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 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5.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材与学情分析: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对化学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
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切的体验,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
教学媒体选择: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X、石头、塑料、橡胶、纤维、镁带、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硫酸铜溶液等教学重点:1.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2.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3. 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1. 日常生活中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辨别。
2. 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课型:新授启蒙课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发散,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回答问题也比较乱,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可查阅生活中一些材料的制造方法,以便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中确的评价或适时的补充。
1.1.1化学真奇妙学历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一)课时课题第一章/单元第一节/课第一课时化学真奇妙(二)课程标准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阅读课本P2—5,完成学习任务一,回答问题1-3,练习1-2,达成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二,回答问题4-9及表格,练习3,达成目标2 (五)资源与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本教材的两大特色。
为体现这些特色,本单元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本单元还注重体验探究过程,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生动简洁、扣人心扉的描述和反映最新科技成就富有内涵的图片。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改变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任务情境]完成[活动天地1-1],感受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问题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属于人造材料。
[问题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1-1”,联想如果化学制品全部消失,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瞬间消失,我们生活将…[问题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的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①性质②变化及规律③结构④组成A. ①③B. ②③C.①②③④D. ①③④[练习2]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 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化学安全知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原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设置化学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3. 准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供学生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化学的定义和特点1. 引入化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讲解化学的特点,如实验性、理论性、应用性等。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 教授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2. 演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1. 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燃烧、沉淀、气体产生等。
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食品添加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环保意识。
五、化学安全知识1. 教授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安全器材等。
2. 强调化学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化学真奇妙》,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现象,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描述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3. 鼓励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化学现象的视频或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化学:解释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实例(如水的电解、燃烧反应等)讲解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知识框架。
(三)、互动教学1. 举例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集体讨论其原理,增强理解和记忆。
1.1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案

1.1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与社会、技术和生活的关系,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材料的发展,能简单的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学习过程】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①做衣服的化学纤维:②制造汽车的材料:③农业增收的化学肥料:④房间里的塑料制品:⑤制造课桌的木材;⑥盖房子的石头2、根据材料的来源,材料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木材、②棉花、③羊毛线、④玻璃、⑤腈纶线、⑥塑料、⑦水泥、⑧不锈钢、⑨生铁。
【针对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C.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D.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2、下列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1)发明新的药物(2)使环境变得更美好(3)研制新的半导体(4)能吸收储存氢的新材料发明A.(1)(2)B.(1)(3)C.(1)(2)(3)D.(1)(2)(3)(4)3、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橡胶轮胎B.纯棉t恤C.涤纶衣物D.玻璃钢4、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恶化5、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A.①②B.①②④C.①D.①②③④6、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
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B.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物质机械运动的规7、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变化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A.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B.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8、下列说法没有科学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A.点石成金B.变废为宝C.塑料回收D.资源再生9、你知道如何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吗(可以查资料、问家长,然后动手实验并写出你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解析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木柴等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1:化学改变了世界(一)请同学们仔细观看PPT,然后认真填写下列学案。
天然材料: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如木材、石材;合成材料(化学制品):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如玻璃、钢铁等。
我们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合成材料。
(二)请同学们组内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3,然后认真填写下列学案。
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四)跟踪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1、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 棉花、木材、大理石B. 木材、橡胶、塑料C. 羊毛、玻璃、不锈钢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答案】A【解答】天然材料在自然界中直接找到的材料,如棉花、木材、大理石、羊毛等;合成材料在自然界中不能直接找到的材料,如塑料、玻璃、不锈钢、陶瓷、合成纤维等。
故选A。
2、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物质的进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A.木器 B.青铜器C.铁器 D.塑料器具【答案】A【解答】木材在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找到,属于天然材料,故选A。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1节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1(新版)鲁教版

6.学习指导资料: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指导资料,如学习任务单、练习题等。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7.评价工具: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评价工具,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评价表等。这些评价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14.物质的检测和分析: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滴定分析等。
15.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化学在工业生产、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1.化学的定义
-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研究的内容
-物质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物质制取和应用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8.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9.溶液的配制
-溶解:固体溶解于液体
-稀释:增加溶剂以降低浓度
10.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称量:准确测量质量
-溶解:固体溶解于液体
-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
-蒸馏:分离液体混合物
-萃取:利用溶剂分离混合物
11.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佩戴实验服和手套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第一单元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课标要求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可以变化的”的观点。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内容和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有关化学的问题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
如:⑴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
⑵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
⑶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本节内容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其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三、学习建议1.用“观念”统领知识,本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1)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科学的价值观;(2)神奇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观;(3)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微粒观等化学基本观念。
2.用“方法”提升知识,教给学生:(1)两只眼睛看世界------宏观与微观相联系;(2)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推理;(3)多重表征-------宏观物质、模型、符号等学习化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微粒观等一些基本观念,提高化学变化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应用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化学变化现象的方法。
3.体验物质构成价值和意义。
重难点: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第2—7页,进行知识梳理;描述化学变化的定义,知道判断一个现象是否是化学变化,认识物质构成、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2. 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 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预习自学
一、知识准备
写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伴随的现象
二、教材助读
1.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能实现与的转化。
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举个化学制品的例子。
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等重大问题。
2.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3.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上分别用符号、和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物质是由组成的,如水是由组成的。
物质是由、或构成的,如: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
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三、预习自测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开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
D.菜刀生锈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需要条件B.是否有明显的现象
C.是否生成新物质D.质量是否变化
4.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主要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是由什么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变为新物质的实质是()A.只是组成发生变化B.只是结构发生变化
C.组成或结构发生了变化D.状态发生变化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当堂检测
1.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人们吃上了不含农药的绿色蔬菜B.使用味精等人造调味品
C.住上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D.出行时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2.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产量的下列措施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A.合理使用化肥B.合理使用农药
C.使用地膜覆盖技术D.适时灌溉
3.下列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用蜡烛照明
B.用液化气灶做饭
C.用电饭煲煲汤
D.用炸药开山造路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钢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电灯通电发光
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E、木材燃烧
F、玻璃破碎
G、咬啐食物 H、消化食物 I、车胎爆炸
J、火药爆炸 K、加热蔗糖变黑 L、用铁铸成铁锅
M、蜡烛燃烧 N、湿衣服晾干 O、用高粱酿酒
P、剩饭变馊 Q、工业制氧气 R、实验室制氧气
S、粮食酿成酒 T、镁带燃烧 U、汽油挥发
V、冰雪熔化 W、水结冰 X、酒精挥发
Y、牛奶变酸 Z、光合作用
5.下列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膜法淡化海水——水资源
B.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环境保护
C.纳米玻璃——研制新材料
D.导电塑料——开发新能源
知识总结
1、总结课本四个化学变化的现象。
2、举例说明物质的构成。
(3种)。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