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出则悌(二)
弟子规—(二)出则悌

则 悌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出 则 悌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 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 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 ,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 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 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出 则 悌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人呼,即代叫;人不在,己先到。
出 则 悌
在吃饭的时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 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 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出 则 悌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出 则 悌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 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
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 ,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 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 出 好。
则 悌
进必趋则 悌
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 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 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 左右移动。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 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 出 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则 悌
弟子规
柒陆
余 力亲 学仁 文
伍
泛 爱 众
肆 叁贰
出 信谨 则
悌
壹目
入
录 则
孝
目 录
出则悌
总 叙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教案3出则悌2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于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吉化三中教学设计
第3次
课题:出则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2016年月日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德育渗透
1、对内容加以讲解
2、通过讨论、辩论、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让学生懂得应该尊敬长辈,以礼待人。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
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
(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
弟子规《悌》

《弟子规》出则悌引子:出则悌,出,小而言之就是离开自己的房间,大而言之离开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与他人交往,与社会交往。
悌,观其字形,左边从心,右边从弟,原意指孝敬兄长。
《弟子规》把“孝”和“悌”并列为传统美德之首,讲求“悌”道。
在传统社会中,悌道究竟做了那些要求呢?一、原文再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二、参考译文:chūzétì出则弟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mùxiàozàizhōng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cáiwùqīng yuànhéshēng yányǔrěn fènzìmǐn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悌:敬爱兄长为悌。
道:途径,方法。
兄弟:兄弟姊妹。
忿:怒,怨恨。
泯:消失译文:做兄长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
兄弟和睦,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不爱财,就不会产生怨恨;说话时尊重、忍让、隔阂、怨恨自然也就消失了。
huòyǐnshíhuòzuòzǒu zhǎngzhěxiān yòuzhěhòu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zhǎnghūrén jídàijiào rénbùzài jǐjídào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或:表示列举译文:不论吃饭、喝水,还是落座、行走,都要长者在先,幼者居后。
长者叫人时,要立即代为呼叫;若所叫的人不在,自己要先代为听命,做好回复或者帮助长者做好事情。
弟子规-悌2

为
万
往
世
圣
开
继
太
绝
平
学
弟 希
望
子 之
星
规 艺
第术 七幼 讲儿
园 国 学 课
堂
弟子规—感恩歌曲
跪 羊 图
弟子规-复习
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mù xiàozàizhōng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cáiwùqīng yuànhéshēng yányǔrěn fènzìmǐn
看一看
通过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延伸:
1.理解,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写(说)日记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为
为
万
往
世
圣
开
继
太
绝
平
学
(代替长辈传唤, 寻找那个人)
如何叫?信息要明确 。“×××,谁在哪里 找你……”
人不
在
长辈要 找的人
(如果那个人不在的话)
己即到
自己
马上,立刻
回到长辈身边
(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 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问答题:遇到这些情况,你怎么处理?
1 你喜欢吃鸡腿。妈妈又买回来了,怎么做? (夹给给父母吃) 2 晚上你比爸爸妈妈早睡觉。睡前应该干些什么? (做好自己的事情、帮助父母check某个房间的灯和用电设备)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长与幼
入则孝、出则悌 对待家人:孝 (孝敬父母, 长辈…) 走出家门:悌( 尊敬, 友爱同学, 朋友…)
思考:哪些人是“长”?
长辈、老师、单位领导、邻居……
《弟子规》出则弟全文 弟子规出则悌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出则弟全文弟子规出则悌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一、弟子规弟子规,即《弟子规范》,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教材。
它以明代朱熹先生所著的《论语集注》为基础,总结了古代文人学者对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等基本道德准则的认识和教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又学文。
性与场,事不两立。
苟非群,焉能久立?<兄弟惟慎,始可如臧六孔子之提壶入室也。
成名事事须称职,宜友乖,宜己拂。
替人说,己无能。
当人问时,己既默。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生四得:有辱则后,有雠则让,有币则寿,有庆则谦。
能此四者,生而不辱,长而不衰。
二、弟子规解释1. 孝弟首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
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认为孝道是一切品德的基础。
2. 谨信谨慎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求言行举止始终如一,信守承诺,不轻易破约。
3. 泛爱众,亲仁广泛地关爱他人,亲近善良、仁爱的人。
这一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关心,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习如何待人处世。
4. 行有余力,又学文除了学好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有充足的精力去从事公益事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5. 性与场,事不两立要求修身养性,正直待人。
在各种场合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品行和操守,无论处在任何环境,都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6. 兄弟惟慎对待兄弟姐妹关系要特别慎重,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7. 宜友乖,宜己拂选择朋友要慎重,不选择不良朋友,同时自己也要克制坏习惯,不被不好的影响所左右。
8. 替人说,己无能在适当的情况下为他人说话,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品德,同时不要自夸自大。
9. 当人问时,己既默不要随意透露他人的隐私,也不要轻易说出一些无意义的话。
10.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生四得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宇宙万物都是为了养活人类而存在的。
提倡在生活中要保持谦逊和感恩之心。
以上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该文档总字数:264字。
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谨-诵读版).

谨:之五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谨:之六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总叙 入则孝、出则悌 谨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之一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入则孝 :之二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入则孝 :之三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入则孝 :之四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入则孝 :之五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入则孝 :之六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出则悌 :之一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出则悌 :之二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出则悌 :之三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出则悌 :之四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出则悌 :之五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之一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谨:之二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谨:之三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二年级传统文化弟子规二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读好书 吗?上面这段话就告诉我们应该怎 样去做。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从小养 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试着背一背
活动广角
平时你是怎样读书的?你还知道哪些读书的 好方法?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吧!
读了这段话,你一定 有许多话想说吧,请 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写下来吧!
成长袋
请同桌记下你的精彩表现吧!如 果你的表现十分优秀,就涂红两 个苹果;如果还不满意,就涂红 一个苹果吧。
文意: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 自然就会弄明白。
xīn yǒu yí suí zhá jì 心 有 疑 , 随 札 记。
jiù rén wèn qiú què yì
就 人 问 , 求 确 义。
文意:有疑问的地方,应随时记下来, 向别人请教,直到确确实实搞清楚。
文意: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 心到,这些都很重要。正在读这本书时,不要 想着去读那本。这本书没有读完,不要去读另 一本。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还是要 抓紧时间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 然就会弄明白。 有疑问的地方,应随时记下来, 向别人请教,直到确确实实搞清楚。
zǒng xù
总
叙
▪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
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贾有仁修订。其内容采用 《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 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七个部分,具 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 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gōng fū dào
zhì sè
功。 工 夫 到,
dú shū fǎ yǒu sān dào xīn yǎn kǒu xìn jiē yào 读 书 法, 有 三 到。 心 眼 口, 信 皆 要。
弟子规(入则孝 出则悌 谨 诵读版)

谨:之一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谨:之二
臵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谨:之三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谨:之四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苟私藏 亲心伤
入则孝 :之四
亲所好 亲所恶 身有伤 德有伤 力为具 谨为去 贻亲忧 贻亲羞
入则孝 :之五
亲爱我 亲憎我 亲有过 怡吾色 孝何难 孝方贤 谏使更 柔吾声
入则孝 :之六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Hale Waihona Puke 出则悌 :之一兄道友 兄弟睦 财物轻 言语忍 弟道恭 孝在中 怨何生 忿自泯
出则悌 :之二
或饮食 长者先 长呼人 人不在 或坐走 幼者后 即代叫 己即到
出则悌 :之三
称尊长 对尊长 路遇长 长无言 勿呼名 勿见能 疾趋揖 退恭立
出则悌 :之四
长者立 长者坐 尊长前 低不闻 幼勿坐 命乃坐 声要低 却非宜
出则悌 :之五
进必趋 问起对 事诸父 事诸兄 退必迟 视勿移 如事父 如事兄
总叙 入则孝、出则悌 谨
总叙
弟子规 首孝悌 泛爱众 有余力 圣人训 次谨信 而亲仁 则学文
入则孝 :之一
父母呼 父母命 父母教 父母责 应勿缓 行勿懒 须敬听 须顺承
入则孝 :之二
冬则温 晨则省 出必告 居有常 夏则凊 昏则定 反必面 业无变
入则孝 :之三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谨:之五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之出则悌(二)
【诵读声声】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问题引路】
同学们,在家里吃饭时,你们做到了让老人先吃,自己再动筷吗?跟弟弟、妹妹相处时,你会因为自己是哥哥姐姐,就霸道地与弟弟妹妹抢玩具和好吃的吗?平时的生活中,你有因为某一样东西,而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争吵甚至打架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二部分,一起来感受古人兄弟姐妹之间礼让、团结的做法和晚辈尊敬长辈的优良美德吧!
【为你解读】
“出则悌”这一部分讲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相处,不对财物斤斤计较,怨恨就无从生起。
值得注意的是,“财物轻”不是单方面的“轻”,而是双方面的“轻”。
一方面,自己不要凡事都从财物方面考虑,觉得吃亏、不公而心生怨气;另一方面,也不要主动去侵占其他兄弟姐妹的财物,或占些小
便宜,使对方不满和心生怨恨。
怕吃亏和主动去占便宜都会影响兄弟姊妹间的亲情,影响相互之间往来。
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谨(jǐn)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也不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
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刺痛了对方的心,对方起了怨恨,我们自己还不知道。
所以言语方面要非常注意,兄弟之间,讲话时多给对方一分尊重,互相恭敬,互相能够容忍对方的过错。
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
同时,这意义也要延伸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斤斤计较,不讲伤人的话,多宽容,多恭敬,那么人人之间也就相处得和谐融洽。
言语在孔门4科里面排在第二位,这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
其实,在忍当中不但能扩宽自己的心量,也会唤醒对方的惭(cán)愧(kuì)之心。
因为,毕竟当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情绪化,等他冷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理亏。
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而且更保持了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指的是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
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现在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你们很多已经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几代人围着你一个人转,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总是首先想着你。
学了今天的《弟子规》出则悌部分,你应该知道吃饭时晚辈应该先让长辈吃,自己才能吃;入座时要让长辈先坐,自己才能坐;走路时要长辈先走,自己才能走。
在现实的生活中,你也需要这样去做,做一个尊敬长辈,孝顺老人,知礼懂礼的好孩子。
一个自私自利、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放在心上的人,怎么可能会为别人着想,将来怎么可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成功呢?所以,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从小就应该让自己拥有礼让、孝顺的美德。
为兄之道之帮助
西汉时的河南人卜式,主要靠种田、放牧为生。
他有个弟弟,弟弟长大后,卜式就和弟弟分家了。
然而分家时他只要了100多只羊,家里的田地、房屋等财产统统都给了弟弟。
分完家,他就赶着自己的100多只羊进山了,10多年时间过去了,经过卜式的精心饲养,羊的数量逐渐发展到了1000
多只,他自己也购置了田地、房屋等财产。
可不知怎么搞的,这期间,弟弟却把当初所分得的家产全部败光了,卜式一看,就屡次把自己的财产又重新分与了弟弟。
为兄之道之和顺
汉朝时,有个叫缪彤的人,自小父母双亡,兄弟4个同
住在一起,可是兄弟4个长大各自娶妻后,妯娌们合不到一起,竟然要求把家分了,各自过个人的,为此,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
缪彤心里很是愤懑,于是把门关上自己打自己说:“缪彤啊,缪彤,你修养自身,谨慎行事,学习圣人的法则,想整治社会风俗,可为什么你连自己的家都整治不了!”他
的弟弟及妯娌们在门外听到了,非常羞愧,全都跪下来向他请罪,经过此事后,全家人反而更加亲善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了。
信陵君敬老爱贤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
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
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
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但为了考验他,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侯嬴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恭敬。
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正方反方】
吃饭了,爷爷奶奶宠爱你,把好吃的都放在你碗里,让你先吃。
有人认为这是应该的,而有的人认为爷爷奶奶是长辈,好吃的应该先给长辈,而且应该请长辈先吃后,自己才能吃。
你同意哪种观点呢?为什么?
【小小实践】
同学们,家里有爷爷奶奶,按照出则悌第二部分所说的,从饮食、问候、出行等方面做起,尊敬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