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西安市生活垃圾

西安市生活垃圾现状分析一、西安市概况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宜,日照充足,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它是我国北方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科技、文化、教育、商贸、金融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据2010年第六次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4678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114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26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二、西安市生活垃圾的种类及特点(一)垃圾种类西安市的生活垃圾主要可分为三类存放和弃置第一类是: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织物、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第二类是: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厨余物、果皮、花草、灰土等;第三类是: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化妆品等;第四类是:大件废弃物,居民废弃的旧家具、旧电器等大体积的废弃物。
(二)垃圾的特点1、垃圾产量逐年增加。
据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统计,2007年西安市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有3300吨,2008年西安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为3700吨,2009年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突破4000吨,2010年的垃圾产量为5000吨,目前西安市生活垃圾产量进入夏季可达6000吨。
2、成分变化较大。
西安市近年来,家庭燃料构成的改变导致垃圾中无机炉灰比重大为降低;冷冻食品、预制成品及半成品的逐年普及,使家庭垃圾成分也发生改变,食品废物明显减少;随着包装技术与材料的改革,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废物则大大增加。
西安市2000-2010年人口变化特征及问题浅析

西安市2000-2010年人口变化特征及问题浅析摘要:人口变化特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结合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陕西省图书馆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分析了西安市10年来人口变化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安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西安人口特征人口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0 年来西安常住人口增加100 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作为大型城市的西安在人口特征上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特征易导致人口发展中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本文拟通过“六普数据”和“五普数据”进行对比,找出10 年来西安人口变化的特征,并着重分析西安人口问题,以期对相关部门决策有所裨益。
1西安市人口变化主要特征1.1西安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户籍人口增长缓慢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西安市常住人口为846.78 万人,户籍人口为739.61万人。
“六普”常住人口数与“五普”时的741.14万人相比,增加了105.64 万人,增长率为14.25%,年均增长率为1.34%。
而1990—2000 年10 年间常住人口共增加123.19万人,增长19.93%,年均增长 1.77%。
“五普”时户籍人口数为651.94 万人,近10 年来户籍人口数只增加了87.67 万人,增长率为13.45%,年均增长率为1.16% 由此可见与常住人口相比户籍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从全国范围来看,10 年来人口总数增加了近7390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7%。
[1] 西安常住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1.2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减少,郊区人口大量增加由于研究的学科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西安的地域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约定,本研究采用的是行政区划法中的地域范围。
由“六普”可知,西安市九区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如下:排名是长安区(98.08万),雁塔区(79.31万),碑林区(73.25万),临潼区(69.76万),莲湖区(64.09万),未央区(51.70万),灞桥区(50.86万),新城区(50.36万),阎良区(25.24万)。
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15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陕西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3732737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047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79706人,增长3.55%。
年平均增长率为0.35%。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0718565户,家庭户人口为344621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人减少0. 38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 807人,占48.3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 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4030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8877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98147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74095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灞桥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灞桥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西安市灞桥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灞桥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年5月灞桥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灞桥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年5月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灞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灞政发〔2009〕70号),我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全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和灞桥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区3087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3]为5951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0379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1330人,增长18.13%,年平均增长率为1.68%。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84334户,家庭户人口为53927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42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5035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290089人,占48.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50下降为105.15。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593人,占12.87%;15-64岁人口为469119人,占78.83%;65岁及以上人口为49412人,占8.30%。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6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8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651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357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253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147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78659903人,比十年前增加4277094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男性人口为39630233人,占50.38%,女性人口为39029670人,占49.6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下降为101.54。
江苏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
这也意味着,走到大街上,每10个人中至少就有一个人超过65岁,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反映出江苏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10.8%综合全省各县区人口数量排名前20名单位:人安徽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普查登记时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59.1万人,占43.0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91.0万人,占56.99%。
2010年人口普查各市常住人口数河北省全省常住人口为71854202人,共有家庭户20395118户,家庭户人口为685386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6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093041人,占16.83%;15-64岁人口为53841435人,占74.9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5919726人,占8.24%。
人口数(人)比重(%)2000年 2010年全省 71854202 100 100 石家庄市 10163788 13.86 14.15 唐山市 7577284 10.56 10.54 秦皇岛市 2987605 4.13 4.16 邯郸市 9174679 12.58 12.77 邢台市 7104114 9.97 9.89保定市 11194379 15.70 15.58 张家口市 4345491 6.28 6.05 承德市 3473197 4.98 4.83 沧州市 7134053 9.96 9.93 廊坊市 4358839 5.75 6.06 衡水市 4340773 6.23 6.04。
2010人口普查

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工作环节 一、入户登记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1、建立机构、普查经费预算
★建立机构时间要求:村级 5月份前 ★加强基层普查机构的协调能力 : 组织入户;资料收集。 ★外籍人口多的地区还要考虑外语沟通问题。 2、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图) ★在市计划的基础上列出需完成的任务和完成时间。 时间要求:镇区 4月份前 具体业务项目要预留质量检查时间
谢谢!
2010年人口普查工作情况介绍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
一、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和登记原则
★ 本次人口普查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
填报的方式,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每名 普查员将在10天内完成入户调查和登记 。 ★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 在现住地进行登记。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 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主要特点: ▲普查员判断普查对象的难度大为降低; ▲获取的流动人口或者人户分离人口的信息 更全面; ▲登记人数不等于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数量 不仅与普查对象有关还与填表质量有关; ▲普查登记工作量明显增加:一是户口登记 地与常住地不一致,并且是跨了村(居)委 会范围的本市户籍流动(人户分离)人口 (居住地在市内),要登记两次,户籍地一 次,居住地一次。二是增加了港、澳、台和 外籍人口。
(3)长表编码集中组织完成。 (4)短表编码由镇区组织实施。
★质量控制:把好审表关;加强日常检查;强化质量验收。 ★有些指标若出现编码错误,逻辑审查不一定能检查出来,
其错误会直接影响主要指标的汇总结果。如出生年份、是否 就业、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等。 2、 数据处理
2010.12-2011.12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级市数据

总人口
(人) 合计
户籍人口 (人)
19612368 12554049
23019196 14185160
12938693 9919579
28846170 33149845
104320459 85024973
95792719 95479481
94029939 104281397
80417528 89980794
78660941 74963132
71854210 71910486
65700762 70780713
59500468 68620208
57237727 61759716
54426891 4733152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46023761 51591711
云南省
45966766 45631063
江西省
抚顺市 辽宁
辽阳市 辽宁
阜新市 辽宁
本溪市 辽宁
盘锦市 辽宁
赣州市 江西
上饶市 江西
宜春市 江西
南昌市 江西
吉安市 江西
九江市 江西
抚州市 江西
萍乡市 江西
景德镇市 江西
新余市 江西
鹰潭市 江西
苏州市 江苏
徐州市 江苏
南京市 江苏
南通市 江苏
盐城市 江苏
无锡市 江苏
淮安市 江苏
宿迁市 江苏
泰州市 江苏
681.4 578.99 556.82 549.42 453.06 374.85 372.93 280.48 280.11 203.53 129.85 220.87 139.68
48.93
44.17
37.84
27.33
25.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机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时间:2011-05-25 11:21:26 主题分类:人口
索引号:0750218682/2011-97458 关键字:人口,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84678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4114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56426人,增长14.25%,年平均增长率为1.34%。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504155户,家庭户人口为73960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34080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4127033人,占48.7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1下降为105.18。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91263人,占12.89%;15-64岁人口为6660212人,占78.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716362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3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33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4963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2039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3938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1149人上升为2200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9145人上升为2066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253人上升为3566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602人下降为14636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35851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27174人,文盲率[5]由3.55%下降为1.60%,下降1.95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人口数(人)比重[6](%)
2000年 2010年
全市合计 8467837 100 100
新城区 589739 7.24 6.96
碑林区 614710 9.60 7.26
莲湖区 698513 8.68 8.25
灞桥区 595124 6.80 7.03
未央区 806811 6.33 9.53
雁塔区 1178529 10.93 13.92
阎良区 278604 3.24 3.29
临潼区 655874 8.79 7.74
长安区 1083285 11.87 12.79
蓝田县 514026 7.70 6.07
周至县 562768 8.21 6.65
户县 556377 7.56 6.57
高陵县 333477 3.05 3.94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 全市常住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 比重为各区(县)的人口占全市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