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文档资料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 思想渊源
• 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 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中世纪的城市在 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 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 乃至自治的特权。
•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 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 “异端”思想。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 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 “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 鉴的历史遗产。(其中异端思想具体指教会首先提出的“双 剑说”、“太阳月亮说”)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土地 上势力极大,不仅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 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天主教黑暗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2)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 地的1/3,收取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 宗教色彩. 4)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
14~16世纪西欧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14-16世纪文艺复兴促进 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 国家作支撑(英、法、 西最早形成统一的民 族国家 )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 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 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问题: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 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2、序幕:《九十五条论纲》——开始的标志
①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 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 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 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 的宗教外衣。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优秀教学课件(24张)(共24张PPT)

——一位西班牙官员
天主教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统治的最高主宰和黑暗
中心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
经济: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巧取豪夺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最高政治主宰 思想文化:垄断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 融入生活,伴随一生
---天主教走向奢侈腐化
路人甲:
“最近城市里有了很多新的变 化,有些贵族和商人改变了经营方 式,越来越富有,生活也越来越多 姿多彩。我也想发财致富,更希望 摆脱教会。”
罗马城内有架“圣 梯”,凡人要爬上 去才可赎罪。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 不需要圣梯。
课标解读: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 必要性。 2.知道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的实质和影响。 3.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 识形态上的反映”
我是中世纪德国的路人甲。据说我生来 就有罪,所以必须按照教会所说一切的去做, 只有这样才能赎罪得救,否则死后就不能 入天堂。在这个时代,教会就是一切!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
‘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
死!’
——《路德选集》
历史是人书写的,更是人创造的。回归 历史,体会当时人的思想感情,你会 感悟更多。
请你站在教皇、国王、新兴资产 阶级和新教徒的立场,发表一下对马 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感受!(用一句话 或几个词或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或 ······)
资本(主1义)产生 ---根因 选词填空
新兴资产(阶2级)、新贵族
新 旧
文
重(商2主)义 人文主义 强(化3王)权
明 冲
矛盾 矛
盾 禁(欲4)主义
矛 盾
突 ,
天主教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统治的最高主宰和黑暗
中心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
经济: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巧取豪夺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最高政治主宰 思想文化:垄断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 融入生活,伴随一生
---天主教走向奢侈腐化
路人甲:
“最近城市里有了很多新的变 化,有些贵族和商人改变了经营方 式,越来越富有,生活也越来越多 姿多彩。我也想发财致富,更希望 摆脱教会。”
罗马城内有架“圣 梯”,凡人要爬上 去才可赎罪。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 不需要圣梯。
课标解读: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 必要性。 2.知道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的实质和影响。 3.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 识形态上的反映”
我是中世纪德国的路人甲。据说我生来 就有罪,所以必须按照教会所说一切的去做, 只有这样才能赎罪得救,否则死后就不能 入天堂。在这个时代,教会就是一切!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
‘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
死!’
——《路德选集》
历史是人书写的,更是人创造的。回归 历史,体会当时人的思想感情,你会 感悟更多。
请你站在教皇、国王、新兴资产 阶级和新教徒的立场,发表一下对马 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感受!(用一句话 或几个词或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或 ······)
资本(主1义)产生 ---根因 选词填空
新兴资产(阶2级)、新贵族
新 旧
文
重(商2主)义 人文主义 强(化3王)权
明 冲
矛盾 矛
盾 禁(欲4)主义
矛 盾
突 ,
高一历史教学课件PPT: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特点和作用
• 1.特点
• (1)欧洲宗教改革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 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 (2)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或采取宗教“异端” 的形式,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建立起 适应本民族的宗教。
• 2.作用
• (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 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 家的发展。
(2)加尔文认为人的“得救”与否,都 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事。上帝把人分为 不同 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 点 定沉沦
(3)加尔文又宣称,上帝的决定秘而不 宣,每个人均可在生产所从事的事业 的成败中体会到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 民
• (2)经济上:宗教改革运动中,资产阶级获得 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很大一部分财产,加尔文 派又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宗教 外衣,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3)思想上
• ①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
• ②加尔文派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
•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 改革的异同点
(1)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 主张“信仰得救”
相同点
(2)认为《圣经》是基督教教徒信 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人人都可 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联系、 交流,不需要教会的中介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1)加尔文的基本思想比马丁·路德更 激进,提出了“先定论”的神学学说
知识纵横
专题整合
•德国、瑞士和英国三大宗教改革
改革人 新运教动派
物
别
核心教义
其他主张 影响地区
“因信称
义”;全体 简化仪式、
专题五_欧洲宗教改革ppt

原因: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剥削重。教权凌驾于王权 之上。一个人时时、处处受到教会的束缚,统治残酷。教 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建立民族的国家,成为新兴资 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君主的希望。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 思想。 方式:宗教异端 原因:天主教会在欧洲占绝对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 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 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 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二)日内瓦的“教皇”
1.卡尔文的基本主张: 信奉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得救,提出了先定论。主张彻 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2.卡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实践与影响: 1541年,在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而日内瓦则是“新教的 罗马”。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荷兰、英、法等国得到了广泛传 播。 3.特点:领导;主张;实践 以卡尔文为领导,比路德教派更适应新兴资产阶级需要; 主张“先定论”和建立民主教会;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 权制共和国。
16 世纪第二次分裂 ____
天主 教 _____
新 教 ____
路德 教②________ 卡尔文 教③________ 英国国 教 ①______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这一 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于当地时间 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 年84岁。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 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 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 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 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 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 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 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 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 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 会和人类大家庭。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PPT课件

教会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会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31日 万圣节前夕,路德在 维登堡教堂大门上张 贴了《关于赎罪券效 能问题的辩论》—— (《九十五条论纲》) 全面提出他的宗教改 革论点,成为德意志 维登堡卡斯尔教堂北门 宗教改革运动的开端。
第五单元 第2课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专题五
第二课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德意志宗教改革
罗马天主教区
阅读材料后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三:天主教会控制德意志二分之一的土地,每 年从德意志流向罗马的财富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每当罗马教会出 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意志聚敛钱 财,整个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 材料四:这个时候的德意志,已经受到了欧洲人 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培养人才的需要, 德意志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 的思想得以传播。
马丁· 路德的核心 思想:每个人可 以凭自己的虔诚 信仰得到拯救, 个人信仰建立在 自己对《圣经》 的独立理解上。 即“因信称义”。
天主教会
教皇或教士
《圣经》 重
新教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___________
马丁· 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时的手稿
③建立廉俭教会。(简化圣礼、 精减教职、减少宗教节日)
15
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原因
( 1 )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德 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 2 )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经济 掠夺和政治控制。 (3)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 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
欧洲宗教改革ppt(59张)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 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 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西班牙逐渐形成 统一的民族国家。 发展统一的民族国家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唤起了沉 睡的人们,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 开始受到挑战。
思考:天主教会如何阻碍其发展的?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的。 卡 诺 莎 之 辱
思考:天主教会如何阻碍其发展的?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 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 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 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 迫害“异端” 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 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根本பைடு நூலகம்因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 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 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基督教发展简史
产生: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 发展:4世纪逐渐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中世纪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精 神支柱。 两次大分裂:第一次是在1054年,基督 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第二次是 在16世纪宗教改革后。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地位如何?在政治、 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各有何具体表现?
3、从经济上看,中国的佛庙寺观,只有少量的庙产道产, 经济上是根本无法与国家政权相抗衡的;而罗马教会占有 西欧1/3的土地,是欧洲最富有的大封建主。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 PPT课件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当地时间2005年4
月2日21时37分思因考病:在以梵下蒂冈新去闻世反,映终了年8什4岁么。现 4月8日,象梵?蒂什冈教么廷原在因圣造彼成得大这教一堂现广象场?举行了追
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 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
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
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
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 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从以上材料,大家可以获得什么 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 婪敲诈、教阶森严。
3、天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2)教会的堕落
表现- •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3)教会的残暴
表现- •设立宗教裁判所,野蛮迫害“异端”。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 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 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 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 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 予以烧死”。
3、天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思想基础- •信仰高于理性 主要教义- •核心-原罪与救赎 影响- •无处不在
3、天主教的落后性
(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2)教会的堕落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欧洲的宗教改革》课件

宗教改革的领袖和运动
1
马丁·路德的改革
马丁·路德通过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等著作,挑战教会权威,引发底层信仰的 变化。
2
约翰·加尔文的改革
约翰·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主义,促进了新教派的形成,并在欧洲爆发了一系列 宗教战争。
3
宗教改革在其他国家的传播
宗教改革在英格兰、瑞士、法国和荷兰等国家得到推广,产生了各自的宗教改革 运动。
宗教改革的背景
1 中世纪教会的权威
性
中世纪教会在宗教和政 治上拥有巨大的权威, 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 生了深远影响。
2 摩尔门第宣言的影
响
3 文艺复兴对宗教改
革的影响
摩尔门第宣言的出现削 弱了教会的权威,为宗 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和 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为 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支 持。
《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给欧洲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课件将深入探讨欧洲宗教改革的 背景、领袖、运动以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引言
1 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宗教改革推动了历史的变革,对欧洲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的历史进程和现代社会的发 展。
总结
1 宗教改革对革和进步,为现 代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 础。
2 宗教改革的意义和
影响
3 宗教改革的启示和
启迪
宗教改革改变了欧洲的 宗教、政治和社会面貌, 对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 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告诉我们,对 于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 象,个体的力量可以产 生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的自由和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一)背景:基督教的发展
1、产生: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 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756年,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1054年,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3、分裂: 12世纪天主教权威发展到鼎盛 (p53) 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神权统治 (p56)
(三)表现
1、经济: (1)天主教会控制了欧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
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2)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教皇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教权高 于王权
3、思想文化:掌握对《圣经》的解释权,控制文化 教育,禁锢人们思想,是西欧封建统治 的精神支柱
4、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 天主教会的影响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 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 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中 世纪的时候,天主教主要 分布在欧洲西部,东正教 主要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 欧洲东部,新教则是改革 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 的新派别。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 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5.1 天主教
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二)确立(原因、措施):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4、军事上: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增强教皇的实力,
提高罗马教廷的威望。
5、经济上:
(1)天主教会控制了欧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成为欧 洲最大的封建主
(2)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6、客观因素: 欧洲政治上的四分五裂(P52)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 皇开除教籍,国 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 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 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 诺莎城堡的 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 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 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 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 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 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 “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
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
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 “罪行”,就反复用刑 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 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 处死。被告认罪之后, 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 予以烧死。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 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 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 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 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 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 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 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赎罪券一再缩短的目的是什么?
敛财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
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 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
教皇出巡
华丽的祭坛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
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
政收入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
基督教
原罪 救赎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相信末日学说和末日审判 上帝创世说
基督教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受难节、 降临节、万圣节
基督教的主要仪式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一)思想上:教会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落后性、权威性)
(二)日常生活: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二、天主教会的教义
(一)教义内容的落后性 1、一神说和创世说 2、原罪说 3、末日审判说 4、禁欲说
(二)直接目的: 麻醉灵魂,禁锢人们思想
(三)天主教会的影响:(p 54)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原罪
救赎
原罪—人—类(因Or有i原gi罪na而l无s法in自)救一,词上来帝(自天基主督)教差的遣他 传说,它的是儿子指耶人稣类来生到而世俱间,来被的钉、死洗在脱十不字架掉上的,“在罪上帝面 行禁果”所。犯人前得的类替救人,罪始类死行祖赎后,亚了获传当罪得给和。永后夏凡生是。世娃信子违仰孙背上,上帝是帝、人的跟随类命耶一令稣切、的罪偷人恶吃都能 和灾祸的源。
(堕落性)
(1)
(三)经济上: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
(贪婪性)
(3)
(四)政治上:建立野蛮的宗教裁判所 (4)
(野蛮性)
(1)根本目的:维护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
①②
(2)野蛮的暴行 ③④
⑤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 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 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 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 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 了在野外聚会中 纵情声色的修女 和修士们,他们 正试图咬下悬在 空中的糕点。中 世纪教会中所谓 圣者的愚蠢与自 负加上他们生活 中的堕落、益发 使他们成为了人 们嘲弄的对象。
《愚人船》 油画 荷兰 1470年
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 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 赦免“罪罚”。开始决定100年出 售一次,可是尝到甜头之后,于1400 年时调整为50年一次,到了1450年 又改为每25年一次。到了1501年贪 财的教皇宣告5年出售一次,到了 1506年干脆 改为1年出售。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
布鲁诺以超人的预见大大
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提
(二)确立(原因、措施):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1、思想上:提出“双剑说”和 “太阳月亮说”
(1)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神权均来自教会 (2)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王权来自于教权
2、组织上:改革教会
(1)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 (2) 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3、政治上:12世纪末教皇利用各手段迫使英法
(一)背景:基督教的发展
1、产生: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 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756年,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1054年,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3、分裂: 12世纪天主教权威发展到鼎盛 (p53) 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神权统治 (p56)
(三)表现
1、经济: (1)天主教会控制了欧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
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2)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教皇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教权高 于王权
3、思想文化:掌握对《圣经》的解释权,控制文化 教育,禁锢人们思想,是西欧封建统治 的精神支柱
4、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 天主教会的影响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 教之一,分为天主教、东 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中 世纪的时候,天主教主要 分布在欧洲西部,东正教 主要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 欧洲东部,新教则是改革 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 的新派别。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 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5.1 天主教
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二)确立(原因、措施):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4、军事上: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增强教皇的实力,
提高罗马教廷的威望。
5、经济上:
(1)天主教会控制了欧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成为欧 洲最大的封建主
(2)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6、客观因素: 欧洲政治上的四分五裂(P52)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 皇开除教籍,国 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 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 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 诺莎城堡的 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 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 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 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 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 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 “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
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
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
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 “罪行”,就反复用刑 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 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 处死。被告认罪之后, 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 予以烧死。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 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 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 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 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 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 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 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赎罪券一再缩短的目的是什么?
敛财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
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 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
教皇出巡
华丽的祭坛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
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
政收入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
基督教
原罪 救赎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相信末日学说和末日审判 上帝创世说
基督教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受难节、 降临节、万圣节
基督教的主要仪式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一)思想上:教会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落后性、权威性)
(二)日常生活: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二、天主教会的教义
(一)教义内容的落后性 1、一神说和创世说 2、原罪说 3、末日审判说 4、禁欲说
(二)直接目的: 麻醉灵魂,禁锢人们思想
(三)天主教会的影响:(p 54)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原罪
救赎
原罪—人—类(因Or有i原gi罪na而l无s法in自)救一,词上来帝(自天基主督)教差的遣他 传说,它的是儿子指耶人稣类来生到而世俱间,来被的钉、死洗在脱十不字架掉上的,“在罪上帝面 行禁果”所。犯人前得的类替救人,罪始类死行祖赎后,亚了获传当罪得给和。永后夏凡生是。世娃信子违仰孙背上,上帝是帝、人的跟随类命耶一令稣切、的罪偷人恶吃都能 和灾祸的源。
(堕落性)
(1)
(三)经济上: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
(贪婪性)
(3)
(四)政治上:建立野蛮的宗教裁判所 (4)
(野蛮性)
(1)根本目的:维护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
①②
(2)野蛮的暴行 ③④
⑤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 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 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 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 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 了在野外聚会中 纵情声色的修女 和修士们,他们 正试图咬下悬在 空中的糕点。中 世纪教会中所谓 圣者的愚蠢与自 负加上他们生活 中的堕落、益发 使他们成为了人 们嘲弄的对象。
《愚人船》 油画 荷兰 1470年
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 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 赦免“罪罚”。开始决定100年出 售一次,可是尝到甜头之后,于1400 年时调整为50年一次,到了1450年 又改为每25年一次。到了1501年贪 财的教皇宣告5年出售一次,到了 1506年干脆 改为1年出售。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
布鲁诺以超人的预见大大
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提
(二)确立(原因、措施):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1、思想上:提出“双剑说”和 “太阳月亮说”
(1)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神权均来自教会 (2)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王权来自于教权
2、组织上:改革教会
(1)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 (2) 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3、政治上:12世纪末教皇利用各手段迫使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