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徐志摩简介

合集下载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简介及作品

徐志摩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

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 生平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

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林徽音)。

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

最后,林徽音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

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

……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

……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

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

……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

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

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

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

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

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甚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

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生平

徐志摩生平

徐志摩- 概况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男,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量,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作品《赣第德》。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虽然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但亦断送了他的一生。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 生平简介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

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

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

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

最后,林徽音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

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

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徐志摩的简介 (3)

徐志摩的简介 (3)

徐志摩的简介概述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徐志敬,字怀中,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

他以独特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情缅怀与对人生苦短的思考。

徐志摩的笔触既充满哲理,又抒发真情实感,他的诗歌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生平经历早年生活徐志摩出生在江苏省梁溪(今属无锡市)的一个书香之家。

他在父母的影响下,早期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徐志摩考入南京高级师范学堂,并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留学日本1920年,徐志摩考取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班,跟随庚子赔款留学生团赴日本留学。

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和文学专业期间,徐志摩开始广泛阅读西方文学经典,对现代主义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的文学造诣不断提高,并开始发表一些诗歌作品。

婚姻与事业1925年,徐志摩与班婕妤结为夫妻,并于次年回到中国。

他在上海从事文化事业,大胆创新并积极参与文学运动。

他担任过《新青年》的编辑,也曾加入无名画会,并与一些重要文学家如胡适、郁达夫有密切的交往。

创作风格与成就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以豪放、浪漫著称,结合了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识流等独特表达手法,体现了对自由、爱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徐志摩的诗集《月夜怀乡》、《野草集》等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爱情的独特理解。

除了诗歌创作,徐志摩还担任了多位西方作家的作品的翻译工作,将他们的思想引进中国,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影响与评价徐志摩的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追求独特性,并融入了个体的独立意识,同时也探讨了人生、爱情、家国等主题。

他以自己的才华和胆识,塑造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风格。

徐志摩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世界观,引人共鸣。

他用真诚的文字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痛苦,体现了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徐志摩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徐志摩

四年级语文【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之徐志摩

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之徐志摩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 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民族主义者生于加 尔各答市。
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
徐志摩
网络课程
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名 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 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
5. 徐志摩为破除陋习,实现男女平顶住千钧压力。 6. 重回剑桥寻找爱与美,林徽因依然回国,后与梁思成完
婚。
(四) 新月灵动,再见徽音。
1. 1923 年北京成立新月诗社,1928 年《新月》月刊出 版,1931 年《新月诗选》出版 。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 成立新月社。新月派提出“理性 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张 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 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 称和句的齐整)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
2. 为了能时常与小曼见面,徐志摩弄到免费的邮政机票。 3. 生活的无奈让徐志摩失去了创作的灵感。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
二、一代诗人徐志摩的生平
(一) 富家公子,才情少年。
1. 浙江海宁县山清水秀,经济发达。硖石镇风景秀丽,人 杰地灵。
2. 徐申如是硖石商会会长,经营票号,蚕丝厂,电灯厂 … 3. 1897 年 1 月 15 日 喜得贵子,儿子与徐申如一模一样: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徐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徐

不 妨 返 自 然
久 在 樊 笼 里
品味语言
(朗读、品味、积累)
关于结构
•思考:在文中作者先写了什 么?后写了什么? •三层内容间有什么关联? •最接近主题的语段是哪一段?
体味语言
•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虚实结合的妙用 •长短句的穿插
语段精读
• “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 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 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 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这句话表明? • “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 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 起成章的波动”是说自然对人起什么作 用?

徐志摩 ( 1897 ~ 1931 )现代诗人、 散文家。浙江海宁人。 •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 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 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 鲜明的艺术个性。新月派代表诗人 , 诗歌 创作体现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的特征。 •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 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 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陆小曼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 曼身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 相恋时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 动的社会新闻之一。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 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 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 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 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 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习性 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 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 。
探究主题
• 德国浪漫诗哲海德格尔说:“我们必 须下定决心去倾听,倾听使我们超逾 所有传统习见的樊篱,进入更为开阔 的领域。” • 唯有“倾听”,我们才能“读懂”或 听到大自然这部奇书发出的“绝对值 得一听的,是从不曾从人口道过的 话”。

徐志摩简介ppt课件

徐志摩简介ppt课件
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写于1926年, 再次游玩欧洲,这是诗人阔别深情的回忆。
诗歌《再别康桥》是第三次倾诉,时间是 1928年11月,他第三次重返欧洲,回国途 中顺道去印度(见泰戈尔),回来在快近中 国南海的轮船上表达了对康桥的感情。
27
康桥情结
第一、剑桥大学有自由的学术环境, 美丽的自然风光。如在《我所知道的 康桥》中,他详细地描绘了美丽的风 景和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康桥的 灵性全在一条美丽的河上,康河我敢 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河”。
51
52
徐志摩的爱情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总共有三个女人:第一夫人张幼仪。这是一个典 型的父母包办之下的婚姻。可它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因 为他跟张幼仪才真正具有家的概念: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中有世人的 普遍的认可。从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们俩的的婚姻应该算是美满的。虽 说是包办婚姻,可他们的关系却非同寻常。特别是他们离婚之后所保持 的那种深厚的友谊,更是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不过,有 着美满婚姻的徐志摩和张幼仪最终是离婚了。因为徐志摩的理想是:"我 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 志摩觉得这个婚姻,虽然是个好婚姻,却仅仅是个婚姻而已。而不是他 想要的爱情。 徐志摩生命中就有了第二个女人:林徽音。这是导致徐志 摩与张幼仪离婚的原因之一。据说《再别康桥》即是为她所做。徐志摩 认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于是,他离了婚,要找他 的"灵魂件侣"去了。可不幸的是,林徽音却并不是徐志摩那一类人,她 是那种为婚姻而婚姻的那类。对她来说,婚姻比爱情重要。林徽音并不 想为爱情做什么,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这是为婚姻做出杰出贡献 者),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徐志摩,并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徐志摩的恩师 的儿子定下了婚约。也许他们的爱情如故(徐志摩死后,林徽音哭得最 为悲切。),可林徽音却选择了婚姻,并没有选择爱情。这自然也在常 理之中。选择爱情而放弃婚姻的,古往今来,都是稀有之物。徐志摩的" 唯一之灵魂伴侣"的梦想看来是还没有实现了。这令立志追寻爱情(而不 是婚姻)的徐志摩万分的痛苦。他还得继续寻找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1年11月19日) ,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 ,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 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他是20年代著名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 人之一。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他以一种飘逸灵动、 潇洒优美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成为青年男女的偶像。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给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 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真、 美和自由。他的诗清新美妙,通俗易懂。那些如《 偶然》、如《再别康桥》……多少年后,仍在人们 口中,甚至心中。
《你去》节选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徐志摩的诗与爱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 不悲不喜 ;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 不来不去 ;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 不增不减 ;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 里 ,不舍不弃
执着 爱情
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 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 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 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 成就了他的诗名和创作 风格,也是他诗歌中成 就最高的。

张幼仪
陆小曼
林徽因
张幼仪
徐志摩1915年,由于父母的关系 和张幼仪结婚。但是,徐志摩对 张幼仪毫无感情。在英国念书时 结识林徽因,促使他决心离婚。 1922 年两人在柏林离婚,而且还 在国内发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 时的头号新闻。在离婚以后,张 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 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 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 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
以理解为对小曼的挽留、 警告。
林徽因
徐志摩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林徽因身上。1922 年徐志摩回国,就是为了追求林徽因。林徽因是有名的 才女,在五四时期也是比较著名的女性作家。 她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知很深, 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后来的着名建筑 学家梁思成。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 的一个完美身影。 林徽因对徐志摩也有很深的感情。 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 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
创作背景:
1931年林徽因在 香山养病时,徐 志摩和张歆海, 韩湘眉夫妇一同 看望她时,徐志 摩为林徽因写的 :《你去》,一 首让人温暖的小 诗。

尾声
《枉然》
你枉然用手锁着我的手, 创作背景: 徐志摩的枉然是写给陆 女人,用口擒住我的口, 小曼的,像是给陆小曼的 枉然用鲜血注入我的心, 遥远的预言。徐志摩和陆 火烫的泪珠见证你的真; 小曼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 迟了!你再不能叫死的复活,,物质方面、精神方面, 从灰土里唤起原来的神奇; 特别是精神方面并不如志 纵然上帝怜念你的过错, 摩的意,他想往的是纯洁 、忠贞的爱情。这首诗可 他也不能拿爱再交给你!

制作人:马寅清 : 赵宇峰 贺佳俊

说起现代的著名诗人,数不 胜数,例如:郭沫若,冰心, 戴望舒等等,这些诗人描绘的 美妙事物都是我们从小所憧憬 向往的。正因为有了他们,我 们才对未来充满希望。

怀着对母亲深深的 思念和眷恋的感情 ,同时因为天人相 隔无法再见到母亲 ,无法再在母亲膝 下承欢而引起淡淡 的忧伤,
壹〃对理想的追求 贰〃社会现实的关怀 叁〃爱情的沉溺与思索
造就徐志摩诗歌特点的主要原因
家境 富足
他从小生活富足, 也就是少时的无忧 无虑造就了他的性 格。
造就徐志摩诗歌特点的主要原因
家境 富足
他从小生活富足, 也就是少时的无忧 无虑造就了他的性 格。
良好 教育
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 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 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 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 的性格决定。他的性格体现 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 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 惊世骇俗。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亮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星空,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造就徐志摩诗歌特点的主要原因
家境 富足
他从小生活富足, 也就是少时的无忧 无虑造就了他的性 格。
良好 教育
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 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 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 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 的性格决定。他的性格体现 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 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 惊世骇俗。
《笑解烦恼结——送幼仪》
这烦恼结,是谁家扭的水尖儿难透? 这千缕万缕烦恼结是谁家忍心机织? 这结里多少泪痕血迹,应化沉碧! 忠孝节义———咳!忠孝节义谢你维系 四千年史髅不绝, 却不过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 黄海不潮,昆仑叹息,四万万生灵, 心死神灭,中原鬼泣!咳,忠孝节义!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时徐志摩写 给张幼仪的诗歌
陆小曼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 上。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 已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 新闻之一。 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 上还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 再做一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 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 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 她挥金如土的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 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 干”的境地。 《生活》(1928) 可以反映那时徐 志摩的苦闷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