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分析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如下:一、粗大动作1.俯卧:让宝宝趴着,并引导他们通过手臂和腿的力量来移动身体。
这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颈部和上半身肌肉力量。
2.独坐:让宝宝坐在稳定的表面上,如地板上的垫子或椅子上,以锻炼他们的坐姿和平衡能力。
3.爬行:鼓励宝宝练习爬行,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平衡感和上半身肌肉力量。
4.站立和行走:当宝宝能够站立和行走时,让他们在稳定的表面上练习这些技能,以增强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5.上下楼梯:引导宝宝上下楼梯,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6.踢球和扔球:让宝宝踢球和扔球,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臂和腿部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
7.户外活动:让宝宝在户外活动,如跑步、跳跃、攀爬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全身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二、精细动作1.抓握:让宝宝抓握小玩具或物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和手部肌肉力量以及协调能力。
2.对指捏:让宝宝用手指捏取小物品,如豆子或葡萄干,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3.折纸和粘贴:让宝宝练习折纸和粘贴,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4.使剪刀:让宝宝使用剪刀来剪纸或其它柔软的材料,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5.涂鸦和写字:让宝宝涂鸦和练习写字,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臂和手指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
6.玩沙子:让宝宝玩沙子,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7.玩拼图:让宝宝玩拼图游戏,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空间感知能力。
在促进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能力进行训练,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安全和舒适的环境,避免危险物品和过度疲劳。
3.鼓励宝宝积极参与训练,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4.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教案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指导一、教学内容:1.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概述2.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3.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评估方法4.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策略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3. 学习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策略,提高婴幼儿的粗大动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
难点:如何有效地评估和干预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案例资料;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2. 讲解:讲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
3. 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学会如何进行评估和干预。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评估和干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2.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3.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评估方法;4.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策略。
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分析一个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评估和干预措施;3. 请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4.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教案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幼儿发展与教育》教材第四章“婴幼儿动作发展”部分,具体涉及第2节“粗大动作发展”。
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特点、影响因素、促进方法以及常见问题与对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因素,并能提出相应的促进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促进方法及问题对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特点、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根据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促进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特点2. 影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因素3.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促进方法及问题对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提出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及对策。
2. 答案要点:正确描述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特点,列出影响因素,给出合理的促进方法和对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国内外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使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答案要点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围绕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核心知识。
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

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育婴师在照顾婴幼儿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发展和掌握粗大动作。
这些动作包括爬行、站立、走路和跑步等,对于儿童的整体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育婴师在帮助婴幼儿学习和掌握粗大动作方面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重要性婴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探索和学习新事物的阶段。
粗大动作的发展对于婴幼儿的身体控制、协调能力以及心智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发展粗大动作,婴幼儿能够提高身体均衡、身体力量和空间感知能力,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周围环境互动。
二、帮助婴幼儿学习粗大动作的方法1. 提供安全的环境:在室内和室外都要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环境,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爬行、站立和行走。
室内环境应该摆放婴幼儿适合的玩具和器具,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运动。
2. 提供适当的激励和挑战:育婴师需要根据婴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激励和挑战。
例如,当婴幼儿能够爬行时,可以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在他们爬行的距离范围内,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3. 鼓励互动和模仿:育婴师可以通过亲自示范和鼓励婴幼儿模仿自己的动作,促进他们学习粗大动作。
例如,当婴幼儿正在尝试站立时,育婴师可以站在他们身边,给予支持和鼓励。
4. 创造多样化的运动活动:除了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育婴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运动活动。
例如,组织室内游戏和户外活动,如跑步比赛和跳跃游戏,既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5. 细心观察和记录发展进程:育婴师需要细心观察每个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并及时记录和评估他们的进展。
这有助于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从而制定适合每个婴幼儿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三、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在帮助婴幼儿学习粗大动作时,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1. 育婴师应该时刻监护婴幼儿的行动,避免其接触危险物品和区域。
2. 在婴幼儿进行粗大动作练习时,地面应该保持干燥、整洁和平坦,以避免跌倒和受伤。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包括:
抬头动作训练:如竖抱抬头、俯腹抬头、俯卧抬头等。
在练习时,要保持婴幼儿吃饱后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吐奶或让宝宝感到不适。
翻身训练:当宝宝学会抬头后,就可以尝试教他翻身。
可以先从侧卧位帮助他翻到俯卧位,然后再从俯卧位翻到仰卧位。
这种翻身训练可以促进宝宝全身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爬行训练:爬行是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可以通过引导宝宝用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来爬行,从而锻炼他的全身肌肉和协调能力。
站立和行走训练:当宝宝学会爬行后,可以逐渐引导他站立和行走。
可以先从扶着家具或父母的手站立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
在练习时要注意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保障,避免摔倒或受伤。
粗大动作游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促进宝宝的粗大动作发展,比如躲猫猫、抓球、骑小车等。
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宝宝锻炼全身肌肉和协调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的反应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对于0-3岁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父母应该耐心引导和训练,同时也要注意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保障和鼓励,让他在快乐中成长。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课件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幼儿动作发展”部分,重点讲解3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粗大动作的定义及分类;2. 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3. 影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因素;4. 促进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粗大动作的概念及其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2. 掌握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及促进方法;3. 学会设计适合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游戏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及促进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婴幼儿个体差异设计针对性强的动作发展游戏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播放设备、实物展示(如:球、跳绳等);2. 学具:动作发展评估表、游戏活动设计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3岁婴幼儿进行粗大动作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a. 粗大动作的定义及分类;b. 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c. 影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情况。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针对3岁婴幼儿设计粗大动作发展游戏活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适合3岁婴幼儿的粗大动作游戏活动。
6.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游戏活动设计,大家共同讨论、评价、改进。
六、板书设计1. 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指导2. 内容:a. 粗大动作定义及分类b. 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特点c. 促进方法及游戏活动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身边的3岁婴幼儿,为其设计一个促进粗大动作发展的游戏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进一步提高游戏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同时,关注国内外有关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研究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婴幼儿个体差异设计针对性强的动作发展游戏活动。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教案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教案教案: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婴儿发展教程的第五章节,主要讲述了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阶段和指导方法。
内容包括:1. 粗大动作的定义和发展阶段;2.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3. 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和阶段;2. 掌握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教师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观察和指导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掌握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观察和指导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道具;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03岁婴幼儿的粗大动作表现,引发思考;2. 理论讲解:介绍粗大动作的定义和发展阶段,分析影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因素;3. 实例分析:观看教学视频,分析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具体情况;4. 方法指导:讲解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和技巧;5. 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如何观察和指导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6.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观察和指导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8. 作业布置: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粗大动作发展特点1. 定义:婴幼儿的大肌肉群动作发展2. 阶段:出生至3岁3.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促进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和技巧1. 创造安全的环境;2. 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3. 引导婴幼儿参与适宜的运动;4. 给予积极的语言鼓励;5.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位03岁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 设计一个针对该年龄段的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活动,并说明其作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理解和认识;2. 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观察和指导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3.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教案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述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和指导方法。
内容包括: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四个阶段、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动作发展的有效指导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2. 掌握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指导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婴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动作发展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指导方法。
教学重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图谱、教学视频、卡片。
2. 学具:婴幼儿动作发展观察记录表、指导策略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介绍关键因素和指导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针对不同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指导策略。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观察记录表,互相交流指导策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2. 板书内容:a.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b. 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c. 促进动作发展的有效指导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一名2岁的婴幼儿设计一个促进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方案。
2. 答案要求:包括婴幼儿的基本情况、动作发展现状、指导目标、具体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提高指导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2. 教学目标中掌握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指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一、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
1、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抬头与翻身动作的指导训练
抬头训练:
A.俯卧抬头 D.坐位抬头 G.转头训练 B.竖抱抬头 E.扶肩抬头 C.俯腹抬头 F.直立抬头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一、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
可以有利于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3)解放双手,有利于双手更好的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骨骼、神经系统、肌肉协调能力等发育渐渐趋于成熟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二、坐动作发展的指导
2、坐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1)坐动作的发展
新生儿——扶至坐位时头完全下垂 1个月——扶坐时背脊形成半圆形 3个月——坐时腰成弧形,抬头数秒 4个月——在成人扶持下可短时间维持坐的姿势 5个月——靠坐时能直起腰部,头不再摇摆不定 6个月——能拉坐
(2)躲避障碍 (4)拖拉玩具 (6)被追赶 (8)翻越障碍
站立
站立动作的发展
• • • • • • 新生儿期——踏步反射 2-3个月——当扶至立位时,髋、膝关节弯曲 6个月——呈立位时,两下肢可支持其体重 7个月——扶站时,婴儿能高兴地蹦跳 9个月——可扶站 11个月——可扶栏独脚站立,或作蟹行
跳过爬直接走最主要的原因
• 环境限制:
家里空间狭小
• 父母因素:
– 过度疼爱宝宝 – 不愿让宝宝在地面活动 – 宝宝爬行的兴趣不够 – 宝宝对爬行存在心理障碍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三、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
3、爬行动作发展的典型方案
(1)推小车 (3)爬斜坡或爬梯 (5)追赶物体 (7)钻洞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二、坐动作发展的指导
2、坐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1)坐动作的发展
7个月——两手支撑独坐 8个月——不用支撑可独坐 9个月——能坐稳,往前方倾斜时能保持平衡而不 倒 10、11个月——能坐稳,并能改变姿势 12个月——坐位时能左右旋转取物而不跌倒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跳
• 跳的动作从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 1.5岁),此时也能用一脚跨过低障碍物 • 2岁时能并足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 一步及原地跳跃 • 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低障碍物 • 2.5岁—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 步
攀登
• 24个月时,能独自上下77厘米高的攀登架 ,但动作不够协调。 • 30个月时手脚动作基本协调,能翻过高133 厘米的攀登架。 • 36个月时,能先移动脚,后移动手,灵活 地翻过高133厘米的攀登架。
1、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1)抬头与翻身动作的发展 抬头发展特点:俯卧时 1个月——无法主动抬头 2个月——下颏离开床面45° 3个月——下颏和肩部离开床面45°-90° 4个月——面部离开床面90° 5个月——可以自己抬头,自由活动头部 6个月——完全自己控制头颈活动,从无意运动想有意运 动过度
• 第二阶段:匍匐爬行--------手膝爬行 用手臂带动身体,两腿在后面拖着,腹部蠕动。 • 第三阶段:四肢爬行 --------手足爬行 腿是直的,用脚和手着地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三、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
2、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1)爬行动作的发展 婴幼儿爬行的方式:虫爬式 和 狗爬式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三、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
2、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爬行动作的指导与训练 1)用手和膝盖的爬行
2)用手和脚的爬行
3)独立爬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三、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
2、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爬行动作的指导与训练
• 三种爬行方向的训练
因此,仍应使婴儿在带养者目视之下,在一个足够 宽广空间中自由爬行、扶着走,再进一步等待独立行走 的到来。
宝宝学步的家居安全
• 搬开边角尖锐、带有玻璃的家具或套上桌角保护 套。 • 除去所有的台布。 • 收纳所有可能被宝宝拿到的危险物品。 • 使用安全电源插座,并在不用的电源插座上安装 防护套。 • 安装安全门卡。 • 选择安全、合格的玩具。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三、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
1、爬行动作发展的意义
7-8个月是婴幼儿学习爬行的关键期
手、脚、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锻炼通过听 觉、视觉、触觉的变化使婴幼儿的感官刺激大脑 的发育。 提高新陈代谢的水平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三、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
1、爬行动作发展的意义
婴幼儿什么时候学走路?
•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 %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 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
• 冬天,宝宝走路较晚多为外界因素影响 所致
怎样帮助孩子学会走路呢
• • • • 1、掌握学步时机 2、准备合适的鞋子和衣物 3、循序渐进 4、学步中培养品质
平衡
• 18个月时,能模仿家长向后退着走;拾起地上的 东西时,自己不跌倒;踢球时能保持身体平衡。 • 24个月时,会独脚站,能够在宽25-35厘米的两条 平行线中间走,不踩线;并能在家长的帮助下, 走过宽18-20厘米、高12厘米、长2米的平衡木。 • 30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并能双脚跳下, 姿势大部分正确。 • 36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姿势正确。
1、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抬头与翻身动作的指导训练
翻身训练:
A.侧翻动作 D.手脚并用 G.侧卧过渡 B.亲子翻身 E.左翻右翻 C.摆弄翻身 F.往返翻身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一、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
1、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3)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典型方案
婴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年龄特征
• 0 —1 岁
移动运动为主
• 1—2岁
由移动活动向基本运动机能过度
• 2 —3 岁
发展基本运动技能为主,向各种动作均衡发展。
选择和设计婴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原则
• • • • 适应与发展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全面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大动作训练的注意事项
• • • • 动作训练时要注意上肢下肢同时进行刺激 大动作训练时要随时用表情和语言与婴儿进行沟通 大动作训练应做到时间短,次数多 大动作训练要做做到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繁简搭配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一、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
1、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1)抬头与翻身动作的发展 翻 身 发
展
特 点: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一、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
1、抬头与翻身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1)抬头与翻身动作的发展 翻身的信号: • 信号一: 当孩子趴着时,他能够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 ,而且头到胸部都能够抬起来 • 信号二: 宝宝仰卧的时候脚向上扬,或者总是抬起脚 摇晃 • 信号三: 宝宝总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
(1)训练肌肉的力量,促进粗细动作发展 (2)增加手眼协调,培养平衡感 (3)积累生活经验
(4)健全性格
(5)预防儿童成长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 手段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三、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
2、爬行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1)爬行动作的发展
婴幼儿爬行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着地滑行--------抵足爬行 用手臂和腿推着身体前进。
抬头训练一
翻身练习三
抬头训练二
翻身练习四
注:婴幼儿翻身后需要注意的是:
• 防止引起窒息 • 防止翻身硌伤或误食 • 防止翻身坠床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二、坐动作发展的指导
1、坐动作发展的意义 (1)使婴幼儿观看物体的视角和视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双耳对外界物体也处于对称位置,双耳听觉的时间差
二、坐动作发展的指导
2、坐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坐动作的指导训练 A B C D E F 拉腕坐起 靠坐训练 坐坐站站 独坐练习 扶坐练习 拉坐练习
第六章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二、坐动作发展的指导
2、坐动作发展的指导要点 (2)坐动作训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可独坐
2)不要让宝宝采取跪姿使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在 屁股下
• 爬行的注意事项
–1.要培养宝宝的兴趣 –2.要有足够大的爬行空间 –3.父母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4.饮食后不宜立即练习
–5.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为10分钟左右
爬行阶段的安全和卫生照护
– 地板打扫干净,铺上席子、地毯或棉垫。 – 家具尖角要用海绵或布包起来。 – 室内电线、插口要绝对安全。 – 窗户应有护栏,或者使床远离窗户。 – 防止宝宝接近或爬上桌子,也不要使用桌布。 – 不要让宝宝用爬脏的小手直接拿东西吃。 – 最好在一旁看护。
投掷
• 18个月起,孩子能举手过肩投掷皮球,投 球没有方向,投掷距离也很近。 • 24个月后能投100克重的沙包1米远。 • 36个月能投沙包2.5-3米远,姿势较前正确 。
选择和设计婴幼儿大动作
选择和设计婴幼儿大肌肉动作的意义
• 提高婴幼儿运动锻炼的针对性、适应性 • 借用运动游戏的形式,引发婴幼儿积极的锻炼的 兴趣,有效增强运动锻炼的效果 • 加强育婴师与婴儿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两者间积 极的互动联系 • 培养设计人员的教育主动性,逐步发展基本的专 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