信呢? ” 有一个幼儿站起来说 : “ 我想我妈妈 了。” 通 常我们会想 : “ 怎么是不着边际的 回答?” 这 时笔者进行
的人物形 象塑造和 生动 的故 事讲述 ,让幼儿深深为之吸 引, 使 他们增 长了知识 , 发展 了智力 , 并从 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因此 , 故事教 学是 幼儿园教 育中的一种 重要 手段 , 它对 于提 高幼儿的
语 言表达 能力和丰 富幼儿的词j 1 2 量具有积极 的促进作 用。 在具
学前教育中的故事教育重要性

学前教育中的故事教育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在学前教育中,故事教育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故事教育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故事教育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幼儿能够增加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故事中,幼儿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和句式,可以通过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故事教育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培养情感与道德观念故事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情感与道德观念。
通过讲述具有情感色彩的故事,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帮助他们理解与产生共鸣。
故事中常常包含一些道德教育的元素,例如友善、诚实、正直等价值观念,通过故事的讲述,可以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三、促进认知与思维发展故事教育对于幼儿的认知与思维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故事讲述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都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思考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推理故事的发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故事中的情节和事件也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
四、促进社交与交流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故事教育也具有重要的社交和交流作用。
通过师生之间的讲故事互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故事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讨论故事情节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激发兴趣和培养爱好故事教育还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兴趣和培养爱好。
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幼儿会对故事中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表达出对相关事物的好奇心。
这种兴趣可以激发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的欲望,促进他们在学前教育中的积极参与。
幼儿教育中的故事讲解与想象力培养

幼儿教育中的故事讲解与想象力培养故事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故事的讲解,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同时,故事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进行故事讲解,并且合理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故事讲解的重要性故事作为一种形式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讲解,幼儿能够在情景中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道理和智慧,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故事的讲解方式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听觉记忆能力。
在讲解故事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取富有启发性和足够生动有趣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其次,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语调的起伏、肢体的表情等方式来营造情景,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二、故事讲解的方法与技巧1.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在故事讲解中,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动词以及具体的描写,能够使幼儿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例如,讲述一场雨后的彩虹时,可以使用词语如“五彩斑斓的光线”、“缤纷多彩的弧线”等来描绘彩虹的美丽形态,让幼儿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2. 配合肢体动作与表情故事讲解不仅仅依靠语言表达,同时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与表情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运用手势、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动作来模拟故事中的人物动作,让幼儿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事件。
这样的讲解方式能够增强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三、想象力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想象力是幼儿认知过程中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也是幼儿创造力的源泉。
通过故事的讲解,可以培养和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故事教学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6岁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期,而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
因此,故事作为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
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同时,故事还能较好地应用于其他各项领域,如社会、科学等,能把深奥、抽象的人生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幼儿阅读能力有限,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实质上还是以教师讲述和幼儿复述的模式
为主。
由此可见,如何将故事教学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关键就是教师如何来讲故事与幼儿以何种形式复述故事。
最近我们班在搞班级文化特色活动,就是讲故事活动,在此,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是如何实施故事教学的。
1.故事有利于加强幼儿记忆
每个故事都有其内在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也就给幼儿一种悬念使其想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
运用“编故事”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记词语、背句子,本来就是非常枯燥的事。
再加上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就更让人烦恼。
老师把这些都穿插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去。
这样幼儿不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通过听故事、编故事、讲故事把那些要记要背的词、
句子不知不觉就记下了,而且记得非常牢固。
2.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一般的孩子眼里,文字是非常神秘的,但学习起来就觉得困难重重,既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喜欢故事。
故事中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的悬念以及主人翁怎样遇到困难,克服困难,怎样取得胜利等无不紧紧扣住他们幼小而充满好奇的心。
在他们对故事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
对文字学习同样兴趣盎然、信心百倍。
那么,教师如何实施故事教学前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如说些带有小动物以及小星星这类简短的故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听的看的想的东西多了,太简单、太简短的故事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对。
对知识的需求。
于他们我们可以向孩子们灌输着复杂和抽象的东西内容长一点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知识。
二、教师为讲述故事创造良好环境
为了使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在讲述故事前,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环境应安静、整洁;没有多余的物品分散幼儿的
注意;座位的安排应使全体幼儿能清楚看到教师的表情和动作。
上课后,教师要先组织幼儿安静坐好,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要在安静的气氛中开始教学。
开始,教师可用有感情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真实的情感,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使故事的内容能在幼儿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图画来。
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尽量运用故事的原文讲,以保证文学作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怎样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
在讲述时可对原文作适当的修改,使之口语化。
但修改要以不违反作品的原意为原则。
三、善于运用故事进行教学
由于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就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小朋友认真吃饭不撒饭,爱惜粮食。
《萝卜回来了》教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关心。
《小马过河》教幼儿动脑筋不怕困难……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也喜欢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讲故事,小朋友们听得多了,理解能力更强了,思维更开阔了,有时的教育提示,只用故事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就行了,如:小朋友要像小公鸡一样认真学习,做事情不要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
不仅可以用书上现有的故事教育孩子,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个现象,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编故事,让孩们从故事中
明白事理。
四、善于引导幼儿复述一个好故事
复述是教师首先教给幼儿的一种讲述形式。
幼儿复述故事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对作品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自然的讲述。
他既要基本上按照作品的原文讲,但又不要求过死;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比较自然的口语去讲述。
给幼儿讲的故事中,不是每个故事幼儿都能复述,这就要求幼儿复述的故事篇幅比较短小,情节生动并有适当的重复。
题材应为幼儿所熟悉或易于理解,能够唤起幼儿想象和情感的,如《拔萝卜》、《三只熊》、《萝卜回来了》、《小羊和狼》一类作品最适合幼儿复述。
复述故事课时,教师开始应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愿望。
在幼儿复述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起主导作用。
在复述较长作品时,开始可分段重复,内容熟悉后,再逐渐过渡到由一人复述整个故事。
除每个幼儿复述后要有简单的评议外,课结束时,还应对幼儿的复述有总的评价,以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提高复述的质量。
在班级特色活动进行中我对于传统的故事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从陪伴幼儿聆听故事开始,接着寻找故事、探究故事世界里各种好听好玩的事情。
再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如讲故事、画故事、体验故事,甚至是表演故事等,增加对各种人、事、物的认识,优化幼儿园故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两周时间里,孩子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感受着故事的神奇、有趣,也收获着故事带给他们的快乐。
他们越来越喜欢听故事,更愿意自己尝试着讲故事,虽然讲得还不那么流畅、完整,但从故事世界里获得的快乐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幼儿的天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根据故事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等,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鼓励、引导幼儿敢想敢说、能说会说。
衷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上故事,让故事给他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在故事的国度里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常州莱茵双语幼儿园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