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二)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
二、对课标的解读:新课标是想通过对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地形分布特点主要河流并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方法,读图、析图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1、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阅读地形剖面图。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教材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在新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
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导学案人教版

亚洲的自然环境读课文时,新发现的问题一定要清晰整齐的写到“我的问题”处)3•在自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
个辅名单:6班:刘庆森张乐朱吉涛陈微李慧萍郭晨7班:曹田宇艾贻山柏玉莉黄天宇赵孟琦王伟8班:孙岩赵华梁口工大冋琦高海宁祁新路继勇9班:金兴漫刘艺李鹏杨安然张琪周瑞10班: 冯明宇田玉叶刘欣宇刘志伟怀初远杨峰4 •教师对自学认真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评价。
重点问题:1. 举例说明亚洲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可以按照六大区域的范围来找出主要的地形和河流(如:东亚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河、长江、塔里木河等)2.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读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图识记)3. 说出亚洲有哪些地理特征?请你总结出来?中部高,四周低,河流成放射状分布。
4. 北美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在自学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得到了新的解题思路,那么你从同伴的身上有没有借鉴呢?小组讨论解题思路,需要补充的地方用红笔进行补充。
1 •教师巡回指导,收集信息。
2. 教师参与讨论。
3. 学科长要组织组员有条理的讨论。
4. 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5. 形成组内相对同一的答案和思路。
6. 组长组织组员做好记录。
个辅名单:6班:刘庆森张乐朱吉涛陈微李慧萍郭晨7班:曹田宇艾贻山柏玉莉黄天宇赵孟琦王伟8班:孙岩赵华梁口工大冋琦高海宁祁新路继勇讨论指导12分钟9班:金兴漫刘艺李鹏杨安然张琪周瑞10班:冯明宇田玉叶刘欣宇刘志伟怀初远杨峰3、 河流分布特点: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二、 复杂的气候1、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①气候复杂多样性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方法拓展 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受地形影响, 亚洲的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地形特点是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与亚洲其他纬度地区相比,这一带气 候特别复杂;虽然处于同一纬度,但不同的海陆位 置所带来的气候不同,同是北纬 30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 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怎样进⾏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起来看看吧。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标:使⽤地图进⼀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标:能运⽤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洲的⾃然环境. 3.情感⽬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活的⼤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 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般⽅法 学⽣预习展⽰ ⼀、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东西半球图, 让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亚洲地图,分别⽤⽩⾊、黄⾊、红⾊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道,引导学⽣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洲和⼤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洲,东南临⼤洋洲,东隔⽩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结:怎样描述⼀个⼤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每⼩组挑选⼀个⼤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亚洲地形图,由学⽣代表指出“青藏⾼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四周低。
3.引导学⽣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代表指图说出;鄂⽐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候 1.出⽰亚洲⽓候图,找⼀找全球共有11种⽓候,亚洲的⽓候共有⼏种,其中分布最⼴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候。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以“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
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四、教学准备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乐《亚洲雄风》。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提出问题: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有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你还知道亚洲有哪些世界第一?2.讲授新课:-活动一:亚洲之旅。
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 页至第6 页,完成以下问题:-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别是什么?-亚洲有哪些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什么?-亚洲的河流有哪些?主要河流的流向是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活动三:小组讨论。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自然环境》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地图等其他资料,归纳并掌握亚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特征。
2. 学会分析河流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3. 学会描述某个大洲地形地势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等其他资料,归纳并掌握亚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1. 学会分析河流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2. 学会描述某个大洲地形地势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利于教学的实施。
安排了“地形和地势”和“河流”两个小标题。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利用手中的各种类型的地图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论,比如亚洲的地形特征,亚洲的地势特征。
另外河流与地形之间的联系也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难点,需要学生去分析其中的关系。
本课时是亚洲自然环境的第1课时,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作为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个区域,通过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并且理解一个区域的各个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是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导致的。
三、教学流程1.亚洲地势的特点是()A.西部高、东部低B.东部高、西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D.中部低、四周高2.世界陆地最低点是()A.里海B.死海C.地中海D.黑海3.有“世界屋脊”美称的高原是()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C.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答案:C;B;B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2.地势特征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二、亚洲的河流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各个方面。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环境也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和图片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3.准备PPT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亚洲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做好记录。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的自然环境》学案
班级姓名
一、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的位置:
A、半球位置(读图6.1):南北半球中的半球,东西半球中的半球。
我国所在的大洲是洲,我国所在的半球是:南北半球中的半球,东西半球中的半球。
B、海陆位置(读图6.2):亚洲北临洋、东临洋,南临洋,东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2、(P3活动3)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2)(3)
3、(活动4)中国位于哪个地区?;利用其它地区位于亚洲的方位识记亚洲的六个分区。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的地势是。
2、(读图6.5)写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1)主要高原(写出五个)
(2)主要平原(写出三个)
(3)亚洲的主要地形为和
(3)主要河流: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4)在P4图上找出P5“阅读材料”的地理名称。
三、复杂的气候:
1、回忆:气候主要受哪两个要素的影响?
这两个要素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2、读课文及图6.9、图6.10,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地跨带、带和带,面、面、面面临大洋,西面深入大陆内部。
受和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
显著和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吹来的多,降水也;反之,夏季风弱点年份,从海洋上吹来的少,降水就比较。
(3)亚洲东部和南部如果降水过多,就会形成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灾。
(4)亚洲共有种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广的是气候类型。
(5)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的气温,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的降水情况,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读P9非洲的气候图,说明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四、熟能生巧:
1.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本
C.热带雨林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季风气候
B.大陆性气候
C.雨林气候
D.沙漠气候
3. 关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风强,降水多
B.夏季风弱,降水多
C.夏季风强,降水范围小
D.夏季风弱,无降水
4.读亚洲气候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降水最多的
是气候。