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取样法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取样法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取样法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进行行为观察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取样法,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观察数据。
下面,我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取样法及其在幼儿行为观察中的应用。
第一种是时间取样法,即在一段时间内定期观察幼儿的行为。
这种取样法适用于观察幼儿的行为持续时间较长或周期性出现的行为。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如每天的午餐时间,记录幼儿的饮食习惯和交流方式。
通过时间取样法,可以了解幼儿在特定时刻的行为特征,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相应的指导。
第二种是事件取样法,即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观察幼儿的行为。
这种取样法适用于观察幼儿的特定行为或事件,如冲突处理能力,社交技能等。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或情境,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应对方式。
通过事件取样法,可以对幼儿的特定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引导。
第三种是随机取样法,即随机选择观察时间和观察对象,以确保观察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这种取样法适用于观察幼儿的多样化行为,如学习兴趣,玩耍方式等。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随机选择一些观察时刻或观察对象,以避免主观偏见和观察结果的不准确。
同时,可以记录多个幼儿的观察数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观察结果。
除了选择适当的取样法,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目的明确:在进行观察之前,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
2.观察工具准备:准备好观察所需的记录表格或工具,以方便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
3.观察环境营造: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观察的环境安静和稳定,并避免干扰因素的干扰。
4.观察记录及分析:在观察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幼儿的行为,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获取有价值的观察结果。
5.积极反馈和指导:根据观察结果,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积极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观察-时间观察法

LOGO
• 无所事事:幼儿未参加任何游戏活动或社会交往,只是 随意观望引起其兴趣的活动。如,没有可观望的,就玩 弄自己的身体走来走去,跟随老师,或站在一边四处张 望。
• 旁观:幼儿基本上是观看别的孩子游戏,可能和那些孩 子说几句话,问几个问题,或提供某种建议,但不参与 游戏。始终站在离那些孩子比较近的地方,所以可听见 他们说的话,了解他们玩的情况。于无所事事的幼儿区 别是:旁观的幼儿对某一组(或几组)同伴的活动有固 定的兴趣,不像前者对所有组均无特别兴趣,一直处于 游离状态。
• 联合游戏: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分享玩具和 设备,相互追随,有控制别人的企图,但并不强 烈。幼儿们从事相似的活动,但无组织和分工, 没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把兴趣首先放在小组 活动上。
• 合作游戏:幼儿在为某种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小组 里游戏,如,用某种材料编织东西,竞赛、玩正 式的游戏等。具有“我们”的概念,知道谁属于 哪一组。有1到2个领头者左右着小组活动的方向, 所以要求角色分工,并相互帮助,支持这种分工 角色的执行。
LOGO
• 单独游戏:幼儿单独游戏,在近处有其他 幼儿在用不同玩具游戏,但幼儿不做任何 努力设法接近他人或与别人说话,只专注 于自己的活动,不受别人影响。
• 平行游戏:尽管有别的幼儿在旁边用同样 的玩具游戏,幼儿仍单独玩,不想影响别 人,也不受别人影响。因而,他们只是在 旁边各自玩而不是一起玩。
LOGO
LOGO
• 确定好各个操作定义后,观察者开始在幼儿的自由游戏中观察幼儿的 行为,对每个幼儿观察一分钟,根据操作定义检验或判断其所从事的 是哪一类社会参与性香味,然后记入下面的记录表格。
缺点:从范围上讲,仅限于研究出现频率较 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获取内容不够具体, 只能获取某一时间段内的信息,没有连续 性。
第七章 时间取样法

第七章時間取樣法壹、概論˙時間取樣法(time sampling)的原則上,在觀察幼兒的情境中,觀察者在全部過程中只選擇其中一小段的時間,進行幼兒行為的觀察與紀錄。
當你這樣取樣時,你不只是選取時間,也同時選擇某些特定行為。
˙十五位幼兒的攻擊行為,你決定每一位幼兒觀察1分鐘並做紀錄。
在觀察小莉的1分鐘內,你在檢核表上針對他所表現的所有攻擊行為你都做註記。
˙它是運用觀察去取樣,而非利用觀察去描述行為。
˙該行為出現的頻率必須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使觀察者在所選定的時間內可以觀察到該行為的發生。
˙如果該行為在15分鐘內發生的頻率少於一次,那麼時間取樣法就不適用應用於此情況中。
˙代表性在時間取樣法中非常重要。
「長度、時間間隔、間隔的次數等設計是為了能篤定地捕捉到觀察目標行為的樣本」。
代表性只有在比較常發生的行為中才有可能存在。
˙對於你沒有觀察到的行為會是什麼樣子,你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預測,而不經由實際的觀察去得知,這就是所謂的代表性。
˙當幼兒表現出目標行為時,觀察者需要在事先設計好的編碼表格上做檢核。
˙編碼系統分為:類別系統(category system)和符號系統(sign system)。
˙符號系統要求行為的類別必須是互不相容的,指幼兒所表現的行為沒有一項是可以放在一個以上的類別中。
˙類別系統中的行為也是互不相容,並還必須是廣泛性(exhaustive),必須包括行為的所有範圍。
˙符號系統的方法容易使用,但是你必須先註明要選擇的觀察時間區隔為何,你必須再觀察目的和觀察時間區隔的實際性之間做協調。
˙如果你想觀察第一個幼兒20秒,紀錄20秒,然後休息20秒後在觀察下一位幼兒,在這樣的時間區隔下,你將需要整整1分鐘的時間去完成一位幼兒的觀察與紀錄。
˙時間取樣法的特色:1.兒童在明確的短時距被觀察。
2.所觀察的行為被視為平常行為的一個樣本。
˙時間取樣法的指引:1.時間取樣法適用於研究出現頻率較高的行為。
2.時間取樣法只適用於明顯可觀察的行為。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2.不足
l 观察准备工作耗费为发生的整个过程 l 只能观察到目标儿童的外显行为,无法了解其
行为发生的背后原因及因果关系 l 不适于观察发生频率低的行为
二、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l 准备阶段 l 观察过程 l 资料整理分析
【实践练习】
❖ 同学们学完本章后,每人选取4—5名 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以其在游戏中的合 作行为作为观察内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时 间取样法或事件取样法作为观察方法,对其 进行观察记录。所形成的记录下次在课堂上 分享,讨论。
1.优点
l 结合了符号系统与叙事描述两种记录方式,可 得到定量和定性的两类观察资料
l 可保留被观察的事件或目标行为的完整性 l 可同时用来观察多次发生的行为和偶然的行为 l 具有经济效益,在搜集资料上非常省时
2.不足
l 只观察和记录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容易忽略之 外的其它资料
l 若以叙事描述方式记录观察的特殊事件,不便 于分类和得出推论
孙诚第一章幼儿行为观察概述第二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法第三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第四章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第五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第六章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第七章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指导第八章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第九章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第十章幼儿园对个别儿童的观察与指导一概述一涵义什么是时间取样法
(一)准备阶段
1.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 2.给出相关操作性定义 3.选择观察对象 4.设定观察时间:观察时距、时距间隔、观察次
数以及观察的期程 5.制作观察量表
(二)观察过程
1.认真观察 2.客观记录
(三)记录方式和资料呈现
1.检核 2.计数
第二节 事件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

8:18-8:19 DZ2(22s,34s)
8:19-8:20
DZ1(40s)
说明:编号即每位婴幼儿的学号或代号。每次观察1分钟,在第60s时记录。WS=无所事事,PG=旁观,DZ=独自游戏,PX=平行 游戏,LH=联合游戏,HZ=一般内部合作游戏。“1(41s)”中的数字“1”代表联合游戏行为出现1次,括号内的41s代表联合 游戏行为持续41s。
8:02-8:03
DZ1(46s)
8:03-8:04
LH2(27s,28s)
说明:编号即每位婴幼儿的学号或代号。每次观察1分钟,在第60s时记录。WS=无所事事,PG=旁观,DZ=独自游戏,PX=平行 游戏,LH=联合游戏,HZ=一般内部合作游戏。“1(41s)”中的数字“1”代表联合游戏行为出现1次,括号内的41s代表联合 游戏行为持续41s。
2(22s,34)
8:19-8:20
1(40s)
说明:每次观察1分钟,在第60s时记录。“1(41s)”中的数字“1”代表联合游戏行为出现1次,括号内的41s代表联合游戏行为 持续41s。
问题思考:
表2-3-1是婴幼儿行为观察常用的工具时间取样, 与检核表进行对比,看看它具有哪些不同之处
一、时间取样概述
表2-3-3 社会性游戏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者:李蕊
开始时间:8点00分
观察对象:全体托班幼儿
编号时距
1
8:00-8:01
LH 1(41s)
观察日期:2021年3月29日
观察活动:区域游戏
结束时间:8点20分
观察目标:社会性游戏行为
年龄:2岁1个月-3岁3个月
2
3
4
…
6
7
8
时间取样法

操作性定义:
无所事事:幼儿未做任何游戏活动,也没与他人交往,只是随意观望,或走来走去、 东张西望。旁观:基本上观看别的幼儿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游戏的幼儿说话、提问题 、 出主意,但自己 不直接参与游戏。
小贴士
相互排斥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行为一旦从属于某一 类别 之中 ,那么它与其他的类别必然是完全排斥的,而如果出现了同 一种行为既可以划分到类别A中,又可以划分到类别B中,那么这种 分类方式就是不合理的。
详尽性原则指的是所划分的类别要全面,所有的类别加起来 要能够形成个整体,不会出现观察到的行为无从归属的情况。 比 如,帕顿根据儿童在游戏中行为的社会参与性,将幼儿游戏状态划 分成六大类别: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 和合作游戏。这样的分类就符合上述两个原则。
依依“联合游戏”的时间最多,共4分40秒;其次是“平行游 戏”,2分30秒;“独自游戏”与合作游戏”较少分别是30秒和1 分10秒;而“无所事事”和“旁观游戏”并没有出现。可见,依 依在区域活动中以“联合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
在建筑区游戏过程中,依依与同伴希希一起搭建了一座“楼 房”。在这过程中,俩人有交谈,也有互借材料的行为出现, 但是彼此间分工、合作并不清晰。仅有偶尔几个时间段依依表 现出与同伴希希合作的意愿,但这种合作行为只持续了几秒, 并没有长时间地维持下去。
2.时间取样法比较省时、省力、 高效和客观。观察者可以利用观察 记录表同时收集多个幼儿或多种行 为的数据.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 大量的资料,获得有代表性的行为 样本。此外,由于所观察的各类型行 为有明确的操作性定义,所以采用 时间取样法所得到的观察资料客观 性较强。
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式,通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样本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群体的行为和特征。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人类行为、社会现象以及市场调查等领域。
时间取样法的目的是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以便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群体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在使用时间取样法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确定观察的时间段。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观察。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消费者购物行为,可以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观察,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其次,确定观察的时间点。
在观察的时间段内,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观察。
这个选择取决于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上班族的通勤方式,可以选择在早晨和下午峰值交通期间进行观察。
然后,确定观察的地点。
根据研究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观察。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城市的交通流量,可以选择在交通繁忙的主要道路上进行观察。
最后,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观察的时间段内,研究人员需要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这可以通过直接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
此外,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安装摄像头、使用传感器等进行自动化观测和数据记录。
时间取样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地反映群体的行为和特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如观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以及观察对象对观察行为的影响等。
总之,时间取样法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并提供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合理选择观察的时间段、时间点和地点,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时间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市场调查、人类行为研究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通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观察和记录,来了解群体的行为和特征。
时间取样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并提供准确的描述和分析,对于揭示群体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取样法资料

时间段 日期
3月25日 3月25日
年龄:
性别:
记录者:
备注
开始记录 结束记录 行为有否 时间 时间 发生
10:00 AM 3:00 PM 10:00 AM 3:00 PM 10:00 AM 3:00 PM 10:00 AM 3:00 PM 10:15 AM 3:15 PM 10:15 AM 3:15 PM 10:15 AM 3:15 PM 10:15 AM 3:15 PM
时间取样法
案例一 某幼儿园王老师想要了解 自己班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及 其发生的频率,但如果对发生 在所有幼儿身上的亲社会性行 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时间和精 力都是不允许的。为此,王老 师很苦恼。
案例二
某幼儿园刘老师同样想要了解幼儿的 亲社会性行为。他准备从上午9:30到11: 00之间,观察自己班里15名幼儿亲社会性 行为及其发生频率,一共观察的时间是90 分钟。他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 身上,即每名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另外, 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刘老师准备 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三次。观察结 束后,每一名幼儿一共有三次、每次6分 钟的行为记录。 A
没有做游戏,只是碰巧观望暂时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 如没有可注视的就玩弄自己的身体,或走来走去、爬上 爬下、东张西望。 儿童基本上观看其他儿童的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做 游戏的儿童说话,提出问题,出主意,但自己并没有直 接参加游戏。 儿童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 别人在干什么。
儿童能在同一处玩,但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既不影响他 人,也不受他人影响,互不干涉。 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相互追随,但没有 组织与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8、 转方向 :把头和身子转向其他同学、向别人显示东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時間取樣法
觀察者僅在事先設定的時間內,以規律性 間隔或隨機性間隔,觀察和記錄所選擇的行 為,在這些時段以外所發生的行為和事件則 不加以記錄。可以決定在一小時之內,每五 分鐘觀察幼兒一分鐘,這是一種規律性的反 覆間隔。 在時間取樣法中,確定所觀察的行為具有 代表性是非常重要。「觀察時間的長度、觀 察的空間以及間隔觀察的次數等都是事先設 定的,為的是要確定目標行為具有代表性」。
表7-2 Parten的幼兒遊戲行為(或社會性互動)六大類型
1﹒沒有參與的行為 幼兒沒有參與任何顯著的遊戲活動或社會 性互動。只是注視著眼前有趣的事。 2﹒旁觀者的行為 幼兒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觀看其他幼兒遊戲 。他或許會和在遊戲中的幼兒交談,提出 問題或是給予建議,但是不會加入他們的 遊戲。
3﹒單獨遊戲 這種遊戲活動與其他人完全沒有任何關聯 。完全專注在自己的活動上面,絲毫不受 他人所做所為的影響。 4﹒平行遊戲 幼兒在很靠近其他幼兒的範圍內遊戲,但 是彼此之間仍然毫無關聯。按照自己的意 思去玩,而非受他人影響,也不會試著去 影響他人。
規律性時 固定 間取樣
隨機性時 彈性 間取樣
固定
固定
目標行為 長 出現時間 難確定
◎問題討論:
1﹒「所觀察的樣本行為具有代表性」是什麼意思? 為何具代表性與否會是時間取樣法中一個潛在問 題?這個問題可以如何解決,或是如何將弊端減到 最低程度? 2﹒什麼符號記錄表?再時間取樣法中何時需要用到 它? 3﹒請描述一個符號記錄表的例子。它的特性是什麼 ? 4﹒什麼因素使得時間取樣成為具高度選擇而閉鎖性 的觀察法?什麼情況下時間取樣法可以是非閉鎖性 的? 5﹒在時間取樣法中,為何推論是必需的?什麼時候 需要做推論?
•一般而言,對於行為和語言的觀察,是屬 於出現較高的行為,因此觀察者可以以30 秒為間距,觀察30秒、紀錄30秒。 •當觀察者要觀察出現頻率較低的行為,例 如: 態度、特殊行為時,則可改為觀察3分 鐘、紀錄1分鐘的時間間距。 •行為若是在15分鐘之內出現的評率低於一 次,那麼就必須要考慮使用其他的觀察法 。
紀錄技巧的分類
•1.類別系統:類別系統是將所有觀察的行為 區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別的行為。 •2. 符號系統: 符號系統是利用符號的輔助 ,透過對嬰幼兒個人、行為進行分類和編 碼。始觀察者得以利用最簡單的符號做紀 錄
觀察員在某幼稚園的教室裡,觀察十五位 幼兒,每一位幼兒平均觀察三分鐘。首先她 觀察第一位幼兒三分鐘,使用符號記錄表記 錄下該幼兒的依賴性或合作性行為。接著觀 察第二位幼兒,重複相同的步驟,一直到完 成十五位幼兒的依賴性和合作性行為的觀察 記錄。
某位觀察者決定採用做做停停的觀察記錄 方式,觀察每一位幼兒六分鐘。這種方式對 於符號記錄表和描述法混合使用者尤其合適 。觀察者可以先觀察幼兒一分鐘,只檢核目 標行為是否發生。第二分鐘可用來對目標行 為做簡短的描述,並記錄行為發生時的背景 。剩下的四分鐘則重複停停做做的方式,直 到完成六分鐘的觀察為止。 在時間取樣法中,某些特定的行為經常被 事先選定為觀察的目標。
*缺點
時間取樣法一個很重要的缺點,因為使 用編碼設計/符號記錄表。編碼設計/符號記錄 表無法記錄背景的詳細情形、幼兒行為的 內容、行為的頻率為何、行為如何演變、行 為隨著時間如何改變,或者各種行為之間關 聯性等。
規律性時間取樣與隨機性時間取樣比較表
類型 觀察時段 觀察時間 紀錄時間 適用時機 所需時間 固定 固定 目標行為 短 常於固定 時間出現
Wright(1960)和Goodwin及Driscoll(1980) 將時間取樣法歸為一種閉鎖性的方法,其理 由為:時間取樣法使用編碼設計表/符號記錄 表。當觀察時使用編碼設計表/符號記錄表, 原始資料就流失了。 但也不一定都是閉鎖性的,也不一定 全然閉鎖,可以考慮使用閉鎖性的符號 記錄表、開放性的敘事性紀錄法或是事 件取樣法。
•規律性時間取養:以規律性的方式進行行為 取樣,觀察者預先設地觀察的時段,每次 觀察都在設定的時間內進行。例如: 每天 早上9-10點之間進行觀察,觀察30秒紀錄1 分鐘,一小時觀察三次記錄三次。頻率較 高且出現的時間較為固定。 •隨機性時間取樣: 不預定觀察的時段,危 機進行觀察和寄錄,但每次觀察的時間和 記錄的時間保持固定,例如: 一個星期的 每天都進行觀察,觀察時間不需固定,但 每次都是觀察30秒紀錄一分鐘。無法掌握 觀察對象出現目標行為的時間和狀況。 •表格
觀察時間包括三個部份
•1.觀察的時間間距:例: 時距1分鐘,1分鐘內進 行一次觀察和一次記錄(時間分配: 觀察30秒, 紀錄30秒;觀察20秒,紀錄40秒)。 •2. 觀察的次數: 檢核表上畫記的次數,一個具 有代表性的行為標的,至少要觀察目標行為2030次最為適當。 •3. 觀察的時間長度: 時間長度指觀察次數加上 觀察間距所需要的總時間。以觀察嬰幼兒離坐的 行為而言,預計觀察30次(檢核表上畫記30次), 每次觀察時間的間距為1分鐘 (設定觀察30秒, 紀錄30秒),觀察總時間長度就是30分鐘。
*選擇性程度
時間取樣法的選擇性程度很高,只捕捉事 先所選定的行為而已。
*推論的必要性
時間取樣法要求觀察者一開始就做推論或 解釋,因為在觀察的當下你必須要馬上決定 是否要記錄該行為。
*Hale Waihona Puke 點對於觀察的行為沒有限制,時間取樣法是 符合經濟效益的,所觀察的內容和所需的時 間都是事先設定好的,加上使用事先設計好 的符號記錄表,減少了觀察者當下所需做的 判斷和推論上的變異性,有助於不同觀察者 之間記錄的一致性,使得觀察者之間的可信 度提高。
5﹒聯合遊戲 幼兒與其他幼兒一起玩。幼兒之間沒有分 工或組織性的活動存在。每一位幼兒都做 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沒有將團體的興趣考 慮在內。 6﹒合作式或組織性遊戲 具有組織性是這種遊戲類型的特性。幼兒 抱著特定的目的在團體中遊戲,完成某些 作品、達成某些競賽的目標、玩有規則的 遊戲等。
*開放性對閉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