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真奇妙》 导学案

《化学真奇妙》 导学案

《化学真奇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的现象。

3、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的现象。

(2)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培养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知识回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现象。

例如,铁会生锈、蜡烛会燃烧、食物会变质等。

这些现象都与化学有关。

思考:你能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吗?四、新课导入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魅力的科学,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我们每天使用的洗发水、牙膏,到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材料,从食物的烹饪到药物的研发,都离不开化学。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没有五颜六色的衣服,没有美味可口的食物,没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惊喜和可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去探索它的奥秘!五、知识讲解(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与生活(1)我们穿的衣服,很多是由合成纤维制成的,如聚酯纤维、尼龙等。

这些合成纤维具有耐磨、耐洗、不易变形等优点。

(2)我们吃的食物,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也离不开化学。

例如,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色泽和保质期;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我们住的房子,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玻璃等都是通过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

(4)我们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汽车的燃料、轮胎、车身材料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2、化学与科技(1)新材料的研发,如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新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氢能等,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途径。

(3)药物的合成,为治疗疾病、保障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的定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1.1.1化学真奇妙学历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1.1.1化学真奇妙学历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一)课时课题第一章/单元第一节/课第一课时化学真奇妙(二)课程标准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阅读课本P2—5,完成学习任务一,回答问题1-3,练习1-2,达成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二,回答问题4-9及表格,练习3,达成目标2 (五)资源与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本教材的两大特色。

为体现这些特色,本单元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本单元还注重体验探究过程,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生动简洁、扣人心扉的描述和反映最新科技成就富有内涵的图片。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改变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任务情境]完成[活动天地1-1],感受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问题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属于人造材料。

[问题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1-1”,联想如果化学制品全部消失,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瞬间消失,我们生活将…[问题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的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①性质②变化及规律③结构④组成A. ①③B. ②③C.①②③④D. ①③④[练习2]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1.1 化学真奇妙 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1.1 化学真奇妙 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常见的变化类型。

2.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一些常见的变化。

【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神奇的化学变化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3.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上分别用符号、和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水分子。

(2)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3)化学就是在_______、_______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水的组成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发生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B.沙尘暴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D.汽油挥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地板B.铝合金门窗C.玻璃D.木质桌椅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瓦破碎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5.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中不可能产生的是()A.溶液变色B.发光、放热C.物种减少D.体积膨胀6.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1.1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案

1.1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案

1.1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与社会、技术和生活的关系,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材料的发展,能简单的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学习过程】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①做衣服的化学纤维:②制造汽车的材料:③农业增收的化学肥料:④房间里的塑料制品:⑤制造课桌的木材;⑥盖房子的石头2、根据材料的来源,材料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木材、②棉花、③羊毛线、④玻璃、⑤腈纶线、⑥塑料、⑦水泥、⑧不锈钢、⑨生铁。

【针对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C.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D.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2、下列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1)发明新的药物(2)使环境变得更美好(3)研制新的半导体(4)能吸收储存氢的新材料发明A.(1)(2)B.(1)(3)C.(1)(2)(3)D.(1)(2)(3)(4)3、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橡胶轮胎B.纯棉t恤C.涤纶衣物D.玻璃钢4、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恶化5、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A.①②B.①②④C.①D.①②③④6、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

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B.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物质机械运动的规7、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变化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A.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B.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8、下列说法没有科学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A.点石成金B.变废为宝C.塑料回收D.资源再生9、你知道如何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吗(可以查资料、问家长,然后动手实验并写出你的操作方法)?。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含答案)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3.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4.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

二、问题导学:1.化学改变了世界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只经物理处理或未经处理的材料等是天然材料而天然材料经过人为的化学方法加工而制得的材料则是人造材料;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得的,都属于化学制品。

2.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且它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三、学情诊断:【诊断1】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人们吃上了不含农药的绿色蔬菜 B.使用味精等人造调味品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的人造纤维D.使用汽车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答案】A【诊断2】下列叙述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 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答案】D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五、问题记录:1.观察镁条的颜色:_银白色_,点燃镁条,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 _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镁+氧气点燃氧化镁__2.观察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_无色_,酚酞试液的颜色:__无色_,混合后的现象:_溶液变红色__3.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__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消失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__4.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__蓝色_混合后的现象__产生蓝色沉淀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__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 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A.全由天然材料制成B.全由人造材料制成C.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D.无法判断【答案】C2.下列房屋的结构主要是用人造材料建造的是()A.茅草屋B.竹楼C.钢筋混凝土的楼房D. 窑洞【答案】C3.你的学习用品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塑料尺B.钢笔C.圆珠笔D.毛笔【答案】D4.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给自行车打气B.把煤粉制成蜂窝煤C.用食醋去除水垢D.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答案】C5.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答案】B6.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着干燥玻璃呼气木炭在O2中燃烧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A B C D【答案】B7.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A.石蜡融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答案】B第2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5.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无答案)

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无答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1)【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3、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的一些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问题一、化学研究什么?为什么说化学改变了世界?预习任务1、阅读教材第2---4页,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是有关的学问。

化学家是利用的方法研究及其的原因和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来和物质。

2、化学很神奇,能把极为普通的物质转变成,它能创造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的物质,还能实现的转化。

3、我们生活中的、、、都离不开化学。

(用一个字总结)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密切相关,如、、、、。

【预习诊断】1、判断正误:利用化学工艺进行生产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不需要发展化学科学了。

()2、下列是四位同学关于化学的看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无关3、下列家庭物品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门窗玻璃 B.木制写字台 C.铝合金 D.不锈钢盆问题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那么什么是化学变化?预习任务2、阅读教材第4---5页,完成下列问题。

⑴化学变化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⑵物理变化的变化。

预习任务3:结合教科书第5页“活动天地”完成下表。

1、判断正误⑴自行车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⑵碳燃烧是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在这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就是生成的新物质。

()2、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拉面条 B.磨豆浆 C.切黄瓜 D.酿米酒3、下列葡萄酿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葡萄 B.捣碎葡萄 C.葡萄发酵成酒 D.过滤装瓶4、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解析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解析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木柴等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1:化学改变了世界(一)请同学们仔细观看PPT,然后认真填写下列学案。

天然材料: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如木材、石材;合成材料(化学制品):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如玻璃、钢铁等。

我们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合成材料。

(二)请同学们组内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3,然后认真填写下列学案。

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四)跟踪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1、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 棉花、木材、大理石B. 木材、橡胶、塑料C. 羊毛、玻璃、不锈钢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答案】A【解答】天然材料在自然界中直接找到的材料,如棉花、木材、大理石、羊毛等;合成材料在自然界中不能直接找到的材料,如塑料、玻璃、不锈钢、陶瓷、合成纤维等。

故选A。

2、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物质的进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A.木器 B.青铜器C.铁器 D.塑料器具【答案】A【解答】木材在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找到,属于天然材料,故选A。

1.1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观察实验现象,体会化学的奇妙。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初步知道化学观察的方法,并能简单的描述实验现象。

3、通过对比,能正确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等重大意义。

一、情景体验1、化学中的“化”指物质的,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

2、自然界中物质都在不断的。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自主学习】:1、联系生活现象,说出水和食物的有关变化。

水:、、、、等。

食物:、、、、、等2、对比:纸张燃烧与折叠两种变化有何不同?纸张燃烧:,折叠:。

3、归纳:4、练习:(1)指出变化种类,水------蒸发、结冰、蒸馏、冰雪融化等;食物------嚼碎、撕碎、切开、掰开、生变熟、消化吸收、变质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5、【活动天地1-2】(1)合作探究实验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打磨,观察镁条的颜色(),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用酒精灯引燃观察,实验现象为:。

实验2、取少量,放入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为。

实验3、用镊子取3-5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mL稀硫酸,实验现象为。

实验4、取3~4m 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其颜色,再用滴管滴加4-5滴溶液,现象为。

(2)问题:以上变化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你判断的依据是?(3)结论:化学变化常伴随、、、、等。

【点拨】:1、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有沉淀出现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3、有颜色改变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成果展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根本区别判断依据伴随现象联系举例三、化学变化中伴随能量的变化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化学反应把能转化为能。

天然气燃烧是通过化学反应把能转化为能。

电池放电的过程是把能转化为能。

2、3、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可以实现和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课题:一、化学改变了世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到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确实离不开化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习过程】:一、自学指导:导学一:(阅读第二页前两小段),化学家们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________及其_______的原因和规律,继而利用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导学二:结合第二页的插图,了解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阅读P2: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_______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_________的物质,还能实现_______与_______的转化。

2)、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和衣着穿戴等)以及教材中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注意: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举两例:人造材料(注意:是人们利用科学手段生产出来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人造材料都是通过__________制得的,都属于化学制品)举两例:3)、阅读P3:化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初三化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4)阅读P4: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的解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

【反馈练习】: 1.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 A 棉花、木材、大理石 B 木材、橡胶、塑料C 羊毛、玻璃、不锈钢D 塑料、陶瓷、合成纤维 2.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下列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 .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B .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C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D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 解的塑料3.下列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 ( )(1)发明新的药物 (2)使环境变得更美好 (3) 研制新的半导体(4) 能吸收储存氢的新材料发明A.(1)(2)B.(1)(3)C.(1)(2)(3)D.(1)(2)(3)(4)4、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 )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5.下列教室里的物品有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 ) A .粉笔 B.木质桌凳 C.合金黑板 D 塑钢门窗 的?2.空气中主要有哪些气体?3.了解一下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一起来!)一、认识空气的组成活动一:同学们有哪些办法证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亲自做一做,并和同学们交流。

问题一:根据生活经验,谈谈你对空气的了解。

空气的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________%,氧气约占________%,稀有气体约占0.94%,约占0.033%。

问题二:空气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测出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多少?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活动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将一支具支试管装满水,塞上橡胶塞。

然后打开橡胶塞,将水倒入量筒内,记录水的体积2.如下图所示:在同样型号的另一支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胶塞,用小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

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胶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② 预习导学案课题:二、神奇的化学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化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过程】:知识点一:观察课本第4页的三幅图片,实例分析: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___________;(1)、木炭燃烧变成灰烬原物质变化后生成(2)、葡萄酿成酒原物质变化后生成(3)、铁矿石炼成钢铁原物质变化后生成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从原物质和变化后生成的物质说明)总结: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列举几个物理变化的例子:知识点二:课本P5,观察化学变化现象的四个实验。

注意:在做实验时,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⑴变化前:装置特点,仪器名称,反应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和类别。

⑵变化中操作方法:反应条件,产生现象。

⑶变化后:生成的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结束实验时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总结】:①上述四个变化是变化。

②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着、、、、等现象。

③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_________,还会伴随着________变化。

这种能量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释放或__________。

绿色植物是通过化学反应将__________储存起来【反馈练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易燃烧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水结成冰3 .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4..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6.已知下列变化:A.钢铁生锈;B.食物腐烂;C.电灯通电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E.木材燃烧;F.玻璃破裂;C.咬碎食物;H.消化食物;L.车胎爆炸;J.火药爆炸;K.食盐溶于水;L.加热蔗糖变黑;M.铁铸成锅;N.石蜡燃烧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__。

7.(宿迁市)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煮熟 B.液化石油气燃烧 C.水沸腾 D.菜刀生锈8.(无锡市)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石蜡熔化 C.粮食醇酒 D.汽油挥发9.在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A.钢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牛奶变酸 D.干冰升华(固态变为气态) 10.(青岛)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 B.火药爆炸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11.(山东)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 .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① D.①②③④12.(潍坊)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C.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 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9.(广东)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能够通过制作分子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元素初步建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3会书写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进行描述复习导入:1.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他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研究化学的目的是什么引入:从同学们学习生物知识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我们无生命的物质又都是有什么粒子构成的呢?三、物质组成的奥秘(树立物质的微粒观)活动天地: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来尽量多的制作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一氧化碳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 (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例如我们熟悉的物质水就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

而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

每个氢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每个氧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

3.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

4.对原子、分子可以进行移动、排列、复制、改造。

总结: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2、元素: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由元素组成3.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化学就是在、水平上研究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和。

O宏观表示H2微观表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练习:1、水是由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个和个构成。

2氢气由氢构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构成。

3氧气由氧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构成4、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请你记并会书写这些元素符号氢 H 氦 He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 Ne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 Ar 钾 K 钙 Ca 铜 Cu 锌 Zn 铁 Fe银Ag 钡 Ba 锰 Mn 汞 Hg你来练练:根据符号从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构成两个方面描述下列物质。

CO2 H2O O2当堂练习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A.食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2、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 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 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实际上元素就是所有原子的总称 D.把每一类原子称之为一种元素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B.有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有的物质则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的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5.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 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6.请书写下列元素符号(每个写五遍)氢氦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铜锌铁银钡锰汞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