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课件

合集下载

课时1任务二 新闻采访完整课件

课时1任务二  新闻采访完整课件

么?您最有经验了,这个答案是什么? 武汉。这对于防控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吗?
2.从1月19日的具体数据来看,是否意味 您怎么看待这个非常明确的位置?
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人生命的威胁 5.针对人传人,现在的判断是怎样的?
性远远小于2003年的SARS?还是因为 6.目前,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了解
我们积累了打SARS那场“战役”,有
到什么程度?离找到病源还有多远?
很多经验,因此导致这个数字不至于 7.现在从医学专家的角度,包括整个医疗
让大家太担心?
体系怎么去面对它,应该怎么办?普通
3.这两天一下子新增了很多病例,是由
人应该怎么去防范?
于我们采用了新的试剂,让它检测速 度更快、更准了,还是跟病毒自身的 发展规律有关?
8.普通人意识到什么样的症状后,一 定要去医院做治疗?是发烧吗?
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
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采访方式:观察
节选二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 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 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 速下滑。
采访方式:观察
节选三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访前 准备
小结
召开选题会,拟定小组采访方案 明确采访目的
拟写采访提纲 明确采访对象 提出采访问题
进行充分资料准备
提问要具体有效 提问要紧扣目的 提问要逻辑清楚 提问要简洁明了
环节三:走进现场采访
请同学们阅读《北京晨报》记者刘莹采访 蔡振华的一段现场记录,圈画记者在采访过程 中遇到的困难、新的发现和应对的策略。

中国记者节主题班会PPT课件 (6)

中国记者节主题班会PPT课件 (6)

优秀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他们不一定是专才,但必须是一个通才。每一一个区域所有的地理,人文,风俗,经济,行政,治安,教育,公共施记者应该对此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对于一个记者而言,有个性有深度有审美价值的文笔是其职业的源头活水和灵魂。新闻文体不同于纯文学作品,要无可救药的坚持客观事实的原则,要言之有物,而为了以读者为本又不得不重技巧重结构。
优秀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 记者具有比较敏捷的反应能力,同时思维经常保持在有条理,冷静清晰的状态。遇到突发性事件不能手足无措而能胸有成竹。在现场报道中,在高端访谈中,记者必须面向广大公众呈现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
优秀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我国历史上的优秀记者
邵飘萍 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 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 “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节日由来
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也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
记者节
记者节,有些国家又称新闻节、出版节。前苏联 每年5月5日韩国 每年4月7日匈牙利 每年12月7日
超强的交流沟通能力记者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是家常便饭,怎样得到有效信息,怎样让自己时刻消息灵通,他们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人际网络,学会利用各式的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责任心 做记者不同于为企业出谋划策的职业,他们是深入社会的心脏,代表的利益界限比较模糊但倾向于国家公众。一则新闻,在坚持基本的不触犯报社利益底线的时候,发表出来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惠及的是广大公众而不是一个小小的组织。

新闻培训ppt课件

新闻培训ppt课件

“W”中的Why(为什么)。
27
• 消息 • 通讯
28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 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 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 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 的基本特征。
29
内容新鲜(题材、角度、写法等)
事实真实准确(六素俱全、引用)
时效性
篇幅要短,容量要大
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 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 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
25
这是新闻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 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 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 的主题思想。
采访前期准备(材料收集,确定大纲,约 定时间)
采访之中(提问,录音) 整理材料(仔细回想,选出重点) 写作
44
1、材料收集
互联网 主要人物身边的人 ta的著作
2、确定大纲
中心思想 问题(普遍性,突出性)
3、约定时间 4、采访
45
1. 开掘深化主题,体现时代精神
2. 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 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 主的报道。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 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 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 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 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 “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
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
34
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 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 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 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 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范长江介绍

范长江介绍

• 范长江的新闻报道和采访业绩不仅起到了报告事实, 鼓舞民心的作用,而且他的有关论述经过一定的特殊 渠道,直达上听,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民党军政状况的 改进,为全民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文革时去世
故居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长江故里二十世纪社会变迁馆、 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和范长江大课堂。
各级新闻媒体栽种的树林
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范长江先生
• 范长江(1909-1970),我国现代新 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 • 范长江18岁踏上异地求学之路,并 先后投身八一南昌起义以及抗日救 亡运动,是第一位报道红军的国统 区记者。 • 他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的日子( 1937年11月8日)被国务 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 • 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 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 江韬奋奖”,2005年成为我国新闻 界最高奖项。
1909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赵家坝村(今属内江市东兴区田家 镇),建有范长江故居。
25岁时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走遍大半个中国,采写 了大量通讯报道(包括大量战地通讯报道),真实地记录了中国 西北部人民的苦难生活。 上图为,1937年范长江(左一)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采访时与额济 纳王图布僧巴也尔及其夫人合影。
范长江笔下的台儿庄大战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上图为,在台Biblioteka 庄战役中,范长江(右一)与关麟征军长(右二) 等人的合影。
范长江是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外,第一个正式以新闻记者身份 进入延安的人,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 上图为1937年3月29日,毛泽东看了范长江的报道后,写给范长江 的亲笔信,以示感谢。
长江故里二十世纪社会变迁馆
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
范长江大课堂
谢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新闻写作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新闻写作课件
导语: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 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 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 问题。
消息的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即所谓“倒金字塔结 构”。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标题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中的“三十万”“胜利”“南渡” 这些关键词,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技能点拨
三、怎样写消息 2、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后两部分 有时暗含在主题中。)
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 体。例如:不要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愿意回答的 问题;拍摄人物照片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我是小记者
任务二:新闻写作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新闻的要素和结 构。 2.运用新闻写作的技能,尝试新闻(消息)的写作。 3.学会通过新闻(消息)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 彰显正能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和事件。
采访提示: 你是一位八年级学生,假如你做为学校 新闻社团的一名记者,你要采访新入学的七 年级新生,你准备分别提出什么问题?
时间 地点
采访 对象
采访提纲 x月xx日中午午休,xx班教室
七年级个别新生
采访提纲
采访 了解七年级新生升入初中的感受 目的 ,对自己和学校有哪些期待等
采访 方式
交流沟通,笔记记录
202X-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教材
第一单元作文 新闻写作
我是小记者
任务一:新闻采访
1.培养发现新闻线索,选取新闻事实的报道的能力。

1 《消息二则》 课件

1  《消息二则》 课件
1.三路部队的作战过程。 2.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状况的原因分析。
1.再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主体部分为什 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 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①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对我军英勇善战的赞扬、胜利的喜悦 和取得最终胜利的自信。
电头有什么作用?
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标注时间,体现了新闻及时性的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对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样表述结果,为何第二篇用“横渡”,而不是直观的“南渡”?
1.关于新闻的定义: (1) 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已故院长弗兰克·莫特 ) (2)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中国著名新闻记 者范长江) (3)对一个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观念或事情,在不违背正确原则下所做的最 新报道,皆为新闻。(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卡迪斯·D.麦道高) (4) 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内连续地介绍给最广泛的 公众。(德国柏林大学教授道比法特) (5) 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甘惜分) (6)狗咬人不新是闻新是闻经,人由咬新狗闻才媒是介新传闻播。的(、美为国广著大名受报众人所查尔斯·丹纳)
这篇新闻语言还兼具典雅与口语化的特点, 你能找到相关词句吗?
典雅
口语化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 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第3课《“飞天”凌空》精品教学课件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精品教学课件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句话。
用一个比喻“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一个动词“插”,形象地写出了吕伟 入水时的水花之小,作者抓住跳水动 作每个阶段的独特之处,把高难度动 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 描写出吕伟精彩瞬间的具体形象,给 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第2课时
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里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
陶醉的状态; “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 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 赞赏。描写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衬托了吕伟跳水动
作的完美。
自己,也征服了世界!她是谁?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飞
天"凌空》,去了解她,去感受她的魅力。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体会新闻性与文学性
的有机结合。 3.学习本文为增强新闻特写的文学性而运用的 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必备知识 走近作者
夏浩然、樊云芳,前《光明日报》社记者。
通过特写镜头展现吕伟跳水时的精 彩表现,把她在空中转体的速度比 作旋风,把她翻腾的动作之快比作
流星,夸张地写出了她跳水动作的
迅捷与娴熟,满怀赞美之情。
品味镜头四:入水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哧" 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 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别了_不列颠尼亚》课件

《别了_不列颠尼亚》课件

知识与题型
压缩语段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 段的主要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而不同表达方式构 成的语段,其主要信息的特点就不一样,测试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一、新闻类概写 压缩语段题仍大多取材于新闻材料, 其题型主要有 6 种: 1) 拟写新闻标题 2) 拟写一句话新闻 3) 拟写新闻导语 4) 概括新闻要点 5) 概括新闻主体 6) 拟写新闻结语
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性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客观性 4、篇幅小,语言简明准 确
新闻的特点
•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 失实是新闻的悲哀 • 造假是新闻的叛徒 • 写假新闻的是历史的罪人
新闻的六要素以及新闻的结构
1、新闻的六要素 •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 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H”,即:谁(Who)、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 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 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 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 陆定一新闻定义 •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是目前最被认 可的一种新闻定义。从陆定一的定义中,我们可 以看出以下几点: • 1、新闻必须具有时间性。新闻所要报道的信息必 须是新近发生的,没有时间性的信息就仿佛是昨 日黄花,没有任何价值。 • 2、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之源,不 是事实的新闻就不能被称之为新闻,也不能将事 件的真相呈现给受众,毫无意义。
(3)拟写标题时的诀窍:压缩时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 往往不需要时间、地点。因为标题下有具体内容,只要求两个 必备因素:标题=主体(人物或单位或事物)+事件。 (4)提醒:拟写标题用语一般较直白、简洁,有时可运用比喻、 借代、双关、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名之举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
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 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 • 历时10个月,行程4000余里, 10个月 4000余里 历时10个月,行程4000余里,沿途写下了大量的 旅行通讯, 旅行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 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 苦,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也 作了深刻的表述。 作了深刻的表述。 • 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 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 更为可贵的是,范长江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 更为可贵的是,范长江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 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踪迹, 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踪迹,字里行间显然倾注 了他对红军的同情, 了他对红军的同情,甚至不无敬意。
平反昭雪
• 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 1978年12月27日 在北京八宝山 1978年12月2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 举行了范长江同志追悼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 举行了范长江同志追悼会,为他平反昭雪, 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 胡耀邦同志亲自主持了 誉。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同志亲自主持了 追悼会。 追悼会。
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1949年 31日 北平和平解放。时任新华总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时任新华总 社总编辑的范长江带领一批 新闻兵” 的范长江带领一批“ 社总编辑的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兵”,跟随解放 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 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奉命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 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 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 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 《 民日报·北平版 北平版》 民日报 北平版》,范长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新闻事 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 范长江带领的这支队伍很年轻, 范长江带领的这支队伍很年轻,但他很快把大 家凝聚在一起。他培养年轻记者编辑不遗余力, 家凝聚在一起。他培养年轻记者编辑不遗余力,指 点他们的作品时,在政治思想、 点他们的作品时,在政治思想、方针政策上严格斟 文理逻辑上认真推敲,连字都要写得工工整整。 酌,文理逻辑上认真推敲,连字都要写得工工整整。 他要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要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1950年 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 • 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 长。 •
受迫害致死 • 正当范长江英年盛名、大有作为的时候, 正当范长江英年盛名、大有作为的时候,“文
化大革命”开始了。范长江受到“四人帮” 化大革命”开始了。范长江受到“四人帮”的残酷 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尽折磨摧残。 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尽折磨摧残。 • 1970年10月23日 在范长江被关押的地方—— 1970年10月23日,在范长江被关押的地方 河南省确山的一个农村机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 河南省确山的一个农村机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 他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迷。 他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迷。
加入中国共产党 • 率先打开国民党新闻封锁大门的范长江一鼓作
气,连续在上海《大公报》上刊登了他的《暂别了, 连续在上海《大公报》上刊登了他的《暂别了, 绥远》 宁夏进入记》 陇东未走通》 绥远》,《宁夏进入记》,《陇东未走通》等约三 万多字的长篇通讯。 万多字的长篇通讯。 • 1937年11月18日 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 1937年11月18日,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范 长江与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驱胡愈之等团结全国广大 进步记者,组成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 进步记者,组成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这就 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这一天, 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中 国记者节。 国记者节。 1939年 • 1939年5月,在国民党特务机关严密监视下的重 庆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 庆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里,由周恩来作为介绍 范长江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范长江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指定与周 恩来、李克农单线联系。 恩来、李克农单线联系。 • 自此,范长江从一个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者, 自此,范长江从一个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者, 进入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行列。 进入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行列。
二、通讯特色
1935年5月1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 年 月 日 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 通讯员名义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 通讯员名义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 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写旅行通信, 月 日 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写旅行通信, 5月10日 起在该报发表。 月 日 又从成都出发, 起在该报发表。7月14日,又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 之行, 之行,至1936年6月结束。 1936年8月,他将这次旅 年 月结束。 年 月 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 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 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侵略帝国主义的危机。 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侵略帝国主义的危机。国民党 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 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更为可 贵的是, 贵的是,该书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 行踪和影响。 行踪和影响。 他的通讯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通讯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 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 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在我 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 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
• 1932年初,范长江来到北平,在黎锦熙主持下的国 1932年初,范长江来到北平, 黎锦熙主持下的国 年初 语大辞典编纂处谋得一份剪贴资料的工作。 语大辞典编纂处谋得一份剪贴资料的工作。同年秋 经过自己的努力及友人之助,他进入了北京大 天,经过自己的努力及友人之助,他进入了北京大 学哲学系学习。 学哲学系学习。 学习 • 在北大期间,范长江广泛涉猎哲学、政治、 在北大期间,范长江广泛涉猎哲学、政治、经 英语等书籍,以丰富自己, 济、英语等书籍,以丰富自己,并时刻关注抗日形 势的发展。 势的发展。 • 1933年下半年起 正式开始为北平 晨报》 年下半年起, 北平《 1933年下半年起,正式开始为北平《晨报》、 世界日报》 天津《益世报》等撰写新闻通讯, 《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撰写新闻通讯, 内容多为文化教育方面。 内容多为文化教育方面。 • 这年年底,经过调查研究, 这年年底,经过调查研究,范长江先后写出 佛学在北大》 陶希圣与“食货” 《佛学在北大》、《陶希圣与“食货”》、《顾颉 刚与“禹贡” 刚与“禹贡”》、《北大研究院所藏明清档案及其 整理》等数篇通讯, 大公报》 晨报》 整理》等数篇通讯,在《大公报》、《晨报》上发 表。

西北之行结束后,回到天津, 大公报》 西北之行结束后,回到天津,被《大公报》社聘 为正式记者。 为正式记者。
冒险报道西安事变真相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毅然决定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发生后, 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 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本人决心不惜一 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 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 • 在采访到周恩来后, 在采访到周恩来后,对西安事变的真相以及中国 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有了深刻的了解, 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有了深刻的了解, 厘清了真相。 厘清了真相。 • 《大公报》从上海运到南京,报纸在显著位置登载 大公报》从上海运到南京, 了范长江连夜赶写的文章——《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 了范长江连夜赶写的文章 该文像一枚炮弹,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 该文像一枚炮弹,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不仅报 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而且清楚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 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而且清楚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轰动了朝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轰动了朝野,人们 争相购阅。 争相购阅。
担任周恩来发言人 • 抗日战争胜利后 胜利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和平谈判代表团由
重庆迁往南京,范长江被周恩来指名由华中解放区 重庆迁往南京, 飞抵南京, 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并担任中共对外 飞抵南京,任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并担任中共对外 发言人。 发言人。 • 此时,他不仅要经常发布代表团的各种宣言, 此时,他不仅要经常发布代表团的各种宣言,还 要接见频频来访的各界人士, 要接见频频来访的各界人士,向他们解释中共中央 的政策和回答各种问题, 的政策和回答各种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和平 的一个窗口。 的一个窗口。
• 1928年秋,考入中央政治学校,选学了乡村行政系, 1928年秋,考入中央政治学校,选学了乡村行政系, 年秋 打算“将来在穷乡僻野中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 打算“将来在穷乡僻野中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 在这里,范长江加入了国民党 但是, 九一八” 加入了国民党。 在这里,范长江加入了国民党。但是,“九一八” 事变改变了范长江的梦想。他清醒地认识到, 事变改变了范长江的梦想。他清醒地认识到,抗日 救国是出路,而国民党培养所谓人才的地方, 救国是出路,而国民党培养所谓人才的地方,并非 他的归宿。 他的归宿。 • 于是,范长江换掉学校的制服, 于是,范长江换掉学校的制服,秘密离开了南 在留给学校当局的信中, 京。在留给学校当局的信中,范长江公开阐明了自 己的观点: 合理的教育应当是启发青年的思想, 己的观点:“合理的教育应当是启发青年的思想, 使他们能对宇宙和人生的法则有正确的把握, 使他们能对宇宙和人生的法则有正确的把握,然后 配合着各时代的环境,培养他们服务于人类、 配合着各时代的环境,培养他们服务于人类、国家 的能力” 在离开学校的同时,范长江宣布脱离国 的能力”。在离开学校的同时,范长江宣布脱离国 民党。 民党。
记者的楷模 范长江
讲课者: 讲课者:xxxx
一、生平事迹 • 1909年10月 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赵家坝村( 1909年10月,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赵家坝村(今
属内江市东兴区田家办事处) 属内江市东兴区田家办事处)。 1927年初,报考黄埔军校未果,进入中法大 1927年初,报考黄埔军校未果,进入中法大 年初 黄埔军校未果 学重庆分校学习 学习。 学重庆分校学习。 • 南京事件”发生后,参加了事件后的示威, “南京事件”发生后,参加了事件后的示威, 并与镇压示威的反动军阀展开斗争, 并与镇压示威的反动军阀展开斗争,成为反动军阀 在四川通缉的对象,被迫离开重庆,来到武汉 武汉。 在四川通缉的对象,被迫离开重庆,来到武汉。 • 为谋生计,加入了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 为谋生计,加入了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 20军教导团 成为一名学生兵,并随贺龙转赴南昌。 军教导团, 20军教导团,成为一名学生兵,并随贺龙转赴南昌。 参加了著名的“ 一 南昌起义。之后, 8月1日,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之后, 随部队转战途中遭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攻与部队失 去联系,辗转到了南京 南京。 去联系,辗转到了南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