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数英重难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语文、数学(上、下学期)考点、知识点、难点汇总

二年级语文、数学(上、下学期)考点、知识点、难点汇总

二年级语文、数学(上、下学期)考点、知识点、难点汇总(一)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1、反义词大全胖—瘦香—臭明—暗忙—闲凉—暖来—去尖—钝好—坏轻—重前—后左—右是—非有—无老—少深—浅高—低快—慢升—降入—出开—关斜—正落—升冷—热饿—饱贫—富死—活穷—富买—卖旧—新细—粗明—暗首—尾始—终二年级语数外重难点知识汇总洁白—漆黑美丽—丑陋仔细—马虎告别—会合舒服—难受粗心—细心出发—归来安宁—喧闹宽敞—狭窄困难—容易热闹—寂静空闲—忙碌打开—关闭流动—固定暖和—寒冷弯曲—笔直微笑—悲伤昂首—低头开始—结束现在—将来喜欢—讨厌欢快—沉重机灵—愚笨明白—糊涂希望—失望傍晚—清晨秘密—公开高大—矮小坚定—动摇张开—合拢经常—偶尔愤怒—高兴坚定—犹豫清楚—模糊熟悉—陌生保护—破坏勇敢—懦弱聪明—愚蠢失败—成功敞开—关闭飞快—缓慢明白—糊涂失败—成功烦恼—高兴特殊—一般特别—普通漂亮—丑陋高兴—伤心仔细—粗心精彩—枯燥二年级语数外重难点知识汇总洁净—肮脏心爱—厌恶飞快—缓慢极小—极大温和—暴躁好事—坏事奔跑—停止灾害—幸福坚硬—松软堵塞—畅通贵重—便宜锋利—迟钝聚集—分散新鲜—陈旧破碎—完整未来—现在诚实—狡猾可爱—可恨活泼—呆板赶紧—拖延透明—浑浊凉爽—炎热永远—短暂凉爽—闷热广阔—狭小二年级语文古诗赏析1《赠刘景文》年代:【宋】作者:【苏轼】体裁:【七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山行》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绝】杜牧山行书法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

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鲜花。

二年级下册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学期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及要求: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部式题的运算顺序。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的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初步认识轴对称,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考点:一、填空题1、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

2、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3、除法算式各名称之间的关系。

4、会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5、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6、有余数的除法,求至少或最多。

7、会合理的进行估计。

8、看算盘写数、看数画算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重难点解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重难点解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重难点解析随着小学二年级的教学深入,孩子们渐渐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在不同的知识点上遇到困难。

今天,我将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并提供一些解析和教学建议,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基础的拼音和发音拼音和发音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小学二年级必备的技能。

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字的拼音和发音较为复杂,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或错误。

例如,“车”和“医”都有“chē”的发音,学生很容易将它们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讲解这些容易混淆的字,并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和发音的准确性。

二、字形和字义的辨析在语文学习中,孩子们需要学会辨析字形和字义。

有些字形相似,但字义不同,容易造成学生的混淆。

例如,“出”和“去”都有相似的形状,但含义完全不同。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区分这些字,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图片、游戏、故事等引导学生辨析字形和字义的不同之处。

三、字词的搭配和用法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字词的搭配和用法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例如,“小鸟”、“大路”、“青草”等。

对于这些词组,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法来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鸟在大路边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小鸟”和“大路”应该搭配在一起。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带有词组搭配的口语练习,以加强记忆和运用能力。

四、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二年级要特别重视的能力。

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通过一些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理解故事的主题和细节可能仍然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意义。

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存在一些重难点。

我们作为教育家和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难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难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难点在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有一些知识点和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重要,也比较难理解。

这些重难点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整体理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讲解。

1. 数字的认识与运算在二年级数学中,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对于幼儿来说,理解数字的概念和运算符号可能是一个挑战。

因此,教师需要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和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例如,通过使用小球表示数字,让学生数数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帮助学生巩固数字认识和运算能力。

2. 数量的排序和比较二年级学生需要学会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序和比较。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大小关系和排序规则可能较为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图形、实物或图片来进行比较和排序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数量排序和比较的理解。

3. 加减法运算加减法运算是二年级数学课程的重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进行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在授课中,教师可以使用拆分、抽取等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和问题,让学生将抽象的运算符号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应用。

4. 数量的分拆和组合二年级学生需要学会将数量进行分拆和组合。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分拆和组合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教具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拆和组合的实践操作。

例如,使用小球或积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将数量进行分组和重新组合。

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量的拆分和合并规则。

5. 时间和日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时间和日历的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学生需要学会读懂时钟的指针,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日历,理解日期的表示和计算。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时钟和日历来进行教学辅助,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时间和日期的概念。

小学二年级语数英重难点

小学二年级语数英重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 = 54-(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
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重难点和题目类型总结如下:
知识点:
1. 数字认知:认识数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字比较: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表示方法。

4. 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5. 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6. 量的认知:学习认识长度、容量、重量等基本度量单位。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数的排列组合,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重难点:
1. 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是孩子们最初的难点,需要多进行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些孩子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3. 量的认知中的单位转换和度量单位的换算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题目类型:
1. 数字认知题:比如填空写出数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等。

2. 大小比较题:比如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3. 加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加法运算结果。

4. 减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减法运算结果。

5. 数量判断题:比如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或描述,选择数量最多的一个。

6. 单位换算题:比如将一些物品的数量进行换算,比如换算成个、打、袋等单位。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排列组合题:比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组合出多个不同的数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重点: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⑴加减混合⑵连加、连减(两种方法解决)⑶乘加、乘减难点: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目。

二、第二单元重点:1、除法的含义(平均分)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用口诀求商。

4、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用口诀求商。

三、第三单元重点:1、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画角。

3、认识平移和旋转,画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画平移后图形四、第四单元重点: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应用除法含义解决的两种实际问题:⑴会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3、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五、第五单元重点:1、读写万以内的数及万以内数的组成。

2、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3、整十数、整百数及简单的计算。

六、第六单元重点:1、认识克和千克。

2、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七、第七单元重点: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2、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估算八、第八单元重点:1、每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2、复式统计表九、第九单元重点:1、图形的规律2、数列的规律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注:要知道八个方位,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0乘任何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

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如:417÷4,并会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 = 54-(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1、角:锐角、直角、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

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

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

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

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

③把各个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

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7、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 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 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 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 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最低位都是个位。

8、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

(四舍五入)五、克和千克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

1kg=1000g.进率是1000.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6、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注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①十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个位、十位舍去写作“0”。

(四舍)如:532≈500 ②十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十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百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600 估算成几百几十数(整十数):看个位,①个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个位舍去写作“0”。

(四舍)如:532≈530 ②个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十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570 出现“大约”“可能”“大概”时,就需要估算,要用“≈”符号。

七、统计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代表5个单位,也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

数很大时有的一格可以代表10个单位。

八、找规律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

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数列的变化规律: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一、学习目标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

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

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6、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

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三、教学措施: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利用周末作业和学校作业展示的要求,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举手发言,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内阅读知识的积累1要求背诵的课文(按原文填空要做到会默写):(1)背诵全文:1《燕子》2《古诗两首》25《太阳是大家的》29《古诗两首》四首古诗,必考一首,包括书下注释,熟练背诵准确无误。

(2)对于要求“背诵喜欢的内容”教师可从积累好词佳句的角度,从对理解课文内容、表达中心意思的角度指导学生背诵。

3《荷花》5《翠鸟》11《画杨桃》13《和时间赛跑》21《太阳》(3)《语文园地》中要求“读读背背”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