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真奇妙(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 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5.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材与学情分析: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对化学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
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切的体验,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
教学媒体选择: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X、石头、塑料、橡胶、纤维、镁带、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硫酸铜溶液等教学重点:1.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2.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3. 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1. 日常生活中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辨别。
2. 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课型:新授启蒙课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发散,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回答问题也比较乱,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可查阅生活中一些材料的制造方法,以便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中确的评价或适时的补充。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活动天地
实验3: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 3-4mL稀盐酸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4:向硫酸铜溶液与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概 念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发光、发热、颜 物质的外形、状态 伴随现象 色变化、生成气体、 发生变化
产生沉淀等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说明
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说明 ①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只能起辅助作用 ②有些化学变化无现象 ③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既有物质变化,又伴
随能量变化
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变化
练习
D 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
如无公害氧化剂过氧化氢的制备可采用 乙基蒽醌法,此反应原子利用率为 100% , 体 现 了 原 子 经 济 性 , 减 少 废 物 的生成和排放,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
H2 + O2 Pd
H2O2
1.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
2.提高原子经济性
3.尽量减少化学合成中的有毒原 料、产物;
4.设计安全的化学品
小结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我 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导学二
阅读课本P4---P6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哪些现象? 5、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 ____ ____的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化学真奇妙》,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现象,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描述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3. 鼓励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化学现象的视频或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化学:解释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实例(如水的电解、燃烧反应等)讲解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知识框架。
(三)、互动教学1. 举例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集体讨论其原理,增强理解和记忆。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鲁教版)

无
无
液 态 状态改变 形状改变
胆矾的研碎: 块 状
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点?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 理 变 化
特征 形状发生改变或状态发生改变 汽油挥发
例如
铁水铸成锅
蜡烛受热融化
三、奇妙的化学变化
实验3
向蓝色的胆矾溶液中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4
向石灰石中加少量稀盐酸,用带有 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把导管末 端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化学真奇妙
第一单元
第一节
衣
食
住
行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一、化学改变了 世界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 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
大问题,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
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9)火药爆炸(10)钢铁熔化
(1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12)滴水成冰
化学变化 概 念
物理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发光、发热、颜 物质的外形、状态 色变化、生成气体、 发生变化 产生沉淀等
伴随现象
联系 说 明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3、锌粒加入盐酸中
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4、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第1节化学真奇妙(共41张PPT)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化学——有关物 质变化的学问
化学的作用是利用
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
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 变和创造物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我们离不 开化学!
在航空航天方面
吸波材料(RAM)
高能燃料
神奇的材料
玻璃纤维制成的破冰斧柄
直径6mm的尼龙 绳吊起2t的汽车
知识巩固:
1、物质一般由_分__子_微粒构成,如水 是由_水__分_子__构成的。而_分__子__又是由 _原__子__构成的,如水_水_分__子_是由两个 _氢__原__子__和一个__氧_原__子__构成的。 2、氢气是由_氢_分__子_构成的,大量的 __氢__分_子__聚集成氢气。_氢__分__子__又由 两个__氢_原__子__构成。 3、化学就是在__原_子__、__分_子__水平上 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4: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通过上述实验我知道了… 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 着发光 、放热 、颜色变化 、 生成气体、 生成沉淀等现象
2、化学变化伴随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 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判断的 参考
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没有这些现象一定不是化学变化吗?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
不同,这种变化是(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3、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 据是(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铜丝折弯 C.瓷碗破碎 D.纸张燃烧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1 化学真奇妙 课件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知2-导
燃烧的火柴
折断得火柴
这里有两根火柴,都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两种变化
一样吗?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感悟新知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知2-讲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常伴有发光、放热、 常有状态、形状、大小
综合应用
例6 [原创题] 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寻光明的历程, 人类照明经历过下列过程:
篝火→油灯→蜡烛→电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照明经历的过程中, ___电__灯___照明没有产生
化学变化。
感悟新知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
综合应用
过程:石蜡先融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石蜡气体
感悟新知
知1-讲
1. 化学的研究方向 化学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感悟新知
2.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2)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知1-讲
感悟新知
化学研究内容的 内涵与外延
知1-讲
A. 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 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学解决疑
难病救治的问题
C. 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
和环境污染问题
D. 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见多识广 “白色污染”是对废弃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1.1化学真奇妙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C
H
C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每一类原子都是组成物质,氢气是由 氢元素 组成的,氧 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一氧化碳是由 碳元素和氧元组素成的。
小结:
如今科学家已能通过扫描隧道 显微镜视察到原子、分子,并且 实现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这也是 我们化学的贡献之一,化学就是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 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示的分子是 (
)
A.HCHO C.NH3
B.CO2 D.CH4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4.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产生化学变 化的是( )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铝块压制成铝箔 C.石蜡融化成蜡油 D.玉米酿制成酒精
HH
氢分子(H2)
氧分子(O2)
1.氢气是由 氢分子 构成的,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 2.分子是由 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
由 2个氧原子 构成的。
视察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看一看一共有几类原子?
氢气
HH
氧气
水
HH
探究问题一:以下三种物质构成一样吗?
小结:
原子 物质的构成
探究问题二 以下几种物质还是有原子直接构成吗?
小结:
物质的构成
原子 分子
离子
〖深入浅出〗
Au
水
金
氯化钠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教学课件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讲解
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能有一种仪器把水分子放大 到一定程度,你会看到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而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一定的 角度排列成特定的空间形状。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讲解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 子、原子等)构成的。化学上分别用符号H、0和H20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 水分子。
还伴随 发光 、 放热 等现象
判断依据 相互联系
是否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伴随 化学变化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讲解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讲解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如炸药、石油、煤炭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 来的;而绿色植物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 起来。
思考
对此你有何 感想?
……?
化学
衣
通信
形形色色的物质就是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 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讲解
衣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讲解
食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讲解
住
第九页,共三十五页。
新课讲解
行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当堂小练
D
2.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 C)
A.有气体生成 B.有固体生成
C.有新物质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改变了 世界
光导纤维
芯片
煤炭和石油的用途…
活动天地
设想我们教室内没有了化学制品, 会是什么样子?
每一次时代变革,化学都是当之无愧的 “主角”
依靠化学:
依靠化学: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你能将下列变化过程按一定的分 类方式分成两类吗?
①木材制成课桌
③榨取葡萄汁 ⑤铁块制成铁锅
②木炭燃烧
④葡萄酿成酒 ⑥铁矿石炼成铁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交流共享 分辨下列各组变化中的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
(1)铁钉生锈和受热熔化
(2)咬碎食物和消化食物
(3)火柴折断和点燃
(4)蔗糖溶在水里和加热变黑变苦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吗?
(9)火药爆炸(10)钢铁熔化
(1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12)滴水成冰
化
学
变 化
通
常 伴 储存 能量
化学能
释放 能量
随
着 能
光能 电能
热能
量
的 变 化
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
如何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1、课前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3、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化学真奇妙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材料?
超强钢
四氟乙烯
(ETFE)
神 八 神 九 壮 丽 升 空 与 天 宫 一 号 完 美 的 对 接
活动天地
你能将下列材料按一定的分类方 式分成两类吗?
①木材 ④玻璃 ②塑料 ⑤石料 ③棉花 ⑥不锈钢
活动天地
教室中的物品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 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用人 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比例?
③放出大量的热,
④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现象:
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3、锌粒加入盐酸中
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4、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通过上述实验我知道了… 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发光 、 放热 、 颜色变化 、 生成气体 、
生成沉淀 等现象
我国历史悠久,化学工艺也辉煌,下 列过程涉及了化学变化的是
1、制造青铜器 ﹡ 2、造纸 ﹡ 3、制造火药 ﹡ 4、烧制瓷器 ﹡ 5、活字印刷 6、指南针指南
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 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 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C.滴水成冰 B.磨杵成针 D.积土成山
活动天地
观察各种变化的现象
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银白色的镁条剧烈燃烧, 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 色粉末,燃烧的上方有浓 烈的白烟,并有大量的热 量放出…
温馨提示:
注意观察反应前、 反应进行中和反 应后的颜色、状 态、气味等变化
镁带在空气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作 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①镁带消失了, ②看到耀眼的白光,
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 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最根本依 据是 是否生成新物质!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练习设计
区分仔细呀!
课堂练习
分辨下列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 化学变化?
(1)矿石粉碎(2)木炭燃烧
(3)铁丝生锈(4)汽油挥发
(5)剩饭变馊(6)湿衣服晾干 会阶段性的总结,注意知识的积累及迁移。
5、准备一本错题集,收集错误的习题。
化学的由来… …
化学研究… …
化学(chemistry)是研究物质 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 律的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