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山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山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山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欣赏和理解古诗《山行》。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3.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情感。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

2.学生准备笔、纸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秋天的景色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教师引导: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留下了很多描绘秋景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山行》。

二、学习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让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4.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感受其韵味和节奏。

5.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意义。

6.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

三、小结新课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行》这首诗,理解了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也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热爱古诗文化。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山行》。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欣赏秋天的景色、朗读古诗、讲解意思和背景、分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讨论主题和意义、拓展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古诗《山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训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诗是⼀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云、⽯径、枫林所构成的⼀幅秋⾊图,表达了诗⼈对⼤⾃然的热爱。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知识点 原⽂: ⼭⾏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注释: ⼭⾏:在⼭中⾏⾛。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深秋季节的⼭。

⽯径:⽯⼦的⼩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可理解为在形成⽩云的地⽅) 车:轿⼦。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更红,本⽂指霜叶红于⼆⽉花。

译⽂: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上⼭,在那⽩云深处,居然还有⼈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春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

公元828年(⼤和⼆年)进⼠,授宏⽂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

以济世之才⾃负。

诗⽂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诗,多清丽⽣动。

以七⾔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如《⾚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等都是流传⾄今的名篇。

⼈谓之⼩杜,和李商隐合称“⼩李杜”,以别于李⽩与杜甫。

有《樊川⽂集》⼆⼗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卷。

【篇⼆】⼩学三年级语⽂《⼭⾏》教案 ⼀、设计理念 古诗是⼀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在每个学⽣独特的⼼灵体验上,尊重学⽣⾃⾝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古诗⽂化博⼤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在更⼴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的⽂化积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

(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雨字头”。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注意指导“车”、“霜”的发音。

(二)指导“亭”、“停”、“车”、“霜”这四个字的书写,注意前一组字在字形及读音上的联系和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绍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

(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学生自由读诗。

(三)学生汇报读诗成果,指名朗读。

三、设置情境学诗,随文识字。

(一)欣赏图片,学习“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是石头铺成的小路,图上画的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有红色的,是五彩斑斓的,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着。

学习“远”。

在哪见过?(〈画〉)在这里也是远近的意思,“远”在书写时要先“元”,再写走之旁。

扩散走之旁的字。

学习径。

在诗中是小路的意思。

学习斜。

在诗中指小路弯弯曲曲。

再读诗句。

(二)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着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借助想像读诗句。

(三)看书中插图,学习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习亭。

古人看到人站在亭子里的样子,就把它画了下来,这是亭子尖尖的角,下半部分表示人站在亭子里。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就成了现在的这个亭字。

指导书写。

学习停。

通过亭来学习这个字。

学习车。

注意这个生字的笔顺。

组词,指导书写。

学习霜。

温度在0摄氏度一下时地面形成的一层白色晶体,霜叶就是经过霜打的红叶。

“雨字头”与单独书写时发生什么变化?雨字头的字:雪、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山行杜牧一、教学目标:1、学习《山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揭题:有一位诗人,他也喜欢秋天的景物,他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山行》(板书课题:山行),这位诗人就是杜牧。

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杜牧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许多诗篇。

有一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

这首诗就是《山行》。

2、初读感知(1)“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呢?翻开课本到45页,自由朗读《山行》,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学生自由朗读约5分钟)(2)指名朗读,请两位同学朗读。

(3)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3、精读感悟(1)诗中有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晚、霜叶红请同学们欣赏课件,看看图中有没有这些景物。

(2)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去欣赏这些美景(用一体机出示古诗)①(结合课件)诗人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他首先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为什么诗人说这座山是“寒山”呢?若学生不能理解,则引导:深秋时节,天气渐凉,山上草木枯黄,阵阵秋风向诗人吹来,诗人会有何种感受?石径就是石头小路。

“远上寒山石径斜”,诗意:山间的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②诗人抬头看,又看到了什么?“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的词语?请同学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看图,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虚无缥缈,就先人间仙境)人家又在什么地方?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写好生字。

2、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

注意:行的读音是后鼻音,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路上行走。

2、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读古诗。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斜”在这里应该读xié,有人认为应该读古音,但现在不提倡。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人描绘了深秋哪些景物呢?!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1、看文中插图。

这幅插图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什么叫“寒山”“石径斜”[ 多媒体演示:小径弯曲、人家在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4、学习写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此环节检查上节课所学古诗背诵情况。

2、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想、品、诵”。

读——诗文;思——诗意;想——画面;诵——全诗。

表扬大家学习古诗的热情,今天在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山行》。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资料准备:(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杜不准的地方。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通过学法自学古诗。

(通过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准备指导:坐是“因为”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反思第【1】篇〗【设计意图】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同时,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反思第【2】篇〗今天教学《山行》,开始时按课前预设,前两步都很顺利。

第一步,出示枫叶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看到美丽的枫叶,学生热情一下子就上来,纷纷说“啊,真美啊!”当我问他们:“看了这些枫叶,你有什么感受时?”学生的小手举得老高,有的说:“这枫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去旅游,亲自看一看。

”有的说:“我想把这些枫做成书签,把它珍藏起来。

”有的说:“我想在上面美美地睡一觉。

”第二步,出示诗文,学生自己练读,要读正确,读流利,再读出节奏。

但第三步出了问题,按照预设,是出示,先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再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让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诗句。

图上有什么景物,诗句写了哪些景物学生都能说出来,但是让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没几个人举手了,与第一步让学生说看了枫叶后的感受时的那份兴致、兴趣、热情相比,这一步就冷清了很多,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放弃原先的预设,耐心地给学生逐字地讲解起来。

从“径”的意思到“石径”的意思,从“斜”理解到“远上”的语序,从“生”的'“产生”意到诗中的“飘浮”意,最后再让学生将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山行》原文远远的山上有两只小鸟,它们在来来回回地飞舞着,好像在跳舞。

它们跳了一会儿,一只小鸟停了下来,另一只小鸟就飞走了。

飞走的小鸟又返回来了,停在另一只小鸟旁边,好像在和它说话。

这时,来了一只猫,小鸟连忙飞走了。

二、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山行》这篇课文;2.能够理解小鸟在跳舞,说话的情境;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出全文。

三、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教师问学生们:“你们喜欢看小鸟吗?”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

教师接着问道:“你们知道小鸟为什么会飞吗?”学生们有些摇摇头,教师解释道:“小鸟有翅膀,翅膀可以带它们飞上天空。

”2. 导读教师给学生导读课文,让学生先预览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3. 阅读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朗读课文,使学生们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学习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4. 讲解针对课文内容,教师结合图片或者实物,详细地讲解小鸟在跳舞和交流的情景,并帮助学生们理解其中的意思。

5. 练习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朗读课文,其中小鸟句子可用伴奏方式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矫正发音与语调,并纠正学生们可能存在的错误。

6. 作业回家后,学生们需要朗读课文,并背诵好中文字,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语文课教学,我意识到了让学生们能够自主阅读和理解一篇课文的重要性,在讲解、练习和作业的环节中,我更注重了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的矫正,并深入讲解了小鸟在跳舞和交流的情景,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这样能够使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更加的突出。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感与兴趣的调动,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山行》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
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
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
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
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

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
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
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
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
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

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
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
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⑴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
(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
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
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

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
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

多美呀!那你们知道
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⑷学习生字“远”:
①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
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②“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③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④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⑸学习生字“径”:
①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ìng),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②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

山上的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⑹学习生字“斜”:
①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②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③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④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⑤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⑴(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⑵齐读第二行。

⑶同学们想一想: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⑷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⑸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⑴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很美丽。


⑵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枫树林,杜牧实在是太喜欢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

下车后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⑶学习生字“停”“亭”:
①诗人杜牧实在是太喜欢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车子(停了下来),这个字就是“停车”的“停”。

②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亭”字字卡。


③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④这个“亭”是哪个“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演变):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样子画了下来,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
分像人站在亭子里。

)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最后又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要学习的“亭”字了。

⑤你能给这个“亭”字组词吗?
⑥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亭”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⑦那你能不能用左边的这个“亭”字来帮忙记住右边的
这个“停”字呢?
⑧说得很清楚,说到“停”字,我们就真正停下来休息
一下吧。

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⑷学习生字“车”:
①活动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回来抓紧时间学习了,因为
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我们要珍惜每一分、
每一妙。

这个字就是“小马车”的“车”字,(出示“车”
字字卡),拼读音节,小组拼读。

②“车”字是一个简化字,在我国的古代写法和现在是
完全不一样的。

③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车,人们照着车的样子画了
下来,同学们看像不像?仔细观察,这里像(车把,车辕,
车轮。

)后来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这就是繁
体的“车”,最后简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车”字了。

④说一说带有“车”字的词语或成语。

⑤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车,对车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
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车”字。

(大屏幕书写“车”。

)看
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注意观察每一笔的位置。

⑥谁想读一读带有“车”字的那行诗?
⑸学习生字“霜”:
①诗人为什么把车子停下来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②具体地说是被那些秋霜打过的枫叶所吸引了,因为枫
叶在经历了霜打之后它就会格外的红,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③这个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


拼读、齐读、小组读。

④这个字里面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

(雨字头)书空“雨头”。

⑤请同学们观察,当“雨”字变成“雨字头”的时候发
生了什么变化?
⑥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⑦谁能来分析一下“霜”字的结构?
⑧在深秋的早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地面上、草地上会
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它就没了,看见过吗?那就是“霜”。

⑨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啊?(图片欣赏)
⑩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想做点什么呢?
⑾如果我来到了这篇美丽的枫树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行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⑿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的后两行好不好?
四、巩固生字
1、认读字卡:
⑴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⑵赵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片美丽的枫叶呢?看,好看吗?枫叶的后面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呢!谁想来摘枫叶、读字卡?
⑶现在我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还会读这首诗吗?(齐读)
⑷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片枫树林,假如你来到了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要
有感情来读。

2、游戏巩固:(小白兔过河)
同学们读得真好,山上美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诗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谁啊?他正准备上山看风景呢!可是面前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我们快来助他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

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态学习空间,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